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年忠 《新闻实践》2006,(11):36-37
面对新媒体咄咄逼人的态势,纸质媒体如何做活新闻宣传报道,使之生存并发展,是一个值得报业从业人员认真思考的问题。纸质媒体要在竞争中取胜,出路在于做到“三贴近”,坚持在“三贴近”中寻求自身的优势。结合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各级电视台的新闻节目体系中,新闻联播类节目是最能直接体现舆论导向、宣传党的大政方针、报道国内外重大新闻事件的节目,它在各栏目中处于龙头地位。随着新闻改革“三贴近”力度的不断加大,地方电视台如何在新闻联播类节目中整合政府和民众的声音,籍建公共新闻的平台,提高媒体的公信力,成了探索的课题。  相似文献   

3.
冯乔  赵淑清 《记者摇篮》2004,(10):52-52
对于新闻宣传,一直存在一种错误观点,认为新闻与宣传是两码事,新闻的基本职能是传播信息,而宣传则主要是主体向客体灌输自己的主张。因而二者要“分家”。还有人提出,新闻报道要淡化政治,淡化宣传,多写不带宣传味的可读性强的所谓纯新闻。的确.新闻事业的特性是传播新闻,但传播什么,为谁传播,怎样传播。却具有鲜明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改革的宣传如何深入人脑?”这是近期新闻界的“热题”。如何入脑。实际是讲宣传艺术问题。使我们的报道脱离“宣传腔”。让读者感到自然亲切,易于接受。回顾我们铁岭日报的近—个时期的宣传报道工作,体会有这么三点。  相似文献   

5.
《声屏世界》2006,(7):F0002-F0002
以“关爱百姓身心,服务民众健康”为宗旨的江西省首家健康专业类广播电台——江西健康广播于2005年7月1日正式开播。节目内容凸显服务特色、贴近健康生活,融健康资讯、健康服务、新闻、音乐、综艺于一体,以独特的专业定位,权威可靠的资讯,  相似文献   

6.
新闻策划,实际上应该叫新闻宣传策划。新闻天天在发生,但不是每一个新闻在宣传中都有策划的必要。所以,新闻策划涉及到的第一个问题是选材。新闻素材选择恰当与否是新闻策划能否成功的基础和前提。那么,选择什么样的新闻事实做策划呢?我以为,关键在新闻素材的“三性”:导向性、针对性、成长性。  相似文献   

7.
面对其他媒体的竞争,专业报记者如何在“抢”新闻上下足功夫,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我的体会是,抢新闻有“三字诀”:独、寻、挤。  相似文献   

8.
《今传媒》2009,(3)
当中国的都市报因为生存竞争而变得媚俗和浮躁的时候,当媒体人把“经营额”、“发行量”这些硬指标挂在嘴边的时候。《重庆晚报》却坚持绿色新闻、服务民生的追求,提出打造“责任传媒”的口号,担当着对社会、民众、读者的责任。  相似文献   

9.
经历是一点点积累的财富。 有经历,才有成长。从事新闻这份职业整整11年,多数时间都在经历一种新闻人生。我曾经在沈阳日报60年报庆特刊上写了一篇标题为《经历成长》的小文,说:“责任是一名新闻记者应有的品质,激情是一名新闻记者应有的风度。”  相似文献   

10.
实践证明,健康类报纸在“坚持科学性、实用性、指导性并重”原则的同时,要特别突显服务性。服务性是新闻的一个重要特性,也是媒体在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法宝。本文主要以《家庭保健报》为例,探讨健康类报纸在竞争中形成的带有共性的服务物色——科学性、实用性和互动性。  相似文献   

11.
“关注民情、体验民生、畅达民意”,《浔阳晚报》几乎从创刊时开始就以“民生新闻”为主角,并且以本地“民生”这张底牌,有效地抵挡住了省城媒体的挤压,扩大了《浔阳晚报》的发行量,分割到了当地广告市场上的大份额蛋糕,从而成为九江市场上最有公信力的强势媒体。  相似文献   

12.
《中国印刷物资商情》牵手科印网重拳打造“网+刊”新模式;柯尼卡美能达为多哈亚运会新闻中心提供服务;爱普生旗下喷打产品将支持Vista;Color Conexion助方正开拓西班牙印前市场;  相似文献   

13.
秦婧  徐婧 《声屏世界》2009,(6):34-35
一份最新的统计资料表明,目前全国各个电视台共有大大小小的社会新闻节(栏)目270多个。为什么社会新闻受到如此的重视?在同质化竞争的今天,社会新闻该怎么与百姓的“口味”契合?本文将从怎样“讲故事”以及如何“说”社会新闻来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4.
对于我而言,此时此刻我已是告别18年理论工作生涯,跻身于新闻战线已届五年。  相似文献   

15.
《新闻界》2004,(6):98-100
把舆论监督作为权力运行机制重要建设内容中央提出10条意见,中国成功打造主导网上新闻舆论的“主流媒体”,“中国”和“互联网”被列为未来最具影响力的两大经济因素,中国广播影视业大举降低外资准入门槛,连接资本与媒体《中国期刊投资报告》近日隆重推出。  相似文献   

16.
列宁曾说:“在语言中只有一般的东西。”所谓“一般的东西”,也就是指抽象的东西,如语言中的“天”、“地”、“人”、“山”、“水”、“花”、“鸟”等基本语汇以及由这些基本语汇构成的语法结构等。这本来是无所谓美与不美的。  相似文献   

17.
《中国广播》2005,(11):79-80
广电总局发出关于切实做好广播电视现场直播报道管理的通知,广电总局下发播音员主持人自律公约,社科学术期刊界制定自律公约,“新闻侵害名誉权、隐私权”研讨会在南昌召开,中国体育广播杰出贡献奖评选揭晓,青岛音乐体育广播开播……  相似文献   

18.
《潮州日报》的《社会与家庭》专刊创设于1999年10月,至今已出了360多期。该专刊在报社的历次“您最喜欢的版面”读者问卷调查中都有很高的“人气指数”,被誉为本报的品牌专版。身为该专刊责编,我拟谈一谈办好该专刊的体会,希望能通过具体的工作回顾,对地市党报如何办好专版专刊作一点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9.
精读最近半年的全国部分党报后,悉心揣摩,明显感觉到它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力求全局观念和新闻规律的统一、力求舆论导向与传播效果的统一、力求党性原则与受众意识的统一,的确让人叹服:“三贴近”,环环相扣,相辅相成;“三统一”,密切相连,互为一体。只有把“三贴近”寓于“三统一”中去,新闻宣传工作的创新才有不竭动力和无限生机。贴近实际,力求全局观念与新闻规律的统一贴近实际在新闻宣传中就是要求全局观念与新闻规律的统一,这是在强调“交融性”,即新闻报道不仅内容严肃、重要,而且报道形式也应灵活多样,为群众喜闻乐见,…  相似文献   

20.
新华社2005年6月2日播发的人物通讯《索玛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记优秀共产党员、木里县马班邮路乡邮员王顺友》一稿,在第16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被评为通讯一等奖。这是一篇生动、传神、感人的人物通讯精品。在同一题材的报道中,它能独领风骚,荣获最高奖一等奖,是作者践行“三贴近”,同采访对象一起爬山涉水、风餐露宿,历经艰险后结出的丰硕成果。这篇带着高原风雪、山乡泥土,清香扑鼻而来的《索玛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佳作,让人读后无不为文中主人公的先进事迹所动容,文中所展示的人性美和高尚情怀,将鼓舞着受众在自己人生的道路上奋勇向前,它带给人们的记忆和思索将会是美好而长久的。从写作上来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