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0 毫秒
1.
吴梅村是明末清初的一大诗人。他经历了悲剧的时代,有着家国和身世的深重痛苦。作为诗人,他以诗歌实现了对现实生活的超越。吴诗的超越性体现在超越者与历史人物的沟通,对变幻莫测的历史的思索,和对人的生存的意义的追问。而吴梅村梦中的超越性意象又是跟他生活各个阶段中的佛学影响密不可分的。  相似文献   

2.
正中国古代诗歌主要分为两大类,即抒情诗和叙事诗。受民族文化影响,在文学史上,抒情诗明显占据主流地位。论及叙事诗,杜甫不得不提。他生于盛唐,历经安史之乱,见证唐朝由盛转衰。社会的动荡对他的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自觉"以诗纪史",是当之无愧的"诗史"。杜甫之后,在明清易代的特殊历史时期,也有很多诗人,用他们的笔写下了无数的叙事诗,记录下了一个遽变中的社会。其中,开创了"梅村体"的著名诗人吴梅村当属个中翘楚。关于吴梅村的研究,新中国成立前普遍延续清朝学者的看法,新中国成立后则因为他屈节仕清,而鲜少有人涉猎。直至二十世纪八九  相似文献   

3.
冯其庸、叶君远先生合著的《吴梅村年谱》积六年之功,“稽之以载籍,衰之于事理”,较为全面真实地反映了吴梅村作为一位诗人、书画家的形象,勾勒出吴梅村的生命历程,展现其思想和艺术创作的发展轨迹,提供了吴梅村研究的基础资料。综观该谱,其学术特色约有如下数端:尊重历史,还原本真;资料翔实丰赡,述事客观公允;订讹辩惑,无征不信,体例新颖。  相似文献   

4.
冯其庸、叶君远先生合著的<吴梅村年谱>积六年之功,"稽之以载籍,衷之于事理",较为全面真实地反映了吴梅村作为一位诗人、书画家的形象,勾勒出吴梅村的生命历程,展现其思想和艺术创作的发展轨迹,提供了吴梅村研究的基础资料.综现该谱,其学术特色约有如下教端:尊重历史,还原本真;资料翔实丰赡,述事客观公允;订讹辩惑,无征不信,体例新颖.  相似文献   

5.
明末清初诗人吴伟业病逝后,“墓前立一圆石,题曰诗人吴梅村之墓。”对于吴梅村“圆石”立墓之举,前辈学者颇多议论评说,但对吴梅村墓前所立之“圆石”究竟为何物,或未加详查,或略有误解。文章主要对诗人吴梅村死后以“圆石”立墓这一事迹进行初步地辨析和说明。  相似文献   

6.
吴梅村作为一个明朝的臣民而最终屈仕清朝,死时既不能着清朝的服饰,又不愿穿明朝的衣装,只得“敛以僧装”。这一结局充分体现了他悲剧的一生。在他死后的墓碑上,他不允许标明任何官衔,而遗言只题“诗人吴梅村之墓”。这说明,对于一生的遭际和生前的事功,他唯一感到心安的是他曾活跃于明末清初的诗坛上,作为一个诗人,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他传下来的诗有一千多首,而且各体皆备。他与钱谦益、王士桢号称清初三大家;与钱谦益、龚鼎孳号称江左三大家;赵翼在《瓯北诗话》把他排到李白、杜甫、苏轼、陆游、元好问、高启等同等地位的十大诗人行列。他  相似文献   

7.
以往论者多认为吴梅村前期诗歌有"风流"之色,后期诗歌呈现出"激楚苍凉"之气,前后期风格迥然不一。然而,吴梅村诗歌的浑厚之色在早期就已经基本形成,并在后期得以继续成熟,从这一方面讲,其诗歌风格在前后期有一致性。另一方面,由于后期坎坷特殊的人生经历,吴梅村诗歌呈现出更丰富的时代与个人特色。讨论吴梅村诗歌风格的一致性既是正视诗家创作个性和历史大环境的共性的相辅相成的关系,也是了解明清之际文人创作心态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吴梅村作为一个明朝的臣民而最终屈仕清朝,死时既不能着清朝的服饰,又不愿穿明朝的衣装,只得“敛以僧装”。这一结局充分体现了他悲剧的一生。在他死后的墓碑上,他不允许标明任何官衔,而遗言只题“诗人吴梅村之墓”。这说明,对于一生的遭际和生前的事功,他唯一感到心安的是他曾活跃于明末清初的诗坛上,作为一个诗人,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他传下来的诗有一千多首,而且各体皆  相似文献   

9.
吴梅村的诗歌在清代已有“诗史”之称.靳荣藩的《吴诗集览》作为最早的吴梅村诗歌笺注本,对吴梅村“诗史”的理解颇有代表性.《吴诗集览》沿袭《本事诗》中的“诗史”观念,详证梅村诗中的史实.《吴诗集览》征引的材料仅限于《明史》及《御撰资治通鉴三编》,使梅村的“诗史”精神打上了浓厚的官方色彩.另外《吴诗集览》忽视了吴梅村“诗史”观念中对士人心态史的关注.  相似文献   

10.
对于吴梅村诗歌的诗史特征,人们已经作了相当深入的研究,而吴梅村作品的诗史特征又与其史官心态密切相关,故研究吴梅村的史官心态,我们就能找到一把读懂他作品的钥匙。吴梅村史官心态的生成与当时的文化背景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清初诗人王士禄、王士禛早年合集《瑯琊二子近诗合选》中有吴梅村序文1篇,不见于吴梅村各集。此序为其应同里周逸休之请而作,对王士禛兄弟作出了很高的评价,是吴梅村与王士禛早期交游的重要佐证。  相似文献   

12.
由于吴梅村一生活动范围主要在江浙一带,故学界特别重视江南文化与他的文学创作之间关系,而对于他和岭南文化的关系则甚少提及。尽管吴梅村在世时很少涉迹岭南,但他的一些作品却牵涉到岭南文化,故探讨他和岭南文化的关系就显得相当重要。本文主要从他对岭南文化的吸收、创作、传播三方面进行了探讨,力求能从新的角度对吴梅村及其作品作出阐释。  相似文献   

13.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吴梅村诗歌研究突破了一片荒凉的局面,无论是资料的搜集还是文本的研究都收获了丰硕的成果,学术界形成了以吴梅村忏悔意识、诗史观、"梅村体"等为主的研究热点,吴梅村其人其诗得到了重新考证与评价,并且研究趋向呈现出数量上增长、深度上拓展等特点。与此同时,吴梅村诗歌研究仍然存在着研究视角单一、方法陈旧、部分内容研究不足等缺陷,需要学界进一步将研究推向深入。  相似文献   

14.
吴梅村作为明清易代之际的文坛泰斗,既是一位满腹诗情与灵气的诗坛领袖,亦是一位饱受屈辱和辛酸的屈节贰臣.在"万方多难,灾祸绵绵"的鼎革之际,被迫失节的他,一方面怀着"节操一去兮不复返"的彻骨伤痛,以饱含血泪的真心忏悔,鞭笞和拷问着自身千疮百孔的灵魂;另一方面又"受尽推排偏倔强",在求生不得、痛悔无门的生死夹缝中编织着"欲自辩"和"觅新生"的图存之梦.本文试图在吸纳前人对梅村"忏悔情结"的研究基础上,对梅村诗文中暗隐的"自辩求生情结"这一特殊领域进行探讨,以求凸显一位血肉丰盈更具立体感的吴梅村.  相似文献   

15.
陈霞 《语文知识》2006,(11):40-41
《追悼》是明末清初诗人吴伟业为悼念亡妻而作,《哭聪娘》是清代中期诗人袁枚悼念其妾新亡而作。这两首诗虽然都是悼亡诗,却因诗人文学主张不同而各具特色:吴伟业创建“梅村体”,他的诗情藏于景.景因情活,无一句直抒胸臆,却处处流露真情:  相似文献   

16.
明末诗人陈子龙,字卧子,松江华亭人,甲申以后,事福王于南都。南都亡,陈子龙积极从事抗清斗争,终被俘,途中赴水殉国,实践了“岂惜余生终蹈海”的诺言。他是一个有气节有风骨的诗人,较之同时的钱谦益、吴梅村辈,不知高出多少倍。  相似文献   

17.
在清初著名的诗人中,吴梅村是比较特殊的一个。令他一生倍感沉痛的家国剧变,令他难以释怀的一段苦恋,无法抹去的曾经屈节的经历都在他的心里打上了深深的烙印,也在他的诗里打上了不可磨灭的痕迹。他首创的“梅村体”是他的天才创造,最为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他的这些复杂难言的情感。本文以《听女道士卞王京弹琴歌》为例分析他在明亡后的两种感情创伤。  相似文献   

18.
吴梅村所写的三部戏曲均为历史剧,部分学者已对此有相当深入的研究,然而,对于吴梅村的史官心态与其戏曲的关系,人们却较少关注。他的戏曲作品中的题材选择、人物评价以及典故的运用等,都与其史官心态密切相关,可以说,抓住史官心态这条线,就找到了读懂吴梅村戏曲的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19.
《天韵阁诗存》是清代女性诗人黄箴的作品,黄箴作为清代杰出的女性诗人,被冠以"才情清绝"的美誉。《天韵阁诗存》中展现出诗人内心多愁善感、闺中的相思离愁、身世的自顾自怜,这些均是诗人主观意识的自然流露。《天韵阁诗存》保留至今,为女性诗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0.
“乾嘉三大家”之一的袁枚是清代影响巨大的诗人之一,其在诗坛的崇高地位被人们广为认可,然而他对待女性改嫁、守节、学诗等方面的观点却引起学术界的争论。尤其是他广收女弟子的创举,更是有褒有贬。本文意在通过民主的贞节观、自我矛盾的女色观、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辩驳三个方面来分析袁枚的女性观,表明他的女性观具有进步性的同时也不能彻底摆脱封建传统观念的束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