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文章回顾了有关贵州屯堡人学术研究的主要历史,以及屯堡人研究中的若干重要论题。在此基础上,对屯堡人研究中的几个主要问题,如屯堡人的定义、屯堡人的认同等问题进行了学术性的反思。  相似文献   

2.
文章阐述了屯堡文化的形成及其状况,探讨屯堡魂在屯堡人生存中的精神作用和屯堡文化的军旅特色。作者认为对屯堡文化的研究还需要进一步深入,屯堡风情的旅游开发尚有发掘潜力,对于屯堡文化的研究应忠于史实,推陈出新,才能促使屯堡文化大放异彩。  相似文献   

3.
屯堡乡土小说主要以屯堡文化为背景,通过对屯堡人的生产生活、社会交往、人情风俗的描写,反映他们的文化观念、心理情感以及集体性格。屯堡乡土小说创作展示了屯堡文化的自觉、屯堡民俗文化"常"与"变"以及屯堡乡村文化精英之间的博弈。  相似文献   

4.
屯堡文化研究的动力、方法、组织与困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主要是对屯堡文化的研究意义与价值,屯堡文化研究的动力,屯堡文化研究的方法、组织以及屯堡文化研究所面临的困惑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作者阐述了屯堡文化研究的方向,还为屯堡文化在地方知识体系的建设中更好地发挥作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屯堡乡土小说主要以屯堡文化为背景,通过对屯堡人的生产生活、社会交往、人情风俗的描写,反映他们的文化观念、心理情感以及集体性格。屯堡乡土小说创作展示了屯堡文化的自觉、屯堡民俗文化"常"与"变"以及屯堡乡村文化精英之间的博弈。  相似文献   

6.
文章主要是对屯堡文化的研究意义与价值,屯堡文化研究的动力,屯堡文化研究的方法、组织以及屯堡文化研究所面临的困惑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作者阐述了屯堡文化研究的方向,还为屯堡文化在地方知识体系的建设中更好地发挥作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文章根据安顺屯堡保护、研究、开发的实际,提出了安顺屯堡数字化的问题,阐述了屯堡数字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分析了屯堡数字化的条件,探讨了屯堡数字化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8.
文章根据安顺屯堡保护、研究、开发的实际,提出了安顺屯堡数字化的问题,阐述了屯堡数字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分析了屯堡数字化的条件,探讨了屯堡数字化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9.
安顺屯堡建筑风格独特,建筑上有精美的木雕装饰,从中折射出屯堡人的观念和理想.从文化的视角看,屯堡建筑木雕通过不同的图式纹样,向我们传递了儒家文化中的忠义思想、崇文思想,宗教文化中的佛、道文化,以及屯堡人数百年来的民俗文化.  相似文献   

10.
论文分析了屯堡文化的主要特点和结构,并结合地形地貌、土壤、植被、水文等环境因素对屯堡文化形成的自然地理机制进行了分析.认为屯堡文化是屯堡人将源地文化移植到安顺多元生境中,在当地特有的地理环境因素影响下,得以较完整的保存并传承至今.因此,它的传承与自然地理环境条件有着密切关系,是屯堡人适应安顺自然环境并融入自然的典型地理标志.  相似文献   

11.
明代地方卫所武职家族群体有一个历时性变化的过程,因之其地方影响在不同时段不同背景下体现为不同的特点。旧官曾在明初占据主导地位,新官调入以后,人数虽少却能以身份优势对地方社会施加重要影响。新旧官之别在地方上的表现于明中期达到高峰,而后又渐次消弭。明中期以降,武职家族仍以世职袭替来维系影响力,同时注重通过科举事业拓展家族的出路与影响力。  相似文献   

12.
以屯堡方言岛为研究视角,通过对屯堡村寨和云贵地区其他村寨的地名的比较研究,透视其文化内涵。首先考察了屯堡村寨及贵州其他汉族村寨地名中通名的历史层次;然后分析了屯堡一带十二兽地名的文化内涵,得出结论:十二兽地名是明代汉族移民与当地土著的统治民族彝族在经济文化、民族心理及思维方式上相互融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黔中屯堡地区有丰富的碑刻文献,既是当地乡土文化景观之不可忽略的组成部分,也为研究安顺屯堡乃至黔中村寨沿革、家族发展、民俗文化与旅游遗产等提供了重要凭据。据碑刻内容及形态,可将之分为禁约、纪事、述德、纂言等类。黔中屯堡区域丰富的碑刻文献对研究地方风土民情、村落与家族历史、明清贵州地方赋役与驿传制度等皆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第十九届明史国际学术研讨会暨首届明代屯堡国际学术研讨会的召开表明,在明代卫所与当代屯堡研究之间进行沟通与对话,将屯堡研究的视野从当代社会学、人类学纵深延及明清地方史地领域,是实现屯堡研究向屯堡学建构转变的内在要求。"屯堡"一词能较好指称卫所基层社会实践的普遍性及其影响的延续性,扩大"屯堡"外延的同时也使其内涵更加凝练。  相似文献   

15.
贵州屯堡人与周边少数民族的关系历经了明朝、清朝、民国、新中国成立至今几个阶段。本文正是通过这种纵向的历史线索,分析认为:从一开始的强烈对抗到关系缓和再到和谐共处,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屯堡人与周边世居少数民族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民族交往密切,民族关系融洽的总体格局。  相似文献   

16.
贵州军屯的制度背景使屯堡族群主动将国家意识与符号运用于族群身份的建构过程中,最终使国家的权威得以在地方社会中“驻扎”,充分利用国家符号更有效地支撑了屯堡族群身份的建构。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文化地理学视野 ,分析安顺屯堡文化中聚落景观、民居景观、服饰景观、语言景观、地名景观、宗教景观和民俗景观的主要表现特征 ,以及安顺屯堡文化与黔中喀斯特环境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8.
《屯堡重塑》一书汇编了近年来有关屯堡文化研讨方面的19篇文章,其中有专家学者触及的“热点”,有“屯堡汉子”涉及的“冰点”。这些观点让人耳目一新,增添了人们对屯堡文化的了解,但也有失之偏颇和过于武断之处。对此,文章作了辨析阐论,认为屯堡文化是一种历史遗存现象,不是现代学者包装的产物,在保护好这个旅游资源的同时,应该更加珍视屯堡文化的历史原貌。  相似文献   

19.
作者以安顺屯堡文化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调查法、个案访谈法、参与观察法等进行资料收集,在此基础上借助于结构——功能理论为主要工具。同时又兼顾文化哲学、价值学的相关理论,展开对屯堡文化价值问题的研究。认为屯堡文化具有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社会和谐价值、审美价值、经济价值等诸多价值。通过研究,旨在从理论上为屯堡文化相关研究人员提供一些参考的线索,从实践上为利益相关方和社会公众提供较为系统的而非片断的信息,使人们重视屯堡文化在当代的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