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在对目前馆藏资源语义化和国内外知识库研究现状进行总结的基础上提出馆藏资源语义知识库的构建方案(以台湾问题为例),以期从广度和深度组织与揭示馆藏资源并且向用户提供知识化、语义化的服务。在馆藏资源语义化方面,有效结合信息计量及文本挖掘方法进行本体构建。同时在知识存储方面,摈弃传统关系数据存储模式,结合大数据技术,提出基于No SQL图形数据库的知识存储方案。从数字文献资源的外在结构组织与内在主题语义两个方面对馆藏资源语义化及台湾问题知识库构建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2.
语义出版作为一项新兴技术,对图书馆馆藏数字资源建设产生了重要影响。文章利用面向语义出版的数字资源聚合框架对馆藏数字资源进行描述,从元数据层、本体层、数据关联层和应用层设计了面向语义出版的图书馆馆藏数字资源描述框架模型,并以专利馆藏数字资源为例进行了案例分析,旨在不断提高图书馆的知识服务水平和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意义]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将主题图技术应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资源的整合中,能够更好地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资源的传承与保护。[方法/过程]在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资源的主题、关联关系和资源标引的基础上,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资源主题图并实现其可视化。[结果/结论]研究结果显示,主题图技术的应用可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资源提供基于语义的整合,并将主题之间的关联直观地展示给用户,为用户提供可视化导航。  相似文献   

4.
[目的/意义]基于知识图谱的口述历史档案资源知识发现是知识发现在数字人文领域的新尝试,为资源细粒度关联、语义化查询、个性化探索提供新路径。[方法/过程]以南京师范大学抗战老兵口述资料中心数据为数据源构建抗战老兵口述历史档案资源知识图谱,基于图谱实例,从项目整体概况、事件主题关系、社会网络关系、时空网络关系等层面开展多维知识发现研究。[结果/结论]以知识图谱为代表的数字人文技术方法为知识发现研究提供有力的工具支撑,为人文资源深度开发注入了全新动能。  相似文献   

5.
基于共现与耦合的馆藏文献资源深度聚合研究探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从共现与耦合的理论原理出发,着眼于计量学中共现与耦合方法在馆藏资源聚合中的应用,从文献特征关联、利用过程关联、知识关联、用户需求关联四维角度探讨了典型的八种馆藏文献资源聚合模式,分别是基于机构、学者、主题、知识、文献、期刊、用户需求的关联聚合以及研究主体—研究客体—研究载体交叉关联聚合,并构建了基于共现与耦合的馆藏数字文献资源聚合四层模型.该模型涵盖从馆藏数字文献资源的初始数据准备到共现路径与计量方法的设计,再到不同资源聚合模式和聚合深度与层次的引入,直至针对用户需求的聚合结果获取,串联了资源与用户之间的整个路径.  相似文献   

6.
文章简要分析知识组织体系与关联数据的区别与联系,介绍了可在不同层次进行语义关联描述的本体模型和专业叙词表。面向科研创新信息需求,应用通用本体和农业科学叙词表等知识组织体系,建立了覆盖知识组织体系、科技文献和科学数据等多类资源的多维语义关联描述框架,实现了从资源的外部属性特征到内容层面的规范描述与语义关联。最后,以农业领域的信息资源为例,基于开源工具D2R,完成了关系型数据库中多类资源向多维语义关联数据的语义映射、自动转化与关联构建。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计量分析中的耦合关系为例,探讨了耦合关系的语义特性及其对数字资源深度聚合能力,提出了基于耦合关系的馆藏数字资源语义化聚合模型,并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利用耦合关系对馆藏数字资源进行深度聚合能很好地揭示馆藏数字资源的语义特性,可以从多个角度对文献资源进行有效组织,为用户提供资源推荐和个性化知识服务,提升图书馆知识服务的能力和效率。  相似文献   

8.
数字叙事理论为红色馆藏资源开发提供了优化可能,有助于立体多维地呈现党史记忆和国家精神。采用文献研究和内容分析方法,在归纳红色馆藏资源多模态特征的同时,厘清数字叙事理论内涵,为红色馆藏资源开发提供指导基础。以数字叙事理论框架为分析依据,从叙事主体、叙事内容、叙事逻辑、叙事方式4个方面识别红色馆藏传统叙事的开发难点。面向红色馆藏开发需求,以方志敏红色人物馆藏资源为例,提出多模态红色馆藏资源的数字叙事开发策略,包括立足红色馆藏资源、开展多元主体叙事、呈现多维沉浸叙事、聚合红色知识表达。  相似文献   

9.
[目的/意义] 在语义出版发展的背景下,针对目前学术期刊数字资源聚合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实现面向语义出版的学术期刊数字资源聚合的方法,以期解决学术期刊数字资源提供与科研用户信息需求间的矛盾。[方法/过程] 探讨面向语义出版的学术期刊数字资源聚合模型,构建以"冠心病"为具体应用背景的资源聚合实例,验证面向语义出版的数字资源聚合方法在学术期刊数字出版中的可行性。[结果/结论] 以语义出版为导向进行学术期刊数字资源深度聚合,可以实现数字资源知识单元之间及与外部知识组织的语义关联,为科研用户提供更加高效的信息资源服务。  相似文献   

10.
大数据时代,图书馆馆藏资源的跨媒体知识服务成为一种新趋势。阐述了馆藏资源跨媒体构建的3大模块,即跨媒体本体模块、跨媒体检索技术模块与用户检索模块;从资源层、知识粒度层等层级构建了大数据时代图书馆馆藏资源的跨媒体知识服务系统;论述了馆藏资源采集与维护、知识特征提取与语义关联、跨媒体本体构建与自学习3种跨媒体知识服务方法;提出了大数据时代图书馆馆藏资源跨媒体知识服务的人才、技术与平台保障措施,以期提高图书馆馆藏资源的跨媒体知识服务效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意义]以公共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和群众艺术馆数字资源整合为例,探讨通过赋予受控词汇"身份",提高资源检索的效率的方法。[方法/过程]定义多维坐标系统空间面、主题坐标轴和坐标点;通过为词汇概念赋予标识符,建立概念与词汇的关联,按一定规则为词汇赋予"身份",以概念优选机制、关联数据技术与索引表构建作为其辅助。此外,通过解析用户检索词语义,构建语义标识符,并对概念标识符进行拆分、组合,利用测算标识符点距的方法建立语义标识符与概念标识符之间的映射关系,实现检索维度优选。[结果/结论]多维坐标系统的坐标关系模型以"面-线-点"的坐标关系处理层次为基础,以"概念定位-词汇定位-资源定位"的检索层次为依据,并结合优选、关联与索引,拆分、组合与点距等相关实现机制,通过量化方法来处理词汇关系,能够提高机器对词汇的理解。  相似文献   

12.
古代经典辞书是重要的馆藏文献文化遗产,对其进行知识组织可实现古汉语词汇的语义关联和知识发现。文章深入分析了古代辞书的体例和内容结构,依据词汇语义学、本体术语学与资源描述框架标准,设计辞书知识本体,提出以词汇符号—概念—释义的结构化知识表示为基础的辞书知识图谱构建框架,依此进行词汇概念、关系、释义、例证的抽取,并完成关联数据的转换、存储与发布。最后以经典辞书《尔雅》为例,阐述了古代辞书知识图谱的构建过程以及在语义搜索、智慧学习、数字人文等场景中的应用。辞书知识图谱构建可以促进典籍辞书的数字人文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意义] 通过对国内外数字文化资源语义融合相关研究成果的总结和Europeana案例分析,为国内数字文化资源整合的研究与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过程] 选取目前发展较为成熟的数字文化资源整合项目Europeana作为案例,分别从资源内容描述规则、语义知识本体模型设计、元数据语义化操作和关联数据的发布与访问4个方面对其数字文化资源语义融合的实现方法进行分析。[结果/结论] 研究发现,构建聚合式元数据模型、建立细粒度语义概念模型、创建开放的语义关联数据网络、提供泛在化关联数据应用服务是实现数字文化资源语义融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基于语义的馆藏资源深度聚合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馆藏资源已逐渐转变为以数字图书馆为主体、紧密面向用户需求的多元化知识资源。本文基于OPAC、跨库检索、引证关系和元数据的聚合以及相应的整合工具与方法等多个方面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概述,从三个方面进行研究:①基于概念及概念关系、基于引证关系和基于科研本体等对馆藏资源进行语义聚合;②探讨馆藏资源聚合服务所需要的语义描述框架和可视化展示机制;③面向资源主题、知识深化演化、学术社群或科研决策来进行馆藏资源深度聚合。参考文献23。  相似文献   

15.
[目的/意义] 当前非遗数字资源共享主要通过构建门户网站和数字资源库实现,不能有效解决资源共享时出现的语义异构和互操作问题,也无法使资源在深层次的语义和概念层面互联。以新的导向合理组织非遗数字资源并采用更为有效的方式进行资源交互与展示,对非遗资源在全人类范围内的共建共享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 提出基于语义出版技术的非遗数字资源共享方案,构建以“楚剧”为具体应用背景的语义出版实例,验证语义出版技术在非遗数字资源共享中的可行性。[结果/结论] 利用语义出版技术实现非遗数字资源共享,可以将出版单位细化到知识单元,有效建立知识单元之间及与外部数据集间的语义关联,并通过知识单元内容重组实现资源共享。  相似文献   

16.
语义技术对数字图书馆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数字图书馆实现服务创新提供了基础和平台.在分析数字图书馆服务四个发展阶段的基础上,阐述了语义技术在数字图书馆中资源描述、知识关联、智能检索和可视化呈现方面的应用,然后结合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在语义工具开发领域和数字资源组织领域的研究与实践进展,提出了数字图书馆服务实现创新的五个方向,即嵌入科研过程提供知识链接服务,基于语义关联优化资源发现服务,借助可视化技术实现知识的动态多维呈现,提供情景敏感的开放式跨界服务和超越时空的数字图书馆移动服务.  相似文献   

17.
文章阐述了大数据时代图书馆馆藏数字资源的安全风险分析,探讨了大数据时代图书馆馆藏数字资源的多维安全防护体系构建方式,提出了大数据时代图书馆馆藏数字资源的多维安全防护体系建设策略,旨在推动图书馆馆藏数字资源多维安全防护体系的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8.
随着美术馆、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GLAMs)等文化记忆机构的数字化转型,大批馆藏资源转化成多模态数据,大量经过规范整序和结构化组织的知识从资源和数据中被提取出来,供“数据叙事”分析和利用。以“上海年华”项目所建“上海文化总库”为数据源,通过“上海之源·文化年谱”展项,重构数字叙事模式,该组数据涵盖美术、出版、戏曲、文学、教育、音乐、电影等12个大类,时间跨度从1840至1949年,包含16 865条历史文化事件。根据事件之间的事理逻辑关系,建立非线性的时空关联关系,遵循交互式、艺术化的数据可视化设计理念,构建体现城市历史文化演化关系的数据艺术图谱,实现城市数字记忆的多维数字叙事;以“事件驱动”为基础,通过知识节点的主题领域和节点间关联强度进行分类,根据影响因子的数量与粒度生成宏观的时空可视化图谱,图谱以交互式的方式,多维度展示了馆藏资源内容之间的叙事性、互动性与关联性;在交互的过程中,赋予用户更多的互动性选择,通过非线性的数据关联,引导用户基于兴趣点建立属于自己的数字叙事逻辑。这种非线性可视化交互模式为跨机构的知识聚合与传播提供了新的方法与路径。图4。参考文献34。  相似文献   

19.
文章探讨数字文化遗产项目——映射手稿迁移(MMM),为我国数字文化遗产资源的语义服务研究和实践提供借鉴。采用案例分析方法,对MMM进行描述与语义服务特征分析,构建MMM语义服务运营机制。研究表明:MMM的语义服务机制框架涵盖MMM所涉手稿资源创建、格式转换、数据关联、用户服务直至共享的各个层级。我国应构建数字文化遗产语义服务的发展路径,包括:设计开放式国家数字文化遗产基础设施、实现数字文化遗产语义分析与挖掘的多维可视化表达、建设面向不同用户群体的数字文化遗产语义服务模式和制定科学规范的数字文化遗产资源开放、共享与传播规则。  相似文献   

20.
党史主题美术作品作为红色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除艺术欣赏价值外,教育和审美功能更加突出。在数字人文视角下,深入挖掘分析党史主题美术作品内涵,有助于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以满足大数据时代的发展要求,拓宽数字人文研究领域。本文以《美术经典中的党史》视频资源作为数据来源,构建党史主题美术作品元数据框架及本体属性模型。以与“红军长征”历史事件有关的10幅画作为例,借助Protégé本体编辑器进行本体建模及实例填充,实现可视化。最后运用Neo4j图数据库进行本体知识的存储和知识图谱的构建。从而实现党史主题美术作品知识单元的细粒度分析和立体化关联,为红色文化资源的语义化组织和数字人文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