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程勋荟 《收藏》2013,(5):40-43
近年来清代的许多科举书画作品在艺术市场崭露头角,但是从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来看,清代科举书画在艺术市场中还没有得到应有的价值体现。现在收藏科举书画的人不多,价格也不高,清代科举书画价格升值的空间非常大,是艺术市场未来发展中的一支潜力股。  相似文献   

2.
程勋荟 《收藏》2013,(3):40-43
近年来清代的许多科举书画作品在艺术市场崭露头角,但是从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来看,清代科举书画在艺术市场中还没有得到应有的价值体现。现在收藏科举书画的人不多,价格也不高,清代科举书画价格升值的空间非常大,是艺术市场未来发展中的一支潜力股。  相似文献   

3.
李烈初 《收藏》2011,(5):124-125
名下无虚士。书画名家一定有其超越常人的艺术成就。因此,书画家的真迹让人觉得越看越好。反之,书画赝本,有似东施效颦,令人越看越觉得面目可憎,破绽百出。书画收藏界有句行话,叫"要耐看"。买画不可心急,要平心静气地"多看看"。  相似文献   

4.
许丽丽 《收藏》2008,(1):186-187
中国古代书画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精髓,历经流散和战乱、动乱,能够保存至今的古代书画寥若晨星。自20世纪90年代初国内艺术品市场兴起以来,古代书画作品的市场价值日益显现。然而,由于艺术品市场的不成熟和不完善,古代书画的价值并没有在市场中完全体现出来,价格与价值之间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偏差。  相似文献   

5.
书画市场持续升温书画收藏是民间收藏中具有悠久发展历史和文化传统的大项。近10多年的书画收藏热,催生出大批画廊和艺术品拍卖公司,使中国书画市场呈现一派繁荣景象。相比之下,中国画廊的发展速度和水平比艺术品拍卖差了许多。至今,中国画廊业总体仍处于摸索过程中。目前画廊业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等大都市。各地画廊组织的展览不断增多,同时举办各类艺术活动,对促进中国艺术市场的成长与成熟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收藏》2007,(6):169-169
为增强中国当代书画的学术积累及艺术创新,弘扬民族文化,造就时代经典,以真、善、美的艺术精品满足社会的审美文化需求和收藏鉴赏需求;推出“艺术、学术、市场相统一”的理念,向公众推荐具有学术意义与市场发展价值的当代书画家典范。由中央电视台CCTV-2“艺术品投资”栏目、山东电视台“收藏天下”数字频道、湖南卫视“艺术玩家”栏目。  相似文献   

7.
李何 《收藏》2009,(4):33-38
张大千是近现代绘画史上杰出的国画大师、书法家、书画鉴藏家,他艺术经历传奇,艺术交游广泛,融汇古今,创立了泼墨泼彩绘画新技法,在美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为20世纪十大画家之一。其绘画作品较早地进入了艺术市场流通领域,市场价位基础坚实,因此是在美术史上和拍卖市场中得到双重肯定的艺术大师,如此境遇,实为古今所少有。张大千的绘画作品在书画市场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一直是艺术交易市场中有着“大盘”地位的艺术家,  相似文献   

8.
一、引言"中国艺术市场最早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后期,汉代已出现了书画市场的初级形态,即‘佣书'、‘佣画'市场,至唐代中国书画市场才真正形成……"(章利国《关于中国艺术市场的起源》),笔者认  相似文献   

9.
何海锋 《收藏》2010,(6):150-153
我国当代著名艺术市场研究专家章利国先生,在其著作《艺术市场学》中认为:“中国艺术市场最早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后期,汉代已出现了书画市场的初级形态,即‘佣书’‘佣画’市场,至唐代中国书画市场才真正形成……”笔者认可此观点。杜甫诗句中就有“忆昔成阳都市合,山水之图张卖时”,就可以证明唐代书画艺术市场的繁荣情况。但是,关于唐代书画市场形成的真正条件,国内学者都没有明确地强调并单独地提出来加以详细研究。笔者通过仔细阅读晚唐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探索唐代书画艺术市场形成的真正条件。  相似文献   

10.
新华  宋文 《收藏》2007,(6):174-177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艺术市场呈现空前繁荣景象,不断攀升的市场行情使书画市场成为大众投资关注的焦点,中国画家对社会贡献的艺术财富也越来越为世人所瞩目。  相似文献   

11.
朱浩云 《收藏》2014,(10):40-49
随着中国艺术市场的不断繁荣,大名家收藏的古书画受到了海内外各路藏家的青睐和追捧,价格扶摇直上,迭创天价其中吴湖帆(1894~1968年)的古书画藏品就是典型的事例。吴湖帆藏品的市场表现近几年,吴湖帆古书画藏品或是由吴湖帆题跋、题签的古字画均很受海内外藏家的欢迎。特别是步入21世纪后,吴湖帆的藏品只要在海内外市场亮相,必会引发各路大藏家和机构的青睐和追捧。  相似文献   

12.
朱浩云 《收藏》2014,(19):40-49
随着中国艺术市场的不断繁荣,大名家收藏的古书画受到了海内外各路藏家的青睐和追捧,价格扶摇直上,迭创天价其中吴湖帆(1894~1968年)的古书画藏品就是典型的事例。吴湖帆藏品的市场表现近几年,吴湖帆古书画藏品或是由吴湖帆题跋、题签的古字画均很受海内外藏家的欢迎。特别是步入21世纪后,吴湖帆的藏品只要在海内外市场亮相,必会引发各路大藏家和机构的青睐和追捧。  相似文献   

13.
每每和人论及书画市场,总有人说山东是“那边风光独好”;每每见到书画界的朋友,总有十之八九的人去山东参加过报酬颇丰的笔会。山东人这儿年对书画投入的热情和钞票可谓有目共睹。据《南方周末》2002年9月底刊发的《画家在走穴》一文披露:山东每年消耗在书画上的资金大约有10亿元人民币;而2005年底在山东济南举办的第二界中国书画艺术博览会上,许多美术评论家和画家都认为:山东书画市场占到了全国市场的50%到60%。  相似文献   

14.
郭浩满 《收藏》2008,(12):25-25
经过2005年中国画的急速上升周期以及近两年的“当代中国油画”的国际炒作热潮,中国书画市场明显又进入了一个新的转折点。在异常的市场大环境和书画市场内部调整的内外夹击之下,中国艺术市场、中国绘画界产生一个个巨大的问号:2008年后,中国绘画艺术的主流是什么?  相似文献   

15.
岳岩 《收藏》2009,(1):20-21
曾经风行一时的润例,随时代变迁而改变着自己的存在状态。然而,令人生疑的是,在艺术市场发达程度超越任何历史时期的今天,润例较之民国时期,却出现了更多的缺点、弊端,书画市场泡沫连连,书画家道德感失落,不顾一切手段哄抬身价试图一夜暴富……人们不禁要问:今天的书画市场怎么了,今天的润例又怎么了?我们特邀几位资深市场人士就此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6.
2006年5月1日,本刊隆重推出中国收藏界年度金榜(2004-2005)之“中国当代书画拍卖成交价金榜”和“中国当代书画拍卖成交量金榜”。这两大金榜的数据来源于嘉德、翰海、佳士得、苏富比、中贸圣佳、北京荣宝、上海敬华、朵云轩、华辰、崇源等国内外各大拍卖公司2004年1月1日-2005年12月31日之间当代中国画拍卖成交数据。这不仅为广大投资者提供了一个了解市场的数据平台,对科学把握当代书画市场的发展趋势无疑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在两大金榜的评选当中,我们看到近两年当代书画市场有了令人欣慰的发展,但同时我们也看到当代书画拍卖市场还存在许多不足,如公司设立的专场不多,市场人气不旺,占整个市场的成交份额较小,人为炒作以及赝品泛滥等现象。尽管如此,我们认为当代书画市场从长远看有理由看好,它丰富的资源性,人们对当代艺术的认同感,与古代和近现代书画相比价格的优越性,都将使当代书画未来具有良好的成长空间。本着科学分析、数据说话的原则,我们特约艺术评论家牟建平先生根据两大金榜相关数据对国内当代书画市场及上榜的部分当代中国画家进行点评和投资分析,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7.
方鸣 《收藏》2006,(10):50-53
近几年来,随着国内艺术品拍卖市场的红火,中国书画成为广大艺术品投资者和收藏者青睐的品种。据不完全统计,2005年各类书画拍卖会和画廊书画作品的总成交额已达到120多亿元,书画作品的成交率之高,出入意料,令人感叹。然而,随着中国书画市场的繁荣,急功近利的行为日渐突出,大量古代、近现代书画的赝品和仿品充斥市场,使得众多书画投资者望而却步。但是,一些颇有眼光的收藏者和投资者,主动适应市场变化,及时调整收藏思路,把投资购藏的目标锁定在一大批有艺术水准和市场潜力的当代中青年画家作品上,从而走出了一条投资收藏书画而有望回报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18.
周岳平 《收藏》2006,(6):129-129
2006北京·中国第二届艺术市场财富高峰论坛于4月30日在北京国谊宾馆举行,论坛由中国商业联合会艺术市场联盟主办,浙江大学经济学院CCE中心、浙江大学中国书画文物鉴定研究中心联办,杭州三达文化投资策划有限公司承办,杭州江南书画经营有限公司协办。  相似文献   

19.
赵榆余锦生 《收藏》2016,(10):200-204
本述评以北京保利,中国嘉德、北京匡时、杭州西泠、北京翰海,广东崇正。北京诚轩、北京荣宝、上海朵云轩、北京华辰10家拍卖公司为样本,对2016年文物艺术品春拍情况进行分析。今年春拍,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规模基本保持稳定,在各拍品门类中,古代书画增长极为迅速,瓷玉杂项、宫廷艺术、佛教艺术等也有不同幅度增长,作为体量最大的拍品组成,近现代书画保持稳定,而当代书画、油画及当代艺术等延续下调趋势;在拍品结构上,因本季高价拍品增多,使得拍品均价有较大提升,“减量提质”已成为市场新特征;在行业建设上,无论是法律政策环境、良性业态构建、产业融合等方面均得到有效推进。  相似文献   

20.
韩涧明 《收藏》2009,(3):23-25
面临金融风暴袭击,艺术品市场顾虑重重,疑惑重重,那么,我们艺术品市场的专家对此又是怎么分析的呢?我们特别请到了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书画艺术鉴定研究中心顾问、研究员,中国收藏家协会书画委员会常务主任张忠义先生,请他为读者藏家提供分析解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