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学校组织课内外体育和艺术教育活动,较好地掌握两项运动技能和一项艺术技能,切实增强学生体质,提高艺术素质,减缓学习压力,发展体艺特长,为学生的全面发展、终身体育和提升审美素质奠定良好的基础。现以学生跳短绳为例。  相似文献   

2.
柳世能 《精武》2012,(13):82-83
学校体育特色发展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活动,创建以区域常项和学校特项的促进体系,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意识,重视运动技能应用的社会后果和运动技能存在的社会环境。以发展特色项目为切入点,明确其内涵、方法、途径,探索课内外一体化的运动方式方法,形成学校体育特色。  相似文献   

3.
周文兰 《体育教学》2011,31(1):43-43
我校是一所农村中学,学生在体育与艺术的掌握基础上比较薄弱,但是学生普遍比较刻苦,对学习的热情比较高,我们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学校的实际情况成立了健美操社团。借助学生社团这个载体,以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准、身体素质和艺术素养为目标,推进学校体育、艺术活动项目的开展,使学生掌握两项体育技能和一项艺术特长,为学生的全面发展,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一、前言中央7号文件和《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中要求学校要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及艺术教育活动,激发学生体育艺术兴趣,掌握运动技能和艺术特长,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我校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理念从体育艺术2+1项目的实施为切入点,对高中学生开展体育艺术教育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5.
杨磊 《体育教学》2012,(4):71-72
国家开展"体育、艺术2+1项目"活动的核心任务之一,是让每一个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通过学校的体育学习与活动,能够熟练地掌握两项体育运动技能。国家教育部的"通知"还要求,各地各校要开齐开足音乐、体育、美术课程,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把"体育、艺术2+1项目"的相关内容纳入教学计划中,创新教学  相似文献   

6.
《中国学校体育》2021,(2):42-44
<正>运动技能是学生体育锻炼的基础,缺乏运动技能是学生不参与体育锻炼的重要原因[1],因此,学校体育非常重视学生运动技能的学习。教育部2011年就提出在义务教育阶段实施"体育、艺术2+1项目",即通过学校组织的课内外体育教育和艺术教育活动,让每名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能够掌握2项体育运动技能和1项艺术特长,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  相似文献   

7.
<正>"体育、艺术2+1项目"是教育部为了落实《2003—2007年教育振兴计划》,落实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推动学校体育和美育改革与发展的一项重要工程。其含义是通过学校组织的课内外体育教育和艺术教育活动,让每个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都能  相似文献   

8.
区域性推进“体育、艺术2+1项目”的思考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体育、艺术2+1项目"(以下简称"2+1项目")是教育部为了落实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推动学校体育和美育的改革与发展,逐步推进的一项重要项目工程。其含义是通过学校的课内外体育教育和艺术教育活动,让每个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都能较好地掌握  相似文献   

9.
王德刚 《体育学刊》2013,20(1):68-70
“体育、艺术2+1项目”对学生体育技能的学习要求高于课程标准对同一水平学段学生技能学习的要求,这决定了学校体育只有调整现有的教育教学模式,才能顺利实现“2+1项目”目标.教师教学任务调整而其他教学要素不变的“专家教学模式”可有效发挥教师专项特长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打下坚实的技能基础.部分课时学生按所选项目重新组成班级进行学习的“专选教学模式”可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学习中得到系统而高效的运动技能提升.而“专项社团模式”可有效拓展学生课外体育活动载体,巩固学生的运动技能体系.专家教学模式、专选教学模式、专项社团模式逐阶递进且各有侧重,对稳步推进标准相对较高的“体育、艺术2+1项目”工程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教育部于2004年9月份开始全国共15个课外文体活动工程示范区围绕实施“体育、艺术2+1项目”工程展开了全国范围内的实验工作,其含义是通过学校的课内外体育和艺术教育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较好地掌握2项运动技能和1项艺术特长,以促进其全面发展.同时教育部办公厅下发的有关实施该项目的教体艺厅函[2004]33号文件。  相似文献   

11.
“体育、艺术2+1 项目”体育技能类项目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天津市现行的"体育、艺术2 1项目"为实证材料,运用问卷法、专家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对其体育技能类项目学习领域各目标之间的相对重要性和交互效应进行矩阵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体育技能类项目优化进行探究性研究。结果表明,构造的天津市市区部分中小学校"体育、艺术2 1项目"体育技能类项目学习领域各目标权重的专家判断矩阵具有满意的一致性。并优化出体育技能类项目、开设顺序以及对学习领域目标的直接和间接支持度。  相似文献   

12.
一、存在的问题   运动技能教学不仅具有锻炼价值高、趣味性强等特点,而且它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能力的重要基础。因此,在各级各类学校的体育教学大纲中,都占有最大的比重。然而,根据我们对山东省高密市 30所中小学的调查发现, 54%的学校只有达标测试记录而没有技能考核记录,对各年级进行技巧、单杠、民族传统体育等技能项目进行抽测,能基本完成动作的只有 9所学校,占 30%;而有 13所学校没有进行技能教学,大部分学生什么技能项目都不会做,占调查总数的 43%。体育技能教学名存实亡,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主要…  相似文献   

13.
“体育、艺术2 1项目”(以下简称“2 1项目”)是教育部为落实《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落实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推动学校体育和美育的改革与发展,逐步推进的一项重要工程项目。其体育课程目的是使少年儿童在义务教育阶段能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并具备两项  相似文献   

14.
体育教学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激励,是体育教师的其中一门教学艺术。能够加强这门教学艺术的修养,就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体育课上得生动、活泼、实效。而在当代社会中,素质教育已成为学校体育教育教学的主旋律,素质教育要求我们体育教师要更加注重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尊重和扎实的技能技术,适应社会能力等各方面的培养。为此,本人就近几年来在体育教学中开展激励教育的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大致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15.
<正>正如第一届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技能比赛规程中所说,体育教师教学技能比赛是对学校体育教学质量和体育教师素质进行检查和评估的一项重要措施。比赛既是对我国学校体育教学整体发展状况的一次检阅,  相似文献   

16.
<正>江苏常州市在大力推进阳光体育运动的过程中,积极提倡校本化实施,充分考虑教育的适切性,鼓励学校遵循"健康视野、本土行动、特色发展"的宗旨,根据实际情况,创建学校体育特色,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避免千校一面、"标准化"和"同质化"倾向,努力形成独具特质的学校体育文化和体育精神,让每一名中小学生在练就一项运动技能的同时,养成个性化主动发展的意识。从2011年开始,江苏常州在以往每年举办学生体育夏令营的基础上,秉承"阳光体育运动校本化  相似文献   

17.
<正>中央7号文件下发和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开展5年来,收到了明显的成效,营造了家、校、社会共同关心青少年学生成长的氛围,让学生掌握了两项以上的体育技能和一项以上的艺术特长,不少学校通过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形成了"一校一品"的特色办学之路。然而,也应当清醒地看到,尽管取得了一  相似文献   

18.
学生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还未完全成熟,社会技能还相当缺乏,还不能适应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本文对社会技能的内涵、社会技能的主要内容、学校体育促进学生社会技能形成和发展面临的问题、解决的途径和方法进行了阐述,旨在充分发挥学校体育在促进学生社会技能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从而使学生能更快地适应社会,把理论运用于社会实践,并能接受实践的检验.  相似文献   

19.
当前高校体育评价体系的缺失,导致大学生群体对参加体育课和增强体育锻炼的集体忽视。高校体育部门需要制定一套符合当代普通大学生运动技能发展水平的等级评价体系。文章通过研究,归纳出达标类项目、比赛名次类项目、比赛名次和达标类相结合类项目,共三类学生运动技能等级评价标准的制定策略,构建出体育教学、课余锻炼、体育社团、体育文化节、结合校内已有赛事和创设新型赛事等多种学生运动技能等级评价体系的实施办法等具体保障措施,将为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体质健康的提升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论健美操艺术素质教育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健社  方奇 《四川体育科学》2006,(1):107-109,124
健美操是教育部重要工程“体育、艺术2 1项目”中推动学校体育和艺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基本内容和手段。本文通过对健美操所表现的美的揭示,采用文献资料及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从健美操多方面的艺术审美价值,论述了其艺术素质教育功能,以帮助人们进一步了解健美操这一体育项目在艺术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为全面推行与促进艺术素质教育提供参考依据,达到全面提高学生艺术素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