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1 毫秒
1.
青少年学生人际交往状况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际交往是以人为对象的一种心理上相互影响的过程。通过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交往而形成的直接的心理关系 ,就是人际关系。研究表明 ,青少年学生的人际交往和人际关系不仅影响着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学习效率和创造性 ,而且也直接关系到他们的心理健康。青少年学生的人际交往日趋广泛 ,正处于人际关系发展的重要时期。了解青少年学生人际交往的发展状况 ,掌握他们人际关系的特点 ,指导青少年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对于提高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维护他们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为此 ,我们进行了专门的调查 ,以便了解青少年学生人际交往…  相似文献   

2.
文峰 《考试周刊》2012,(45):22-23
盘王节文化是瑶族节日文化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体现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有利于培育青少年学生的民族精神和创新精神,有利于培养青少年学生的理想信念,有利于青少年学生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也有利于青少年学生感悟亲情。  相似文献   

3.
回避心理障碍是青少年学生中常见的心理问题,主要原因是认知错误、自卑、缺乏自信等。主要表现是逃避矛盾和冲突,导致不愿与人交往,不愿参加集体活动,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矫治方法是解决错误认知、减轻自卑心理、树立自信、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等。本文主要介绍在学校利用社会支持系统对青少年学生回避心理障碍矫治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4.
确诊抑郁发作的青少年在预后其人际关系可能出现破坏性影响,如何帮助他们重塑良好人际关系是心理教师对于心理高危学生后续干预的重要课题。本案例将抑郁发作与抑郁障碍作一区别,并运用承诺接纳疗法技术帮助抑郁发作的学生预后走出人际关系困境。  相似文献   

5.
依据发展心理学观点,儿童与成人的关系要经历三个主要发展阶段:第一,亲近成人的依附时期;第二,摆脱成人束缚的反抗时期;第三,获得独立地位结束反抗的自立时期。青少年学生处于第二个发展期,即通常说的“心理断乳期”,他们与成人之间往往发生较多的心理冲突与人际障碍,特别是在现代社会中,这种现象尤为突出。因此广大教师与家长迫切需要有关减少与青少年学生心理冲突的理论咨询。 我们知道,任何一种人际关系都是由认知、情感及行为三种心理成分构成的。在这三种因素中,情感因素起着主导作用,它制约着人与人之间心理距离的亲疏程度,是人际关系亲密性、深刻性及持久性的主要调节器,良好的人际关系以人际吸引为主要标志,  相似文献   

6.
青少年常见的心理障碍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少年心理障碍产生的主要原因有其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消除学生心理障碍主要从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重视健康的情感生活和良好性格的培养,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心理咨询,加强人际关系指导,提高自身修养和加强家庭教育指导,优化家庭教育环境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7.
采用张兴贵编制的《青少年主观幸福感量表》和改编的Furman的《人际关系量表》对400多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人际关系和主观幸福感进行问卷调查,通过频数分析、方差分析、t检验、相关性检验和逐步回归分析等方法分析数据,结果发现: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与人际关系的各因素显著相关;通过回归方程分析发现,人际关系各因子对于主观幸福感都有一定的预测性.  相似文献   

8.
从学生当前现状及结合时代的要求看,培养学生与同龄人、同伴之间的人际交往能力应是班主任工作的重点。同伴之间的人际关系是青少年自身其他社会关系所无法取代的。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青少年心理的健康发展和健康人格的形成,而人际交往能力本身就是学生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如何培养学生同伴交往的能力,笔者主要从四方面入手:一.创设宽松和谐的班风,形成适宜学生同伴交往的氛围;二.开展丰富多彩的班队活动,激发学生积极参与交往的兴趣;三.具体指导交往方法和技巧,促进学生的同伴交往的能力;四.策划开放性的实践活动,全方位提高学生的同伴交往能力。  相似文献   

9.
青少年是祖国未来发展的希望,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非常必要。对广大青少年教授传统习俗文化,有利于培养其奋发向上的思想品质,促进吸收敬养意识,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本文通过解读我国孝文化的内涵,分析当代青少年的孝道观,得出造成青少年孝道观缺失的原因,并以此为契机提出促进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0.
小学六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的早期阶段,会出现一些"叛逆"的心理,对家长、教师的要求不愿听从,一味地说"不",产生一系列不良行为。说"不"行为究其实质是青少年的"叛逆",主要原因是青少年自主意识的觉醒和自我诉求的产生、人际交往的变化以及与家长代沟的形成。针对这些原因可采取以下应对策略:帮助青少年形成独立自主的生活习惯,培养特定的兴趣爱好,处理好周围的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11.
青少年阶段是人生中智力和情感发展最关键的时期,良好的人际关系会给情感处在发展中的青少年带来心理上的稳定感、满足感和安全感,给青少年营造一个宽松的环境,进而有效地促进青少年在学习和生活中健康成长,较高水平的情绪智力有助于青少年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12.
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已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对青少年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已不再只是心理健康教师的责任,心理健康教育应渗透在各科教学中。美术教学具有独特的优势,美术教师有独特的魅力,应关爱每一位学生的心理健康,努力把每一位学生培养成情绪积极、意志坚强、人格完整、人际关系和谐、心理特点符合年龄特征的心理健康的青少年。  相似文献   

13.
文章探索职业学校生命教育的实施策略和方法,旨在提高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正确的人生观和远大的理想目标,预防青少年犯罪,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帮助学生建立生命与自我、生命与自然、生命与社会这三种和谐关系。  相似文献   

14.
用陈会昌先生的Ⅸ青少年其质量表》对学业受挫和自然班的学生分别进行测试,观察他们在气质方面是否存在差异.用曹华、蔡发良主编的《家庭心理健康》(顾问吕炳奎.名誉主编钱信忠)中的《青少年心理适应量表)(大学生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对他们的心理适应性和人际关系和谐性进行测试,观察他们在这两方面是否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父母教育焦虑对青少年人际关系的影响及父母心理控制在二者之间的中介作用,本研究对619名高中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父母教育焦虑与父母心理控制呈显著正相关、与青少年人际关系质量呈显著负相关,父母心理控制与青少年人际关系质量呈显著负相关;父母心理控制在父母教育焦虑与青少年人际关系质量之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本研究为预防父母教育焦虑对子女不同方面的影响提供了新思路:父母应积极培养自身的情绪管理能力,避免自身的教育焦虑影响子女的人际关系质量;相关机构在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实践中,应把家庭教育环境作为重要的干预维度之一。  相似文献   

16.
一、青少年人际困扰及其成因 人际困扰是指在人际交往中由于各种因素影响而造成的关系不和谐、交往不协调,伴有焦虑、孤独、自卑、抑郁、苦闷等消极情绪的体验过程。人际困扰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有严重的不良影响,我国心理卫生学家丁瓒曾指出:“人类的心理适应最主要的是对人际关系的适应,所以人类的心理病变,主要由于人际关系的失调而引发。”因此,分析和探讨青少年人际困扰的原因及战胜策略,对有的放矢地指导青少年克教育观念使得师生之间易出现鸿沟,造成师生关系紧张。Birch 等人的研究指出,不良的师生关系可能使青少年产生对学校的消极情感,在学校环境中表现出人际退缩,与老师、同学关系疏远,并且出现攻击性行为,从而影响其人际关系和学业成就。  相似文献   

17.
杨亚芹 《考试周刊》2011,(79):137-137
1.青少年心理健康概况 据中学体育网,北京心理研究中心王极盛教授数年几万例中学生的抽样调查显示:青少年学生中有32%以上的学生存在心理问题。同出于中学体育网,2000年10月浙江省桐乡市高级中学教师应用《SCL-90心理自评量表》对该校578名学生进行了一次测定,结果学生中有强迫症、人际关系敏感、恐惧症分别占到被测试人数的38.6%、21.8%和16.3%,  相似文献   

18.
一、问题的提出从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特点中可以看出,中学阶段是其自我同一性的稳定、自我价值体系的建立、人际关系(人际交往模式)奠定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的青少年对  相似文献   

19.
现代背景下青少年学生心理危机及干预策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现代社会背景下,青少年学生心理危机具有新的内涵和特征,其成因或影响因素也具有新的时代特点。社会变革、现代媒介、竞争压力、人际关系复杂化导致个体适应不良,价值观、认知模式、人格特征等发生变异,从而引发心理危机。从现代背景的新视角研究和认识当代青少年学生心理危机问题,探讨危机介入和干预的有效途径如优化社会环境、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学生心理素质等,提出危机干预的具体策略,有利于帮助他们解脱危机困境,从而促进现代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初中生人际交往中存在误区和不足,人际关系的质量对青少年的学习态度、自我意识、学习成绩和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误区和不足产生原因有社会、家庭、学校、自身等方面。对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的改善应加以关注。文章提出了处理人际关系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技术,它可以通过学习和训练来培养和提高。营造良好的学生人际关系环境,加强学生个性修养,学习一定的交往技能和交往方法,就能基本改善初中生的交往情况,为今后的学习、工作、健康发展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