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汉字不同其它文字,它是形、声、义三者的统一体,且形居首位。每个汉字都由特定的笔画构成,汉字在几千年的发展中形成了一定的笔法和笔顺。在小学识字教学中,掌握汉字书写笔顺是识字教学的关键。学生正确地掌握汉字的笔顺,不仅能把字写得端正、工整、美观,而且能够帮助识记生字,把字记牢。反之,如果没有或没有完全掌握汉字的笔顺,就势必影响今后书写速度,影响字迹的美观,影响汉字的识记。因此本文想从学龄前儿童书写汉  相似文献   

2.
近来,许多教师来信、来电反映,在新的小学语文教材中,某些汉字的笔顺和原教材不同,其中有些汉字的笔顺本来就存在不同的看法,如:“肃”字的最后四笔,是从左到右写,还是先中间后两边,或先两边后中间“母”字的第三笔是“横”还是“点”另外,对“垂、重、再、里、爽、脊、敝”等字以及“竖心旁”忄、“登字头”登等的笔顺也存在不同的看法,希望能说明一下这些汉字和部首的规范笔顺。笔顺规范是国家语言文字规范的组成部分。国家语委、国家新闻出版署曾在1998年发布《现代汉语通用字表》,规定了汉字的字形结构、笔画数和笔顺。…  相似文献   

3.
笔画命名应有一个原则 :单一笔画命名只用一个字 ,复合笔画命名每折转一次就增加一个字。笔顺规则应为 :从上到下为主 ,从左到右为辅 ,横竖交叉先横 ,撇捺相交捺收 ,先写中间主体 ,再配点撇横竖 ,重叠嵌套结构 ,根据层次分组。应纠正“偏旁就是部首 ,部首就是偏旁”和“每个汉字只有一个部首是正确的部首”这两个模糊认识  相似文献   

4.
日文假名即来自中国汉字,它的书写笔顺与汉字笔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文章主要将日文中依然使用的汉字选取出一些类型,将之与汉字的书写笔顺进行对比。通过比对我们发现,虽然二者有一些差异,但是日文中的汉字基本上是遵循汉字书写笔顺规则的,尤其是保留着相当程度的近代汉字笔顺书写特征,诸如"臣"字先写左边的竖,"右"字先写撇笔画,"必"字先写中间的点,"成/皮"字先写左撇等等。  相似文献   

5.
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三册《教师教学用书》(人教版)对教材中容易写错笔顺的字作了教学提示,对教师的备课很有帮助。但笔者发现有几个字的提示与《现代汉语通用字表》所规定的笔顺相抵触,兹提出来商榷辨正。①第21页讲到“稻”字的笔顺时说“左边是禾木旁,右边的笔顺是“爫(?)舀”。第69页讲到“插“字的笔顺时说:“右半部容易写错,笔顺是:丿(?)千(?)臿。这里实际上是关于“臼”的笔顺问题。在《通用字表》中,“臼”的笔顺是:(亻(?)臼)。《通用字表》按每个字的笔画数目排列先后,同  相似文献   

6.
教师上课总得板书,粉笔字大有讲究的必要。从为学生写字作示范的角度看,教师板书粉笔字,首先要写得正确、工整。正确,就是要写规范的字,不写错字、别字,书写时每个笔画的顺序都要正确。不写错别字,一般教师都比较注意,但按笔顺写字往往会忽视。汉字是方块字,讲究间架结构,书写时要照顾到每个字的重心、平衡、统一、对称、协调、呼应等方面,而这些无一不与笔顺有关。例如有些字的笔顺先上后下或者先左后  相似文献   

7.
国家语委在"笔顺规范"的有关文件中指出:"规范笔顺本身尚存在一些难点"。"母"字的笔顺国家规定它的写法是"点横点",笔者从"俗成法"、"路径法"、"主辅法"、"笔势法"和"书写法"等方面来说明"母"字的笔顺规范写法应该是"横点点"。  相似文献   

8.
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一册“看图读拼音识字”分为两组,共识字66个。要求学会17个笔画名称和七条笔顺规则。这部分教材是学生识字的开始,第一课的内容包括纯拼音句群、插图和生字,以及随生字出现的笔画和笔顺。它强调从发展语言入手,借助图画读懂纯拼音句群,在看图和读纯拼音句群的过程中掌握要求学会的生字。  相似文献   

9.
笔画部件是构成汉字字形的基本要素。开始教简单的独体字,一般用按笔顺分析笔画的方法识记字形。如“人”字先撇后捺.笔顺为先左后右。掌握了笔顺后再指导学生在课本的田字格中描写、仿写。教合体字或结构复杂的独体字时.可以分部件来学习字形。部件是合体字的结构单位.它是由偏旁部首和一些有结构能力的独体字构成的。分却件可以把生字与熟字联系起来学习。如“好”字可以说“女”字旁、“子’字边.而“国”字可以说“□”字框“玉”字心.  相似文献   

10.
正6月24日至26日,北京市8万多名初中生参加中考。该市今年中考语文题目出现了很多新花样。其中,选择题紧跟央视"汉字听写大赛"的热潮,出现了笔顺题、字谜题。这些语文试卷新题型让许多学生很不适应,尤其是第一题考"为"字的笔顺,给了不少考生一个"下马威",引发学生的议论。(6月25日《京华时报》)  相似文献   

11.
编辑同志:在教学中我发现,“火”、“方”等一些字的笔顺,不同版本的课本说法不一。请问究竞哪种才符合规范?笔顺的规范与否到底有什么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正>要谈好这个话题,须先理顺一下几个基本概念:笔法势因素、笔法势、字法势因素、字法势。由笔法势因素的运用形成了笔法势,笔法势的效果就是笔道的笔墨效果即笔迹,但这个笔迹的形成不是单有笔法势因素一个原因,它是由笔法势因素和笔墨纸砚等书写工具共同形成的,如"折笔"笔法势因素的应用效果在不同的条件下会呈现不同的笔迹:用毛笔铺毫(相对较浓墨汁)运用"折笔"笔法势因素在熟宣上书写,形成的墨迹效果(即笔法势)是方形;  相似文献   

13.
范海平 《阅读与鉴赏》2007,(8):42-43,29
文言文是中国千百年来的文化精品,是历史淘洗后的结晶,不仅是一个个汉字的排列,更是古人生活、感情的积淀,每个字都有丰富的意蕴。现行教材中有大量的文言文课文,这些选文无疑都是“经典”,而“经典的价值不在于实用,在于文化”,朱自清先生一语道破“经典”,传统文化是须臾不可丢弃的,它是中华民族之魂。  相似文献   

14.
近来接触了几个二年级的小学生,随意在书中生字表里找了十几个字,要小学生写写看。其情形令人大吃一惊:书写笔顺正确率仅占38%,大部分小学生不能按笔顺规则写字,而是根据自己的意向随意拼凑。如材料的“料”字,正确的笔顺应当是先写左边的“米”字:点、撇、横、竖、撇、捺。再写右边的“斗”字:点、点、横、竖。对于组合字小学生们知道先写左边,再写右边。  相似文献   

15.
"以人为本"的理念运用在学校管理中,以被管理者为主体,重视人的存在与价值、情感与沟通,关注人的个性发展,注重培养人的独立性、创造性。有助于挖掘出每个人内在的潜能和智慧,使不同层次的人都能获得发展。一、浓厚的校园文化是"以人为本"的基础校园文化是学校本身形成和发展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它是以师生为主体、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主要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等。  相似文献   

16.
<正>汉字笔画的书写顺序就是笔顺。掌握汉字的笔顺规则,是把字写端正、匀称、美观的前提。当代著名书法家任政行先生说过:“按照笔顺去书写,不但容易把字写稳写好,而且能提高书写速度。不按笔顺写字,不仅会影响字的工整、美观,还不利于记忆字形。”可见按笔顺写字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学生把字写得"规范、端正、整洁"。对汉字的规范而言,笔顺的规范是其中的重要部分。笔顺不规范不仅会影响书写美观、书写速度、查字典和汉字信息处理,还容易让学生疲劳厌学,脑神经倦怠。"笔顺小贴士"是指教师在汉字教学中,为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汉字笔顺书写习惯而设计出的学具和教具。这些学具教具以卡片或纸质的形式出现,有助于矫正小学新生错误的笔顺。  相似文献   

18.
农村小学写字笔顺教学亟待加强□四川安县教委刘志国在农村小学识字教学中,“按笔顺规则写字”是个薄弱环节,许多学生不按正确笔顺写字,致使书写速度慢、字形不规范或造成错字。例如将“光、先”等结构的字上面竖画与下面撇画连起来一笔写成,将“式、可”等结构的字上...  相似文献   

19.
你知道吗,在你写字的时候,字的大小、笔画的粗细、书写的速度及风格布局等,都会泄露你的心理特征或气质特点.你相信吗,也许由于你求职信的笔迹,使本以为胜券在握的你与职位失之交臂.这就是笔迹分析的结果.何为笔迹分析呢?就是通过对每个人不同运笔规律的分析研究,鉴别出书写者的年龄、性别、性格、品质、智力、思维方式等情况,为个人提供指导或为组织提出鉴定意见.这是一门以研究人类文字笔迹特点和人的内在素质之间联系及客观规律的知识体系的科学.  相似文献   

20.
笔画部件是构成汉字字形的基本要素。开始教简单的独体字,一般用按笔顺分析笔画的方法识记字形。如“人”字先撇后捺,笔顺为先左后右。掌握了笔顺后再指导学生在课本的田字格中描写、仿写。教合体字或结构复杂的独体字时,可以分部件来学习字形。部件是合体字的结构单位,它是由偏旁部首和一些有结构能力的独体字构成的。分部件可以把生字与熟字联系起来学习。如“好”字可以说“女”字旁“、子”字边,而“国”字可以说“□”字框、“玉”字心。根据学生的认字特点和汉字的构字规律编一些儿歌、字谜进行字形教学,既有趣味性,又有实用性,学生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