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蛙看海》是苏教版二年级的一篇童话阅读教材。每次教这篇课文时,学生们对青蛙爬山的艰辛缺少体验,对故事蕴含的深刻道理——只要坚持不懈地刻苦努力,就能达到理想的彼岸,不能理解和感悟。后来再教这篇课文时,我认真解读了文本,适时创设情境、展开想象,带领学生涵泳在文本中,  相似文献   

2.
语文教师在每教一篇课文之前都要思考这样几个问题:课文写什么、怎么写,我教什么、怎么教,学生学什么、怎么学。这就要求每一位教师都要认真恰当地去解读文本。解读文本,是教学的前期工作。教师能想多远,学生就能走多远;教师把文本解读到什么程度,才有可能引导学生理解到什么程度。  相似文献   

3.
课文分析《青蛙的眼睛》是一篇科普性的说明文。它牛动地讲述了人们对青蛙的观察和实验,语言精确,道理深入浅出,结构严谨,层次分明,是一篇集知识性与趣味性为一体的好课文。教学时,重点应让学生了解青蛙眼睛的特点,以及它对人们的启示。教学目的 1、读懂课文,了解青蛙眼睛的特点和它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激发学生观察、探究各种自然现象的兴趣。  相似文献   

4.
《回声》是一篇知识性、趣味牲很强的童话故事。怎样教好这篇课文,我是这样设想的。 课文的第二小节写道:小青蛙跟着妈妈游到桥洞底下,看到周围美丽的景色,高兴地叫起来。这时,一件什么事使小青蛙奇怪极了?周围只有青蛙妈妈和小青蛙,是谁在学着小青蛙说话呢?顺着这条思路  相似文献   

5.
<正>《台阶》一文入选原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和苏教版九年级下册,现在入选统编本教材七年级下册,这是一篇自读课文,同样的一篇小说,面对不同版本和不同年级的学生,教什么和怎么教,值得研究。笔者在参加泰州市初中语文优质课比赛执教这篇小说时,巧用课文插图,创设教学情境,搭建阅读支架,引领学生走进文本  相似文献   

6.
《青蛙看海》是一篇言近旨远的童话故事。课文语言通俗易懂,层次分明。教学时,可以采用"板块推进,读中入情,演中悟道"的办法来达成教学目标。一、青蛙·苍鹰篇:读读、说说——入心课文的前三小节是第一板块,讲述了青蛙从满怀希望到悲观失望的心路历程。教学的重点应定位在通  相似文献   

7.
《青蛙的眼睛》(第六册)是篇讲读课文,它说明了青蛙是如何利用自已特殊的眼睛捕捉食物,人们是怎样通过对青蛙的研究制成“电子蛙眼”的,以及“电子蛙眼”的主要用途。这篇课文的训练重点是抓事物的特点,就是抓此事物不同于彼事物的特点,教学时,要抓好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8.
<正>“双减”政策明确指出:在减轻学生课后学业负担的同时,要优化教学方式,提升学生课堂学习效率,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一篇课文教什么,王荣生教授说:“从文本角度来说,就是要教学生去理解和感受这篇课文最要紧的地方。”因此,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教师除了要扎实做好识字、写字教学外,也要根据文本特点,正确解读文本,找准课文中的要紧处、关键处,  相似文献   

9.
这是一篇寓言故事,课文重点写了青蛙和小鸟的对话.设计这课板书,宜采用对比的方法,来揭示这篇寓言的寓意.教学时,教师先把课文表情朗读一遍,让儿童了解故事情节的梗慨,然后启发提问:1.同学们想一想,课文写了谁和谁为一件什么事争起来?板书:青蛙、小鸟;天多大.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要教阅读、教语文,而不能只是教课文。 何为教课文?顾名思义,就是只教课文内容,研究课文写了什么。何为教阅读、教语文?就是老师备课时就要思考这篇课文提供了哪些语文材料,写法有何特点,语言表达有何独特之处,我将采用怎样的方式引导学生发现和感悟文本的语言现象;  相似文献   

11.
文本是语文教学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文本细读是语文教师最重要的职业素养。教师细读文本是语文教学的起点。一篇课文写什么,教什么,为什么教,怎么教,教得怎样,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文本细读能力。对那些文质兼美,意蕴深远的文章,教师只有凝心静气地作多维立体的细细研  相似文献   

12.
随文而教     
在上《韩国的泡菜》这篇课文之前,不止一位教师问我“你怎样在这堂课中渗透民族精神?”对这一点,我非常认同初中语文新教材主编范守纲老师说的“随文而教”。随什么文,教人什么,因文而异,因人而异,即主要是通过对文本的阅读,借助文本中丰富情感的熏陶和语言文字的感染,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民族精神的激励和教育,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因此,在教《韩国的泡菜》这篇课文时,我始终围绕让学生品味语言来进行。  相似文献   

13.
《草原》这篇课文我已经教了好多次了,每次教学都是循着草原的“景美”、“人美”的路子教学这篇课文,效果都不错。一次外出听课时,我被一位教师教学《草原》这篇课文时精彩的课堂生成所折服,同时也不断地责备自己,为什么没有好好地钻研教材,引导学生去发现课文中描写“人美”部分中的其它方面的美呢?上个学期,我又一次教学《草原》这篇课文,于是,我将那位教师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时所使用的提示性的语言搬到自己的课堂上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感悟文本中其它方面的美:  相似文献   

14.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整体感知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整体感知是学生接触文本的起始阶段,通常每一篇课文第一节新授课中,有经验的教师大多在学生熟悉文本以后,便着手检验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感知情况.笔者认为语文教师在落实这一环节时应着重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只有通过有意识有目的地去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和能力,才能使阅读教学中的整体感知效果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5.
《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是四年级上册提问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教学时,教师要将这篇课文的编排与后面几篇课文的编排进行对比联系,发现它的独特性,理解编者的意图。在教学时,教师可通过援题质疑,提出问题,罗列、解决问题并发现规律等途径,引导学生走进文本,理解文本内容,掌握提问的基本策略,获得阅读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6.
《我不是最弱小的》是苏教版教材的一篇课文。它语言简简单单,主旨明明白白,这样简单的课文,我教什么?学生学什么呢?我反复阅读着这篇课文,当我读到“滂沱大雨已经冲掉了几片花瓣,花儿低垂着头,因为它娇嫩纤弱,毫无抵抗能力”这一句时,眼前一亮,作出了一个大胆的选择,那就是彻底抛弃以解读文本的  相似文献   

17.
《草原》这篇课文我已经教了好多次了,每次教学都是循着草原的“景美”、“人美”的路子教学这篇课文,效果都不错。一次外出听课时,我被一位教师教学《草原》这篇课文时精彩的课堂生成所折服,同时也不断地责备自己,为什么没有好好地钻研教材,引导学生去发现课文中描写“人美”部分中的其它方面的美呢?上个学期,我又一次教学《草原》这篇课文,于是,我将那位教师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时所使用的提示性的语言搬到自己的课堂上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感悟文本中其它方面的美:师: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草原》这篇课文中描写草原景色美这部分内容,这节课…  相似文献   

18.
王凤兰 《现代教学》2009,(11):67-67
语文教科书中一篇篇课文就是一个个敞开的文本,字里行间饱含着作者的情感。教师要找准切入点,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使学生感悟文本、与文本对话从而情感得以升华。  相似文献   

19.
当学生学习一篇新课文时,若仅仅专注于有限的文本内容,凭借自己随意的想象,将无法透彻理解课文,课堂教学也无法深入,教师在向学生互动提问时更是毫无回应。引用与课文相关的文字资料能突破此教学难点,使教师教得更生动,学生学得更积极。  相似文献   

20.
丁正后 《江苏教育》2008,(14):70-71
《青蛙看海》是一篇言近旨远的童话故事。课文语言通俗易懂,层次分明。教学时,可以采用“板块推进,读中入情,演中悟道”的办法来达成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