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每一个时代都有一些时兴的词语经常挂在人们嘴边,目前在摄影界,“数码相机”是摄影人经常谈论的词汇,是最令人关注的新兴器材,至少对新闻摄影界来说是如此。 数码相机是从90年代初进入我们视野的。记得当初一些新闻单位的头头听了一些公司的介绍后,大多数人感到今后的新闻摄影将被电视摄像所取代,摄影记者的末日将要到了!此后,我们不停地听说外国的摄影记者如何使用数码相机,经常听外国厂商介绍数码相机的好处和不断的技术进步。1995年,一位推销数码相机的外国大老板疑惑不解地问我:“中国的摄影记者为什么对数码相机如此冷漠?甚至是无动于衷?用数码相机既可以免去购买胶卷的支出,又可以大大提高时效,为什么没有一个中国新闻摄影记者使用数码相机?”到了1996年的亚特兰大奥运会,极少数配备了数码相机的中国新闻单位竟然出现了摄影记者极不情愿使用数码相机的现象。  相似文献   

2.
去年底,中国新闻摄影记者“金眼奖”评选揭晓。许多摄影界的朋友很想了解一下他们的基本情况和对一些问题的看法。为此,我们设计了一份问卷,发给了获优胜奖的10名摄影记者。问卷内容: 1、基本情况:年龄、职称、从事新闻摄影的时间? 2、常用什么器材、机身、镜头、胶卷? 3、目前你最满意的自己的作品有哪些? 4、除了本单位外,你的作品还主要向哪些报刊 投稿? 5、你在采访中感到最棘手的问题是什么? 6、除了重大事件和日常报道,你最近关注什么 报道题材,或有什么大的报道计划? 7、你认为一个优秀的摄影记者应具备的素质是 什么?你准备从哪些方面充实自己? 8、你有没有三年内放弃新闻摄影改行的打算?  相似文献   

3.
摄影记者,首先是一个人,然后才是一个摄影记者.在一次次的灾难报道中,我会问自己:面对撕心裂肺的场面,摄影记者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呢?就是在这样的命运交汇点,有些人做的事、说的话,带给我对摄影和生命的不同感悟.  相似文献   

4.
随着高科技的不断发展,摄影记者在新闻现场用数码相机拍照,并通过笔记本电脑直接发稿,较传统的工作方法,省去了暗房冲洗底片、放印样片等繁琐过程,但目前使用数码相机采访的人毕竟很少,多数人还是使用传统相机装上胶卷拍照。这就要求摄影者必须准确地挑选底片,才能把最好的底片用于发稿,以便出色地完成新闻摄影报道任务。 那么,怎样才能选出好底片呢?  相似文献   

5.
王军 《当代传播》2000,(2):70-71
不到10年时间,数码相机已经成为新闻摄影的必备工具,现在全世界所有重大新闻事件的采访中,都可以见到摄影记者在使用数码相机。数码相机不用胶卷,采用CCD(电荷耦合器)传感器把照片记录在电脑存储卡上,在使用上和传统相机区别不大。专业数码相机的图像质量现在已经足够满足新闻报道的要求。数码相机加上移动通讯技术,使得摄影记者可以在新闻事件发生的同时,把照片传真回编辑部,从记者按下快门到编辑部收到照片,不到10分钟;而用胶卷拍摄,把底片冲洗出来就要10分钟。数码相机在提高新闻照片的时效性方面,起到了前所未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据悉,美国的《达拉斯晨报》,率先抛弃数码相机应用DV。他们负责拍摄视频的摄影记者们采访回来,先在电脑上编辑视频节目,上传报纸网站。然后在视频中利用最新的软件将视频截图的像素提高,再用PHOTOSHOP将截图制作成新闻图片,刊登在报纸上。摄影记者职能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对于一个地市级党报来说,我们离他们有多远?视频截图会成为将来我们新闻摄影记者的"饭碗"吗?面对新的媒体传送方式,我们该做些什么呢?  相似文献   

7.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新闻摄影提供了新的报道领域,也给摄影记者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如何捕捉改革大潮中的精彩瞬间,使新闻摄影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这既是一个值得认真探讨的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为此,我们请一批从事新闻摄影工作的同志回答以下几个问题,以便互相交流,共同探讨。 1、您认为自己近几年在以摄影报道改革大潮中做了哪些比较成功的努力?有哪些比较好的作品? 2、您认为近几年新闻摄影报道改革大潮方面主要成绩何在?有什么新突破?还应在哪些方面努力? 3、您在从事这类报道中感受最深的一点是什么,最苦恼的是什么?您认为新闻摄影在这方面的优势在哪里?难点在哪里?办法在哪里?关键的问题是什么? 4、您认为近几年来反映改革大潮的成功照片有哪些(请举出四五幅作品即可)?  相似文献   

8.
本期调查为“女摄影记者调查”结果的第二部分,调查问题如下: 1.作为女摄影记者,要以手中的相机反映我们这个伟大时代,您怎样认识自身的优势和劣势?您最擅长拍哪些方面的照片? 2.请简述一次您最难忘的摄影采访经历,说说成功的经验或失败的教训。 3.您在关注哪些摄影理论问题?对新闻摄影界什么热点问题的争议比较关心,您是否介入? 4.您在新闻摄影实践中常碰到哪些问题,有什么思考?所遇到的困难是否已找到解决的答案? 5.您怎样看待摄影记者的理性思维、形象思维、知识积累?怎样提高动笔能力?您认为这些对拍好照片有怎样的作用? 6.女同志从事新闻摄影这个有特殊要求的职业,需要顽强和毅力,需要处理好一些关系,解决好一些实际困难和问题,对此,您有哪些感触?  相似文献   

9.
随着新闻摄影全面数字化、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有些新闻摄影记者滥用、乱用PS技术,导致了一些假新闻照片的出现,在社会上造成了不良影响。正确使用PS技术,把握好PS技术使用的"度",发挥好PS技术在新闻摄影中的作用,守住新闻真实的底线,是新闻摄影记者在图片报道中不可忽视的原  相似文献   

10.
摄影记者如何充分发挥新闻摄影本身的特点和作用呢?笔者根据从事多年新闻摄影特别是近两年的实践认为,加强新闻摄影报道的策划,充分发挥摄影部的集体力量和智慧是强有力的手段之一。策划,也就是出谋划策。新闻摄影报道的策划不是要求摄影部主任和摄影记者凭空想象,设计一个草图,然后用图解的方法去表现新闻,而是要求摄影部主任和摄影记者要以高度的政治敏感,抓住主旋律,打好主动仗。  相似文献   

11.
最近两年,随着轻便型数码相机开始火爆中国市场,作为最现代化的摄影工具之一,数码相机已开始为多数摄影者所熟悉。其中我国的专业摄影工作者也率先在新闻摄影工作中开始使用数码相机。仅在前年北京的一次抗洪摄影展中,我们已经看到总共有十多名新华社摄影记者展出了他...  相似文献   

12.
周:在现代报纸竞争激烈的今天,你怎么看待摄影记者的图片编辑意识? 柴:在平面媒体中,摄影记者和图片编辑是图片工作的两个角色.一个是新闻影像的生产者,一个是图片使用的把关人.两者承担不同的职责.在实践中,两者更多的是互动关系,编采关系互动协调好了会产生许多优秀的摄影报道.  相似文献   

13.
新闻摄影和文字报道应是相偕共振的两翼,文字、摄影并重也是本刊的宗旨之一。改革的现实需要改革的新闻,新闻摄影如何更真实、自然、生动地纪录、反映现实?中国新闻摄影存在什么问题?有什么优势?发展趋势如何?怎样适应世界新闻摄影的潮流?它需要摄影记者具备什么样的素质? 2月6日,20余名首都中青年摄影记者聚集在《中国记者》编辑部,切磋思想、交流看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一些地市报记者也先后用上了数码相机,在使用过程中他们又有些什么感受呢?  相似文献   

15.
张妮 《青年记者》2016,(20):44-45
摄影记者在两会采访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他们用镜头记录下一个个精彩的片段和瞬间.回顾过去,传统的电视采访方式是“黄金搭档”,即“一名记者+一名摄像”的组合方式.但随着新媒体技术的突飞猛进,这种模式被打破,摄影界还爆发了各种哀叹,“摄像即将穷途末路”“摄像饭碗不保”等等.那么,新媒体时代两会摄影报道将怎样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16.
在数码相机普及的时代,新闻摄影似乎变得越来越容易,谁拿起相机,甚至用手机,都能拍出成像品质很不错的照片.就像书法,人人都能书写,甚至会被轻易地表扬,但要成为一名书法家,能被专业领域所认可的还是寥若晨星.很多人问及我这个从事新闻摄影15年的专业摄影记者,新闻摄影有没有秘诀?我说有.所谓秘诀就是行业的规范,我们似乎知道却常常忽略的常识而已.  相似文献   

17.
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和摄影术的日趋完善,人们在很短的时间里便可以掌握摄影技术。像佳能EOS—5相机。摄影者眼睛对着哪里,哪里便会留下清晰的图像,一切均可以自动完成。那么摄影记者的水平显示在什么地方呢?摄影记者的水平就显示在把相机镜头对准何方和在什么时机按下快门等方面,也就是说,新闻摄影题材的选择是至关重要的。 我是一名地市报的摄影记者,从事新闻摄影8年多的时间,最大的苦恼莫  相似文献   

18.
黄连广 《中国记者》2018,(3):126-127
如何在新媒体环境下发挥党报摄影报道的影响力?本文介绍了《安徽日报》摄影报道在新媒体方面的做法和尝试,强调党报新媒体影像传播的优势,用新传播平台重构摄影记者的传播思路。  相似文献   

19.
彭燕 《新闻实践》2009,(7):52-54
在经济伞球化的大背景下,读者对经济新闻的关注程度较以往任何时候都有所加深,同时对经济新闻表达方式和表达角度的选择也有了新的变化.图片作为报道经济新闻的一种手段.同样也要随着读者阅读需求的变化而变化,这对摄影记者来说是一种挑战.笔者作为专职从事经济新闻图片报道的地市党报摄影记者,每天与大量的经济新闻打交道,成败得失感触颇深.下面结合个人从事报道的实践.谈谈如何提高经济新闻图片报道可读性.  相似文献   

20.
在广东省委十届四次全会的分组讨论上,省委书记汪洋在谈到领导活动的报道问题时说:"不要我每次活动都发稿件,我下去调研很平常,不用每次都文字图片做那么大,有的去了就去了,不用见报.重大的活动可以出个照片,像我下去调研,跟群众交谈,这有什么新闻性?有什么好报道的?也真难为了摄影记者,每次要拍出不同姿势,我又不是体育运动员,运动员摆不同的姿势还有意义,我拍来拍去不就那个样子吗?不要老报道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