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广东省广州市铁一中学心理健康教育以积极心理学为理论指导,一直致力于打造系统化网络模式,走特色化内涵发展之路,形成了"开发潜能,促进发展"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理念,以培养幸福人生、开发心理潜能和完善积极人格为目标,通过学生、学校、家庭、社区四位一体的网络模式促进学生和教师的全面发展和全人发展.  相似文献   

2.
香港职业训练局提出的"全人发展"教育理念,经过多年的实践和完善,把人的全面发展、潜能的充分发挥和人格的完善作为教育追求的目标,得到了社会、家庭和学生的广泛认同。通过分析"全人发展"教育理念的内涵和教育内容,指出其"以人为本,全人发展"的育人目标、教育内容的针对性、教育方法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重视职业意识、重视职业道德、重视师资队伍建设、重视校园文化建设、重视教育评价机制建设等理念,对高职院校职业素质教育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是在继承和整合积极心理健康、积极心理治疗、积极心理学、积极教育诸方面思想和实践的基础上,根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而创立的以积极和发展为取向,有目的、有计划地增进学生和国民心理健康的理论和实践体系。它针对以往的心理健康教育把重心放在“诊断和消解痛苦”等问题上,提出要坚持积极的评价取向,加强人自身的积极因素和潜能的开发,以人固有的、实际的、潜在的和具有建设性的力量、美德和善端为出发点,用积极的心态来对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心理问题)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4.
积极心理学是以人的幸福促进、价值实现、人际和谐和潜能开发为目标的学科。积极心理学能够被应用到幸福教育、优势美德培养、积极社会心态培育、积极心理资源开发、人生意义教育五个方面。积极心理学在思政教育中的应用有利于思政教育理念和方法的改进,能够促进思政教育自身发展,为解决思政教育热点问题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5.
可持续发展教育面向未来世界,以人人都有机会接受有质量的教育(quality education)为愿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国际教育与价值教育联合会相信,有质量的教育的推进和提高可以通过推进“全人教育”(a holistic and integrative approach to teaching and learning)这一教育过程而得以实现。全人教育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目标,并力图使学习者成长为改善人们生活质量、推动积极的社会变革、促进未来一代更健康发展的开拓先锋。  相似文献   

6.
吴燕 《培训与研究》2009,26(7):98-100
全人教育理念倡导教育要培养完整的人,以“全人”的培养为核心内容,以人的全面发展、潜能的充分发挥和人格的完善为教育的终极目标。它是当代产学研合作教育人才培养的发展趋势之一,对我国高校产学研合作教育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基于此理念,我国高校产学研合作教育发展要及时变革观念,加强认识,寻求政策支持和立法保护,设计全方位、多模式、多途径培养途径,以达成培养“全人”的理想目标。  相似文献   

7.
积极心理学主张从积极的情绪体验、积极的人格特质和人与群体的关系中探讨人自身的价值。新时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把充分调动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潜能的有效开发、素质的全面提升作为学校教育培养的目标。而这都强调以人为本,都重视管理主客体的情感、价值和潜能的开发。以积极心理学为视角,拟从创建和谐的校园氛围,在教育过程中重视情感激励作用,关注学生的满意度,让大学生在教育中体验到成功等。  相似文献   

8.
全人教育理念下高校产学研合作教育的人才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人教育理念倡导教育要培养完整的人,以“全人”的培养为核心内容,以人的全面发展、潜能的充分发挥和人格的完善为教育的终极目标。它是当代产学研合作教育人才培养的发展趋势之一,对我国高校产学研合作教育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基于此理念,我国高校产学研合作教育发展要及时变革观念,加强认识,寻求政策支持和立法保护,设计全方位、多模式、多途径培养途径,以达成培养“全人”的理想目标。  相似文献   

9.
一、情感教育的提出及其理论基础 20世纪60、70年代继行为主义和精神分析学派之后,马斯洛和罗杰斯等心理学家提出了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人的本性和潜能。尊严和价值,强调社会文化应该促进人的潜能的发挥以及普遍的自我实现。在教育上,提出了全人教育和情感教育,  相似文献   

10.
在建构主义、后现代主义、认知主义和人本主义等多元研究取向影响下的当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正呈现出理论观点的多元融合、研究对象的“全人化”、研究设计的质量结合、研究方法的综合化、研究情境的生态化等基本趋势。了解和把握当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取向及其发展的基本趋势,无论对教育心理学学科建设还是教育心理学更好地服务于教育实践都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香港地区高校“全人发展”的教育理念强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人的全面发展、潜能的充分发挥和人格的完善作为教育的追求目标。本文基于在香港理工大学的学习考察体会,对全人教育理念下的高职学生“三年三阶段”职业生涯教育模式、保障措施等进行了有益探讨。  相似文献   

12.
积极心理学注重对人的潜能、动机、能力的探索。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积极情绪、积极人格、积极社会组织系统,其中积极人格是积极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积极心理学视野中的积极人格特质的内涵主要包括:自我决定、积极心理防御机制、智慧、乐观和创造力,据此提出了在家庭背景下青少年积极人格的理念与方法。  相似文献   

13.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目前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以心理问题为中心,这种消极心理学取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和完善.以积极情绪、积极人格和积极组织系统为研究主题的积极心理学对人的积极品质和心理潜能给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对我们理解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目标,正确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积极心理学主张以人的积极力量、善端和美德为研究对象。积极心理学所倡导的理念有助于正确理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根据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心理健康教育就是为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和潜能的充分发展提供心理营养的过程。预防和矫治心理问题的观点是‘铁正祛邪、营养支持”。能够使人的积极力量、善端和美德成长的营养要素存在于现实生活中,充分挖掘社会生活中的心理营养,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人的心理发展过程实际上是人固有的潜能的外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起决定作用的不是人先天的潜能状况 ,而是人外化潜能的技巧。而心理调适则是潜能外化的准备阶段 ,关系到个体能否进入外化氛围 ,能否进行高质量的潜能外化。笔者根据自身教育实践及理化研究 ,总结了如下几种调适方法。1 心向法 ,即教师根据一定教育目标的要求 ,通过设定学生能力范围内的目标 ,并引导学生达到目标的方法。运用这种方法时 ,要注意以下三个原则 :(1)可接受性原则 ,即教师教给学生的任务或设立的目标必须是学生经过努力即可达成的。(2)吸引性原则 ,即教…  相似文献   

16.
全人教育是充分发展个人潜能以培养完整个体的教育理念与模式。全人,是真正全面发展的人、完善的人,是作为人的人而非作为工具的人、是完美的人而非残缺的人。改变我国基础教育现状。克服应试教育弊端,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使学生全面发展,必须构建全人教育新理念。  相似文献   

17.
蒋元年 《家长》2022,(4):122-125
小学阶段是学生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在小学教育中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创客教育在小学阶段中有着顽强的生命力,能将小学教育中的本着诉求反映出来,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健全人格及优化社会中的创客文化氛围产生积极影响.积极心理学中倡导用积极视角解读人的各种性心理现象,以开放、欣赏的眼光看待人的潜能,以此来最大限...  相似文献   

18.
徐星 《上海教育》2013,(27):35-35
美国是当今世界上创新能力最强的国家,其本科阶段的博雅教育(即通识教育+全人教育)被公认为是非常适合培养人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的一种教育,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极佳模式。  相似文献   

19.
素质教育本质强调的是对人的思想品质和化精神的培养。西方与素质教育思想最为接近的是19世纪以来倡导的“全人教育”,即倡导以“育人”为本.强调以开发人的理智、情感、创造力和精神潜能为教育目的。西方教育实践中值得借鉴的教育模式,适合个性发展的教育观念,开放性的教育系统,  相似文献   

20.
现代心理学认为,一个人的求知、发展和成才,是一个持续不断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发展过程,因此,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学校任何形式的教育活动,都应注意培养和发展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和健全的人格。根据我国目前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的现状,我认为,学校的心理教育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在心理素质方面,要强化学生的自信心和好奇心  自信心是人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中可贵的心理品质,它是个人潜能、个性发展很重要的因素。充满自信的人不易在困难面前退缩,愿意接受挑战;充满自信的人有主见,富有热情和创造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