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明清徽州文学发展到鼎盛,徽州女性文学更是蓬勃发展。明清之际徽州闺媛数量达到140余人,这些女性或是名父之女、或是名士之妻、或是令子之母,抑或多种身份兼而有之。创作的诗词数量颇丰,题材丰富多样。其中的弃妇诗更能代表徽州女性的价值取向和情感世界。徽州闺媛诗人作为一个整体的文学存在,她们的作品不仅具有女性诗作共有的特征,也体现了"程朱阙里"闺媛诗人的地域特色。  相似文献   

2.
闺怨诗是以闺中思妇的忧愁哀怨为主要描写内容的诗歌,在古代诗歌作品中具有独特的价值.尤其是征人之妇的痛苦,受到了诗人们的广泛关注.作者重点分析了以"征妇怨"为描写对象的闺怨诗的特点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3.
闺怨诗发展到唐代,达到繁荣鼎盛时期。本文从男子作闺音与女诗人主体创作来考察唐代闺怨诗的承传与突破之外,并观照其表现最多的征妇之辞,从中探讨闺怨诗繁荣的时代原因。  相似文献   

4.
漫步中国古代诗林,发现有一类别的题材——闺怨,其中的女主人公往往是满腹哀怨,哀怨又凄婉,细究一下,其中有些现象值得我们关注,今列如下,供大方之家含笑指正。其一,中国古代闺怨诗的类别,其"怨"的原因或者内涵。古来闺怨诗词非常多,多以弃妇、思妇为主要描写对象,以伤春怀人为主题,剖析女子们在特定  相似文献   

5.
唐代边塞闺怨诗以描写女性的情感世界为主要内容,是唐代边塞诗中的一个重要类别。唐代边塞闺怨诗塑造的女性形象颇为深刻,准确地把握了女性的生活风貌和情感世界。这类诗歌描述的女性形象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忠贞型女性形象、哀怨型女性形象、悲惨型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6.
庄子和屈原对中国思想文化的影响深远。作为诗人的哲人与哲人的诗人,二人的情感世界都绚丽多彩。然而,学界在研究二人的哲理与诗性时,似乎忽略了他们情感世界的研究。如果深入到二人情感世界中就可发现,虽然"哀怨"、"愤激"、"孤独"是庄屈情感基本特征,但仔细研究,二人情感世界又不同。本文通过解读庄屈的情感世界,以求深化对庄屈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在《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刚被婆婆赶回娘家,县令和太守就分别派人登门给自己的儿子说亲。为什么县令、太守都愿意让儿子娶这个被人遗弃的女子为妻呢?为什么刘兰芝的母亲也愿意让自己的女儿再嫁呢?原来从西周到北宋,人们并不忌讳妇  相似文献   

8.
江淹与钟嵘同时,他作于其仕途坎坷屡遭不幸时期的所有诗赋,几乎都以钟嵘融入新内涵的“诗可以怨”为提纲,表现出由三个层面之极为凄凉的悲歌心态,而构成了一个哀怨忧伤的情感世界。  相似文献   

9.
"闲愁"解     
情感充盈、敏感、细腻,乃是诗人的本色;而在人的丰富的情感世界当中,又以愁苦优伤,与诗歌渊源最深.因而,在中国古代的诗论中,多有"哀怨起骚人"(李白<古风>其一)、"愁思之声要妙"(韩愈<荆潭唱和诗序>)、"清愁自是诗中料"(陆游(读唐人愁诗戏作>其二)一类的议论.  相似文献   

10.
《诗·卫风·氓》中氓妇被抛弃的原因,历来众说纷纭。本文通过联系《诗经》中的其他诗篇并考察当时时代背景,指出该诗第三章中的"桑叶""桑葚"其实都是藉指财产,"鸠"藉指男子,氓妇被休其实是氓出于经济原因,通过骗婚、掠夺女子财产的目的达成后的必然结果,从而纠正了历来诂诗者的臆说。  相似文献   

11.
女子,甚好     
正2014年5月9日晴呼之女生,似是多几分幼稚与青涩;呼之女孩,似是多几分甜腻与单纯;呼之女人,又未免俗气;唯有唤之女子,方是别有一段风情。《诗》中有"女子善怀,亦各有行。"怕是"女子"的开端了吧。这简单的二字,字形简,字音单。却偏偏让人心中生出一副画面,或是"媚眼含羞合,单唇逐笑开",或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或是"云想衣裳花  相似文献   

12.
李白一共创作了一百四十多首闺怨诗,在他所有的诗歌中有具相当重要的地位。李白闺怨诗的内容广泛,主要表现出了唐代妇女的生活习性及命运遭际,包括描写商人妇的埋怨与憧憬、农家女子的无奈与忧虑、征人妇的寂寥与愁苦、宫人妇的苦闷与幽怨,还有反映弃妇的诗歌。  相似文献   

13.
温庭筠(812-约870)本名岐,字飞卿。他文思敏捷,精通音律,是唐文人中第一个致力填词的人。其词多写花间月下,闺情绮怨,形成以绮艳香软为特征的花间词风。《梦江南》在众多花间词中显得别具一格,清新自然。词人抓住闺妇等候夫君不至的心理变化,通过外在的动作和神态来表现闺妇由希望到失望最终绝望伤心的过程。“梳洗罢”,闺妇想象夫君即将归来,心中是那样喜欢莫名,是那般紧张无措。“女为悦己者容”,她精心梳洗打扮,左右对镜,深怕有半点差池。梳  相似文献   

14.
《琵琶行》一诗是白居易的极具代表性的一首感伤诗。历来的教材均将其定位在同情琵琶女,揭露社会的黑暗之上。其实我以为本诗表现的是白居易的臣妾心理,即借琵琶女的身世,写出自己对被贬的哀怨,表达自己对朝庭的忠心,希望君王能为自己平反昭雪,让自己重回君王身边,再尽忠心。要想弄清这一问题,其实不难,只需要回答两个问题即可。其一是白居易是否真的遇见过这样一个女子;其二是文中将二人比照描写究竟要表达什么主题。  相似文献   

15.
兰花高雅圣洁、清香别致,故古诗文中多用之美称事物。如旧时美称女子居室为“兰闺”、“兰室”、“兰房”。刘珊《侯司空宅咏妓》诗:“妆罢出兰闺”;张华《情诗》:“佳人处遐远,兰室无容光”;宋杰《讽  相似文献   

16.
现代人认为古代的女子被剥夺了受教育的权利,没有智慧,没有才干,大多只是愚妇。本文从社会时代需求和女子的角色定位出发,论述了古代女子接受的教育系统、完整而成功。  相似文献   

17.
从游子的角度看,闺怨是乡愁情结的柔性拓展,是游子的怅惘和遗憾,是漂泊生涯的一种虚幻的温润;从闺妇角度看,闺怨是一种望眼欲穿的等待,是孤寂中的烦闷无聊,是失望中的希望和希望中的失望,是古代女子的命运。闺怨是一种情结,  相似文献   

18.
我们平时为了获取历史资料 ,除了查阅历史文献和考古资料外 ,还可从文学作品中获得有关的信息。我们现以唐诗为例 ,结合当时历史情况 ,探讨一下唐代商人的形象。李益在《江南曲》中写道 ,“嫁得瞿塘贾 ,朝朝误妾期。早知潮有信 ,嫁与弄潮儿。”这首诗被后人世代所吟诵。诗中闺妇 ,感情真挚 ,然而我们透过这一层 ,还可以隐隐窥见我国封建社会的一种传统思想意识 ,那就是对商人的鄙薄。唐代诗歌中专门写商人的诗倒不多 ,但是涉及商贾的诗却不少。这些诗往往对商人的描写着以不光彩之笔 ,例如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有“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  相似文献   

19.
爱情是个不老的主题,而柔美的诗词更让这神秘圣洁的情感增添一份诗情画意,犹如在心田注入一股涓涓细流,沁人心脾,催人心醉。古代的中国,堪称为诗歌王国。而在这个诗国里,女诗人、女作者则占一定的位置,她们为奠基和建造这座雄伟而瑰丽的诗歌宝殿,作出了可贵的贡献。然而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思想根深蒂固地侵害着女性。身为女子,只能遵从三从四德,只能默默忍受丈夫的三妻四妾。女人等同于男性的附属品。君不见窦玄妻的《古怨歌》:“茕茕白兔,东走西顾。衣不如新,人不如故。”被丈夫抛弃后,只能对影自怜,以诗来哀怨自己的不幸。  相似文献   

20.
“文”是“情”的载体。可以说,语文教材每一篇文章都是有“情”之物,或直抒胸臆,或借物抒情,或情景交融……品读好文章,总能让人如痴如醉。语文教材正是培养学生情感的好材料。学生的情感世界纯真多彩。我们带领孩子们在课文表达的情感世界里遨游,是一件多么惬意的事!在教学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