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杨晓艳 《考试周刊》2012,(39):43-43
首先要确定一个明确的中心。中心是文章的灵魂,材料是文章的血肉。中心通过具体生动的材料来表现,材料必须受中心统帅。中心是选材、剪裁的依据,要力求选取最能表现中心的材料.果断舍弃与中心无关的材料。才能有力地突出中心。要学会和善于选择那些最能表达中心的材料,着重地写,详细地写:对于那些与中心关系不大的材料,要略写或者不写。这样才能把文章的中心表达得鲜明、突出、富有特色。  相似文献   

2.
写好记叙文,选材是关键。只有具备与众不同的典型材料,文章结构方能以独特取胜,内容方能以丰满见长。那么,怎样才能选好素材,写好记叙文呢?一。选材要突出中心,给人以主题鲜明之感。中心是文章的灵魂。无论是话题作文,材料作文,还是命题作文,写作之前都要先确定最佳中心,然后围绕中心谋篇布局。因此,选材时,要力求选取最能表现中心的材料,果断舍弃与中心无关的材料。具体来讲,方法有三:  相似文献   

3.
选材就是选取材料。在动笔之前考虑写哪些内容的过程叫做选材料,写入文章的材料叫文章内容。那么如何来选材呢?一般说来,选材有两个基本的原则:一是根据试题和立意选材,选取那些最能体现命题意图和中心主旨的材料,即典型材料;二是根据自己的经历知识选材料,选取那些自己能写好的材料,即最为熟悉的、最有感受的、最想说给人听的材料。具体说来,选材可以从下面几方面来考虑:  相似文献   

4.
改前语作文课上,同学们不要一看到老师出的作文题提笔就写,而应该仔细玩味题目中的每个字词,全面深刻地理解题意,进而认真思考:自己到底要写什么?哪些材料最切合题意也最能表现中心思想?哪些材料是偏离中心的、会使文章"误入歧途"?作文要靠材料支撑,尤其是写记叙文,贵在有典型生动的事例。如果材料匮乏,靠胡拼乱凑、随意编造,或是搬用陈年旧货,那样硬写出来的文章肯定不合格。选材是作文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5.
文章是由材料组成的,材料是文章的血肉,因此有人说,文章要好,重在材料。合理选材能增强文章的灵感,真正体现作者的写作意图和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要做到合理选材,就要明确选材的原则,掌握选材的步骤。选材的原则有五点,即: 1.紧扣题眼,显现主题。一篇文章都有一个明确的中心,这个中心与题目中关键词语的寓意是紧紧相关的。如《记一位刻苦学习的同学》中的“刻苦”、《我最敬爱的一位老师》中的“敬爱”,《一件珍贵  相似文献   

6.
周远喜 《初中生》2010,(6):36-39
可以说,在主旨、材料、结构和语言等“部件”中,材料是作文中最显眼、最实在的“部件”了。有人形象地把材料喻为文章的“躯体”。要写好作文,选好材料是非常重要的一步。但从近年初中学生的作文来看,仍有不少学生选材失当,令人扼腕。其主要表现如下。  相似文献   

7.
指导学生写记叙文,要注意指导他们选材和剪裁。鲁迅说:“选材要严”。这个“严”字,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要围绕中心选材;二,材料要典型;三,材料要真实、准确;四,材料要生动、新颖。目前,一般中学生在记叙文的选材上,只较多地注意到围绕中心选材这一点,而不同程度地忽视了其它方面,尤其是材料要生动、新颖这个方面。因而,写起文章来,就难免情节雷同,“千部一腔,千人一面”。写好人好事,则离不开捡钱包,推车子上坡,扶盲人过街;写刻苦学习,则少不了起早贪黑,手不释卷,上课用心听讲,认真完成作业;如此等等。你写过去,我写过来,又写不出什么新意。学生写得腻烦,老师看得头痛。  相似文献   

8.
所谓“选材要典型”,就是指写作时要选择那些有代表性的、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的、最能打动人心的、最能表现中心的材料。材料越典型,文章的主题就表现得越充分,越感人,越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另一方面,当就同一题目写作文时,  相似文献   

9.
<正>"水色山光皆画本,花香鸟语总诗情。"生活中到处都有写作材料,选材需要一双慧眼。"三分在技巧,七分在选材!"写好作文,最关键的是选材,选到了好的材料,文章就成功了一半。选材的基本原则有四条:切题、典型、新颖、积极。切题就是要确切地表现主题,围绕主题决定材料的取舍、详略、主次。典型就是要选取具有代  相似文献   

10.
所谓“放异彩”,就是让我们的作文与众不同,说人家所未说,写人家所未写,就是有新意。即使是很老的题目、很旧的材料,也能“推陈出新”,写出新颖独到的文章来。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体现语文新课标作文要“力求有创意”的精神。  相似文献   

11.
钟真祥 《现代语文》2007,(1):109-109
在写作中,材料是为表现主题服务的,材料的选择要服从主题的需要。如何根据主题的需要去选择写作素材,这是至关重要的。如果选材不当,非但无助于表现主题,反而会起冲淡、干扰主题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选材是一门艺术,高超的选材艺术可以增强主题的表现力和感召力。本人认为,把握好选材的初始环节,体现选材的四个“度”,必能有助于表现主题与作文写作。  相似文献   

12.
材料是文章的血肉和支柱。选材时除了注意材料的典型、真实外,还要力求选择新颖的材料。新鲜别致的材料,才能表现生动活泼的内容,才能吸引人,感动人,说服人。一篇文章中,如果尽是些“陈芝麻,烂谷子”的老材料、老例子,味同嚼蜡,很难引起人们的阅读兴趣。在规定性很强的考试作文中,文章的别具一格,往往就体现在材料的新颖上。比如以“尝试”为题写一篇记叙文,不少考生写的是学骑车、学游泳、学做饭,这固然也切题,但大家都这样写,就谈不上什么新意,而且简直令人生厌了。聪明的考生就不是这样,他们广开思路,另辟蹊径,写尝试向报社投稿,尝试假期…  相似文献   

13.
选材就是选取材料。在动笔之前考虑写哪些内容的过程叫做选材料,写入文章的材料叫文章内容。那么如何来选材呢?一般说来,选材有两个基本的原则:一是根据试题和立意选材,选取那些最能体现命题意图和中心主旨的材料,即典型材料;二是根据自己的经历知识选材料,选取那些自己能写好的材料,  相似文献   

14.
力求新颖     
选好材料才能写好文章。这主要指的是选材既要符合中心意思要求,又要有较强的说服力,还要力求新颖。新颖之谓,就是不一般。譬如买水果,要个头大,肉色鲜;譬如买衣服,不仅要质地好,而且要样式俏。文同此理,选材不落俗套,独具魅力,方能使读者耳目一新,得到文实并茂的收获。谁愿看人云亦云,比比皆是的东西呢?  相似文献   

15.
本次习作是一篇记事作文。要想写好这篇作文,同学们在依据题目要求选材构思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在选择写作材料时,首先要注意选材准确,材料要紧紧围绕“最爱做”这个中心。其次选材要真实。写文章不能说假话、胡乱编造,要写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事。在自身经历中写明“最爱做”的原因,真实再现自己做这件事的经过、结果。这样才能使文章写得生动、具体,才能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最后选材要新颖。新颖的题材是勾起人的好奇心和阅读兴趣的关键。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事,什么事既是自己最爱做的,又是最能体现自己独特性格的?只要…  相似文献   

16.
选好材料是写好作文的关键。那么如何才能选择好材料呢?一般来说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材料要为主题服务。一篇文章的材料必须从各个方面与主题发生联系,从各个方面来表现主题,与主题相统一。因此,选材时首先考虑主题的需要,我们通常把选材叫做“剪裁”,即选择那些能够表现主题的典型材料、舍弃那些与主题无关的冲淡主题的材料。这样,所选择的材料,才能为表现主题、突出主题服务。  相似文献   

17.
要写好一篇作文,光有材料还不行,还须根据文章的主题,对材料进行合理的安排与取舍,做到详略得当,布局合理。那么,要写好作文,具体应如何进行材料的组织?哪些材料才算典型?如何安排文章的结构,如何组织文章的语言,如何突出文章的主题呢?又该从哪个角度去表现呢?这些问题都是必须要考虑的。材料的取舍,要做到详略得当,就须入情合理。下面,我们就通过一篇表现母爱主题作文的剖析、升格,来看一下如何围绕“母爱”这个主题,入情合理地组织、取舍材料的吧!  相似文献   

18.
在女儿一二年级时,我坚持“不说一次不提笔”的写作原则,让女儿先说再写.到了四五年级,就不一定每篇习作都让她先口述了.这个时候,家长要做的辅助变成了提问. 在孩子落笔前,家长的问题会让他思考得更周全.我觉得最有价值的提问通常有这几个:写什么(选材)?为什么写(选材的优劣)?细节点在哪里(详略)?怎么细写(描写手法)?想表现什么(主题)?怎么安排你的段落(结构)?这些问题基本涵盖了作文的基本元素.  相似文献   

19.
选材是写作前对所占有的材料进行筛选取舍。材料选择、使用得当,能有效地突出中心,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反之,文章就会平平淡淡,毫无特色,有的甚至拖沓松散,漫无中心。可见,选材是写作中的重要一环。如何选材呢? 一、材料要扣题每篇文章都有一个中心,这个中心就是通常所说的主题。选材的第个标准就是看它与主题有无关系,能否烘托、说明、表现主题。与主题关  相似文献   

20.
<正>一篇高考考场作文,记叙文、议论文都要考生注重选材。围绕中心来选材这是写作最基本的要求与出发点。同时还要注意选材的真实新颖,选材的典型性,选材的丰富意蕴等。围绕中心来选材,也就是说,文中的材料都要为文章的中心服务。比如有这样一则材料就是典型的偏离中心,前后不一致的作文材料。如,写与"讲文明,有公德"有关的一篇文章。文中事例用的却是陈光标高调行善的事例,这就属于材料脱离中心,严重跑题。同时要注意选材的真实新颖。真实的材料使文章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只要是真实的即可以写,但并不是所写的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