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正洛杉矶来信1949年1月11日,一位署名为"Mrs.Willard Coe"的人致信宋庆龄。信中,这位威拉德·科夫人郑重地告诉宋,她所领导的"洛杉矶中国音乐协会"即将克服各方阻力,在洛杉矶重排俄籍作曲家阿龙·阿甫夏洛穆夫(Aaron Avshalomov)的音乐剧《孟姜女》(又名《万里长城》),并言辞恳切地希望宋庆龄同意把她的名字列在这次演出的赞助者名单中。不久之后,宋庆龄便写了回信。信的内容已经全文发表在上海宋庆龄故居纪念馆出版的《馆藏宋庆龄书信选编》中。宋庆龄态度鲜明地对威拉德·科夫人的邀请表示了拒绝:"我遗憾地告知你,我无法与你们一起做这件事,因为  相似文献   

2.
由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当代传记文学作家陈廷一先生撰写的《宋庆龄全传》近日在青岛出版社出版。 宋庆龄是一位杰出的革命家,中华民族的伟大女性,是宋氏家族的叛逆者。和她的姐妹比起来,她的成功更加辉煌:文静庄重的外表,然而却具有不  相似文献   

3.
宋庆龄与《新闻通讯》□陈日浓“在战争年代里,我常为丢失许多可贵的资料而深感遗憾,但有幸的是保存了一批史料,特别是这么多的《新闻通讯》。”著名的老新闻工作者、《今日中国》名誉总编爱泼斯坦很快从自己那间杂乱但非常丰富的小图书资料室中抱出一堆30年代出版的...  相似文献   

4.
宋庆龄自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宋庆龄原籍广东文昌,生于上海。幼年时就读于教会女校,取英文名为罗莎蒙德。1915年10月,她在东京与孙中山结婚,成为孙的战友和助手,常协助孙起草文件和讲稿,是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忠实拥护者和执行者。1921年4月,宋庆龄用英文致函外国友人白赛脱,并附录了两篇介绍她本人生平简史和孙中山革命思想的函稿。在函稿中,宋庆龄披露了她与孙中山结识、结婚的经过。这份函稿不仅是比较少见的宋庆龄亲笔撰写的有关孙中山生平的史料,同时也是研究宋庆龄生平和思想的珍贵史料。原件为英文,由马晶华翻译,标题为编者所加。A1913年,宋庆龄在美…  相似文献   

5.
保卫中国同盟是宋庆龄于1938年在香港创立的抗日救亡组织,它在海内外呼吁支援中国抗战,在世界各地发起募捐,创办《保卫中国同盟通讯》《华商报》等刊物,向世界宣传中国的抗战业绩.1941年香港沦陷后,保盟迁至重庆继续开展工作,大力募捐支援中共领导的抗日军民,并致力于救济受难儿童和受灾民众.以宋庆龄为核心的保盟是具备国际活动能力的重要社会团体,从独特的角度积极发挥自身的价值和作用,为抗战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1915年10月25日,宋庆龄与孙中山在日本东京结婚。宋庆龄认为这一天比自己的生日更重要,是她一生中最幸福的日子。有关宋庆龄和孙中山的婚姻,在他们各自的传记中都有许多记载,尽管有学者对其中不少绘声绘色的描述提出质疑,但由于宋庆龄生前长期不愿写自传,也反对别人为她立传,这就给辨别某些史实真伪造成了困难。有学者认为宋庆龄只写过一篇自传性的文字《广州脱险》,其实,她除写过一些零星的回忆片断外,尚有《自述》[1]和《我家和孙中山先生的关系》[2]两文存世。早在1921年4月宋庆龄在广州用英文致函外国友人白赛脱,并附录了介…  相似文献   

7.
·宋庆龄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政治活动家,还是一位优秀的新闻工作者。早在1912年,她在美国威斯里安学院读书时,就从事校刊的编辑工作,在她以后漫长的革命生涯中,新闻一直是她扶正祛邪的有力武器。她创办了《中国呼声》、《同盟新闻通讯》、《中国建设》(《今日中国》)等多种报刊,这些报刊成为传达中国人民正义之声的阵地和外国人了解中国的窗口。她还注意利用政治背景不同的各种新闻媒体进行革命宣传,并亲自撰写了许多重要稿件,如《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事件》、《现代中国女性》等。 宋庆龄还以其巨大的人格力量,影响、团结了一大批中外新闻工作者,这些人或成为中国人民的朋友,或成为坚强的无产阶级新闻战士,这些对冲破当时国民党的新闻封锁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今年是宋庆龄诞辰105周年,作为新闻工作者,我们在缅怀她的伟绩的同时,更应该注意学习、借鉴她在新闻活动中所显示出来的作风、方法。  相似文献   

8.
正2011年11月,千辛万苦地从北京医院老干部管理处,获得一条重要信息,曾担任过宋庆龄保健医生的顾承敏医生还健在!多年来,担任过中央首长几十年保健医生的她,始终恪守着保密纪律,从来不接受任何人的采访,就是《人民日报》和《北京晚报》、《人物》杂志等媒体曾拟向她采访,她也一概谢绝了。但是,这位虽未谋面的宋庆龄的保健医生,是绕不过的一个重要人物,大量史料都提及她,尤其在宋庆龄病危时,更是提到了她。为了及时整理出她知道的珍贵历史资料,我开始了与时间赛跑—紧张的采访工作开始了。为使顾医生信任我,向我敞开胸腑,我向她寄送上了已出版的四部宋庆龄系列长  相似文献   

9.
<正>一孙中山生前曾计划访问苏联,遗憾的是最终因病没能成行,所以他在临终前留下了希望妻子宋庆龄替他完成访苏心愿的嘱托。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不幸逝世,此后两年中,中国发生了一系列重大事件,宋庆龄实在无法脱身,直至1927年夏,为寻找中国革命的道路,并实现孙中山的临终嘱托,宋庆龄决定赴莫斯科访问。据《宋庆龄年谱》记载,她于1927年8月22日凌晨三时半由外国友人雷娜·普罗梅陪同,离开上  相似文献   

10.
李锋 《中国图书评论》2012,(12):101-102
2012年9月,新闻出版总署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术著作出版规范的通知》,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文件,对于提高学术著作出版质量,推动学术著作出版,加强学术著作出版规范管理,提升我国学术著作的创新能力,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将产生重大影响. 中国科学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科学出版社)以出版高水平的学术著作,在出版界和专家学者中有较好的声誉,规范出版高水平的学术著作是我社的责任和追求.我社在学术著作出版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一是重视选题组稿工作.  相似文献   

11.
张彦 《出版史料》2003,(1):59-59
爱泼斯坦(IsraelEpstein),1915年出生在波兰华沙,从小随父母来到中国天津,1944年到延安采访,著有《中国未完成的革命》一书,1957年人中国国籍,1964年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52年宋庆龄创办《中国建设》(现  相似文献   

12.
正宋庆龄虽出身名门望族,家境富有,从小生活优越,但她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非常勤俭节约。我1956年调到她身边工作,担任寓所管理员,为宋庆龄服务了26年之久。追忆在她身边工作的漫长岁月,我感同身受宋庆龄平易近人、以身作则、节俭清廉的崇高品德。为了缅怀、敬仰宋庆龄,现将铭记在心的难忘往事,通过笔端予以抒发。谨以此文作为纪念。一日三餐吃得简单宋庆龄的一日三餐吃得简单,与普  相似文献   

13.
近期,一些媒体相继报道了宋庆龄1949年10月拜谒中山陵照片首次公开的消息,引起了很多读者的兴趣。近日,读者通过有关渠道获悉,这张珍贵的历史照片乃是原《新华日报》的老摄影记者晓庄无意中发现、并通过影友屠国啸(中山陵工作人员)捐赠给了中山陵园管理局。  相似文献   

14.
2012年9月,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术著作出版规范的通知》,学术著作出版规范再次成为出版业关注的焦点。学术著作出版规范包括法律规范、学术规范和技术规范三个部分,而引文、注释、参考文献、索引的规范是技术规范最为重要的一个方面。本文在分析目前学术著作出版中引文、注释、参考文献、索引的使用现状的基础上,讨了如何才能加强学术著作出版的技术规范。  相似文献   

15.
石伟 《出版参考》2012,(33):9-11
新闻出版总署于2012年9月底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术著作出版规范的通知》文件(以下简称通知),此文件是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国学术著作出版质量,推动学术著作出版繁荣发展,树立良好的学术风气,提升我国学术著作的创新能力,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值得认真学习。《通知》内容第一条给出了学术著  相似文献   

16.
在公开报道中,晚年宋庆龄以端庄的政治家形象示人:沟通海内外、保障妇女儿童权益,始终是微笑、淡定、沉稳而优雅的姿态。而鲜为人知的是,晚年宋庆龄还是一个身患重病的寂寞老人,身边没有一位至亲陪伴,她的病痛、劳累、窘迫和孤独都被历史湮没  相似文献   

17.
何艺 《出版参考》2016,(4):38-39
作为学术图书编辑,我们受益于当前学术出版的振兴,也肩负着提升学术出版水平、弘扬优秀文化成果的使命.一方面,我们要深入学习《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术著作出版规范的通知》等相关政策,贯彻执行学术著作出版规范,提高学术著作出版质量;另一方面,做好学术著作出版需要明确学术著作出版的边界.正确认识学术著作出版的类型边界,合理规划学术著作出版的规模边界,自觉维护学术著作出版的品质边界,是我们开展选题策划、编校加工、宣传推广等各项出版工作的前提.  相似文献   

18.
福子 《档案时空》2003,(5):35-37
1913年春,21岁的宋庆龄从美国威斯里扬女子学院毕业,她心中默默地崇拜着正在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孙中山先生。为了爱恋这位伟大的革命先驱,宋庆龄不顾父母的坚决反对,毅然私奔。这场婚姻风波,曾经引起国内外各界人士的关注。在孙中山身边迸出爱情火花孙中山先生领导中国的辛亥革命,身边的秘书是宋家大小姐宋霭龄。没过几年,她要与孔祥熙结婚了,便向孙中山建议,让宋庆龄代替她当秘书。“好!”孙中山赞成这个意见。宋庆龄也愉快的同意了。从此,宋家二小姐得以在孙中山身边工作。孙中山先生的伟大革命理想和人格魅力时时感染着…  相似文献   

19.
一部严肃的学术著作在短短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能够修订再版,这在近年学术著作的出版中虽不能说是什么奇迹,但也并不是一件很常见的事,再版无疑意味着读者的肯定和需要,这也是该书学术份量和价值的一种证明。吴承学先生的《中国古代文体形态研究》一书就是这样一部有份量、受欢迎的学术著作,一部可以为读者提供许多启发和思考话题的优秀学术著作。  相似文献   

20.
在上海宋庆龄故居陈列馆,宋庆龄给邓广殷的遗嘱,被刻成了牌匾,静静地陈列着。 在这份曾密存于瑞士银行的遗嘱中,宋庆龄将自己北京和上海两处住宅中的全部藏书作为回报,赠送给邓广殷。而在宋庆龄的全部私人财产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