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一、主体意识是农民公民意识的前提公民主体意识的内涵就是对国家与公民之间关系的正确的认识,即公民作为与国家相对应的概念,无论是在法律上、制度上,还是在现实生活中的政治上,都应该具有被充分肯定的法律人格及尊严。主体意识是公民意识的基本形态,它是在法治的社会状态中公民对该社会的法律赋予自身的权利和地位的一种自觉的观念和认知水平,它是市场经济的根本原则和法治水平的表现和标志。公民的主体意识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不可缺少的要素之一。农民公民主体意识包括自由意识、道德意识、公平意识、权利意识、诚信意识。农民公民具备主体意识,表现为农民公民能积极参与国家和社会的政治生活,主动参政议政.敢于行使法律赋予公民的各个权利:能独立自主的参与社会生活.参与竞争。用自己的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取得相应的合理的报酬,依法享受各种经济权利;敢于独立思考。积极参与社会的精神生活,崇尚科学,追求真理,勇于捍卫法律赋予公民进行文化活动和言论。二、权利和责任意识是农民公民意识的核心  相似文献   

2.
作为公民资格理论的先驱者,马歇尔对资本主义公民资格的兴起、演变和发展进行了详尽的梳理和剖析。他注重阐明了,公民资格的权利要素,认为公民资格的权利是由公民权利、政治权利和社会权利三要素组成,争取公民资格的权利是贯穿整个西方文明的一根主线。如果公民资格的平等地位被承认,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不平等是可以接受的。马歇尔的公民资格理论为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福利制度提供了理论依据,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合法性进行了有力辩护。  相似文献   

3.
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价值基础是公民权利的理念,它所直接对应和满足的是公民的社会权利。社会保障制度是实现公民社会权利的主要手段,同时公民社会权利的实现在改善民生和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要通过不断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来实现公民的社会权利。  相似文献   

4.
公民是基于权利的义务自觉承担者,其身份的核心要素乃在于权利与义务.在信息即现实的媒介社会,公民的权利表达由于建立在被操控的媒介信息基础之上,其权利不可避免地沦为了被媒介操控的对象.与此同时,现代媒介通过操纵各种符号,营造出指向个体欲望的诱人的“丰裕社会”,将个体从对他者和社会的义务承诺中拉回自身,消解了个体承担公民义务的自觉意识.权利的被操控和义务的被消解,从根本上瓦解了公民身份.捍卫公民身份的完整性,一是要帮助个体通过多角度的识读媒介信息,使其从媒介信息的操控中解放出来;二是要帮助个体认识和洞悉媒介信息所包含的各种意识形态的控制,从而克服自我欲望的局限而走向对他人、社会、国家乃至世界的深切关注和责任担当.  相似文献   

5.
公民道德权利是公民社会建构的主要内容。目前我国公民社会初步形成,但由于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和政治经济条件的制约,公民道德权利严重缺失。因此,强化公民权利意识、培育公民公共精神、健全公民权利保护机制是构建公民社会和维护公民道德权利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孙玮 《中国教师》2008,(3):11-13
<正>一、关于权利意识的一般认识所谓权利意识就是人们对于一切权利的认知、理解和态度,是人们对于实现其权利方式的选择,以及当权利受到损害时,以何种手段予以补救的一种心理反应。它构成了公民意识和宪法精神的核心。具体来说,权利意识包含三个层次的内容:一是公民认识和理解依法享有的权利及其价值;二是公民掌握如何有效行使与捍卫这些权利的方式;三是公民自觉地把行使公民权利的行为规约于法律规范之中,以免损害其他主体的合法权利。[1]  相似文献   

7.
社会权利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理念,而公共消费是这种理念的实践。社会权利是公民身份的形式之一,是公共消费的前提与门槛。社会权利是通过公共消费得到体现、认同与强化的。农民工公共消费现状不容乐观,根源在于制度因素和经济收入两方面。运用公共消费与社会权利的辩证关系作分析框架,提出通过增进农民工公共消费,保障其社会权利,提升其社会地位,形成合理社会结构,构建和谐社会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8.
弱势群体一般处于社会底层,经济贫困和权利贫困是其特征,经济贫困是权利贫困的折射和表现,权利贫困是经济贫困的原因和根源。社会权利是人权的一项重要内容,其本质是维护公民最基本的生存和发展。无论是基于人权、人道主义,还是基于社会权利特性、社会和谐建设,弱势群体同其他社会成员一样享有保障个人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社会权利。  相似文献   

9.
弱势群体一般处于社会底层,经济贫困和权利贫困是弱势群体的特征,经济贫困是权利贫困的折射和表现,权利贫困是经济贫困的原因和根源。社会权利是人权的一项重要内容,其本质是维护公民最基本的生存和发展。无论是基于人权、人道主义,还是基于社会权利特性、社会和谐建设,弱势群体同其他社会成员一样享有保障个人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社会权利。  相似文献   

10.
公民社会权利在中国:回顾、现状与政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民资格与公民社会权利概念主导了二战后主要发达国家的福利政策,实现社会权利成为市场经济社会中维护社会公正的重要途径。在当代,通过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出台义务教育学杂费减免政策以及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等等,我国在扩展公民社会权利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但我国公民的社会权利并没有建立在公民资格基础上,而是建立在身份、职业、收入等基础上。也因此,社会权利在促进社会公正方面的作用非常有限,甚至差别化的社会权利本身就是社会不公正的重要来源之一。构建和谐社会目标和任务的提出,为公民社会权利的扩展提供了可能;改革户籍制度和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衡化是当前扩展公民社会权利的主要途径,它们需要公共治理体系做出积极回应与调整,在多个政策层面做出改革与创新。  相似文献   

11.
弱势群体一般处于社会底层,经济贫困和权利贫困是弱势群体的特征,经济贫困是权利贫困的折射和反映,权利贫困是经济贫困的原因和根源。社会权利是人权的一项重要内容,其本质是维护公民最基本的生存和发展。无论是基于人权保护、人道主义原则,还是基于社会公正追求、社会和谐建设,弱势群体同其他社会成员一样享有保障个人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社会权利。  相似文献   

12.
公民社会、公民性与公民文化建设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公民文化建设是当代社会和文化发展的重要方面。公民社会有自己的文化和价值 原则。公民社会不仅会赋予公民以特定的社会地位和社会权利,同时也要求公民作为社会的能 动主体形成和具有相应的行为模式和文化观念。公民文化建设是文化形态的变革,也应该是公 民个体的自觉实践。  相似文献   

13.
高校贫困学生弱势群体肩负着改变自身及其家庭社会弱势群体地位的责任。高校贫困学生应当从权利与责任并重的公民视角赋予社会支持"善"以相应的行动诠释。因此,主动担当生存发展责任、主动运用生存发展权利以及主动拓展公民性交往活动是高校贫困学生弱势群体公民身份自我认同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4.
社会权利是人权的一项重要内容,其基本内涵是国家通过积极作为满足公民的基本需求,保障公民最基本的生存和发展。从其特征上看,社会权利是法律赋予的权利,社会成员基于公民资格而享有,需要国家积极作为才能实现。国家有义务、有责任为人们提供适时的保护,以促进社会平等、维护社会公正。  相似文献   

15.
道德权利是公民主体最基本的社会权利。但在实际生活中,公民道德权利却严重缺失。公民社会为公民道德权利的实现提供伦理支持并赋予制度性保障:公民权利意识是公民道德权利建设的前提条件:公民公共精神是公民道德权利建设的精神保证:公民权利保护机制是公民道德权利建设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6.
全日制学校教育中学生的体育权利及其保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学生享有体育权利的依据 1.体育权利是人权的重要内容 人权即人的权利,是人(或其结合)应当享有和实际享有的,并被社会承认的权利的总和.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由于人的需要的历史多样性,决定了公民的权利要求不断增添新的内容,从而使法律规定的公民享有的权利也日益广泛和丰富.体育是在由社会发展所决定的人类需要的体系中,[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在城镇化进程中进行公民意识教育的实质,就是要教育新进入城镇的农业人口对自身在国家中的地位和作用产生一种自觉的公民意识,其核心是公民身份意识的培育。在这一进程中,需要逐步树立起公民的责任意识,将权利与责任统一起来。同时,对于刚刚进入城镇生活的公民而言,还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社会适应能力,以积极、正面的态度接受城市生活中内在和外在的各种考验,从而在城镇化进程中不断提升公民自身的意识水平。  相似文献   

18.
正许瑞芳、沈晓敏在《全球教育展望》2013年第7期撰文指出,身份是连接个体和社会关系的纽带,公民身份是个体基本的社会身份。每一个个体都是通过公民的具体角色来认识社会,也通过角色认识他人和认同自我的身份。公民身份必须内化为公民的自觉意识,才能转化为公民的自觉行为。公民身份认同实质是公民个体对政治共同体所规定的、由法律所赋予的自身应享有的权利和必须履行的义务的认知  相似文献   

19.
权利义务相一致原理的宪法释义——以社会基本权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权利义务相一致原理包含两方面的内容:对于个体而言,一个人主张某一权利意味着负有一定的义务;对于他人而言,某一个体的权利须伴随着他人的义务。作为法律关系的具体化,调整公民与国家关系的宪法关系在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体系中也体现了这一原理,表现为公民基本权利的实现伴随着国家的消极不作为义务和积极作为义务。中国宪法公民基本权利的立法方式既蕴涵着国家义务,也包含着处理权利义务关系的规范,并辅以第51条作为解决权利义务冲突的基本原则。其中社会权条款完整地体现了权利义务相一致原理,其独特性决定了该类权利的实现既需要国家履行积极作为义务,也需要社会的作为义务,还表现为某些条款既是权利,又是义务。  相似文献   

20.
行政给付作为法治国家保障公民基本生存条件的行政法律制度,能够将社会资源与财富作适当的再分配,以满足社会大众特别是相对弱势地位者的需求;而且能够调控经济,促进经济的发展,实现整个社会的和谐,是政府保障社会弱势群体社会权利的重要职能活动,因此完善行政给付制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