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背景材料】2005年10月5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2005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法国教授伊夫·肖万、美国教授罗伯特·格拉布和理查德·施罗克,以表彰他们在有机化学的烯烃复分解反应研究方面作出的突出贡献。烯烃复分解反应又称换位合成法,是指在金属催化剂催化下的碳碳双键切断并  相似文献   

2.
法国的伊夫·肖万,美国的罗伯特·格拉布和理查德·施罗克分享诺贝尔化学奖,他们获奖的原因是在有机化学的烯烃复分解反应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他们因为致力于发展烯烃复分解反应研究而赢得荣誉,该方法使烯烃里的碳-碳双键的断裂成为可能,并使它们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所有的这一切都是在特殊催化剂的辅助下进行的.  相似文献   

3.
获2005年诺贝尔化学奖的是法国科学家伊夫·肖万(YvesChauvin)、美国科学家罗伯特·格拉布(RobertH.Grubbs)、美国科学家理查德·施罗克(RichardR.Schrock).他们因在有机化学的烯烃复分解反应研究方面作出了贡献而获奖.这一方法是研究碳原子之间的化学联系是如何建立和分解的,是一种产生化学反应的关键方法.以他们的发现为基础,学术界和工业界掀起了研究烯烃复分解反应、设计合成新型有机物质的热潮.新的合成过程更简单快捷,生产效率更高,副产品更少,产生的有害废物也更少,有利于保护环境,是“绿色化学”的典范.它在化工、食品、医药和…  相似文献   

4.
题目 2005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法国科学家伊夫&;#183;肖万、美国科学家罗伯特&;#183;格拉布、美国科学家理查德&;#183;施罗克,表彰他们在烯烃复分解反应研究方面作出的贡献,烯烃复分解(或歧化)反应可表示为:  相似文献   

5.
法国的伊夫·肖万,美国的罗伯特·格拉布和理查德·施罗克分享诺贝尔化学奖,他们获奖的原因是在有机化学的烯烃复分解反应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6.
瑞典皇家科学院2005年10月5是宣布,将诺贝尔化学奖授予3位有机化学家——法国学者伊夫·肖万和美国学者理查德·施罗克、罗伯特·格拉布,以表彰他们在烯烃复分解反应研究方面作出的贡献.烯烃复分解反应是有机化学中最重要也是最有用的反应之一,在当今世界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化学工业,尤其是制药业和塑料工业.  相似文献   

7.
2005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法国化学家伊夫·肖万(Yves Chauvin)、美国化学家罗伯特·格拉布(Robert Grubbs)和理查德·施罗克(Richard Schrock),以表彰他们在烯烃复分解方面所做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瑞典皇家科学院将2005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一名法国科学家和两名美国科学家.诺贝尔委员会在文告中称,他们是因在有机化学的烯烃复分解反应研究方面做出了贡献而获奖的.这一方法是研究碳原子之间的化学联系是如何建立和分解的,是一种产生化学反应的关键方法.以他们的发现为基础,学术界和工业界掀起了研究烯烃复分解反应、设计合成新型有机物质的热潮.新的合成过程更简单快捷,生产效率更高,副产品更少,产生的有害废物也更少,有利于保护环境,是“绿色化学”的典范.  相似文献   

9.
瑞典皇家科学院2005年10月5日11点45分宣布,将2005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法国石油研究所的伊夫·肖万(Yves Chauvin)、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罗伯特·格拉布(Robert H.Grubbs)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理查德·施罗克(Richard R.Schrock)。诺贝尔奖委员会在授予这三位科学家诺贝尔化学奖的文告中称,他们是因在有机化学的烯烃复分解反应研究方面作出了贡献而获奖的。这一方法是研究碳原子之间的化学联系是如何建立和分解的,是一种产生新的有机物分子的关键方法。评委会还如是说“烯烃复分解是基础科学如何能造福人类、社会和环境的典型例子。”1成…  相似文献   

10.
1.考查对复分解反应类型的判断 例(2006年南京中考题)烯烃复分解反应的过程被化学家描述为“交换舞伴的友谊舞”.下列图示中可被理解为烯烃复分解反应过程的是( )  相似文献   

11.
以KCl和NaNO3为原料,利用复分解反应原理合成KNO3.本实验根据溶解度的不同,在高温下通过热过滤除掉溶解度小的NaCl,再将滤液冷却、过滤得到KNO3晶体产品,用莫尔法测定Cl含量并计算KNO3纯度.针对此实验中溶液的浓缩程度、热过滤方式以及重结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改进.  相似文献   

12.
On 5th October 2005, The Royal Swedish Academy of Sciences decided to award the Nobel Prize in Chemistry for 2005 jointly to Yves Chauvin, Institute of French Petroleum, France, Robert H Grubbs, 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USA and Richard R Schrock,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USA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etathesis method in organic synthesis. This increasingly important organic process allows researchers to synthesize certain kinds of complex molecules that were previously difficult and inefficient to make. Their research has opened the door to faster and more efficient methods for developing new drugs and polymers. Imagination will soon be the only limit to what molecules can be built in the laboratory!  相似文献   

13.
介绍一族简单的混沌函数,给出它们的主周期轨道的一种简便求法,并利用周期点作为混沌数,对数字水印或文件进行置乱加密和还原.这种方法的优点:算法简单,变换多样.  相似文献   

14.
Molecule matters     
Anil J. Elias 《Resonance》2008,13(5):456-467
Divalent carbon compounds which were once considered as highly reactive organic intermediates have been tamed by the modern day synthetic chemist in the form of N-heterocyclic carbenes. The land marks in the history of development of these compounds and their applications as ligands in the Nobel Prize winning work on olefin metathesis catalysts are described. Anil J Elias is a professor at the Department of Chemistry, Indi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Delhi.  相似文献   

15.
《三色》系列将自由、平等、博爱化入个体生存领域。导演基耶斯洛夫斯基进而对自由、平等和博爱进行了一次置换。《蓝》讲述自由之路的终点是平等。《白》则嘲讽平等的不可能,只能靠博爱来弥和。《红》追问博爱的可能性,进而如何在爱中获得自由。三部曲首尾相贯最终形成一种意义的循环。由此,一方面通过置换,由自由获得平等,由平等认识博爱,由博爱追问自由。另一方面随置换所产生的生存裂缝突显出自由、平等和博爱这些意识形态理念的非全性质。  相似文献   

16.
在亲核取代反应中;无论按SN1历程还是SN2历程,烯丙式卤代烃的反应速度都是最快的.一般教材对按SN1历程进行的反应机制介绍较多,而对SN2历程的反应机制则未说明原因.本文拟对烯丙式卤代烃按SN2历程反应的特点进行较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7.
有机化学反应中 ,活性中间体的稳定性大小与该分子的反应活性有很大的关系 .活性中间体越稳定 ,其越容易形成 ,反应活性就越大 .本文仅就一些常见的活性中间体稳定性的分析 ,得出了稳定性与反应活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果胶酶降解蔗汁中果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蔗汁中加入果胶酶,研究酶的加入量、pH值、反应时间对果胶酶降解蔗汁中果胶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果胶的降解率在一定范围内与果胶酶的添加量成正比,pH越低,对酶的降解反应有促进作用,果胶的降解也随着时间的增长而增多。  相似文献   

19.
以"氧化还原反应"的内容为例,比较中国现行的三套教科书和美版教科书在位置编排上的不同之处,发现氧化还原反应的内容处于教科书的不同位置时对于教学活动的影响,寻找氧化还原反应的内容在教科书中的什么位置更利于学生对于化学知识的学习。  相似文献   

20.
微波加热在有机反应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化学反应中,大多数反应都必须在一定的温度和一定的时间范围内才能完成,特别是一些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反应,如反应温度、时间掌握不当,则副反应产物将占的比例较大,从而使产品产率降低.为此作者利用微波加热的方法来提高产率,并且与常规加热方法进行对比实验,微波加热有节省时间、节省能源、提取效率高、安全的优点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