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幼儿园玫瑰花开,娇艳欲滴。早晨,六岁的小女孩摘下一朵,从容地往外走,恰好被校长看见。校长认为不该随便破坏花草,就问:"孩子,你为什么要摘花,能告诉我吗?"小女孩说:"我告诉邻居的老奶奶,学校里开了很美的玫瑰,奶奶很想看,可她病得很重,走不动,我现在摘下来给她看,看过后再把它送回来。"我们不妨把这个没有结局的小故事看做对中国当代基础教育的隐喻。小女孩有天真善良的童稚之心,可她的行为违反了校规,从科学上说,摘下的玫瑰送回来也不能复活。如果你是校长,是教育孩子即使好心也不能损害公物,还是教  相似文献   

2.
正小张老师带的班级在全年级的成绩稳居"倒数第一"的位置,这让她一直很苦恼。这次,学校里学生学习水平测试成绩出来后,她遇到了校长。校长冲她伸出大拇指,小张不解地问:"又是倒数第一?"校长说:"不,是正数第一。""真的是正数第一吗?真的会这样神奇吗?"其实,小张知道,这次她的学生之所以有这了么大的变化,只是缘于她一个学期来自己小小的改变。  相似文献   

3.
时间已经很晚了,我正要结束一天的工作离开学校,却见隔壁班的赵老师仍在教室里的黑板上写着什么,我走进去一看,赵老师正在田字格里一笔一画地写粉笔字,写了又擦,擦了又写.赵老师见我满脸困惑的样子,说:“这是明天要教的生字,我练练写得好看些,明天要给学生示范呢!”赵老师已经年近五十了,看着她这份认真劲儿,我怎能不感动?后来在教研组活动时,我向大家提起这件事,赵老师很不好意思,她说:“我的字写得不是太漂亮,所以要尽量练好看了给学生做示范.我没什么本事,能力有限,但在学生面前,要努力让自己做到更好,这样也就问心无愧了.”  相似文献   

4.
爱情在山顶     
一个很内向又很固执的中学女生爱上了她的老师。为了让这爱情能封住所有人说三道四的嘴,她首先让自己成了品学兼优的好学生,然后写了一封几十页的求爱信,把爱的理由和决心说了个如山如海宁死不悔。她把这封信交给老师时说:“不接受我,就回信说服我!”  相似文献   

5.
一天,我正在办公室看书,毕业班的一位数学老师来到我办公室,手里拿着一份试题送到我面前说:"校长,我托朋友弄到了一套数学模拟试卷,很有价值,我想为我所教的两个班级的学生每人复印一份,让学生们做做。"我说:"为什么不把全体毕业班级的都印出来呢?"她说:"这可是我费了老大劲才弄到的,所以要保密。"我笑着说:"这样太狭隘  相似文献   

6.
曾宪波 《湖北教育》2005,(10):62-62
有这样一个案例:麦琪老师是学期中途被调到这个学校的。校长要她当四年级B班的班主任,校长还对她说,这个班的学生很“特别”。  相似文献   

7.
一、关于现代学校管理的再思考和再认识 我们也许都思考过这样的问题:好学校的标准是什么?怎样才能把学校办好?家长和孩子喜欢什么样的学校? 有一位诗人说,"走得太久了,以致忘记出发时的目的地."这无疑说出了多数学校的现状,顺从社会、迎合家长,学校的价值观、校长的教育观无意识地被屈从和迎合的逻辑所挟持,用结果大于过程、显性重于隐形的管理思维和手段办学,从而导致学校特色匮乏、学生个性流失、学校如工厂、学生如产品的结果.在不断地反思中我认识到:学校要抬头走路,教育要回归原点,教育的原点就是教育的"根",即教育的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小学应该体现一个"小"字,把小学当小学办,把孩子当孩子看,让校园活起来,让孩子动起来,真正让师生体验到育人的快乐、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快乐、成功的快乐.  相似文献   

8.
临近期末时,一位青年教师来找学校领导,递交了一份调动申请。她的根本理由是:学校的生源质量使她为难,她需要较快地发展,照这样的学生状况,即便要进一步发展也会很有限。再者,更好的学校已经同意接纳她去工作。更何况,那儿的待遇要高过这儿。面对这样的请调理由,校长陷入两难之中。从学校发展来说,需要这样有潜力的青年教师。但从她个人的角度看,学生状况的不同、待遇的提高和学校声誉等诸方面的因素,对这些有发展潜力的青年教师确实很有吸引力,按照当今的人才观念,校长对这样的理由真说不出有什么不对。经过再三挽留无效后,只有"忍痛割爱"了。  相似文献   

9.
小先生     
1930年,陶行知创办的晓后学校被查封,一群农村孩子失去了上学的权利。大家写信给陶校长,要他想办法。陶行知回信说:“团结起来干,会的教人,不会的跟人学,边教边学,这样不是一所很好的学校吗?”52名小学生听了陶先生的话,在一座破庙里,办起了“自动学校”,小孩子当了小先生。孩子们坐着自制的桌椅,读着陶先生寄来的课本,心里乐滋滋的。陶先生很高兴,送了一首诗:“有个学校真奇怪,大孩自动教小孩。七十二行皆先生,先生不在学如在。”小孩子很不乐意了,他们说:“大孩能教小孩,小孩也能教大孩,小孩还能教大人呢!”陶先生深为震动,他立刻把诗改成…  相似文献   

10.
<正>受教育功利思想的影响,如今的数学课堂呈现出"大容量、快节奏"的特点,有些教师甚至以"教了多少""教得多快"来评价教学的优劣。不久前,学校一名新教师准备在校内上一节公开课,与她讨论备课时,在备课稿旁边无意中发现了一行手写的字:"不要太在意学生的表现,一定要把教学内容上完。"我很是讶异,赶忙询问为什么这样想。她倒也坦率:"是公开课,担心上不完。"其实,很多教师都曾有过这样的  相似文献   

11.
从教师到校长再到教委副主任,做了25年的教育,她对教育有独到的见解。她认为,"做教育一定要有爱心,做工作一定要用心:做班主任时思考如何带好学生,做校长时思考如何带好队伍,做领导时思考如何做好全区的‘精品教育’"。就是这样认真扎实的态度,孜孜不怠的精神,让她对教育工作充满了热情。本期专访,我们来对话东城区教委副主任—周玉玲。  相似文献   

12.
学校是培养人的场所。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对于学校教育目的的讨论,古今中外、业内业外都格外关注,其焦点往往放在学校应该教学生做什么上。学校教学生做什么呢?我们的回答很简单,三"做"而已,即做人、做事、做学问。一、教学生做人。1.教人"真"。什么是真?真就是做真人、说真话。陶行知先生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一方面,我们要教学生诚实。学生要在社会安身立命,诚实是必备的品德素养。另一方面,要培养学生实  相似文献   

13.
李康珍 《考试周刊》2013,(47):123-124
<正>叶圣陶先生曾说:"教是为了不教。"教学就是要教会学生学。教师要教给学生文化知识,最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学。这样在老师不教时,学生仍然知道怎样学,很自觉很有效地学习,这应该是教育教学的最终目标。"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无疑,教会学生学习方法,才是让学生成为课堂主宰者的  相似文献   

14.
杨登明 《教育》2011,(21):22-23
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培新小学是一所国际象棋教育特色学校,学校以"学生发展为本,培育特色为长"为办学思路,走出了一条具有培新特色的教学之路。近日,《教育》旬刊记者采访了该校校长王锄禾。王校长说:评价一所学校优劣的标准是多种多样的,但我认为,最重要的是看学校有  相似文献   

15.
做了20年的校长,始终被"教育与教养"、"知识与能力"这两个问题困惑着,纠结着。"有教育无教养","有知识无能力"这是很多人对中国内地学校教育的尖锐批评,虽然这种批评刻薄了些,但是在我看来很值得我们去思考。就"知识与能力"这一问题看,我们确实有太多的思考,我们的学校缺少为学生提供"能力"提升的实践空间,  相似文献   

16.
<正>有人说:把儿童当儿童看。我认为可以把这种理念延伸到初中教师身上。也就是说中学生在老师的眼中也是孩子。基于这样的理念,我有两点思考。思考一:学生不是"东西",而是活生生的人既不能把学生看成是"工具"、"容器"等这样的东西,更不能把学生看成是"农作物"。尽管有人说,我们的教育不是"工业",而是"农业",但是我们的教育千万不能变成"农业"。现实中还存在这样的情景:老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  相似文献   

17.
校长是学校发展方向的掌舵人,而指明适合学校的、有前途的方向,必须以校长高品质的思考为前提。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校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领导。"一个学校能否办得有质量、有品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校长是否具备很好的思考能力。可以说,正是思考力成就了校长的领导力。但是,学校的事务这么多,校长到底要思考什  相似文献   

18.
生源条件好,升学成绩也好,这样的学校很常见;生源条件不是最好,但升学成绩突出,这样的学校很不一般。高考成绩好,培养的学生身心发展不健全、基础道德建设薄弱的学校屡见不鲜;高考成绩卓越,培养的学生富有"少年心事当拿云"的抱负和己任精神的学校,确实算得上让教育增值。深圳大学师范学院附属中学(简称深大附中)就被媒体誉为"低进高出、高进优出"让教育增值"的好学校。这种让当地教育同行称奇的成绩是如何获得的?当本刊记者向深大附中刘重善校长提出这个问题时,他却说:"我并不把‘低进高出、高进优出'看做教育的奇迹。"  相似文献   

19.
《辅导员》2011,(15):3
"强教必先强师。"在沈阳,有这样一位教育专家,她提出了"促进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是学校的战略任务",她是"全国十佳高中校长"、"沈阳市优秀校长"、"沈阳市优秀共产党员"各项殊荣的获得者,她成功践行着"幸福学生,成功教师,发展学校"的全新育人办学理念,她就是沈阳市第五十六中学党委书记、校长关凤艳。  相似文献   

20.
姜素坤校长的艺术教育理念是陶冶学生情操,发展学生个性,努力打造艺术教育品牌学校。为了教有特点,学有特长,校有特色,她提出把艺术课堂教学与课外兴趣小组活动相结合,把学生艺术团体活动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