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彝族服饰作为彝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传统观念习惯、深层心理积淀等等,都在服饰中得到体现.彝族服饰作为彝族文化的物质载体,自身具有独特的形式美特征,表现在三个方面:图纹--和谐自然之美的表现;款式--古朴庄重之美的彰显;色彩--庄严肃穆之美的积淀.  相似文献   

2.
柯英  陆宁 《辅导员》2011,(16):68
中国人习惯把日常生活用"衣食住行"这四个字来概括,"衣"位列第一,足见服饰在中国人心目中位置之重要。古代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饰之美,称之华,礼仪之邦的华美服饰为世人赞誉,故有"衣冠王国"的盛誉。如今,服饰的作用早已不再局限于遮身暖体,更体现为美化生活环境、提  相似文献   

3.
服饰是文化的化身,气质的浓缩,身份的象征。而服饰的审美元素包括了色彩组合之美、造型风格 之美、材质图案之美、工艺制作之美、缺陷掩饰之美、整体搭配之美等,服饰的审美应融合服饰、穿衣者、看衣 者三方面,建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目标,这样人人均可成为主宰自己个性,把握潮流命脉的服装设计师。  相似文献   

4.
通过论述服饰美的概念、内涵和特征,指出服饰美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形式是服饰美之表象,内容才是服饰美之灵魂,形式服从于内容。服饰的形式美和内在美相统一,使得视觉语言得以反映审美需求,共同传达美的讯息。同时指出服饰美的两个特质:1.服饰美依附于人体;2.服饰美的传达由着装者与观察者之间的审美交流而完成的。  相似文献   

5.
当下热播或引起较大轰动的影视作品,相当数量的改编自民间文学。这些影视作品或收视率颇高,或票房成绩骄人,受到观众喜爱,给观众带来强烈的审美愉快,具体表现在:剧"情"之美、喜剧之悦、演技之美、特技之美、服饰之美、场景之美。同时某些作品也存在制作粗糙等缺陷。在将民间文学改编成为影视作品的过程中,应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之上,进行具有现代意识的创新改编。  相似文献   

6.
当下热播或引起较大轰动的影视作品,相当数量的改编自民间文学.这些影视作品或收视率颇高,或票房成绩骄人,受到观众喜爱,给观众带来强烈的审美愉快,具体表现在:剧“情”之美、喜剧之悦、演技之美、特技之美、服饰之美、场景之美.同时某些作品也存在制作粗糙等缺陷.在将民间文学改编成为影视作品的过程中,应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之上,进行具有现代意识的创新改编.  相似文献   

7.
繁复之美     
<正>第一次感受到繁复之美,是在看一档介绍苗族服饰的节目时。华丽的苗族服饰,简直把繁复之美演绎到了极致:复杂多样的图案,鲜艳夺目的色彩,华贵亮丽的装饰,织、绣、挑、染的技法,让服饰花团锦簇,流光溢彩。我不能想象,这样的服饰,如果纯手工做下来,会是一个多么浩大的工程。不过苗族人喜欢手工做的服饰,包括复杂的头饰,通常也都是手工打造的。因为服饰中融入了太多心血和情感,所以更觉美丽珍稀。这种繁复之美,是姹紫嫣红开遍,是乱花渐欲迷人眼,是千树万树梨  相似文献   

8.
服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纵观中国服饰发展史,中华儿女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创造出了无数精美绝伦的服饰,为世界服装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美是纯洁道德、丰富精神和健全体魄的源泉。那么,如何通过美丽的童装提高队员们的道德情操、丰  相似文献   

9.
<正>择偶固然要选美,然而人之美不仅表现为容貌、体型、服饰打扮等外部美,更取决于情操、才智、学识、胆魄、道德修养等内涵美,而仪态、礼貌、风度乃至谈吐、举止、表情等,则是介于内涵美与外部美之间的一种过渡形式,或者说是内涵美的外在表现。因此"形体之美要胜于颜色之美,而优雅行为之美又胜  相似文献   

10.
爱美——人之共性。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所触及的一切非自然物几乎都是经过美术设计的。如:建筑、服饰、生活日用品、书籍装帧、绘画、雕塑等。如果缺乏对美的理解和必要的修养,就会引出很多笑话和不应该出现的问题。时代呼唤重视美育,美育不仅使人具有认识美、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还是陶冶情操、塑造美的心灵的重要途径。因此,对青少年加强美育教育,正确引导,培养青少年的审美情趣,使之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四化建设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学校的美术课是整个美育教育最重要的一环。…  相似文献   

11.
魏晋南北朝时期,宗教服饰开始出现,并在中外文化的交流变化中,形成了一些与中国传统服饰相适应的特点。僧衣的名称较多,形制也逐步中国化。道服则处于较为原始的状态。  相似文献   

12.
中山装是孙中山创制的中式礼服,无论设计、制作还是审美理念都充分体现了中西服饰文化相融合的特征。中山装的产生除保护国货、符合国人穿着方式等因素外,还与孙中山本人的革命经历、思想认识、文化观念等密切相关。中山装是中国服装史上的一大创举,更是一次影响深远的服饰改革。  相似文献   

13.
中国早在周代就建立了规模庞大的服饰制度,奠定了后世服饰礼仪的基本框架和构形。后经过秦、汉、唐等各个历史时期,形成了中国传统国服文化完整、自足的价值体系。传统国服文化将社会的整体价值观凝结于服饰的礼仪、制度、形式,确立了一系列具体的表达形式和操作原则,高度地仪式化、秩序化,形成了一致地对于国家、集体的价值认同形式,使人们在履行这种服饰礼仪的过程中体会到对自身文化的深刻认同和自主确信的自我形象,从而达成对自身生活世界的持续观照和表达,这正是当代国服文化建设的首要的精神目标。  相似文献   

14.
传统服饰图案是中华民间民族艺术和民俗文化千百年来沉淀的结果,具有鲜明的中国民族特色,体现了中国人文哲学精神。文章介绍了传统图案的风格特点,分析了传统服饰图案的结构造型,探讨了传统服饰在服装中的应用形式。  相似文献   

15.
中西服装文化之间的内涵有很大的差别,中国服装文化是一种单源性的文化,在其形成过程中,与中国的巫觋和礼乐文化有密切的联系,注重形的内涵,具有浓厚的社会政治伦理倾向。在其发展进程中,因袭、守旧,继承性与连续性远大于变异性与创新性。西方服装文化是一种多源性的文化,在其形成过程中,将服装视作一门特殊的人体艺术,注重形式,认为形式即内容。在其发展过程中,时代特征明显,风格变化昭然。变异与创新性远大于继承与连续性。  相似文献   

16.
我国书法艺术的墨法、笔法和字法等技艺为裙装的创作提供了新颖的思路与方向。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设计师通常以独特的书法意蕴作为精髓,利用图案的装饰方法来营造虚实相生的效果;在色彩方面,设计师侧重于彰显裙装设计的整体性、主题性和对比性,从而烘托出色彩主次之别;现代裙装设计还借鉴了汉字的对称性和不对称性,为其样式的设计细节增添了更多的律动与变化。  相似文献   

17.
服饰类汉字数量众多,它们真实地反映了我国纺织业的悠久历史和服饰品类的异彩纷呈。文章以常见的服饰类汉字作为考察对象,上溯其源,下探其流,以求揭示服饰类汉字深邃丰厚的文化内蕴。  相似文献   

18.
从中国近代女性服饰的变迁看女性意识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服饰是思想的形象,它记载了时代的发展与人们思想意识的颤动。在中国近代这样一个急剧变革的时代,女性服饰发生了深刻的变迁,透过女性服饰的变迁我们可以解读出近代女性意识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宫廷服用文化是宫廷诗歌创作中的一个重要视阈及独特载体。作为中国古典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宫廷服饰以其承载的丰富文化含义与古诗词曲融为一体。文章将从穿衣者阶级色彩、服饰外形以及服饰材质三个方面来探讨此类诗歌的翻译方法及技巧,向译语读者传达宫廷服饰的别样文化体验。  相似文献   

20.
贵州省是我国布依族的主要聚居地区,布依族是古代百越人的后裔,至今仍保持着古越人的文化习俗,其服饰鲜明地反映了温带气候和农耕经济文化特色,形成独特的民族服饰文化和审美意识。布依族服饰要素丰富多彩,是时尚服饰设计的创作资源,应该弘扬布依族服饰文化的精华,促进我国的西部经济大开发,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发展灿烂的华夏服饰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