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NP+V+(不)得/C”是指两类构式,一类为表可能的“NP+V不得”;一类为表状态的“NP+V得C”。受事成分在“V不得”、“V得C”这两类述补结构中前置,是受动词、得、补语的凝固化、补语形容词的指动性、补语对述语动词的评价性特征等因素制约。  相似文献   

2.
古本《老乞大》的动补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本《老乞大》里有四类补语:结果补语、状态补语、趋向补语和可能补语。充当状态补语的成分有三类: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动词或动词短语、主谓短语,《老乞大》里有不少单纯形容词构成“V 得 C”的例子,其中有些可以凭借形式标记确认它们为状态补语;趋向补语既有粘合式(动 趋)的动补结构,又有组合式(动 将 趋,动 得 趋)的动补结构;可能补语有“V 得/不得”、“V 不 C”等几种格式,但这两种格式不专门用来表示可能。  相似文献   

3.
李佳 《现代语文》2006,(4):72-74
本文在对形容词作补语的V"得"述补结构语义特征分类的基础上,将形容词重叠式的特殊语义因素及语用价值贯穿其间,分析了形容词重叠式作补语的V"得"述补结构的语义特征、语表形式及语用价值,并侧重以语义特征和语义指向为主线,将形容词重叠式作补语的V"得"述补结构与形容词基式作补语的V"得"述补结构从语表形式、语义指向及语值上表度量的程度进行了比较,并尝试分析此种结构中如动态及已然等模态语义和型式语义因素.  相似文献   

4.
卢海 《现代语文》2010,(6):92-94
河南新县方言处于中原官话和江淮官话的过渡地带,补语可能式的肯定形式有两种:"VC得"和"VC了得",这两种形式的补语直接粘附在述语后头:助词"得"位于补语之后,兼表可能性和确认语气;宾语位于述补结构之后、助词"得"之前。  相似文献   

5.
"V得C"格式在一定条件下会有歧义,既可以理解为可能补语,也可以理解为情态补语。但是并不是每一个"V得C"格式都有两种语义,它产生歧义是有条件的,一般和"V得C"格式的动词和补语的语义特征有关。首先,歧义格式"V得C"和它的动词有关,充当中心语的动词必须是自主动词。其次,"V得C"格式的补语对它形成歧义与否也有很大的影响,必须同时具备以下四个条件:其一,其补语必须是形容词,而不能是动词或短语;其二,作补语的形容词必须符合说话人愿望。其三,补语形容词必须是性质形容词,而不能是状态形容词。其四,补语的形容词必须是非述人形容词,而不能是述人形容词。  相似文献   

6.
致使性述补式是由具有致使关系的述语构件和补语构件构成的句式。述语构件和补语构件之间有一个句法界限V重,V重具有管界作用。类型繁多的致使性述补式都是在"___V重(得)___"框架的基础上通过成分的合并、移位、添加和隐含派生的。"___V重(得)___"框架表示"话题—述题"结构,各种致使性述补式可看作是"话题—述题"结构。致使性述补式的歧义是由于派生过程不同和语用强制移位造成的。  相似文献   

7.
陈琨 《文教资料》2006,(33):178-180
本文主要探讨淮阴方言结构助词“得”。普通话的结构助词“得”用在动词或者形容词后面,表示后边的成分是补语。淮阴方言的结构助词“得”后可以带可能补语,如“V得、V不得C、V得地”等结构,还可以带状态补语和结果补语,如“V得C”等结构。  相似文献   

8.
第三章 语法第四节三、根据《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短语的功能类有:名词短语、动词短语、形容词短语.主谓短语、介宾短语实际上只是结构类型,主谓短语的功能大多是谓词性的,与动词(形容词)相当,介宾短语是修饰性的短语,只作定语、状语或补语,不作主语、谓语.举例略.  相似文献   

9.
吴丕 《文教资料》2009,(28):32-34
现代汉语述补结构存在着一种意义较虚的补语.这些虚义补语一般被公认为是一个较为封闭的类。本文力图对这些虚义述补结构中述语为动词、补语表虚义的结果的一部分作穷尽性的语义语法的描写与分析.寻求它们之间的共性和形成规律.并试图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这种虚化现象作出一定的解释。  相似文献   

10.
越南语和汉语重叠式形容词在语法形式、语法意义和语法功能上均存在异同。相同的形式有AA式、AABB式、ABB式和BBA式,越南语中没有AXYZ和ABAB式;越南语形容词重叠后,有的意义加强,有的意义减弱,而汉语形容词重叠后往往含有程度加深的语法意义;两种语言的重叠形容词都能充当句子的谓语、定语、补语,都不能受程度副词的修饰。不同的是,越南语重叠形容词不能作状语,而汉语重叠形容词可以作状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