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随着彩色管理技术和输出设备的不断发展,方正数字打样也在不断的进步,2001年11月23日方正的写真V2.3数码打样软件正式问世。近日,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在沪举办“方正写真V2.3数码打样软件”现场交流会,邀请沪上各传媒、广告、输出中心等专业用户考察、使用方正写真V2.3数码打样软件的应用效果,并在上海方正分公司本部提供为期三天的用户现场打样交流活动。    相似文献   

2.
数码打样的出现成为印刷厂和设计公司适应市场竞争和保证利润的最佳选择,数码打样概念已被印刷客户广泛接受。数码打样的最大优势在于其出色的性价比、快捷、直接的输出效果目前市场的数码打样主要以喷墨设备为主,但是随着激光打印机设备技术的提高,市场的深入发展,彩色服务器功能的增强,越来越多的客户尝试用激光打印机设备进行数码打样。  相似文献   

3.
柯达图文影像集团柯达保丽光公司的Approval NX彩色数码打样技术推出已经有一段时间,这项国际领先的技术在全球市场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到目前为止,具备网目调真网点输出、真实材质打印、网点密度控制等特点.是业界的高档直接彩色数码打样方案(DDCP)。Approval打样系统在全球范围内已经有了1300多台的销量,并且广泛应用于包装加工、商业印刷等各个领域,已经成为数字化工作流程中不可缺少的直接彩色数码打样的世界标准。  相似文献   

4.
《电子出版》2002,(10):14-15
数码打样系统是印刷质量控制,数码工作流程关键的部份,同时也是输出服务中心,赢得客户,争取更大利润的一种手段。 一、在选择和实现数码 打样技术时,目前存在以 下情况: (1)拥有一台高质量,高精度彩色喷墨打印机和一套数码打样软件,就可以成为一套数码打样系统。 (2)印刷的不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5.
数码打样像任何一项新技术一样,历经推广之艰苦,终于改变了印刷企业,输出公司及其客户的观念,从而在印刷企业中“登堂入室”,取代传统打样指日可待。但是,从国内目前的市场情况来看,数码打样只是在商业印刷,书刊印刷企业中应用得较为广泛。相对而言,国内报纸数码打样还处在应用的寒冬季节。  相似文献   

6.
所谓数码打样,就是把彩色桌面系统制作的页面数据不经过任何形式的模拟手段,直接经彩色打印机(喷墨、激光或其他方式)输出样张,以检查印前工序的图像页面质量为印刷工序提供参照样张,并为客户提供可以签字付印的依据,其着眼点在于检查数字作业流程的结果在实际印刷时将如何表现,并作为大批量印刷的质量依据。因此,缩小和控制数码打样结果与实际印刷品的差距,使数码打样的效果与所模拟的印刷效果尽最趋于一致,是各种数码打样彩色管理系统(CMS)追求的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7.
与传统打样相比,数码打样有什么样的特点和优势?目前市场上有什么样的数码打样解决方案?专家如何评定当今的数码打样?用户需要什么样的数码打样设备?政府对数码打样技术持什么样的态度?数码打样的发展趋势如何?4月26日,来自印刷领域的厂商、专家、用户、媒体及政府代表,就“惠普—金豪”数码打样系统等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论证会。  相似文献   

8.
数码打样在国内已应用了几年,到底情况如何?远程数码打样是否已在国内得到应用?包装打样有哪些特点?数码打样在我国的应用前景如何?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走访了数码打样的使用者、专家,数码打样系统供应商。让我们与您一起分享他们的经验。  相似文献   

9.
《电子出版》2001,(7):19-20
以前,我们若想看看自己设计的印刷品的效果如何,我们需要跑输出中心,请他们将我们的电子文件通过照排中心排队等候晒版、打样(可请输出中心代办),最快也需要一天以后得到传统打样样张,──这就是我们的传统打样工艺。 现在,我们可以在 办公室将电子文件直接 发送到数码打样系统, 不需出四色分色片,直 接就可在几分钟内得到 一张数码打样样张。── 这就是我们所向往的 数码打样工艺。 彩色打样是印刷前 端工艺流程中十分重要 的一道工序,它是控制 印刷品质量的有力手 段。随着印刷业向电子 化方向的不断发展,桌 面印刷设计系统 …  相似文献   

10.
色彩管理作为数码打样的核心,在数码打样的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本文针对几种数码打样情况介绍了其色彩管理解决方案。 数码打样与色彩管理 数码打样要求解释用户提交的作业,并且在打印设备上逼真地模拟印刷效果.因此数码打样技术的核心包括两个部分:一是Post Script解释技术.二是色彩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11.
《电子出版》2005,(9):17-20
数字化技术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印刷工艺的进步,并为印刷工业带来可观的生产效率,从而帮助企业获得更多的利益。当然这也加速了印刷商对新技术的认识与接受,因为新技术可以进一步地提高或巩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作为数字化印前技术普及的关键,数码打样技术逐渐受到业界更多人士的关注,在ChinaPrint 2005上,许多数码打样解决方案提供商都分别推出了自己的新产品。值得一提的是,在众多解决方案中,多数数码打样解决方案的提供商,如北大方正、EFI、GMG、Oris、克里奥,网屏等公  相似文献   

12.
大幅面彩色喷墨打印机是一种集成了许多高科技、精密的、专业级的打印输出设备。它与彩色数码印刷机相比.不仅经济、快捷、方便.而且更能满足广大用户的打印需求.打印质量和打印速度都能满足用户的需要。尤其是在彩色激光打印机价格居高不下的情况下,大幅面彩色喷墨打印机更以大幅面、高精度、高速度等特点赢得了用户的信赖。随着喷墨技术的不断发展.大幅面彩色喷墨打印机已广泛应用于广告行业、输出中心、图像处理系统、印刷打样、CAD、GIS、影楼、服装设计等各个领域.并且其应用领域正在不断拓宽。近几年来.爱普生、惠普、佳能、柯达等公司都推出了许多新产品。如何更好地使用大幅面彩色喷墨打印机.充分发挥大幅面彩色喷墨打印机的优势.也是广大用户关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随着数码打样应用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印刷行业用户正在受益于其高效率、低成本、高品质特性,同时业界对数码打样的应用深度和广度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不仅仅是期望普通的商业合同打样,而且是包括了版式打样、蓝纸打样、报纸打样,甚至包装打样的全套解决方案。目前,作为数码打样应用领域领导者的爱普生再度重拳出击,发布了4款大幅面新品打印机,  相似文献   

14.
为商业印刷和报业印刷提供数字成像和印刷色彩管理解决方案的北大方正,作为业内领先的软件开发商和系统集成商,一直致力于印刷数字化流程的技术革新;并在数码打样色彩管理的领域,推陈出新,再创佳绩。针对广告行业打样幅面小、经济实用等特点,北大方正又专门推出“写真广告专用版“,支持爱普生的最新机型Epson StylusPro 4800、世纪虹彩K3墨水。  相似文献   

15.
在不久的将来,给印刷业带来巨大利益的是数字化色彩管理技术,这一技术将使印刷生产流程中的色彩输出更加稳定,浪费更少。因此,数字化色彩管理成为当今印刷界最关注的技术。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做为印刷行业解决方案的印艺软件开发商和最大集成商,采用先进的色彩管理技术内核,推出了基于方正世纪RIP的方正数码打样解决方案。该方案的推出,完善了方正CTP集成方案和即将推出的方正ElecRoc畅流印艺流程。 第七届世界印刷大会之后,数码打样将在国内掀起一个新的高潮,为了便于大家了解数码打样解决方案,并认识到该方案给企业带来的益处,本文将给大家介绍方正数码打样解决方案。 传统的印刷打样质量控制可以说从输出胶片就开始了。胶片的质量首先决定了图像还原的质量,也就是说决定了图像  相似文献   

16.
数码打样是印前处理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和必不可少的操作环节,通过数码打样可以确保印刷过程中的色彩不会出现偏差和出现其他印前处理错误。本文将以方正写真数码打样软件和输出报纸版面为例,简要介绍数码打样软件的使用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一直以来,数码印刷的质量都为印刷企业客户所诟病,由于数码印刷达不到胶印品质.大大影响了客户接受数码印刷的程度。但是EFI Fiery彩色服务器的出现.使得数码印刷达到胶印品质已不是纸上谈兵。很多传统印刷客户已经逐步采用配有Fiery彩色服务器的数码激光设备完成数码打样和数码印刷生产,如雅昌、当纳利等知名传统印刷企业也开始采用激光打印TEP设备作为数码打样设备.  相似文献   

18.
爱普生——影像行业领军者,GMG——高端色彩管理流程领导者,两家公司在数码打样方面的密切合作,为全球众多用户带来了最优化的数码打样系统。从数码影像行业.到广告和印刷行业,爱普生大幅面彩色喷墨打印机因其产品输出品质优秀,深入人心。爱普生的“微压电打印技术”结合“世纪虹彩”颜料墨水所表现的“艺术微喷”的效果,造就了爱普生在大幅面打印市场稳固的地位。GMG产品在影像、艺术品复制和快印行业,已经获得了非常成熟的应用.进驻中国3年来,凭借其高品质的色彩管理产品.获得越来越多用户的欢迎和认可。  相似文献   

19.
在5年前的中国,设备厂商向从事商业印刷的客户推广数码打样系统时,大部分客户还是不接受的。经过多年的市场推广,数码打样现在已经进入普及实用阶段,越来越多的用户都从原来的传统模拟打样转到数码打样了。  相似文献   

20.
数码打样是指以数字出版印刷系统为基础,在出版印刷生产过程中,按照出版印刷生产的标准与规范处理好页面图文信息,直接输出彩色样稿的新型打样技术,是印刷生产中进行质量控制和管理的一种重要手段,对控制印刷质量、减少印刷风险与成本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