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审美鉴赏力是一种重要的审美能力。对审美鉴赏力的培养,是美育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分析了审美鉴赏力的性质,并对如何培养审美鉴赏力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2.
在语文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可以使学生的审美情感、态度和鉴赏力得到发展,同时也培养了个体道德理想与审美理想。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已经成为当代语文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创设良好氛围打响学生审美状态前奏;加深情感体验,提高审美回味和鉴赏力和把握审美延续,提高审美回味和鉴赏力三个方面简述了在教学中如何促进审美教育,有效地提高审美能力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4.
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就是审美教育,通过美育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审美情操,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力、鉴赏力、创造力及鉴赏力。引导学生感知美,调动学生的审美情趣。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提高其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5.
开展少儿舞蹈“美”的教育,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把握儿童学舞的心理学特征,发展儿童审美感受力;在生活的艺海中撷取素材,培养儿童审美鉴赏力;运用教学的“五性”原则,提高儿童审美创造力。  相似文献   

6.
李玉 《中国教师》2010,(8):10-13
<正>语文审美教育的性质属于情感教育,即通过语文审美实践活动,使受教育者建立并完善审美心理结构。而语文审美教育的任务主要是通过对学生审美感受力和审美鉴赏力的培养,最终使其具备一定的审美创造力。一、语文审美教育的性质语文审美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这个判断比较全面、准确地揭示了美育的本质,并符合美育发展史的  相似文献   

7.
陈浪 《广西教育》2023,(16):104-106
本文基于审美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意义,提出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策略,包括对比阅读文本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在朗读中培养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美的能力,通过想象和联想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力,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力等。  相似文献   

8.
审美能力的开发是平面设计专业能力培养中囊括的基础和内在要求,而设计专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具备有较高层次的审美素养和审美能力。而审美素养和审美能力并不是先天具备的基本能力,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在平面设计课程教学中开发学生的感知力、创造力与鉴赏力。  相似文献   

9.
新课改呼唤审美化的语文教学。利用语文课程的特殊性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审美情感、审美体验、审美鉴赏力和审美创造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许宏相 《教师》2014,(35):38-39
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中职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挖掘语文教材及语文教学活动中美的因素,注重培养学生感知、鉴赏和评价美的能力,让语文课堂成为审美的殿堂。本文主要从审美感知力、审美想象力、审美鉴赏力等方面的培养来探讨如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  相似文献   

11.
美术教育对审美能力的培养,一般由三个层面来进行:一是培养审美感知感受力;二是培养审美鉴赏力;三是培养审美想象力、创造力。这三个层面是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相互协调,最后提高审美能力,达到"真善美合一"。  相似文献   

12.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美育博得了广大语文教师的关注,高中古诗文又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开展美育活动提供了极其丰富而可靠的文本资源,它是语文课堂进行美育的好媒介。一.高中古诗文教学中的美育内涵高中古诗文教学中的美育内涵应包括审美感受力、审美鉴赏力和审美创造力。"审美感受力"就是审美主  相似文献   

13.
高洁 《华章》2012,(32)
美育就是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美学观念和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活动.通过审美教育,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审美趣味和道德情操,提高对美的鉴赏力和对美与丑的鉴别力.通过审美教育培养具有表现美的强烈欲望和创造美的能力,创造能在艺术中表现自己的才华.因此,舞蹈教育完全具有了这一功效的功能.通过艺术教育来实施“美”的教育,这是所有国家共同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文章论述了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如何发挥语文学科的文学性特点,对学生施行审美教育,以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思想情操。  相似文献   

15.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这决定了童话的审美功能在教学中不容忽视。童话教学应从儿童天性出发,建构起培养儿童审美素养的教学框架。初次阅读童话,应挖掘学生潜藏的审美直觉力,并展开引导;深入阅读,要尊重学生阅读的心理规律,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力;创造性阅读,要发展学生的审美想象力。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6.
语文美育有两个最基本的任务:一是审美情趣的培养,二是审美能力的培养。审美能力要以审美情趣为基础。所谓情趣,是指人的性情志趣及其在生活、审美和人生中的情调趣味。在西方,作为美学概念的“情趣”一直具有审美鉴赏力的含义,意指一种辨别、选择、判断与享受审美对象的能力:如今,我们把情趣看作是人在审美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心理定势,它以喜爱或不喜爱的情感评价形式,决定对事物的取舍,它具体表现为个体的审美偏爱或选择。  相似文献   

17.
审美趣味又叫"审美鉴赏力"。审美趣味是一个人的一种偏爱,这种偏爱常常表现为学生的审美选择和评价。学生的审美趣味虽然表现为直感的个别的选择方式,却包含着某些审美观念的因素,它是学生自发审美需要和自觉审美意识的结合。培养学生的审美趣味,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是当前语文教学中不可回避的一个重要问题。文学性文本及唐诗宋词等选修教材无疑是培养学生审美趣味的重要载体。如何培养这种审美趣味?在实践笔者认为,要注重学生思维的训练,在反复实践中学生的审美能力将会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8.
向倩望 《课外阅读》2011,(6):271-271
本文主要论述审美教育。肯定了高中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重要性,探讨了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对课文的审美感受力、审美鉴赏力,以及如何鼓励学生发现美、表现美、感受美。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优势,加强对学生进行美的感染、熏陶和引导,促使学生感知美、鉴赏美、创造美。  相似文献   

19.
审美渗透贯穿于语文阅读教学的始终 ,在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剖析形象 ,开掘意境、品赏语言 ,激发情感和想象 ,培养学生审美感受力、鉴赏力 ,陶冶学生的情操 ,开发学生的智力。  相似文献   

20.
审美渗透贯穿于语阅读教学的始终,在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剖析形象,开掘意境、品赏语言,激发情感和想象,培养学生审美感受力、鉴赏力,陶冶学生的情操,开发学生的智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