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迁徙自由权是一项基本人权,户籍制度的改革与我国公民的迁徙自由权的恢复有着密切的关系。我国1958年实行的户口登记制度从实质上取消农民的迁徙自由,其后宪法取消了公民迁徙自由权。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恢复迁徙自由权是商品经济的内在要求,人们对于重修宪法,恢复公民迁徙自由权的呼声越来越高。应通过改革户籍制度、修订宪法、完善相关配套措施,使公民迁徙自由权得到实现。  相似文献   

2.
迁徙自由作为公民的一项基本人权已经获得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同,许多国家将其作为公民基本权利在宪法中明确予以规定和保障。我国已经加入了WTO,先后签署了两个国际人权公约。对此我们应重新理解迁徙自由的涵义,结合我国国情,我们应在创立有利的社会环境、法制环境、通过寻求公民迁徙自由权的法权基础从而在宪法中确立公民迁徙自由权,同时建立相应的救济制度,以真正实现我国公民迁徙自由权的宪法保障。  相似文献   

3.
迁徙自由是现代法治国家公民的一项基本人权,也是近代民主宪政条件下公民的一项重要的宪法权利。在我国宪法中恢复迁徙自由势在必行。而迁徙自由权的立法保障是一个渐进式逐步推进的过程.其关键在于宪法如何规定迁徙自由权以及如何建立相应的法律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以户籍制度为核心的城乡二元制成为公民的自由迁徙的主要障碍,引发了政府管理、行业分布、医疗、教育等方面的矛盾。迁徙自由权作为体现人权基本内容的权利应该通过宪法修正案的方式成为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之一。迁徙自由权入宪是我国宪法落实保障人权原则和履行国际条约义务的共同要求。  相似文献   

5.
迁徙权是公民的基本人权和宪法权,也是国际人权宪章重点保护的内容之一。公民迁徙权的缺失,导致公民权利的不平衡。我国目前的户籍制度是计划经济的产物,与市场经济和国际人权宪章存在着诸多冲突。改户籍制度为公民身份证制度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6.
迁徙权是公民的基本人权和宪法权,也是国际人权宪章重点保护的内容之一.公民迁徙权的缺失,导致公民权利的不平衡.我国目前的户籍制度是计划经济的产物,与市场经济和国际人权宪章存在着诸多冲突.改户籍制度为公民身份证制度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7.
论公民迁徙自由的保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迁徙自由权是一项基本人权,我国1954年宪法第十九条曾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居住和迁徙自由。但由于受种种因素的影响,迁徙自由没有再写进后来的三部宪法当中。大多数学者认为后来没有规定迁徙自由主要是受我国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在计划经济仍占主导地位的时代,没有必要规定迁徙自由。我国先后签署了《公民权利与政治权利国际公约》和《经济社会与文化权利公约》,而且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权保护的需要,我国需要明确迁徙自由的权利属性,并采取措施对其进行保障。  相似文献   

8.
迁徙自由权是一项基本人权,我国1954年宪法第十九条曾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居住和迁徙自由。"但由于受种种因素的影响,迁徙自由没有再写进后来的三部宪法当中。大多数学者认为后来没有规定迁徙自由主要是受我国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在计划经济仍占主导地位的时代,没有必要规定迁徙自由。我国先后签署了《公民权利与政治权利国际公约》和《经济社会与文化权利公约》,而且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权保护的需要,我国需要明确迁徙自由的权利属性,并采取措施对其进行保障。  相似文献   

9.
环境权应成为环境法体系的重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环境权是环境领域的基本权利,与生存权、发展权、自由权等基本人权有着密切的联系,为了更好地维护公民的人权,以及实现环境状况的根本好转,必须在环境法中明确规定环境权,并据此来完善我国的环境法体系。  相似文献   

10.
迁徙自由是人的一项基本权利,是国际人权法的重要内容。广义的迁徙自由包括国内迁徙自由和国际迁徙自由。迁徙自由有着多方面的重要价值。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确立公民的迁徙自由已成为中国人权事业发展的大势,这也是中国履行国际义务的要求。目前我国可以签署《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以及制定《国家人权行动计划》为契机,在宪法上恢复公民的迁徙自由权,并逐渐采取相应措施,使这一权利得到落实和保障。  相似文献   

11.
康德权利法哲学集古典自然法之大成,开古典哲理法先河。他认为,人生而为人就有选择的自由,根据一条普遍的权利法则,每个人的自由都能和谐并存。人既是目的又是手段。有了这个自由,才有其他权利的获得,其中获得外物的所有权是首当其冲的。私权利是无需经由法律规定的,但也极易丧失,在没有法律的保护下更是如此。所以,为了保护私权,人类经由原始契约进入文明共同体,也就是有法律保护的国家状态。国家状态下,有需要向外公布的法律,是为公权。公权依照一个从小到大的逻辑次序,先有国内公权,它包括国家对内拥有的立法、行政、司法权利,更有进行维持国家运转的职能部门的权利,人民拥有平等、独立、自由权利。国与国之间应有国际法权利,以避免彼此陷入战争。国与国之间的战争状态,有违人类的实践理性,所以,人类最后将走向普遍联合,永久和平终将实现。康德认为,这是理性的要求,也是自然的有目的的安排。  相似文献   

12.
对我国少数民族权利进行保护是我国新时期民族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只有国家重视少数民族权利的保护,完善少数民族权利保护体系的构建,才能更有利于国家安定、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因此,本文从少数民族权利的内涵、存在的问题和保护体系的构建等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3.
基于保障意志自由、完善民法体系、更大范围解释物权变动现象等理由,应该承认我国立法上采取了独立的物权行为。在这一背景下,登记不仅仅是不动产物权变动的生效要件,而且是包含物权合意的物权行为的生效要件,是一事实行为。  相似文献   

14.
我国传统法律制度历来重视对"公"的保护而相对忽视对"私"的关怀,因此确立纳税人税务信息法律保护的基本价值时,就应坚持权利保护的基本价值取向,凸显纳税人税务信息权利的个体属性,定位于我国纳税人税务信息法律保护的纳税人权利保护价值。  相似文献   

15.
受教育权作为人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和提高国家政治民主水平的一项基础性权利。对公民受教育权保障的关注是人类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受教育权的保障上,国家承担着重要责任和义务,需要在立法、执法、司法三个层面构建公民受教育权实现的法律机制。  相似文献   

16.
保护知识产权是知识产权制度的核心内容。知识产权具备明显的公共利益内容,其公权属性及公权发展趋势也十分突出,多数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不仅损害了权利人的利益,而且给国家、公众的利益带来了严重伤害,因此需要对知识产权进行行政保护。在阐释我国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制度内涵的基础上,必须详细论证知识产权行政保护的法理基础和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制度的构成。  相似文献   

17.
乔姆斯基在其新著《美国说了算》一书中通过大量的事实,为我们勾勒出了一个揭去假面的美国真相:美国在世界范围内推行的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是对全球和平的最大威胁;美国以美式民主的标准打造世界,任何新出现的民主都必须服从美国的利益;美国以帮助实现自由的名义入侵别的国家,使那里的人民认识到,美国强加于他们头上的自由无异于死亡之吻;美国对侵犯人权国家的援助、对主权国家的非法入侵、对世界霸权导致的核扩散和核军备竞赛,给世界人民的生存权与发展权带来了严重威胁,这充分表明美国是全球最大的、最典型的、最糟糕的侵犯人权国家。  相似文献   

18.
沉默权制度是被告人权益保护的屏障。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了禁止刑讯逼供以及保障被告人权益的法规,但是这不足以在司法实践中真正地做到保障被告人的合法权益。沉默权制度在国外是一项十分成熟的制度,但是我国却没有这一制度,沉默权制度是否适合我国法制建设的要求还存在着争议。作为司法民主和司法进步标志的沉默权制度能否在我国建立发展是一个值得期待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迁徙自由是为多数国家宪法所确认的一项基本人权,是公民追求幸福的法律保障,由于历史原因,我国的户籍制度采取了严格限制迁徙自由的措施.在当前的经济条件下,必须针对社会现实,对户籍制度进行改革,还公民尤其是广大农民以迁徙自由,逐步实现公民在法律面前的平等.这一改革应切中要害,而且必须是渐进式的,不能一蹴而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