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盘古大王盘古是我国南方古代氏族部落信仰的重要对象。有关盘古的记载,最早见于唐人欧阳询《艺文类聚》所引徐整《三五历纪》中的有关记述:“天地浑饨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后乃有三皇。数起于一,立于三,成于五,盛于七,处于九,故天去地九万里。”此后,历史文献的有关记载颇多,对于这位人类开天辟地的始祖,还增加了更多神奇的想象。在湘、黔两省毗连的侗、苗少数民族聚居…  相似文献   

2.
天地浑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艺文类聚》卷一)宇宙最初的形态是一个蛋状物,称做浑沌之蛋,简称浑蛋。史蒂芬·霍金①博士指出,这是一个零体积的时间、空间、能量,以及其它一切的集合体,温度极高,密度极大。对于这一时期,我国已故著名黑色大师王小波②曾有过精辟的描述:“我看到一个无智的世界,但是智慧在混沌中存在;我看到一个无性的世界,但是性别在混沌中存在;我看到一个无趣的…  相似文献   

3.
神话的改写     
×××同学问:《盘古开天辟地》是作者根据古代神话传说改写的。你能不能说说神话的改写应遵循什么原则?为了回答你的问题,我们先将《盘古开天辟地》所依据的古籍资料转引如下: (l)天地浑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  相似文献   

4.
元始乾坤,茫莽渺淼,混沌黑暗。众神之祖盘古生于其间,十万八千年才醒一次。他无法忍受这混沌不堪的宇宙,反手抓来一把巨大斧,吞声巨大吼,愤砍雷霆,天开地辟!盘古顶天立地,上顶天、下蹬地、于是天白高一丈,地日低一丈,盘古身亦长一丈。最终天与地相距九万里。传业铸造之后,盘古力竭身死,他的身体化为日月星辰,风雷电雨、四极五岳,江河湖海。  相似文献   

5.
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就像一颗巨大的蛋有一个名叫盘古的巨人.就住在里面沉睡了十万八千年后.盘古终于醒了。到处是黑;紊漆的一片.什么也看不见盘古非常生气.不知从哪里拿出一把大板斧.朝眼前的黑暗劈去,盘古睁开眼睛看了看四周-闷得怪心慌的,随着一声巨响,封闭的字宙被劈开了。盘古两手托天双脚踏地。站在天地之间.就这样站了+万八千年。进么辛苦才把天地劈开.我绝不能让它们再台拢起来。盘古终国体力《支倒下了,砸目‘i眼睛变成太阳。骨头、骨髓等也变成闪光的金属、温润的宝玉。^类的老祖先盘古,用自己的整个身躯偿这个世…  相似文献   

6.
归墟神山     
正《山海经》:"大人国在其北,为人大,坐而削船。一曰在丘北。"《河图玉版》:"龙伯国人,长三十丈,生万八千岁而死;大秦国人,长十丈;中秦国人,长一丈;临洮人,长三丈五尺。我们在《格列佛游记》里读过大人国的故事,同学们知道吗?其实我国的古人们很早就已经想象出了巨人国的故事。  相似文献   

7.
在蛮荒的远古人类童年时代,东西方各民族都产生了神话传说,这些神话传说无论在思想内容上还是在艺术形式上,既存在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又有各自的特点。通过比较,找出它们的异同,对于深入研究神话的共同性、独特性是有其积极作用的。神话只能是人类童年时代的产物,它不是现实生活的科学的反映,而一种不自觉的艺术创作,是古代人们通过幻想和想象,把自然界和社会形态形象化。或者说,神话是古代人们原始的思想形式,是自然界和历史现实的特殊的想象的反映。中国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说:“天地浑饨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  相似文献   

8.
《纲监》盘古氏下注云:“天地初分之时,盘古生于其中,能各天地之高低,及造化之理.故俗曰:‘盘古分天地’,《纲》:“盘古优首出御工世.”《纪》:“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变化而庶类繁矣.相传首出御世者曰盘古氏,又曰浑敦氏.”这天地开辟而生盘古的传说代表着中华民族关于宇宙起源及人类生成的认识,其中蕴含着深澳的哲学思想和道学观念.作为传说,虽至今无法知其真实与否,但我们绝不能片面地把它看为神话,看为是一种虚构的产物.它不是一种静止的存在,它带有的运动实质正体现着中华民族与生俱来的无限式思维与交易观念.由此,我们应把字放在一个极为重要的高度来阐述其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9.
生词教学别出心裁课文中的一些关键词,对全文理解都极其重要,比如“加厚”与“巍峨”这两个词,盘古的神力自此而出,也由此而有了依托。教学中,我在黑板上画了两条平行线,上面的横线代表天,下面的代表地。“天每天升高一丈”,就在“天”线上面画了一个向上的箭头;“地每天加厚一丈”,就引导学生在“地”线下面涂了一层阴影。画完之后我问道:“盘古每天跟着长,那么他每天长多少呢?”学生答道:“一丈。”你看,寥寥几笔就让所有学生明白了读书中想不明白甚至不太注意的“加厚”。  相似文献   

10.
《三五历纪》与《五运历年记》里的盘古神话原本不是关于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而是一则关于天、地、人三皇起源的神话。后来将其视为盘古开辟天地的神话,是因为人们对这则神话的误读。这则三皇起源神话的雏形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时期的《老子》。因为盘古神话并非盘古开天辟地神话,那么将其他的人为或神为开辟天地的神话与之比较来寻找其源头自然是没有意义的。盘古神话被误读之后,朝着三个方向发生变异。  相似文献   

11.
一、合理引导,刺激想象 在教学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五组课文《盘古开天地》时,我让学生观察盘古头顶天,脚蹬地的图画,想象盘古当时战天斗地的情形,而没有引导学生该从哪方面展开想象。于是有同学想到了盘古要穿多大的衣服;有同学想到了盘古当时的想法:一定要把天地分开;还有的同学想到了盘古睡在那里不吃不喝...  相似文献   

12.
关于世界的源起,有很多种传说,而在中国上古神话中,天地是由一位巨人盘古开辟的。据说久远之前,世界原本是混沌一片的,没有天地万物之分,就像一个大鸡蛋。后来这其中的先天之气凝聚,于十月十六日诞生了一位神人。这神人圣人即浑敦氏,又称初天皇氏,自号元始天王,也就是盘古了。他生活在这一片混沌之中, 达一万八千年之久。  相似文献   

13.
天亮了     
乡村的夜拥有极致的黑。身处其中时。你会以为自己回到了盘古劈开天地之前的那一片混沌之中,望不见去路,看不清归途。渐渐地东方既白,划破这片黑暗的不仅是阳光,还有一声清脆的啼哭,那是一个新生命为自己的人生乐谱画上的第一个音符。  相似文献   

14.
倪方六 《高中生》2013,(21):56-57
蛇在早期中华民族信仰文化中具有崇高地位。从"开天地"的盘古,到"抟土造人"的女娲,再到传说中的华夏始祖炎帝、黄帝,在远古的历史中,我们的祖先似乎一直与蛇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某种意义上说,我们也许应该算是"蛇的传人"。盘古、女娲均为"蛇身"有一个叫"盘古开天地"的神话故事可谓家喻户晓,这个神话说的是盘古这位中国式"上帝"创造了宇宙。盘古长什么样儿?据明代董斯张《广博物  相似文献   

15.
善始之论     
《新作文》2006,(1)
伏闻上古之年,盘古奋威,混沌初开,已而清者上浮而为天,浊者下沉而为地,玉宇澄清,此天地之始也。天地既有,女娲圣眷,水土相融,塑为人形,此人之始也。火麟昂首,凤舞九天,司禽总兽,此鸟兽之始也。天地无涯,万物齐一,皆有其始。  相似文献   

16.
很多民族都有创世的传说,“盘古开天辟地”是我国古代的创世传说。《三字经》讲“三才者,天地人。”,“天、地、人”三才哲学是中国传统哲学的基础,盘古传说对于理解“三才”及其关系很有意义。本期我们选登了美国学生洛克梦的作品《盘古开天辟地》。  相似文献   

17.
观“7”     
一、卑躬屈膝的小人盘古一斧便将混沌的天地划成了对应的两块,天有地相对,日也有月相伴,自然,铮铮的英雄便也有谄媚的小人作衬。江山代有才人出.自王衍、卢杞而至和坤,跪字诀通行历史,他们点头,哈腰,丢掉了铮铮的  相似文献   

18.
善始之论     
伏闻上古之年,盘古奋威,混沌初开,已而清者上浮而为天,浊者下沉而为地,玉宇澄清,此天地之始也。天地既有,女娲圣眷,水土相融,塑为人形,此人之始也。火麟昂首,凤舞九天,司禽总兽,此鸟兽之始也。天地无涯,万  相似文献   

19.
《初中生之友》2010,(33):59-60
<正>开天辟地的盘古宇宙是如何起源的,这是人类一直探索的奥秘。在很久以前,就有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传说。相传,天地本来是黑暗混沌的一团,好像一个大鸡蛋。  相似文献   

20.
杞人忧天     
一两千多年前的那次轮回,我转世在杞国。我被人孤立起来,都是因为那个梦——或者不是梦,用现在人的话说,是穿越了时空到了未来——我身处在怎样的一个环境啊:四周一片死寂,天地之间一片混沌,沌得令我怀疑我是到了盘古开天辟地以前的世界。但我摸索着前行的时候忽然一脚踏到水里,水——就是那盘古死后仍在流淌的血。这应该是盘古之后了,天地怎么还是混沌呢?我想掬起一捧水,但那水那么臭,使我忽然一阵晕眩,觉得自己要向臭水栽去——于是,悚然一惊,醒来了。醒来的我还是浸在那片混沌带来的余悸中。“天要塌了。”我忧心忡忡地对周围人说。我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