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慈悲 《钓鱼》2004,(6):17-17
从传统钓转学悬坠钓的人,开始并不习惯钓鲫鱼时鱼漂有力一扽的鱼讯,而是希望鱼漂能出现抬升的动作。直接学习悬坠钓且视力又好的年轻人则是不放过任何一个哪怕只有一条黑格目线的细微鱼讯。在他们的眼里,每一次的下扽鱼讯都有中鱼的希望。而高手们不管抬漂还是下掩,则是先找出鱼讯的真实性后,再定扬竿与否。如何判断鱼讯的真假,如何采取适当的措施,使虚假信号减少,中鱼率得以提高,这就不是每个钓手都能轻松做到的。  相似文献   

2.
阿牛学钓记     
吴世雄 《钓鱼》2005,(18):22-23
实现悬坠钓组灵钝转换的方法(左版图),大家都知道鱼漂除了表达各种鱼讯语言之外,还具有调控水底双钩饵状态的功能。调控水中双钩饵不同状态的目的,就是为了让鱼儿能够很顺利地将钩饵吸入嘴里,并迅速而准确地反应出吞饵的信号。实际垂钓中鱼情的变化,不是我们所能预期的。在某种调钓状态下,钓组不能很明确地表现鱼讯,信号非常微弱,含糊不清。或是钓组处于不灵不钝状态下,鱼讯表现真实,鱼漂下扽有力度,速度,上鱼也不错,可是一段时间后,同样的信号却中不了鱼,或信号发生变化。这时,垂钓者需要立即改变对策。利用鱼漂的调控功能,调整双钩在水底的灵钝状态改善钓况。实施方案钓目或调目的调整,鱼漂或子线的更换。  相似文献   

3.
张炎冰 《钓鱼》2004,(11):33-33
有一种说法:传统钓组钓大鱼,悬坠钓组钓小鱼。理由是空钩调标,加两颗饵到了底所得到的二次平衡是不稳定的,因为饵重减少.水压变化以及水流作用这些与鱼咬钩无关的动作都会在同一根标尖上反映出来,而坠钩平底的传统钓组是以铅坠移位为信号依据的.所以鱼讯真实,钓起来的鱼比较大。请问:浮标的稳定性与鱼讯是什么关系?  相似文献   

4.
萧竹 《垂钓》2008,8(10):50-50
从浮标翻身直至到达钓园,这个过程中出现的鱼讯,我们称之为行程鱼讯。对于主打行程鱼讯的钓法,钓友们称之为钓行程或钓截杀。然而,主钓行程必须要选一支能够充分体现行程鱼讯的浮标,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粱。  相似文献   

5.
张炎冰 《钓鱼》2005,(16):31-31
有人说感是调出来的。但与钓底一个下,提竿必中鱼相比,钓一标深的时候,不管怎么调标,都是鱼讯柔弱无力,动作轻、幅度小,就是速度很快的大动作也体现不出力度。因此,用钓底的鱼讯感受来钓一标深会丧失许多机会。钓一标深是一种新感觉。  相似文献   

6.
马建华  郭红明 《钓鱼》2007,(10S):26-27
传统的坠钩卧底钓组由于反应的信号主要是鱼吞钩游走时的动作,当信号出现时,无论是七星漂还是立漂,其信号无非是顶漂或拉黑漂。鱼漂的信号相对简单标准,掌握起来难度不大,但悬坠钓组则不同,悬坠钓组由于其较高的灵敏性使得浮标表现出的信号更加丰富多彩。下顿、下滑、上顶、抖动、加速、站立又倒下、该翻身时没有翻身、突然翻身等各种信号在垂钓的过程中都有可能出现,这对于我们正确判断鱼讯、[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柏名荣 《钓鱼》2004,(13):31-31
长竿短线钓法中的逗钓的是把死饵变活饵的一种战术,这种变被动为主动的钓法,常使得鱼咬钩的频率大增,这种近似底钓但又不完全底钓的方法,使鱼在咬钩时容易出现领漂、黑漂的多种不同的鱼讯,这种看似混乱的鱼讯,则是不同的鱼咬钩的正确反应。  相似文献   

8.
漂的语言 浮漂是感受鱼就饵,并将鱼讯通过漂体的运动传递给钓者的信号显示器。 各种浮漂因造型和材质不同,垂钓的方法和水域不同,在感受和传递鱼讯时,表现出的动作也各有  相似文献   

9.
张炎冰 《钓鱼》2004,(17):28-29
悬坠钓法与传统钓法有哪些不同?焦点集中在两个方面:坠和浮标。从坠钩平卧水底.鱼咬钩移动铅坠到坠悬离水底,是因为浮标平衡了坠钩重量。钓组结构变了,信号也跟着改变。如果我们的认识继续停留在鱼漂概念上,用抬漂和黑漂去解释浮标反应的咬钩动作,必然会放弃许多有效鱼讯。  相似文献   

10.
张小峰  昕东 《垂钓》2007,7(8):37-37
滑鱼在竞技池普遍存在,其特点是涮口现象严重,令钓手很难区分真假鱼讯。滑口鱼的另一个特点是吃口经常发生变化,它们觅食时而活跃,时而沉闷,让你搞不清它们到底爱吃些什么。对付滑鱼的招术有很多,每人都有一套办法。比如说我在钓滑鱼的时候,通常都是钓水的两头,就是要么选择钓水皮,要么坚决打底。观标方面,大家都知道主要是看小口、抓小信号,  相似文献   

11.
管察 《钓鱼》2005,(14):34-34
坠钩平底是传统钓鱼使用得最广的一种钓组,但因鱼漂材料和形状不同,得到的鱼讯反应在以立漂为主的北方是认黑漂,南方用去了羽的家禽翎梗做浮子,称星漂,钓鲫鱼是半粒浮子抬起来就提竿了。现代竞技钓鱼以悬坠为特征,并积极影响着大众钓鱼。两种钓组,结构不同,在反应鱼讯时后者多模棱两可的假动作,让人很难把握;前者简单易学,鱼讯也真实。然而,结构不表示先进与落后,唯钓法而有的优势也不是不可以转换的。  相似文献   

12.
张炎冰 《钓鱼》2004,(22):23-23
抛钩后浮标翻身站直,稍作停留,然后下行,最后稳定于钓目,这是浮标的基本运动规律。然而,精明的钓手发现,鱼上浮后浮标翻身太慢会错失鱼讯。于是改进浮标,用钢脚,或者在标脚上卷一点铅皮,翻身就快了。可是这样一来,线组的运动轨迹变了,信号也随之出现了变化。  相似文献   

13.
阿牛学钓记     
吴世雄 《钓鱼》2005,(20):22-23
底钓鲫鱼的漂讯可分为:鱼漂定位前的鱼讯、鱼漂定位后的鱼讯和鱼漂定位后逗钓鱼讯这三类。下面我们先介绍定位后的两类漂讯(以调4钓2底钓为例)。  相似文献   

14.
厉晓明 《钓鱼》2013,(4):15-17
认可一支浮漂的灵敏度,设定调目只是第一步。在施钓的过程中,为了改善鱼讯,要依靠调整钓目来验证浮漂的灵敏度。当调整到有清晰鱼讯时,才能显现出浮漂最佳的灵敏度。  相似文献   

15.
马建华 《钓鱼》2005,(16):32-33
学会怎样调整浮标的目的就是要使浮标体现正确的鱼讯,因此观察浮标体现的动作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虚假的,是考验钓手基本功的重要指标。本章试图将浮标的动作进行归类,进而使大家能正确的认识鱼讯在浮标上的动作特点。其实,看标的本领是钓手经验的累积,靠文字是很难讲清楚的,因此本章只能介绍一些常见的浮标现象。  相似文献   

16.
《钓鱼》2005,(20):50-50
鱼讯和提竿的基本类型 大煮好!我是田中钓心。这次想向大煮讲解“鱼讯”和“提竿”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钓手在垂钓过程中,根据鱼情在线组灵钝上所做的调整,无非是想在鱼摄食当中让浮标能最大限度地产生鱼讯,以便钓手能够及时捕捉。那么鱼咬钩的一瞬间,通过线组灵钝的动态,反映到浮标上,使钓手发现并提竿,可谓是垂钓的精华。无论调几钓几都是在寻找鱼吃食时的真实鱼讯。在鱼开口较大或鱼塘鱼密度高的时候,只要线组灵钝调整适当,在浮标目数上的反映都会比较直观,微调显现不出特别的作用,但在寒冷的气候,鱼几乎停食不动的季节里,要想得到微弱信号,就千万不能忽视微调,不然可能会坐在塘口一整天,也钓不上一条鱼。2003年元月上旬,来自北方的强冷空…  相似文献   

18.
悬坠钓法以其灵敏度高,钓组科学,诱鱼快速而著称,可夜间垂钓由于浮漂加夜光棒后示标重量加大给调漂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影响钓组的灵敏度。如何才能在既不降低灵敏度,又调漂快捷,做到鱼讯反应准确呢?  相似文献   

19.
耿胜利 《钓鱼》2010,(1):22-23
“泡沫钓法”也是一种钓水皮的方法。是化绍新老师首先发明和使用的新方法。是在“蚂蚁上树”钓法的线组上于8字环上附着一粒泡沫浮漂。其特点是始终将饵控制在子线长度以内,直观地看清鱼吃饵的信号,减少空竿。浮力可以承担8字环和双钩双饵的重量,并可根据鱼情和鱼讯的大小,随时改变泡沫浮漂的大小。  相似文献   

20.
钓零目差     
张炎冰 《钓鱼》2009,(19):15-15
浮标表达鱼讯的方式主要有上升、下挫、起伏、摇晃、颠簸等,这是正常情况,其中能确认为鱼咬钩,并从视觉接受到迅速作出扬竿反应的是下挫和上浮。所以钓常规鱼都是调高钓低,即调目高于钓目,如调4钓2、调3钓1,调和钓相差2目,钓组状态是下钩卧底上钩触底,反应鱼讯既不夸张也不隐蔽。另一点是它可以及时反应饵重变化,即标尖浮至2目就说明钩上没有饵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