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李成刚 《化学教与学》2013,(9):81-81,73
部分高中学生在酸碱盐之间的反应产物的判断中存在较多的认识误区,从而在基本概念上存在一定的漏洞。文章从复分解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络合反应等角度对酸碱盐之间的反应产物进行分析,以提醒我们老师在化学课堂教学中能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2.
许龙福 《学子》2013,(12):32
同学们在学习了酸碱盐以后,经常会接触到当一个复分解反应发生后,对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成分的探究感到比较困惑,如何进行分析呢?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对此进行了摸索,现总结如下。一、判断方法和思想仔细读题,写出题中涉及的所有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然后对方程式作如下分析,这个反应恰好完全了吗?如果恰好则只有生成物,如果没有恰好则除生成物外,还有反应物中的一种(注意充分反应不能所有反应物同时存在)。如: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混合,充分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呢?首先写出方程式:HCl+NaOH=NaCl+H2O,若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则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是氯化钠;若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没有恰好完全反应则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是氯化钠和氯化氢或氯化钠和氢氧化钠,所以本题的溶质有三种情况:(1)氯化钠(2)氯化钠和氯化氢(3)氯  相似文献   

3.
许龙福 《考试周刊》2013,(94):160-161
<正>同学们在学习了酸碱盐以后,经常会在接触到一个复分解反应发生后,对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成分的探究感到比较困惑,如何进行分析呢?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对此进行了摸索,现总结如下。一、判断方法和思想仔细读题,写出题中涉及的所有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然后对方程式作如下分析,这个反应恰好完全了吗?如果恰好只有生成物,如果没有恰好则除生成物外,还有反应物中的一种(注意充分反应不能所有反应物同时存在)。如: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混合,充分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呢?首先写  相似文献   

4.
复分解反应几乎都发生在水溶液里,其实质是离子的重新结合.如果同一反应体系内存在多个复分解反应(指常见的酸碱盐之间发生的反应),那么这些反应会先后发生.一、在碳酸盐溶液和碱溶液的混合液中加入酸溶液,中和反应优先发生例如,在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液里加  相似文献   

5.
[考测点] 1.酸碱盐的概念、分类命名; 2.酸碱盐的通性; 3.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 4.复分解反应条件的应用. [高频考题例析] 例1 今有失去标签的碳酸钠溶液、氯化钡溶液和盐酸,用一种试剂可鉴别它们.学生甲选用一种酸溶液,学生乙选用的是钾的正盐  相似文献   

6.
李艳 《化学教与学》2012,(9):83+82-83,82
借用"酸碱盐溶解性表"系统的复习化合价、离子符号,化学式的读和写。利用"酸碱盐溶解性表"清楚的展示酸碱盐的组成和盐的分类。结合"酸碱盐溶解性表"巧记物质的溶解性和准确判断复分解反应的发生。妙用"三表合一",并完善多功能备注,形成"化学术语小字典"。  相似文献   

7.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的新授课已经把酸碱反应实验现象、原因分析、反应实质、反应的应用等介绍给学生,但对解决酸碱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等相关问题还没有形成思路和方法。本课意在帮助学生学习“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知识后进行应用和提升,使其初步掌握化学反应后溶质成分分析和验证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付海龙 《甘肃教育》2009,(21):58-58
在毕业会考中,对“酸碱盐”一章的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的考查所占分值比较大,再加上复分解反应,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很多,给他们的学习带来很大的压力。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发现利用“酸碱盐溶解性表”可以很好地解决学习“酸碱盐”这一章的四个难点问题。  相似文献   

9.
同学们在学习了复分解反应后一般都了解复分解反应进行完全的条件 ,但要证明判断何种物质在溶液中可相互发生复分解反应 ,在注意把握好复分解反应的概念 (两种物质 <酸、碱或盐 >在溶液中相互交换离子 ,生成物中如果有沉淀析出 ,有气体放出 ,或有水生成 )的同时可借助溶解性表作归纳分析  相似文献   

10.
在九年级化学(沪教版)第七章“应用广泛的酸、碱、盐”中,介绍了溶液中发生的复分解反应,及其反应发生的条件。下面从微观的角度,谈笔者对复分解反应发生条件的理解。  相似文献   

11.
<正>在中学化学里,复分解反应被认定需满足三个条件之一才能发生。因为有了这样的概括,其副作用是不少学生对复分解反应的发生无限制地放大,以为只要满足其"条件"就能发生反应。鉴于盐的水解也是复分解反应,所以也可以将貌似完全进行的复分解反应以反应平衡常数对其限度做出判定。具体分述如下:一、酸与碱的复分解反应1.强酸、强碱的复分解反应倾向有多大?【推证】以常温下HCl与Na OH两溶液  相似文献   

12.
一、定义复分解反应是指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它是四大基本反应之一。二、基本模式AB+CD=AD+CB三、判断依据1‘反应物、生成物种类都且只能是两种。}反应物、生成物都是化合物,没有单质。3反应中,反应物相互交换成分,组成新物质。四、实质在溶液中进行的复分解反应,大都是酸。碱、盐电离后进行的离子间的互换反应。当溶液中存在某些离子能相互结合而使其浓度迅速减小时,反应就向离子浓度减小的方向进行,从而发生复分解反应。五、能发生或进行到底的依据复分解反应要进行,电离出的离子混合后,…  相似文献   

13.
一、课标内容和在中考中占分比例认识溶解现象,水中加入少量盐后凝固点和沸点的变化,了解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含义,溶解性表或溶解度曲线的应用,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了解结晶现象,能说出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了解溶液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意义.这部分内容占化学总分的10%左右.二、典型题和考查趋势分析1.典型题分析例1(湖北省武汉市)通过学习化学,我们澄清了许多有关溶液的错误认识,逐步了解了溶液的本质.请参照示例,否定下列错误的认识.有关认识"否定例证只有固体物质才能作溶质医用酒精中的溶…  相似文献   

14.
《考试周刊》2016,(A2):139-140
<正>一、教材分析"物质在水中的分散"是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六章里的教学内容。其溶液的概念主要是从定性的角度创建的,掌握和了解溶液、溶质和溶剂三者之间的关系是本章的基础内容,为后期化学学习酸碱盐做足准备。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和掌握溶液、溶质和溶剂的基本概念及关系。(2)知道溶液的特征及溶液的组成。(3)了解溶液的重要用途。(4)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相似文献   

15.
九年级化学课程标准中涉及化学反应基本类型有以下要求:①初步认识常见的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能用于解释与日常生活相关的一些现象,达到理解水平-认识、了解、看懂、识别、能表示;②能应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的判断,并能解释、判断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相似文献   

16.
华振 《广东教育》2014,(3):63-63
【例1】写出硫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混合后的离子方程式。 剖析:盐与盐的反应主要有四类:复分解反应、双水解反应、络合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  相似文献   

17.
在初中化学第八章《酸·碱·盐》章复习中,复习了物质的分类、各类物质的性质及其相互关系之后,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酸碱盐的溶解性表、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复习时,设计了下列一组练习题:1.判断下列物质能否发生置换反应,写出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不能反应的说明理由:  相似文献   

18.
一、课标内容和在中考中占分比例 认识溶解现象,水中加入少量盐后凝固点和沸点的变化,了解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含义,溶解性表或溶解度曲线的应用,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了解结晶现象,能说出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了解溶液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意义.这部分内容占化学总分的10%左右.  相似文献   

19.
在近几年各地中考题中,以验证金属活动性顺序、判断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不用其他试剂鉴别多种物质、比较化学反应前后溶液质量的大小为主要知识点的试题,是考查酸碱盐知识的常见题型,也是考查的重点.在解题时,如能针对答题的思路进行形象化概括,将有助于答题思路(要点)在我们头脑中打下较深的烙印,也有助于快速而准确地解答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20.
初中化学要求同学们会判断金属与酸或盐间的置换反应及酸碱盐间的复分用反应能否发生,这是酸碱盐一章中学习的一个难点。下面结合例题谈谈如何判断这两类反应能否发生。例题下列物质间能否发生反应?如能发生反应,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1)铜和稀硫酸;(2)铝和氯化铜溶液;门)铁和氯化镁溶液;(4)铜和氨化银;(5)氯化铁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6)氯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钾溶液;(7)氢氧化钢和硫酸钠溶液;(8)硝酸钡溶液和稀硫酸;(9)碳酸钙和硫酸镁溶液;(l)氢氧化铁和盐酸。分析(1)酸、碱、盐的溶解性是决定于物质问的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