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钓鱼,半晌不见鱼儿上钩,而同他一起钓鱼的文人解缙却不时扯上一条活蹦乱跳的大鱼。朱元璋显得有些尴尬,解缙一看情况不妙,连忙躬身上前,赋诗一首:“凡鱼不敢朝天子,万岁君王  相似文献   

2.
解缙,江西吉水人,明朝三大才子之一,在学术、诗歌、书法、散文等方面都很有成就。他才思敏捷,出口成章,诙谐幽默,留下了很多的诗词趣话。一日,解缙陪朱元璋出游,朱元璋要解缙以《鸡冠花》为题吟诗。于是,解缙出口一句:"鸡冠本是胭脂染。"有人提醒,不是红色的,是白色的。解缙又吟出了第二句:"今日为何浅淡妆?"随后,解缙又自己做出了解答:"只因五更贪报晓,至今戴却满头霜。"众人听了,连连叫好。  相似文献   

3.
何献忠 《中学文科》2004,(12):43-43
明初翰林学士解缙主持编纂《永乐大典》,堪称一代文才。一天,朱元璋对解缙说:“昨天宫里出了喜事,你吟首诗吧!”聪明的解缙一听,便知道是皇帝得了儿子,于是开口吟道:“君王昨夜降金龙。”“金龙”两字显然是拍皇帝的马屁。谁知朱元璋说:“是个女孩儿。”解缙马上改口道:“化作嫦娥下九重。”  相似文献   

4.
一明代大学者,《永乐大典》总编辑解缙曾给人题过一首逆换祝寿诗。有个老太太,年届古稀,子孙们为她祝寿。并请大学者解缙为老寿星题首诗。解缙先写了第一句:“这个婆娘不是人”,寿星家人很不高兴,纷纷指责解缙出口伤人,有损寿星名誉。解缙不理他们的指责,继续写第二句:“九天仙女下凡尘”。呵,原来他说老寿星是下凡的仙女。大家怒气顿消,个个笑逐颜开。接着又写第三句:“生的儿子都是贼”.寿星的儿子们个个怒不可遏,磨拳擦掌,准备揪解缙了。解缙迅速写下第四句:“偷来蟠桃献至亲。”众人一看,齐声叫好。  相似文献   

5.
<正>若想让身处尴尬和不悦中的人得以解脱,你需要抓住对方的心理,用最自然的语言去逗对方高兴,这样就会达到皆大欢喜的效果。解缙(xièjìn)是明朝洪武年间的进士,也是明朝时期的大才子,他以急中生智而闻名,深受明太祖朱元璋的赏识和喜欢。有一天,解缙陪着明太祖到皇宫的御花园去散步。到了御花园,明太祖看到池塘,忽然想去钓鱼。于是,解缙就陪着明太祖去钓鱼。解缙的钓鱼技术很好,很快,他就接二连  相似文献   

6.
解缙续联戏富豪 明朝才子解缙自幼聪明,能诗善对。民间流传着他的许多故事。 解缙的家门前正对着一家富豪的竹林,一年除夕写春联,解缙就借竹林之景写了一副: 门对千根竹; 家藏万卷书。 那富豪一见此联,甚为生气,便叫家人把竹子砍掉一截。解缙深解其意,便在上下联下各加一字,成为:  相似文献   

7.
妙联趣话     
添字联明代解缙,才思敏捷,幼时有“神童”之称。相传他家门前有座竹山,属乡绅所有。有一年春节,解缙在自家大门上贴出一副春联:门对千棵竹;家藏万卷书。乡绅看了很不服气,心想,我家的美景岂可让他去写,便叫人把所有的竹梢都砍掉。解缙见此情景,就在上下联下各加一字,变成:门对千棵竹短;家藏万卷书长。乡绅看了更为生气,又叫人把竹子连根挖掉。解缙则不动声色,在联下再续一字:门对千棵竹短无;家藏万卷书长有。那个乡绅气得没有办法,却又不能不佩服解缙的才学。减字联相传古时候有一户人家,目不识丁,请人写婚联,因招待不周,写联人心中不满,竟…  相似文献   

8.
解缙(1369—1415),字大绅,江西吉水人。明永乐年间,任翰林大学士,主持编纂《永乐大典》。解学士自幼聪敏,不同凡人。他写的诗,多机智,幽默,人们很是喜爱。我们欣赏几首。一日,少年解缙在街上和小伙伴玩耍。由于下雨路滑,解缙不小心跌了一跤,小伙伴们都笑了起来。解缙从地上爬起来,摇头晃脑吟起诗来。这一下,伙伴们更是笑破了肚皮。可当他吟完最后两句,伙伴们追将过来,解缙边笑边跑,恐被追上。原来,解缙在诗中把自己比作了凤凰,而把伙伴们比作了牛,诗为:细雨落绸缪,砖街滑似油。凤凰跌在地,笑杀一群牛。解缙很小的时候,他的父亲就去世了,母子相依为命。为了要县令免除他家无力承担的  相似文献   

9.
1948年和1954年,毛泽东两次看了吴晗写的《朱元璋传》,都批评吴晗尚未完全接受唯物史观。1954年,毛泽东直接指出,朱元璋是农民起义领袖,应该肯定,晚年应该写得好一点。1946年,吴晗着手写《朱元璋传》时,想借朱元璋骂蒋介石,所以对朱元璋的评价很难说都是客观的。1954年,吴晗本着“论从史出”的原则修改了含沙射影骂蒋介石的话。  相似文献   

10.
高四冊《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有这样一副对联:“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这副对联是谁写的呢?这副对联是明代著名学者解缙的创作。解缙是有三亿七千万字的巨著《永乐大典》的总编。他很小的时候就能吟诗作对,被誉为神童。上面那副对联是他同一位自视甚高的秀才要找他联对一比高下的戏作。这位  相似文献   

11.
解缙与河州     
关于解缙被贬河州一事,各种史书的记载都比较简约。本文对解缙被贬河州的原因、解缙在河州的作为、解缙最终被召回京师的过程作一探索,以期对有关解缙的研究作一补充。  相似文献   

12.
<正>春联起源于古代的桃符。历史上第一副真正的对联是后蜀主孟昶写的"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此后,历代皇帝多有喜写春联者,如明太祖朱元璋。朱元璋定都南京后,传旨不论文武百官、平民百姓,都要张贴春联。一日,他微服私访,忽见一户人家门口没有贴春联,原来此人家以阉苗猪为业,家里无人会写字。朱元璋便亲自给他们写了一副:"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此联幽默风趣又切合职业特点。朱  相似文献   

13.
《同学少年》2010,(6):53-53
明代大学者解缙,小时候家境破落,但祖上留下了不少书。一年春节将至,他看到对门财主家的山坡上绿竹苍翠,便借景写了一幅春联—— 门对千根竹; 家藏万卷书。  相似文献   

14.
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是位很引人关注的人物。明史学者吴晗写过《朱元璋传》,毛泽东对这部传记提过修改意见。朱元璋传奇的人生和独特的个性、坚韧的意志和用人的策略、专制的权术和威猛的治官,都令人好奇,引人深思。  相似文献   

15.
一天,明成祖到御花园观赏花景,见满园鲜红的鸡冠花中,独有一株是白色的,觉得很稀奇,就把它摘下藏在衣袖里,走到翰林院,明成祖就召集翰林学士们作鸡冠花诗。解缙不假思索地提笔写了第一句:“鸡冠本是胭脂染。”  相似文献   

16.
茹太素,明代山西省人氏,曾在明太祖朱元璋手下当过刑部主事。传说有一次,他给朱元璋写了一个长达一万七千多字的意见书,议论朝廷应该如何选用人材。明太祖叫人读给他听。读了六千三百七十字,还听不出个所以然来,尽是空话、废话。朱元璋一怒之下,着人当着文武百官的面,把茹太素打了一顿。晚上,朱元璋叫人继续读下去,读到一万六千五百字,才涉及到议题。后来朱元璋说:“茹太素那个意见书,如果开门见山地写,只要五百字就行了。我打他,是因为空话太多。”有一天,欧阳修和一个同事去游玩,看到一匹奔驰的马把伏在路上的一只狗踩死了。欧阳修问同事说:“把这事记下来,你怎么写?”同事回答:“有犬卧通衢,逸马蹄而死亡。”欧阳修听了摇摇头说:“要请  相似文献   

17.
江西吉水,山清水秀,文人辈出,曾有“一门三进士,五里一状元”之誉。明代文学家解缙就诞生在这里。解缙,自幼聪明过人,出口成章,14岁就写下了“日望赣江千里帆,夜观庐陵万盏灯”的春联,引得四邻争相观看。当地曹尚书对解缙的才华很是妒忌,故意在解家门前的河堤上栽了一片竹林,使解缙不能倚窗观看河上的江帆和水鸟。哪  相似文献   

18.
正明人解缙,他家门对面是富豪的竹林。除夕,他在门上贴了一副春联:门对千根竹,家藏万卷书。富豪嫌他借自家的景装门面,便叫人把竹子砍掉。解缙深解其意,于上下联各添一字:门对千根竹短,家藏万卷书长。富豪更加恼火,下令把竹子连根挖掉。解缙暗中发笑,于是在上  相似文献   

19.
解解元妙对乐乐府相传解缙参加乡试考了第一名,称解元,闻名远近。一次他游山口渴,向一位老者讨茶喝。老者问他身份,解缙直报自己是"解解元"。老者想挫挫解缙的锐气,说他出一个对子,解缙对得上方能喝茶。因以出句:  相似文献   

20.
编辑导语 解缙,明初学者、文学家。解缙生而秀异,颖敏绝伦.其母画地为字,于襁褓中教之。一见不忘.六七岁就能即席吟诗作对,一时传为神童。解缙历明太祖、建文帝、成祖置朝,仕途曲折。解缙才气放逸,下笔不能自休。解缙一生业绩最足称道的,便是主持撰修了闻名于世的《永乐大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