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1 毫秒
1.
虚拟社区作为大学生最常接触到的一种网络形式,深刻影响着大学生社会化的进程,给其社会化带来了机遇和挑战。通过社会统计调查方法分析了大学生参与虚拟社区对其社会化的正面和负面影响,并提出了在该背景下大学生成功进行社会化的建议和措施,以期能为建设和谐校园营造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2.
虚拟社区的出现给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课题,在网络时代如何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教育效果如何才能更好的体现,是教育的双方都应重点思考的。本文从对大学生参与虚拟社区的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了虚拟社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指向。  相似文献   

3.
虚拟社区的存在促使高职院校团建工作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以虚拟社区的构成和特点为切入点,分析高职院校虚拟社区现状及其对在校大学生的影响,进而探讨高职院校虚拟社区建团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从观念建设、队伍建设等角度对高职院校团组织在虚拟社区建团工作举措进行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梳理社会资本、社会网理论入手,并阐述虚拟社区的概念、特点及其在中国的发展现状,进而对大学校园虚拟社区进行解剖,论述虚拟社区积累的潜在社会资本,转换为现实社会资本的可能性.本文认为校园虚拟社区将成为帮助大学生求职、促进大学生就业的一条新渠道.  相似文献   

5.
虚拟社区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鸣  成科扬 《江苏高教》2006,(4):120-122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被形形色色的虚拟社区文化所吸引。本文剖析了虚拟社区文化的特点,展现了大学生虚拟社区文化的现状,提出了虚拟社区文化下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途径。  相似文献   

6.
网络虚拟社区具有开放性、跨地域性、多元性等特征。目前,大学生使用手机上网和使用微博的频率相对比较高。通过对大学生虚拟社区生活行为特征的分析,提出如下研究建议:转变教育理念,强化"90后"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创新工作载体,加强虚拟社区的主流文化建设;加强队伍建设,提升虚拟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7.
随着网络生活的普及和发展,网络特别是虚拟社区这把"双刃剑",给大学生个性发展和个性解放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对大学生道德品质的发展产生了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本文全面审视当前我国大学生网络道德培育存在问题,探讨虚拟社区背景下大学生网络道德培育改进对策。  相似文献   

8.
豆瓣作为国内最大的兴趣社交平台,兴趣互动营销与兴趣精准广告是其营销的两大特色。在"兴趣社交营销"成为社会化媒体营销的大趋势下,豆瓣利用同城虚拟社区的线下活动,开展社会化电子商务,实现产品消费行为的现实化回归。面对其他社交性网站的竞争,豆瓣应该扬长避短,充分利用其在虚拟社区的优势,向线下延伸更多的产品线。  相似文献   

9.
大学阶段是大学生经历政治社会化的重要时期,也是大学生政治观和政治人格趋于形成和成熟的关键时期。大学生是祖国的希望和民族的未来,其政治社会化的方向和进程对我国未来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因此,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障碍进行归因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其优化路径进行探讨,对于促进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进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李顺 《教育技术导刊》2012,11(12):124-126
隐性知识传播失效和隐性记忆丧失是教育虚拟社区知识管理的主要障碍。结合知识创造的SECI模型,阐述了在教育虚拟社区中如何实现社区知识的社会化、外在化、结合化和内隐化。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我国高校学生社区建设及后勤产业化改革不断推进,在学生社区开展大学生党建工作,既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迫切需要,又是大学生党建工作的内在要求。高校必须站在全局的高度,注重大学生社区的文化与环境建设,营造良好育人氛围,强化组织建设,使社区党建工作和院系党建互为补充、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12.
Our universities are becoming increasingly diverse at the same time as online asynchronous discussions (OADs) are emerging as the most important forum for computer mediated communication (CMC) in distance education. But there is shortage of studies that explore how graduate students from different ethnic, linguistic and cultural backgrounds use OADs for academic discourse socialization. This article discusses a qualitative study conducted to address these issues. Language socialization and community of practice theories informed the study. Analyses of surveys, interviews, and Blackboard postings from seven hybrid courses reveal that participants perceived OADs highly positively and used them as a virtual community for academic and professional discourse socialization and appropriation. Findings also suggest that students experienced some frustrations and disappointments regarding professorial presence and grading. We discuss these findings, show how academic and professional discourse socialization occurs in asynchronous virtual reality, and draw implications for further research and practice.  相似文献   

13.
社会管理视野中的高校学生社区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索高校学生社区建设与管理,既是适应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趋势的要求,也是社会管理的要求。运用社区建设与管理的理论与方法,高校学生社区建设应重点加强主体建设、关系建设、机制建设和文化建设,以形成学生社区安定的生活环境和和谐的人际环境。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作为我国互联网用户中的最大使用群体,自身的知识优势和地位优势,不仅使他们最早接触并融入了网络时代的虚拟社会中,而且大学阶段是大学生个体学习和社会化发展的关键阶段,其在校时的社会化发展过程,如他们的文化素质、人生价值、品德标准、政治倾向、个性特征、思想境界、人际交往等方面也越来越多地受到网络社区的深刻影响。因此,开发利用校园网络社区作为德育教育工作的资源平台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5.
大学时期是学生进入社会的最后阶段,如何培养出顺利融入社会的大学生,是高校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影响大学生社会化的高校因素主要有社会实践、学生社团和班委、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教育、高校校园文化等。应认真做好社会实践工作,加强社团实践活动;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学生政治社会化;开设心理健康课程,促进大学生心理的社会化;加强建设和谐校园文化,重视营造优良宿舍文化;推动大学课程教学改革,促进课程教学社会化;认真做好就业指导工作,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和就业观。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社会化内容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连喜  鲍金 《安康学院学报》2005,17(3):84-86,89
社会化是每个人的归宿,大学生同样要完成社会化的目标.总体来说,大学生社会化内容分三个部分:内化社会文化;促进个性发展;形成社会角色.从具体方面来说,大学生必须实现六个方面的社会化:政治社会化、道德社会化、性别社会化、价值观念社会化、知识能力社会化和职业意识社会化.只有完成了这六个方面的社会化,大学生才能成功迈入职业社会.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社会化过程中存在问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生社会化是高等教育面向社会的必然结果,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发展也使得这一问题在当今社会日益凸显,当代大学生在社会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阻碍了大学生社会化的顺利发展。对大学生社会化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分析有助于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榜样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当前,大学生社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要求大学生榜样教育必须转变理念,走社会化道路。大学生榜样教育社会化因为主客体多样性和环境的复杂性,急需从中央、地方和高校三个层面建立制度规范,确保大学生榜样教育社会化方向明确、资源整合,实效突出。  相似文献   

19.
公民政治社会化是当代政治学研究中的一个前沿课题。当代大学生作为公民中一个先进的知识群体,是我国兴旺发达的希望所在。因此,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内涵、内容及意义进行研究,近则有助于提高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有效性;远则有利于国家政治稳定、社会和谐及国富民强。文章主要探讨了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