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受知识储备、思维模式的局限,教师在对文本意义进行解读时或多或少存在偏差,精准性不足,这应当引起足够重视.以<云南冬天的树林>一课的"研读"部分教学设计的四个问题为例,对文本进行深刻、细致地剖析,力图转变文本解读中存在的削足适履、胶柱鼓瑟的局面.  相似文献   

2.
新<语文课程标准>将"发展思维"确立为课程理念,正式将其列入课程目标,并提出相应的实施建议.这是认识上的一次飞跃,一次新的发展,标志着语文课程"发展思维"正走向一个新的阶段.新<语文课程标准>还强调学生对文本进行"多元化解读","对文本的多元化解读"是新课改背景下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一个亮点,也是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3.
庄子的"三言"是打开庄子哲学迷宫的钥匙,而隐喻是庄子"三言"表达方式的本质.庄子的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技巧和言说方式,而且是一种思维方式和理解方式,这一表达方式决定了对<庄子>解读要采用"体"与"悟"的直觉方法.庄子这一独特的表达方式,在<庄子>文本的建构上表现出哲学与文学、思想与艺术的水乳交融.庄子隐喻的多义性和模糊性,为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和再创造的可能,也使<庄子>一书成了一本有待读者参与书写的文本.但是,任何解释者都必须尊重原著,尊重作者,以正确解读文本为前提和基础,否则,就会失去阐释研究的科学性和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4.
<正>文本解读是教师备课的重要内容,只有深入解读文本,才能更好地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提升学生思维和感知力,提高教学有效性。但目前"教师的文本解读意识薄弱",可见,文本解读是我们中学语文教师应该关注并不断进行提升的重要项目。文本解读的方法是多样的,文本细读是其中一种,它是"教师对文本的感知、理解和评价",是文本、作者及阅读者融合、碰撞的过程。叶圣陶先生也指出"文艺鉴赏  相似文献   

5.
以吴承恩<西游记>为对象,从故事整体框架的物理空间、文本叙事结构中体现出的空间性以及读者接受心理空间三个方面探究<西游记>的空间叙事,为探究<西游记>"心性修养"的主题提供新的注脚.  相似文献   

6.
一、文本解读中存在的问题 1.文本解读的概念化、教条化 许多教师对文本的解读方式建立了一套强大的解释体系,它刻板、教条、贫乏,把学生与文本的联系隔开,乃至取代了文本.读到<我的叔叔于勒>就想到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读到<木兰诗>大抵就是"欣赏花木兰英勇善战的这一女英雄形象";读到<变色龙>就要通过赏读其"变"与"不变",感受并批判他的"见风使舵".如此这般,解读文本形同贴标签.  相似文献   

7.
<正>语文教学中,文本解读的空间是非常大的,"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教导下的文本解读,既让解读者有了自由的空间,同时也让文本解读有时候背离了作者的本意。诚然,文本解读可以远离作者而存在,但远离不是脱离,恣意解  相似文献   

8.
丛大川教授认为,马克思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实践唯心论".主要以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为文本依据来理解马克思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表现了他的研究缺少历史的视野.他有意地不顾"老年马克思"而只根据"青年马克思"来理解马克思主义,不顾文本的本来意义而随意解释,以及不顾起码的思维逻辑,又表现了他解读马克思文本的实用主义态度.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历史视野的缺失和实用主义的张扬,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它妨碍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健康发展,应当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9.
"诗体散文"模糊了不同文体间的分野,使其审美具有了多义性特征.针对当下"多元化解读"忽视文本的不足,以<桐花>教学为例,探讨运用"创作法"进行创造性阅读教学,目的是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0.
简显鹏 《文教资料》2009,(18):12-14
城市、道路、高楼、宴会是<古诗十九首>中四个主要的空间意象.通过对它们的细致分析,我们看到,空间意象既关乎文本本身又关乎创造文本的语境.它将诗人的内心世界与外部世界联系起来,寄托着"我"的特定空间体验,不失为打开诗人心灵世界和诗歌文本世界的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11.
我们在阅读教学时,一定要营造一个"开放、广角、多维"的教学环境,让同学们在认真阅读文本的基础上,尽力拓宽思维空间,尽量调动积极的思维,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解读文本。不囿于"参考资料"的解说,不盲从所谓的"标准",不局限于传统的、现成的解读。老师也不能一下子就抛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人为地给学生设置思维障碍,堵塞学生的思维通道。  相似文献   

12.
美国后期浪漫主义诗人朗费罗的抒情短制总给人明白晓畅、温馨谐和的印象,<箭与歌>亦不例外.而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五赋予<箭与歌>以"文本研习"的教学呈现形式,着实给人无处着手之感.朗费罗曾坦言:"我之所以能使大家感兴趣,不是因为诗中有什么深刻或新奇的思想……而是因为我描写了一种淳朴的感情."的确,仅就诗歌的内容而言,<箭与歌>并不丰厚,也不复杂,甚至三言两语便可说清楚.如果我们为迁就教材的编写意图,硬性地对<箭与歌>进行微言大义式的内涵解读,势必会使诗歌教学陷入索隐主义与解剖主义的泥淖.  相似文献   

13.
《考试周刊》2016,(12):38-39
<正>崔峦老师说:要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性,必须抓住三个关键环节:一是准确深入的文本解读,二是独具匠心的教学设计,三是灵活机动的教学实施。准确地解读文本,是上好阅读课的前提。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老师在《教师要做文本和学生的知音》一文中指出:"上好语文课,解读文本是第一步。"可见文本解读的重要性。语文教师准确解读文本是有效实施语文教学的关键之一。如何准确解读文本?"课后习题"就是一个很  相似文献   

14.
<正>阅读是培养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阅读教学则是英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深入、准确地解读文本是阅读教学的关键。文章结合深层解读文本的意义,就如何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深层解读文本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希望能对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有所帮助。1.明确语篇的组织规律和思维模式在阅读教学中借助文本解读培养学生的文本信息提取能力、思维加工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这也要求教师在高中英语教学中,不仅要重视语言知识教学,还要借助文本深  相似文献   

15.
<正>文本解读从"一元解读"到"多元解读"、从"普适阅读"到"个性化解读"、从"他者解读"到"自我解读"、从"认知性解读"到"体验性解读",阅读教学从教师独白到师生对话、从教师讲解到学生体验、从教师预设到互动生成、从注重倾听到自由言说、从结构性教学到后结构教学,这里凸显几个关键词:文本解读、动态生成、语文素养、学生成长,这几个词,冲击着我的思想,叩击着我的心灵。为着培养学生的阅读方法和能力,解读文本应该实现立德树人,即是阅读立人。一、解读文本的关键是直面文本,走进文本,深入主题  相似文献   

16.
<机械制图>课是所有工科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它是培养学生画图与读图能力、空间想象与思维能力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如何使<机械制图>课程教学跟上时代的步伐,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和创造能力,是每个<机械制图>课教育工作者所必须认真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潘云娣 《考试周刊》2010,(41):53-53
在新课程改革的引领下,多元解读作为一种开放的思维方式.越来越多地被运用于阅读教学中。这对于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习惯和能力是十分有效的。但时下盛行的多元解读往往被泛化,在教学中甚至出现了一种任意解读文本的倾向,这无疑是错误的,也是有害的。我们不应简单地把多元解读视为一种时尚,为追求多元而任意超越或扭曲文本。“多元”是有界的,它运用于特定的文本解读,应依从文本特定的价值取向,并遵循文本解读的原则。  相似文献   

18.
<正>文本解读,简单来说就是对文人创作的作品进行探究,体会其包含的内容及其所表达的意义。高中语文教学中,文本解读就是指教师和学生对文本进行感知、理解并从中获得其内涵、意义的实践过程。文本解读对于启发学生思维、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具有重要作用。一、高中语文文本解读存在的问题1.答案统一,缺乏独到的见解  相似文献   

19.
教海掬英     
<正>葛福安高级教师,深圳市高中语文教研员。从教27年来,以"站得住讲台"为人生追求,以"注重言语,注重思维"为教学理念,着意打造"活的语文课堂",曾获得"学生最喜欢的老师"称号。在教育、教学和教研等方面多有建树。在课堂上,带领学生透过文本向纵深探寻,引导学生提升思维品质。并把这种思维成果总结成文章,先后在《语文学习》发表《怎样评价节选作品中的人物》《那朵梅花——<雷雨>中"梅花"细读》等文本解读的文章;1994年  相似文献   

20.
<正>一、怎样的文本解读才是教学所需:语文教学论的视角优秀的文本其解读的空间是很大的,读者的解读能力越强,解读结果就越有可能丰富而深刻,而选入语文教材的文本,绝大部分都可称为优秀的文本,这就给语文教学带来了这样的困难:丰富的解读可能性与课堂实际教学的矛盾,集中体现在课堂教学时间的有限性与教学对象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