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正>新课程关注的一节好课是在真实自然中寻找教学的真谛,是在平等和谐中达到教学效果,是在不断创新中追求完美,是在"爱"与"活"、"美"中使学生心智灵慧。一、"爱"在课堂中流动爱是教育的一个永恒话题,没有爱便没有教育。正因为有了爱,一个个教育的神话、奇迹才应运而生。爱是一种信任、一种尊重、一种鞭策、一种激情,更是一种能触及灵魂、动人心魄的教育过程。"心中有爱"是教师的最高境界。教育的全部真谛就是爱,  相似文献   

2.
正物理,首先是一门科学,是一门有关自然世界的科学;其次,是一种能力,是一种验证世界的能力;再次,是一种思想,是一种在探索世界奥秘过程中而形成的卓有成效的思想方法体系。为此我们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就不能局限于一种知识、一种能力,要把眼光放长远一些,从而让学生获得更为完全的物理知识体系。这正如英国哲学家怀特海所说:"教育的全部目的就是使人具有活跃的智慧。"本文就物理教学为例,探讨如何让物理改变学生的一生。一、用物理的内容丰盈学生的世界物理是一门内容极其丰富的自然科学,不仅包含"测量"、"声"、"光"等这些显而易见的内容,还包含"力"、"电"、"密度"、"精度"、"浓度"等看不见却无时无刻都跟我  相似文献   

3.
林小英 《江西教育》2012,(Z1):56-57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一个校长只有打造一支极具战斗力的、高素质的教师团队,才能经营出一所好学校。那么如何打造一支优质教师团队呢?我想起了清代刘墉的三句话:"逼"是长了脚的"一、口、田",是要你赶紧行动,催你奋发进取,去争得那"一、口、田";"富"是"一、口、田"的上面加个屋顶,表示有房子有田地;"福"是"一、口、  相似文献   

4.
现代意义上的"绿色",不仅仅是一种生命的颜色,而且是一种文化的体现,人文精神的象征。"绿色"一说运用于教育领域,则衍化为一种教育理念。"绿色"作文是一种健康、积极向上、充满生机活力、以"真"为纲的  相似文献   

5.
"作为人的辅导员"命题是适应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发展趋势,在人本主义教育思潮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人学转向背景中提出的,高校辅导员主体性相关研究为其提供了理论视角。辅导员应该是"完整的人"、"职业化、专业化的人"、"具体个人"、"关系中自主转化的人"。辅导员作为"完整的人"是一种"生命性存在",作为"职业化、专业化的人"是一种"目的性存在",作为"具体个人"是一种"生成性存在",作为"关系中自主转化的人"是一种"关系性存在"。  相似文献   

6.
在对一多关系的阐发中,方以智提出了"十错","此十错者,实五对也",它们分别是一多之间的对舍、对摄、对入、对夺、对即。"一"是收摄之际放藏着的吾心,"多"是放藏之际收摄着的万物。一多在相错中透显出五重情境:"对舍"是心物之间、天人之间的断裂与坎陷,"舍"境其实是生命中的险境;"夺"境是在坎陷之"舍"境中催逼出来的,一多在"对夺"中走进对方,达及"入"境。"入"境是收摄着走进对方,"夺"境是放藏着返回自身。"舍"境在"对夺"与"对入"的交错中得到克服;在"摄"境中,收摄着的"一"从自身出发,"观"入自己的"离析"中,并在观入离析中确证自身;虽说观入离析的过程总是被收摄在背后的"一"中,但收摄着的"一"却始终是在"离析"中透显出来的;"即"境乃是一种"全神全迹""全张全弛"的境域,它就蕴涵在舍、摄、入、夺之中。  相似文献   

7.
李大钊为何没出席党的"一大",学术界有因事、因伤、安全考虑、对大会的意义认识不足等说法。这些说法都不是李大钊没出席"一大"的真正原因。李大钊缺席"一大"的真正原因有二:一是李大钊及北京小组的成员把"一大"看作一次正常的组织活动,召开选举参加"一大"代表的会议,李大钊既没参加也不在被选之列。二是在李大钊心目中,陈独秀是创建中国共产党的最佳人选,这是他没出席"一大"的最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运用政治、历史、地理的知识共同致力于一个问题:"一带一路",这种"人文学科的综合"是内容,"激发学生研究问题、进行小组交流讨论、小组代表展示、其他学生质疑"是过程,是体验,而"促进学生的成长"才是最终的目的。秉承着这一理念,结合宝应中学的理想课堂模式,采用"一主多辅"的备课、上课模式,进行"一带一路"的"危""机"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9.
高校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职责与境界论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教师具有"传道"职责,教学工作是一种敬业奉献、爱与责任的境界。教师具有"授业"职责,教学工作是一种敢为人先、勇于创新的境界。教师具有"解惑"职责,教学工作是一种勤勉致知、严谨治学的境界。  相似文献   

10.
"先学后教"是一种有针对性的教学,从理论上说应该是一种"高效率"的课堂模式。然而,这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是一项巨大的挑战,如果学生没有良好的自学能力,"先学后教"也不过是空谈。小学生的学习能力是非常有限的,要想开展"先学后教",我觉得"学案教学"是一条必经之路。"学案教学"的核心策略包括目标导向、任务驱动、学情反馈、互动合作、训练总结等几个方面。下面笔者就"学案教学"的设计与运用来谈谈自己的想法。一、设计学案要关注学生的"需要"学案是要给学生看的,是学生自学的行动纲领,所以学  相似文献   

11.
"三练、二导、一小结"课堂教学模式(简称"三、二、一"课堂教学模式)初步形成,其内涵是:"三"指的是"三练",即课前练、课中练、课尾练,每"练"用时约五分钟;"二"指的是"二导",即课堂导入和新知导入;"一"指的是"一结",即课末的小结。"三练"与"一小结"体现新课程理念的教学常规,其可操作性强;"二导"体现教师的教育机智,是教书匠与教育家的分水岭,属建构主义和情景教学研究范畴,对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正>对于佐藤学先生的《静悄悄的革命》一书,我早有耳闻。几年前我借来该书读了一遍,感觉作者的观点和理念比较新颖、先进,但我的体会和认识似乎还不太深刻。近来我再次细读了全书,感觉这本书不愧是一部佳作,得到了许多启发:教学改革不是"运动",而是一场"静悄悄的革命",是一种"慢"功夫、"真"功夫、"和"功夫。一、教学改革是"慢"功夫教学改革是一个日积月累  相似文献   

13.
《边城》是一首"不知魂已断,空有梦相随"的恋歌,是一首"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的赞歌,是一首"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的挽歌,翠翠天真、善良、忧郁的个性特征是其中最鲜明、生动而又完整的音符。也正如汪曾琪所说,翠翠是沈从文"含蕴既久,一朝得之"的形象,是"沈从文长时期的‘思乡情结’茹养出来的一颗明珠"。  相似文献   

14.
<正>魅力就是"吸引人的力量",是一种主观体验。教师的魅力是一个系统,由职业魅力、人格魅力、学识魅力等组成。要做一名有魅力的思想政治课教师,不断加强自己的职业修养、人格修养和学识修养。一、用"心"教书,升华教师的职业魅力笔者认为:"用嘴教书,是把教师的工作看作一份职业;用脑教书,是把教师的工作看作一项事业;用心教书,是把教师的工作看作一门伟业。"所以,用"心"教书,是教师的职业魅力。要做到用"心"教书,就要在"三个认真"上下功夫。1.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备课是上好一节课的基础和保证,要做到"五备"。一  相似文献   

15.
一课一得,最早在什么时候、由谁提出的,笔者无意考证,也不是本文探究的话题。最早听闻这个词是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当时笔者刚刚走上工作岗位,有一次学校要安排好上一节公开课,一位颇有经验的老师告诉我要"一课一得"。可什么是一课一得?得什么?他却没能说清楚。十多年来,伴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期间不时听人提起"一课一得"的说法,特别是课改进入"深水区"的今天,呼唤"一课一得"的声音更加高涨起来。可是真要细究什么是"一课一得"、"为什么要一得"、"得什么"、  相似文献   

16.
<正>举一反三一般是指教师"举一"之后学生很快就能"反三",这其实是一种美好的设想罢了。虽然举一反三的情况经常发生,但"举一"不"反三"却是教学常态。语文阅读教学尤为如此。对待阅读问题,教师要有"举三反一"的思想准备,从不同角度给予学生启发,如果能够顺利获得"举三反一"的教学效果,这无疑也是一种教学策略的胜利。一、拓展问题外延,展示教学宽度"举"是因,"反"是果。不管是"举一反三"还是"举三反  相似文献   

17.
一、名校的基本特征何为名校?久经时间考验、拥有丰厚底蕴、具备鲜明特质、取得突出成果、享有优良声誉,这些是一所名校不可或缺的基本要素,对此,我们可以简练地概括为三个"一":"一领"、"一绝"、"一招"。"一领",是说名校的教育成果在当地处于领  相似文献   

18.
如果说教育是一种科学、一种艺术,那么班级管理工作更是如此。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评价班主任工作:"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班主任工作千头万绪,劳心劳力。而中途接班,更是一件让人深感棘手而头痛的差使,亦是一件不尴不尬的事。因为中途接班意味着你要开始做"后妈"了。而"后妈"这个词自古以来都与"毒"、"恶"相连,所以学生一开始总会以一种挑剔、甚至是抵触的心理来看待你,不会发自内  相似文献   

19.
<正>"语境"最早是由波兰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在1923年提出的,他认为语境即言语环境,包含两种情况,一是"情景语境",一是"文化语境"。上下文、时间、空间、情景、对象、话语前提等与语词使用有关的都是语境因素。语境一直是解读文章的重要凭借,但是也是阅读的主要障碍。而语境也是可以"把控"的,下面就来谈谈我对"语境"的认识。一、选材"决定"语境高考是对高中三年学业水平的一次总结,是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的一个重要途径。所以高考阅读的选材  相似文献   

20.
大学办学定位是对"办一所什么样的大学"的基本回答,是办好一所大学的首要前提。大学定位"一为生存,二为发展",主要是"定地位、定方位、定品位"。在大学定位要坚持"知己知彼,扬长避短"、"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先为有所后为"和"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定位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