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立体几何中的"动态问题",是指空间图形中的某些点、线、面的位置是不确定的、可变的一类开放问题.因其某些点、线、面位置的不确定,往往成为学生进行一些常规思考、转化的障碍;但又因其是可变的、开放的,更有助于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及综合思维能力的培养.本文利用运动变化的观点对几例加以分析,探求解决此类问题的若干途径.  相似文献   

2.
马静 《高中生之友》2008,(Z3):36-37
立体几何是高中数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动态问题"是立体几何的热点问题。它是指空间图形中的某些点、线、面的位置是不确定的、可变的一类开放问题。因其某些点、线、面位置的不确定,往往成为学生进行一些常规思考、转化的障碍;但又因其是可变的、开放的,  相似文献   

3.
立体几何是高考的重点内容之一,从2011浙江理科考试说明以及近几年高考试卷来看,立体几何试题中除了固定不变的线线、线面、面面关系外,还渗透了某些点、线、面的位置是不确定的、可变的开放性问题,立意更新颖、更灵活.因其某些点、线、面位置的不确定,往往成为学生进行一些常规思考、转化的障碍;但又因其是可变的、开放的,更有助于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及综合思维能力的培养.本文运用运动变化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立体几何是高中数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动态立体几何"是立体几何的热点问题.本文所指的"动态"立体几何题,是指立体几何题中除了固定不变的的线线、线面、面面关系外,渗透了一些"动态"的点、线、面元素,给静态的立体几何题赋予了活力,题意更新颖,同时,由于"动态"的存在,也使立体几何题更趋灵活,加强了对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考查.立体几何中的"动态问题",是空间图形中的某些点、线、面的位置是不确定的、可变的一类开放问题.因其某些点、线、面位置的不确定,往往成为学生进行一些常规思考、转化的障碍;但又因其是可变的、开放的,更有助于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及综合思维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5.
立体几何是高中数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动态立体几何”是立体几何的热点问题.本文所指的“动态”立体几何题,是指立体几何题中除了固定不变的线线、线面、面面关系外,渗透了一些“动态”的点、线、面元素,给静态的立体几何题赋予了活力,题意更新颖,同时,由于“动态”的存在,也使立体几何题更趋灵活,加强了对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考查.立体几何中的“动态问题”,是空间图形中的某些点、线、面的位置是不确定的、可变的一类开放问题.因其某些点、线、面位置的不确定,往往成为学生进行一些常规思考、转化的障碍;但又因其是可变的、开放的,更有助于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及综合思维能力的培养.本文利用运动变化的观点对几例加以分析,探求解决此类问题的若干途径.  相似文献   

6.
立体几何中的“动态”问题,是指空间图形中的某些点、线、面的位置不确定或可变的开放题.解决这类问题的一般方法是建立方程,通过解方程来确定点的位置;或借助函数,利用函数具有的性质来确定其变化规律;或利用图形变化过程中的不变性等.  相似文献   

7.
立体几何中的"动态问题"是指空间图形中的某些点、线、面的关系是不确定的或可变的一类开放问题,这类问题,结构新颖,集知识的交汇性和综合性、方法的灵活性、能力的迁移性于一体,极富思考性和挑战性,是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的极好素材.正是因为这些位置关系的不确定性,往往成为学生正常思维和计算的障碍.本文探讨解决这类问题常用的思想方法.  相似文献   

8.
立体几何中的"动态问题"主要是研究空间点、线、面位置关系,当某些点、线、面位置变化时,寻找变化量与不变量的关系,将高中阶段所学函数、向量、解析几何等相关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  相似文献   

9.
孙芸 《考试》2010,(Z3)
某些最值问题中,点或线的位置是不确定的,如果通过建立函数关系或不等式求解,有时往往比较困难,这时若能根据条件让点或线运动起来,构成(或者求出)某种轨迹,再借助几何直观找到最值时的状态,往往能使问题轻松获解,兹举数例说明.  相似文献   

10.
<正>在与等腰三角形有关的问题中,常会遇到这样一类探究性问题:已知两点的位置,在某条线上确定第三点的位置,使这三点构成等腰三角形,并解答与第三点相关的问题.学生解答这类问题常常感到困难,比较典型的错误有两种:一是确定第三点的位置出现遗漏;二是解答与第三点相关的问题无从下手.实际上,这类问题的解答是有规律可循的,其解题策略是:回归等腰三角形的定义,先用几何法确定位置第三点的位置,再用代数法求  相似文献   

11.
在与等腰三角形有关的问题中,常会遇到这样一类探究性问题:已知两点的位置,在某条线上确定第三点的位置,使这三点构成等腰三角形,并解答与第三点相关的问题.学生解答这类问题常常感到困难,比较典型的错误有两种:一是确定第三点的位置出现遗漏;二是解答与第三点相关的问题无从下手.实际上,这类问题的解答是有规律可循的,其解题策略是:回归等腰三角形的定义,先用几何法确定位置第三点的位置,再用代数法求解与第三点相关的问题.下面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12.
1 问题的提出数学开放题是20世纪70年代出现的新题型,因其相对于传统的封闭题而言,具有条件不充分,结论不确定等特点而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开放题因其解题环境宽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知识水平、认知能力,按自己的方式来处理问题,选择思维方式解决问题,这样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均能有所收获,每  相似文献   

13.
正方体是一种常见的几何体,它有着丰富的点、线、面位置关系.正方体中的计数问题属于"在知识网络交汇处设计问题"的几何组合题,这类问题经常活跃在各类试题中.通过这类问题的解决,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4.
数学中的动点问题,是数学图形上存在一个或两个沿某些线运动的点,利用点的运动特征,寻求题目中某些量之间关系的问题.这类题目,逐渐成为了考试研究的热点.下面举例说明四边形中动点问题的解法.  相似文献   

15.
<正> 解决几何最值问题的一般策略是动静转化、以静制动.几何问题中的最值,通常是图形中的某些点运动到某特殊位置而得的结果.因此,解题的关键是要抓住图形在动态变化中暂时静止的某一瞬间,将这些点锁定在特殊位置上,问题的实质就容易显现出来.以下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16.
数学开放题是相对于传统的条件完备,结论确定的封闭题型而言的,是指那些条件不完备,或结论不确定的数学问题,被认为最富有教育价值的数学问题.这在素质教育发达国家都已广泛应用.加大数学开放题在中考命题中的力度,是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重要体现,对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方面  相似文献   

17.
数学开放题是相对传统的条件完备、答案确定的封闭题而言的.一个数学问题,如果它的条件不完备、答案不唯一,或解题思路、方法不唯一,那么,这个数学问题称为开放题.开放题是中学数学的题型之一,开放题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这是当代教育理念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8.
1 实验中的问题 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是高一<物理>的学生分组实验.实验的一个重要步骤是确定小球运动轨迹中的几个坐标点,进而用描点法画出小球的运动轨迹.现行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高一<物理>(人民教育出版社)给出了确定小球坐标点的方法即平抛小球与铅笔碰撞法.关于这一方法,教师教学用书的解释是:"…首先选定某一纵坐标(或横坐标)线,仔细观察小球经过该纵(横)坐标线时的位置,然后用铅笔尖指着这个位置,将小球从弧形槽原释放处放下,看其是否与铅笔相碰.如此重复数次,以找到一个平均位置.…"  相似文献   

19.
北师大版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确定位置"是用数对描述点的位置、研究点与点之间的位置关系的内容。这是第一次用代数的方法研究图形,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为后续的直角坐标系学习做铺垫。这里有许多有价值的问题值得我们研究。基于此,引发了笔者设计"确定位置"第二课时"有趣的点和线"的思路:给学生提供一些学习线索,引导学生讨论数对在方格图中确定的点的特殊规律,这些规律能促使学生进行有效的数学思考,感受点动成线、线动成面的几何图形变化过程.培养空间观念。同时用数对知识解决线面问题,数形结合,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一、线线垂直问题例1(2004年济南统考题)如图1,正四棱锥P-ABCD中,AB=2,侧棱PA与底面ABCD所成的角为60°.在线段PB上是否存在一点E,使得AE⊥PC,若存在,试确定点E的位置,并加以证明,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分析要找AE⊥PC,一种思路是设法找出PC在平面PAB内的射影,根据三垂线定理的逆定理去找到E点;另一种思路是构造PC的垂直平面α,使得AEα,从而找到E点;还有就是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借助空间向量坐标运算,从而确定E点的位置.但进一步研究发现在平面PAB内不能很快地把点C的射影定位,故后两种方法的优越性就体现出来了.解法1取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