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刺客     
星期天,公司总经理山田正在公园的林荫小道上散步。忽然,一个年轻漂亮的女子与他打招呼。山田问道:“小姐,您是哪一位?”  相似文献   

2.
现在,“超市捏捏族”这个词对大家已经不陌生。一些年轻人在超市里趁导购不注意,捏碎方便面和饼干、给可乐“放气”,或者扎坏膨化食品的充气包装……这些让超市管理人员倍感头疼的年轻人就是传说中的“超市捏捏族”。“今天你捏了吗?”成了风靡网络的QQ和MSN签名。  相似文献   

3.
方兆祥 《科教文汇》2024,(1):189-190
<正>唐刚又对收款小姐说:“求求你,你真是个好人,请你帮忙帮到底吧,查查那张银行卡到底是谁的。不然,人家代我们付了医药费,我们感谢也不好感谢,奉还也不好奉还,那不是变成不仁不义、不知好歹的人了吗?小姐替我们想想,那样我们不是太不懂事了吗?”收款小姐听唐刚说得合情合理,如果自己碰到这个问题,肯定也不会不闻不问的。再说钱已到账,也没有什么风险了,查就查一下吧,反正查的是人情往来,也犯不了什么错误的。  相似文献   

4.
任我游 《知识窗》2010,(10):62-62
“小姐”这个词并不是舶来品,我们老祖宗早就有小姐称谓了。宋朝时,“小姐”最初指一些年轻的歌舞伎,后来演变成风尘女子的称谓。到了明朝,“小姐”演变成深闺女子的称谓,一般指大户人家的闺女.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大家闺秀”。民国以后.我们接受西方的思想和观念,小姐又演变成所有青年女性的称谓。  相似文献   

5.
明明知道魔术大师在忽悠人,但人们却还是容易信以为真,这其中的深层秘密究竟是什么?  相似文献   

6.
2004、2005、2006,国内用户已经连续3年被“3G”忽悠。去年3G手机出货量达到5000万部,而这一数字是在排除中国这个“世界第一手机用户大国”的前提下实现的,中国需要3G,而3G更需要中国。手机拍照、彩信、彩铃……当这些东西我们都玩腻了的时候,谁才能拯救中国电信市场?今年信息产业部部长王旭东终于承诺:“2007年将以启动第三代移动通信(3G)发展为契机,优化电信市场竞争结构。”种种迹象表明,这一次3G不再是“演习”。今年,中国3G即将启动,你准备好了吗?  相似文献   

7.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人们愿意买0.99元的东西,不买1.00元的东西,这种现象叫“左位效应”;有时人们会花钱办健身卡而从不使用,这叫“乐观倾向”;有时该退货的东西不去退,这叫“购买后理性”。那些互联网巨头,从网上商城到苹果公司,用了同样的手段引诱我们上他们的网,玩他们的游戏,买他们的东西,他们自己则发展成互联网巨头。看看我们是怎么被忽悠的,还有我们怎么自己忽悠自己的。  相似文献   

8.
开心一刻     
害羞乌龟夫妻闹离婚,找到猴子法官。乌龟先生大声控诉:“昨天的她当众把我的脑袋往肚子里按,非要憋死我不可。”猴子法官问乌龟太太:“有这事吗?”乌龟太太:“有是有,可当时您知道我为什么这样做吗?”“为什么?”“昨天是我俩结婚100周年纪念日,到照相馆合影时,他硬是缩着脖子不肯露脸儿!”难题一只蚂蚁见苍蝇小姐和蜜蜂先生在亲亲热热地恋爱,便凑上去听悄悄话。苍蝇小姐:“你真坏,甜言蜜语说得比赵本山还快。”蜜蜂先生:“你实在太可爱,专门打扫剩饭菜。”苍蝇小姐:“哎,别这么想,你知道我为什么要嫁你吗?”“为什么?”“我向往的是飞出粪…  相似文献   

9.
澳门科技大学今年8岁了,与澳门特区同龄。 8年前,唐泽圣被老同事、老邻居周礼杲“忽悠”到这里。 “一来是老朋友的盛情难却,二来觉得自己还不算老,还能做点事,还应该做点事,就过来了。”唐教授笑着解释到。  相似文献   

10.
从维纳斯到玛丽琳·梦露,每一个时代都有性感美女的化身。当代的代表是谁呢?要是还提安吉丽娜·朱丽、“小甜甜”布莱尼,甚至朱丽娅·罗伯茨,未免太“老土”了,说明你的思维还拘泥于现实世界。“数字世界小姐”(MissDigitalWorld)将是引领当代酷劲十足的美女新形象的风向标。2005年的“数字世界小姐”比赛已经是第二届了。参赛者,或者说是参赛者背后的设计师们来自世界各地,他们除了要提供小姐们的三维图像和三围尺寸外,还要设计程序让小姐们走上一圈“虚拟猫步”。台上的虚拟主持人和台下的虚拟观众把赛场气氛烘托得十分热烈。有5位数字…  相似文献   

11.
丁永明 《知识窗》2008,(10):20-21
第一届“美国小姐”竞选,1921年在大西洋城举行,胸部丰满的马尔格雷特·戈尔曼获胜。从那时起,每年一次的美国小姐评选,发生了很多变化。  相似文献   

12.
《科学生活》2010,(2):68-69
每年临近春节,市民采购新衣的热情都会被重新燃起。然而刚从街上扫货回来的王小姐抱怨,现在的服装标签乱得真够离谱:想了解面料成分,却满眼是不认识的专业术语;想知道怎么洗衣服,又看不懂那些符号是什么意思;同一款式和大小的衣服,蓝色那件吊着164元的价签,黄色那件却写着售价125元;明明衣服的规格型号很合适,可穿在身上怎么都觉得太小,导购小姐却只告诉你:"我们家衣  相似文献   

13.
谁都知道.茧是经过反复摩擦而形成的死皮。死皮不清理,时间长了就会开口,故它的本字应该是“趼”。 小时候曾看过一个戏曲电影,内容忘了,唯记住了一个情节: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妈告诫小姐,待会相公来了,隔着帘子,他拉你手时,可要仔细感觉他的手心是否有茧?如果没有。说明是货真价实的读书人;如果有,则可能是出苦力的庄稼汉,让他趁早滚蛋。  相似文献   

14.
周一我在上海参加了上海电影节“新热点-发现中国电影资本市场”的论坛.并以嘉宾的身份主持了“资本的能量”的分论坛。中国电影界的教父级人物、中影集团董事长韩三平开玩笑说他是来“扎钱”的,我索性顺势把这场论坛叫做“扎钱大会”——韩总和上影集团的任仲伦总裁以及陈可辛导演是代表电影界来“扎钱”的,红杉沈南鹏和IDG熊晓鸽是代表投资界来“被扎”的.中金公司朱云来总裁和我本人是代表投行界帮助把扎钱的与被扎的“忽悠”到一起的。  相似文献   

15.
张雪峰 《科教文汇》2008,(14):172-173
本文从“先生”与“小姐”这一通用称呼语的演变与发展过程中,指出其泛化的必然趋势。并与英语中的“Sir”和“Miss”作比较,指出汉英文化中通用称呼语的差异与交融。  相似文献   

16.
朋友小胡打算买辆新车.约我这个汽车发烧友陪他去车市选购。 小胡是工薪族.收入有限.所以主动给自己设了一道底线:包括上牌.买汽车不能超出六万元。他早看中了一款.带我直奔4S店去。迎面来的导购小姐.职业化的微笑、优雅的手势.给人的感觉很舒心。她熟练地介绍这款车的性能、特点和价格.听得小胡直含笑.一脸满意。一旁的我也不断地点头。  相似文献   

17.
邢颖 《科教文汇》2007,(10Z):196-196
称呼语具有鲜明的社会性;同时,称呼语又是一个敏感开放的词汇系统,时代的变迁和价值观念的更新都会引起称呼语意义的变化。从历时的角度来看,“小姐”这一称谓语的使用及其含义的演变是社会变迁的结果,社会的变革与发展通过“小姐”的几多沉浮而反映出来,并由此揭示了称谓语的变化与社会各因素之间极为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科学中国人》2011,(16):61-61
科技考古:不是“忽悠”但应“踏实”。中国传统的文物考古方法.正面对一些“瓶颈”,急需科技介入;但将科技手段应用于文物考古,首先要做踏实、扎实的专业研究.找到正确方法,确定操作规范。盲目相信科技与盲目排斥科技,都不可取。用科技手段为文物整器做鉴定,势在必然。  相似文献   

19.
“天文是什么呀?”“地动仪是什么样的呀?”“为什么会地震呢?”“这次汶川大地震,地动仪的那颗龙珠掉了吗?”“宇宙到底有多大呀?”“星星都有什么样的名字啊?”“北极星是天空中最亮的星星吗?”“地球是怎么来的啊?”。  相似文献   

20.
牛奶实在是让国人爱恨交加。一方面,人们希望通过喝奶来补充营养。尤其是孩子,父母们总是希望给他们"最好的奶",以至于各种通过炒作名词来忽悠的"高端牛奶"能大行其道。另一方面,层出不穷的牛奶事件以及"牛奶有害说"又让人们忧心忡忡;牛奶,到底喝还是不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