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育人有招     
某仓库新闻报道连年被上级评为先进单位,问其“秘诀”,政委胡宗述深有感触地说:“这都与政治处主任刘国堂狠抓人才培养有关。”建队伍刘主任调到这个仓库任政治处主任不久,就发现这个仓库喜欢写写画画的人不少。他想,要使报道工作开展得活跃,光靠新闻干事不行,必须建立和培养一支思想稳、写作能力强的报道队伍。于是,他召集机关干部,经过协商,成立了一个以政治处为巾心的报道小组。他亲自挂帅带头写稿,并号召基层官兵都动起手来,结合工作搞报道。在他的带动下,结合工作搞报道的写稿活动很快在仓库展开。看到这么多热心搞报道的…  相似文献   

2.
某军需仓库政治处主任张玉富,在仓库干了两年,使仓库的报道工作受到上级表彰。对于他,人们津津乐道的是,他有一颗惜才之心。张玉富在新闻行当里干了十几年。1993年,他升为政治处主任。他上任后先是制定写作人才培育计划,接着又为有写作特长的战士报名参加了军报新闻函授学习,订购了《新闻与成才》等刊物,还把两名优秀报道员选送到新闻单位学习深造。平时他不论工作多么忙,总忘不了给报道员提供线索,帮助修改稿件,并经常督促检查,在他的热心指导和严格要求下,有5名官兵的新闻写作水平提高很快,每人年见稿量都在50篇以上。勤务…  相似文献   

3.
铺路搭桥人     
今年年初,牛启富走马上任济南军区后勤某物资仓库政治处副主任岗位时,迎接他的是,仓库新闻报道工作在军区后勤单位年年是后进。他深知要使仓库新闻工作走出低谷,重要的是要为人才搭好成才的桥梁。为此,仓库党委在他积极建议下,把抓新闻报道工作,培养新闻人才列入重要的办事日程。曾经搞过新闻报道的牛启富,从横向与纵向两方面采取措施,抓好新闻报道工作。仓库的报道骨干囿于眼界的狭窄,时常出现方向不明而对一些新闻线索把握不准。为了让报道员及时掌握宣传动态,有的放矢地采写稿件,他经常打电话向上级探询最新宣传精神,索要近…  相似文献   

4.
前几年,某仓库的新闻报道工作比较薄弱,自从1997年8月政治处主任孙杰上任以来,仓库的见报刊稿数不仅实现了零的突破,而且一举摘掉了落后的帽子。上任踢“三难”孙杰上任不久,就发现仓库的新闻报道工作开展不利的原因是“三难”。一是骨干难培养。政治处只有一名干事,工作头绪多,没精力潜下心来写新闻稿件。加上仓库人少事多,有写作基础和爱好报道工作的人少,多年来没有建立培养一支过硬的报道队伍。二是信息难畅通。仓库地处深山腹地,偏僻、闭塞、信息不畅,与社会接触少,写出的稿子跟不上形势的需要。三是经费难保障。新闻报道…  相似文献   

5.
某仓库政治处主任李峰上任不到一年,全库在省以上报刊、电台用稿50多篇,捧回了分部颁发的“新闻报道工作先进单位”的奖匾。去年4月,李峰到仓库任政治处主任后,她便“盯”上了新闻报道工作。上任后第二天,她和宣传干事研究起草了库里《新闻报道工作两年计划》,接着,又办起了新闻报道骨干培训班,还亲自到地方请老师帮助授课。为提高抓报道工作的能力,李主任利用业余时间自学了新闻写作基础知识和新闻摄影知识,自费参加了新闻函授学习,订阅了《新闻与写作》、《新闻与成才》等刊物,为新闻写作打下了厚实的基础知识,积累了不少新…  相似文献   

6.
在铁道游击队的故乡微山湖畔的一座军营里,流传着济南军区某炮团政治处主任郝本杰关心新闻报道工作的一个个感人故事。“新闻脑”郝主任有一个“新闻脑”,不仅因为他爱新闻。懂新闻,更重要的是因为他有强烈的新闻意识。他说:“要想让报道人员写出有价值、有新意的新闻稿件,首先要丰富新闻报道人员的大脑,不时地为他们‘充电’。”他担任团政治处主任以来,每年都从政治处有限的政工费中拿出钱来,为团报道组订阅《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等20多种报刊,让报道人员时时吸收“营养”。他每年亲自组织举办三期新闻报道人员写作培训班…  相似文献   

7.
某军械仓库政治处主任叶健,对报道人员精心培养,热情关心,使仓库的报道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在职4年,该仓库连续4年被上级评为新闻报道先进单位。4年前,叶健从繁华的都市来到这沂山深处的某军械仓库。上任伊始,他发现该库连续6年没被电台报刊用过一篇稿的落后状态后,当即建议举办新闻写作培训班,并请来驻地报社的编辑、记者,为报道员们讲授新闻采写技巧等知识。他还订购了《新闻与成才》等近10余种写作刊物,组织大家边写作边学习,不到半年,就培养了5名能够独立见稿的报道骨干,在省市级电台报刊见稿30多篇,为报道工作…  相似文献   

8.
只要提起济南军区某炮兵团政治处主任廖峰。熟悉他的报道员准会说他是个富有新闻思想的人,这与他倡导的“新闻观”分不开。  相似文献   

9.
西有吐鲁番,东有大泽山。每每提到这个坐落在鲁东半岛的大泽山,人们自然而然地就想到了这里可与新疆吐鲁番相媲美的葡萄。于洪展,就是地处大泽山葡萄之乡某仓库的政治处主任,也是某分部有名的“笔杆子”从一名普通的干部靠“爬格子”走上今天政治处主任这个位置的于洪展,在这个坐落在山沟的仓库整整蹲了13年了,他对于大泽山的一草一木都那么熟悉和无限的眷恋、热爱。“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每每和于主任提起这大山和坐落在大山中的仓库时,他都激情难捺。他说是大山给了他灵感,是山使他看到了自己在爬格子上的希望…  相似文献   

10.
济南军区某油料仓库政治处长期坚持订阅《新闻与成才》杂志,近5年来,保证报道骨干人手一份,使其成为他们新闻成才的良师益友。(晓张、王成刚)焦作日报女编辑陈清云,自1990年以来,每年到丈夫任职某仓库探亲时,都携书带报,利用休假为官兵们举办新闻培训班,并为官兵讲稿改稿,组织小会战。7年来,经她修改指导、推荐到新闻单位发表的稿件已达400多篇,经她辅导过的20多名业余报道员,退伍后被地方新闻单位聘为“特约记者”和“通讯员”。(高沸渊、石磊)近日,某仓库收到博兴县广播电台一封报喜信:“你部去年退伍的战士王春光被我…  相似文献   

11.
入伍20年,发表了1000多篇200多万字的各类新闻稿件、学术章和学作品,7次荣立三等功,多次被上级评为先进个人。他就是沈阳军区某仓库政治处主任洪仁。  相似文献   

12.
李明在政治处当主任的时间正好与“抗战”的时间相吻合,他自称是基层新闻队伍里的“老班长”。经他发现共培养出来的新闻人才,有的成了他的“上司”,有的成了地方报社的记者,有的成了政府机关部门的“要员”,可他仍然还是八年前的他,继续干着政治处主任这一团里的“新闻长官”。在战士报道员中,小李是最有出息的,3年来,经李主任的精心调教和自己的奋蹄扬鞭,已在军区小报上小有名气不说,时而还能登登《解放军报》大雅之堂。可时光在萨,岁月似乎太匆匆,眼看小李就该退伍回贵州老家了,让这样的“小星星”走了,太可惜了,应帮他…  相似文献   

13.
蓝雪 《军事记者》2001,(10):42-42
北京军区某油料仓库政委马旭升,在部队30余年,从新闻干事、宣教股长、组织干事、宣传科长,到仓库政委,采写过不少人物新闻。如今.他自己也成“新闻人物”了。1969年12月,他带着理想从军人家庭参军时还不满15周岁。一个偶然的机会,由于他写班长王杰民的一篇小通讯《我生病之后》在团广播站里播放.并且登在了《邯郸日报》上,一时间,在连队引起强烈反响,王杰民因此受到了团里的表扬。随着马旭升的稿子越来越多,他被团政治处调到了报道组,随之又派去《战友报》学习。  相似文献   

14.
一个连续多年与新闻报道先进单位无缘的单位,要想走出低谷,首先要拥有一支过硬的报道队伍。141医院刚刚上任的政委刘会兴和政治处主任陈艺园深明其理。于是围绕着建设报道队伍的问题,在这个医院出现了政委主任“同唱一首歌”的爱才、育才故事。刘政委:三请报道员政委刘会兴原是后勤某分部干部科长。今年年初,分部领导决定让他到141医院担任政委,当他了解到这个医院新闻报道工作开展不起来的缘故就是缺少报道骨干时,他上任伊始就在分部范围内物色报道骨干,旨在使该院报道工作打个翻身仗。分部所属一个仓库地处大山沟,这个仓库的新闻…  相似文献   

15.
“卫作与报道是配套工程,工作干好了,报道跟上7,才能画上圆满的句号;否则,只能算是完成工作的一半。”这是某军需仓库政治处主任李涛抓报道工作的日头禅。李涛当主任3年来,重视新闻报道工作,使该仓库连续3年被分部评为“新闻报道先进单位”,去年被军区后勤评为“新闻报道先进单位”。李主任在工作中十分注重创造新闻报道的氛围,每次开政工会他都强调工作与报道的关系。他要求仓库的干部树立报道意识,并制定了有关奖励措施,促进了机关干部结合工作搞报道的积极性。去年国庆节前一天下午,仓库接到通知,某部演习需要3万双胶鞋,保…  相似文献   

16.
连续3年被沈阳军区评为先进单位的某仓库,连续七年被评为报道工作先进单位。这一切,均得益于被“笔杆子”们誉为“伯乐、益友。后盾”的仓库主任——刘贵臣。——伯乐。8年前的一个早春,任仓库副主任的刘贵臣,到部队与战士谈心时,发现有位农村籍战士在《前进报》上发表了一篇小稿,填补了仓库多年报道工作“撂荒”的空白。刘贵臣问政治处推荐厂这名战士,将其调任报道员,并为其订阅《新闻与成才》等业务书刊,后又送其到军区新闻报道骨干培训班培训,还参加了《解放军报》的函授学习。当年,这名战士即在军内外报刊见稿50余篇,荣立了…  相似文献   

17.
今年来,济南军区某军需仓库群众性写稿蔚然成风,使报道工作上新台阶。  该仓库过去抓新闻宣传工作,总认为是政工干部、报道员的“职责”。张云波上任政治处主任后,多方取经借宝,结合仓库工作实际,有计划、有组织邀请报社编辑、记者为广大官兵讲课,举办新闻、摄影培训班,努力营造群众性写稿的氛围,官兵写稿热情空前高涨。仅今年1-11月,该库在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解放军报》、《人民日报》、《解放军画报》、《新闻与成才》等中央级报刊刊稿100多篇。 某军需仓库群众性写稿蔚然成风@吕爱强  相似文献   

18.
提起济南军区青岛第二疗养院政治处主任吴茂科,许多熟悉他的人都亲切地称他为吴总编。这位吴总编,恐怕是全军最小的报纸的总编辑了。他所主编的院报──《疗养之声》经常摆在军区有关领导的办公桌上,深受军区后勤某分部官兵的喜爱。吴茂科,这位农家子弟,1994年初从胶东大泽山某仓库来到青岛二疗。他在仓库任政治协理员时,就十分重视新闻报道工作。他说:“身为政工领导,不抓新闻报道怎么行,不带头写稿怎能带动大家?”一种责任感促使他拿起了笔,仅1994年以求,他先后被《政工导刊》、《新闻与成才》、《解放军报》、《前卫报》、海…  相似文献   

19.
某摩步团政治处朱清伟主任对新闻报道工作的支持,不仅仅表现在给报道员以充分的物质保障,更表现在他在全团竭力营造新闻写作的“软环境”,让报道员在这片宽阔的天空下自由呼吸。  相似文献   

20.
刊中报     
“人才主任”──周海涛李虹 曹玉江 宋传波 在我们所属的第460医院里,有位被大伙交口称赞的中校军官,其原因在于他不仅和谐可亲、宽厚待人,而且还为我院培养了一大批文学新秀和新闻人才,为部队的宣传工作作出了突出贡献。他叫周海涛,是我院的政治处主任,我们亲切地称他为“人才主任”。 周主任是河南省文学界和新闻界的名人。近10年来,他先后有1000多篇文学和新闻作品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新闻与成才》等军地报刊上发表,与此同时,他还结识了一帮青年作家和新闻界的朋友。1997年下半年,周主任到我院上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