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土家族     
土家族主要分布在湖南、湖北、重庆、贵州毗连的武陵山地区,我国共有2个土家族自治州、24个土家族自治县。土家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土家族没有自己民族的文字,通用汉语。土家族的传统工艺有织绣、雕刻、绘画、剪纸、蜡染等。土家织锦又称"西兰卡普",是中国三大名锦之一。"西兰"是"被面","卡普"即"花","西兰卡普"就是土家族的花铺盖。西兰卡普构图大方,  相似文献   

2.
土家族的民族工艺西兰卡普,历史悠久,花色斑烂,图案构成丰富,为土家民族所喜爱、所追崇,是民族工艺中最为亮丽的奇葩。这一工艺是民族文化开发的珍贵资源,也是民族文化研究的好素材。  相似文献   

3.
土家族的传统工艺西兰卡普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向龙  彭华 《零陵学院学报》2002,23(4):116-117
土家族的民族工艺西兰卡普,历史悠久,花色斑烂,图案构成丰富,为土家民族所喜爱,所追崇,是民族工艺中最为亮丽的奇葩,这一工艺是民族化开发的珍贵资源,也是民族化研究的好素材。  相似文献   

4.
土家族的民族工艺西兰卡普,历史悠久,花色斑烂,图案构成丰富,为土家民族所喜爱、所追崇,是民族工艺中最为亮丽的奇葩.这一工艺是民族文化开发的珍贵资源,也是民族文化研究的好素材.  相似文献   

5.
土家织锦是土家民族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独特的民族工艺美术品,是中国四大名锦之一,土家织锦又叫土花被盖,土语称“西兰卡普”。其中的图案有动物、植物、几合图形等,色彩对比强烈,独具特点。  相似文献   

6.
在具有五千年文明的中国服饰文化中,土家族服饰文化及其民族工艺——西兰卡普是一块资源丰富的领地,西兰卡普的制作工艺、图案色彩等方面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反映出土家人的生活习俗、审美情趣、色彩取向、宗教观念和生活心态等。本文阐述了西兰卡普的概念和文化内涵,从题材种类、图案、色彩、工艺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对西兰卡普运用于现代的服装设计中做了全面分析和探索。  相似文献   

7.
针对我国湘西和鄂西两地的传统土家族服饰,以古代、清末改土归流和现代为三个时间节点,分别剖析了其服装和饰品造型、结构、材质、色彩与刺绣的艺术特色,并着重探讨了土家族服饰的性别差异问题.对于土家族传统织锦艺术“西兰卡普”的织造原理、构成形式、用色特征和纹样题材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最后探讨了土家族传统服饰和西兰卡普艺术元素与现代服饰设计结合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土家织锦"西兰卡普"审美内涵的探讨,揭示土家族服饰所体现的秉承古代先民巴人遗风,形成的崇尚自然、豪放、大方独特的审美意识。以期达到焕发民族服饰质朴的艺术魅力和启发现代民族风格服饰创新。保护文化多样性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广泛重视,通过对土家织锦美学价值和文化价值分析,呼吁对民族地区不可再生的独特文化资源发掘和保护。  相似文献   

9.
土家族传统房屋上的花窗,往往是一座房屋最吸引人的地方,表现出丰富的文化内涵,是土家历史文化、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突出体现了土家族的生活环境、信仰文化、艺术追求,其花纹图案奇特,艺术构思精巧,寓意吉祥美好,值得研究和传承。  相似文献   

10.
土家族民间文学内容丰富多采,体裁多种多样,是土家族人民世世代代的心血结晶,是社会主义祖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家族民间文学,以歌谣为最突出、最具特色,而土家族情歌在歌谣中尤其娇艳多姿,引人注目,真不愧是土家族民间文学中瑰丽的珍品。 土家族情歌是在土家儿女自主婚姻的习俗推动下产生和流传的。自古以来,土家儿女受封建礼教的束缚不甚严重,恋爱婚姻是比较自由的。且不说在“改土归流”以前,青年男女都普遍地通过做阳春、走亲戚、赶场和节日活动倚歌择配,就是“改土归流”之后,在流官的以“有伤风化”的罪名实行禁歌的情况下,自由择配,以歌连情的风习仍然存在,只不过是在那“郎有情来姐有意”的基础上,由男方托亲友做媒到女方家去说亲,做个样子罢了。历史上的这种以歌连情、自由择配的事实,从世代流传的土家情歌里仍可看见:  相似文献   

11.
王星 《儿童音乐》2023,(4):74-75
<正>一、歌曲创作背景《乃哟乃》是一首湖南土家族民歌,原名《咚咚喹》。“咚咚喹”是土家族的单簧竖吹乐器,虽简单却能吹出欢快清脆的旋律,深受土家族人民的喜爱。土家族民间歌曲按传统习惯可分为山歌、薅草锣鼓、劳动号子、摇儿歌与儿歌、风俗歌等五种。二、歌曲分析歌词方面,“乃哟乃”在土家语中是“来呀来呀”的意思,可以把它理解为是一种“愉快、高兴、爽朗”的情感表达。歌词一开始即运用富有土家民族特色的儿童呼唤声,“乃哟乃乃哟嗬,乃乃哟乃哟嗬”,  相似文献   

12.
构建以土家族为研究对象的民族学的分支学科土家学,是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一枇从事土家族研究的学者们首先提出来的。应该认为,从土家族的自身发展、党的民族政策和土家族研究等方面看,构建土家学学科的时机已经成熟。土家学的逻辑起点和研究对象是土家族,土家学有其客观的定义,其学科定位是一门中国民族学或人类学的分支学科,土家学有其自身的学科结构或逻辑框架。当然,土家学的学科构建仍然存在很多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土家语属于少数民族濒危语言,作为武陵地区土家族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其文化空间处于不断变迁的状态.文化空间在土家语的保护和传承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为土家语提供使用的场所,更为重要的是可以形成土家族聚居区民众使用土家语的文化氛围.因此,土家族民众要树立文化自觉意识,通过多种途径,积极营造适合土家语生存和发展的文化空间,为土家语的保护和传承探索出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从"毛古斯"的服饰上我们可以探询到土家服饰文化的内涵,它成了土家族古老文化的代表.土家织锦工艺的发展使得"毛古斯"的服饰从土家人的生活中脱离出来,作为一种服饰文化它被保留在了土家族的历史中,在土家族广袤的土地上,它的服饰不论怎样发展、怎样融合,古老的"毛古斯"服饰都会象勤劳善良的土家人一样,将是土家历史长河中一颗璀璨夺目的新星,一直会散发出耀眼而奇异的光芒!  相似文献   

15.
在土家族的民间艺术及手工艺品中有一项最为土家人为傲的织锦艺术——西兰卡普。指出了影响西兰卡普中艺术符号的生成因素,分析了其艺术符号的形态语意及特征语意,揭示了西兰卡普所渗透出的独有魅力,反映了土家人的质朴生活与艰辛。  相似文献   

16.
“摆手舞”与土家族生命本体力量的展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摆手舞”是土家族群众所喜爱的传统体育舞蹈,而且是土家族的优秀文化之一。作为土家特色极为典型的摆手舞,究其舞蹈形式与内涵,不论是“男女相携”连臂而舞的壮观场景所反映出的原始部落舞、民族舞的遗习,还是古拙质朴的动作所显现的原始“拟兽舞”的遗韵,充分展示出出土家族的本体力量,最终反映的是人类祖先普遍关心的生存与繁衍的两大课题。摆手歌充分凸现了土家族文化的人性意识;摆手舞基本的动作“同边手”是土家族群众以娱神到娱人为目的;摆手舞所展现的“群舞”则是人本质力量的展示郾摆手舞在少数民族地区有着重要的健身价值。  相似文献   

17.
本文运用文化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从土家语的“k^ha^21k^bY^21岳父、姑父,ma^21ma^55岳母、姑母,ko^35kui^55嫂子、表姐”三个称谓词入手,主要围绕“岳父、姑父,岳母、姑母”这几种称谓探讨土家族的婚姻形态,增进人们对土家族文化的了解,从而为土家族文化研究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铿锵的锣鼓,优雅的土家族摆手舞,活泼欢快的九子鞭,妙趣横生的摇藤圈、竹竿舞……短短30分钟内,参观者品尝了一顿具有民族特色的土家文娱大餐。这是湖南省龙山县华塘小学近年来精心打造的“土家大课间”活动。该活动吸引了湘、鄂、川、黔四省众多教育人士前来观摩学习。据不完全统计,仅2005年就接待参观者达5000多人次,华塘小学成了外界了解湘西民族教育的窗口。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笔者来到华塘小学,采访了“土家大课间”的缔造者向兴汉。这位年已半百的土家族汉子谈起自己的体育人生,清瘦的面庞写满了执著和真诚,留给笔者的是平凡中的感动…  相似文献   

19.
土家织锦是土家族所特有的编织艺术样式之一,承载着土家族的传统文化。近年来,土家织棉所生存的文化生态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致使其发展面临诸多的困境:土家织锦的文化内涵不为大众熟知、纹样单一化和同质化、传承人老龄化等。构建适宜的文化生态环境、积极实现传统纹样的创新与发展、传统织锦与工业化的有机融合、保护与培训土家织锦传承人等措施能有效传承土家织棉工艺。  相似文献   

20.
土家摆手舞是土家族最具民族特色的民间舞蹈.摆手活动是其最严肃庄重的民俗文化活动.其推广普及对土家地区的经济发展,精神文明建设和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有着划时代意义.但作为民族地区的中小学生,摆手舞还很少被人所知.本文通过对土家摆手舞的起源与发展、功能论证以及调查分析,对土家摆手舞进入建始县中小学课堂的可行性进行研究与探讨,并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