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别开生面的教研活动“认真倾听,不懂要问”;“积极发言,举手要快”。这是记者2007年1月24日,在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四小学会议室墙上看到的温馨提示。不过,这些提示可不是给孩子们看的。此时,会议室里气氛热烈,一群“大孩子”正积极踊跃地发言,他们都是中关村四小的老师。老师们分为六个合作小组围坐在一起,占据了会议室的中间地带。在会议室正前方的黑板上写着红色大字:“第三届‘我们作为研究者’研讨会”。  相似文献   

2.
教育视野     
无需举手 自由发言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大境中学的老师们常常这样提示学生:“这个问题谁能回答?请自由发言。”“无需举手,自由发言”打破了“要发言,先举手”的课堂陈规,受到了学生的欢迎。 学生们约定俗成地形成了三大原则,即女士优先,前排优先,经常发言的同学谦让较少发言的同学,课堂秩序活而不乱。教师们认为,“无需举手,自  相似文献   

3.
1998年 8月 5日,山西省临汾市“绿苑宾馆”一间会议室里,全国语文学习方法学术研讨会正在这里召开。一位矮个子教师的发言,赢得阵阵热烈掌声。随后,他宣读的论文《写作思维能力效能感的基本养成途径》被会议评为一等奖。当时,中国学习科学学会主任林明榕教授和国家教委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委员朱绍禹教授一致称赞他说:“你是湖南农村中学闯出来的语文教学专家,不简单啊 !”   这位“不简单”的语文教学专家,就是道县祥林铺中学语文教师杨祥雨。除了鼻梁上的那副眼镜和左手腕上的那块手表透出些洋气外,粗硬的头发、菜色的面容和…  相似文献   

4.
1997年春,武汉市教研室在武汉市第14中学召开著名特级教师胡明道老师的教学艺术研讨会,我在会上有一个近两万字左右的长达两小时的发言,话题是“胡明道老师教学生动的艺术”。胡老师很认真地听、记我的发言并在发言结束后立即问我:“余映潮,你讲话的这些资料是从哪儿来的呀?”我说:“我有专门研究您的卡片呢!”事后,我给胡老师开了一个长长的“书单”过去了,那上面有她四十多篇文章的目录及出处——这份目录,连胡老师自己都没有。  相似文献   

5.
在教研活动中,许多老师刚参加研讨时都出现过用新观念说套话、完成发言任务就无话可说的现象。此时,组织者往往会“唱独角戏”以缓解现场的尴尬,却忽略了分析教师说不下去的根本原因。其实,在没形成研讨氛围的情况下,教师在意自己发言的对错是很容易理解的。如果组织者能对他们的发言及时给予不同方式的肯定,帮助他们增强自信,他们就会在自信心的驱  相似文献   

6.
老师,您说     
又是一个教研日。我们原本安排的教研活动地点——会议室。正在安装窗帘。于是。园长建议我们改去幼儿阅读室。“好了。老师们,按照我们上次的安排,开始讨论张老师的科学区的案例。”……“今天怎么回事。教师们发言这么踊跃。水准这么高?”我心里暗暗纳闷。活动后。我和园长直嘀咕。园长说:“找老师问问吧。”李老师说:“今天心情很放松,没压力。”王老师说:“坐地垫上,多舒服呀。放松呗!”  相似文献   

7.
翟生明 《湖北教育》2005,(12):56-56
有一位中国小姑娘,随父母在日本上学,因课堂发言积极,频受老师表扬。有一天,妈妈问:“你日语基础那么差,不怕说错吗?”小女孩答:“不怕,老师说了,教室是出错的地方。”  相似文献   

8.
在课堂上,对老师的讲解,学生能积极发问,大胆质疑,对老师的提问能积极回应,能反映一个学生的性格和学习态度。针对“课堂发言”这一话题。孩子们还是有话要说的。  相似文献   

9.
教育要改革,科研要先行。这是每个学校管理者都心知肚明的理念。.为了让一线教师成为教育科研的主力军,几年来,我校积极推行“全民科研”的管理策略:学校组织人力、物力、财力,积极申报市级、省级、国家级课题,以申报成功的课题为载体,要求人人有课题,个个在研究,发展教师,成长教师。几年实践下来,虽然有好几个课题顺利结题了,可真正追问有多少老师在课题研究周期中得到发展、成长了多少,答案是很不令人满意的。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师道》2012,(7):29-30
反复朗读后,老师提示了“好一个安塞腰鼓”在文中的作用.然后学生发言。  相似文献   

11.
《教育》2011,(8):8-8
《教师》2011年第6期发表吴迪美的文章指出,学生只有在课堂上认真倾听老师的讲话、同学的发言,才能积极有效地参与教学活动,开发思维,获取知识,培养能力。要求学生学会倾听,就必须向学生讲清听的要求。笔者在教学中告诉学生,学会倾听要有“五心”,即倾听时做到一要有专心,无论是听老师讲课,还是听同学发言,都要仔细听清每一句话,思想要专一,心无杂念。二要有耐心,听别人讲话时,你要有耐性,他人未说完不要去急于发表意见,  相似文献   

12.
秘密好友     
一天,刘老师神秘地告诉我们,要在班级里开展一次“秘密好友”的活动。说完,老师拿出35张写有全班同学名字的纸条,让大家轮流上去抽,抽到谁,谁就是自己的秘密好朋友。我抽到的是张宁宁。接着,老师告诉我们要细心观察自己的秘密朋友,每天在小纸条上写出朋友的一个优点,由老师转交。张宁宁给老师取了个名字,叫“园丁邮递员”。通过仔细观察,我发现张宁宁有许多优点。我每天给她写优点,交给“园丁邮递员”。第一天,我写的是:张宁宁,你从不吵架。第二天,我写下:张宁宁,你爱笑。第三天,我发现张宁宁上课积极发言。第四天,我看见她写的字很漂亮。第…  相似文献   

13.
上课时学生发言要先举手,能否有发言机会,取决于老师是否恩准,如不举手就发言属于违反纪律,我们管这叫做“乱插嘴”、“接下茬”。老师对学生不举手就发言向来持否定态度,并采取严厉的措施加以惩戒,甚至有学生三次不举,手就发言便被逐出教室。但是,这样的纪律要求是否合适,我觉得很值得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4.
上课时学生发言要先举手,能否有发言机会,取决于老师是否恩准,如不举手就发言属于违反纪律,我们管这叫做“乱插嘴”、“接下茬”。老师对学生不举手就发言向来持否定态度,并采取严厉的措施加以惩戒,甚至有学生三次不举手就发言便被逐出教室。但是,这样的纪律要求是否合适,我觉得很值得分析和探讨。教师不喜欢学生“接下茬”的理由是怕扰乱课堂秩序,再有,不举手就回答是不尊重老师的表现。除此之外,还有什么不良后果或者冠冕堂皇的理由吗?仔细想一想,似乎仅此而已。我倒是在寻找不利因素的过程中找出了不少有利的内容。从学生方…  相似文献   

15.
在我校四年级老师中提起小磊(化名)同学,可以说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总是喜欢提出一些令老师意想不到的怪问题。尤其在公开课上,小磊更是出尽了“风头”,常常在关键的时候他便“积极”要求发言,然而回答的问题让很多执教的老师一时不知如何作出评价,而因此下不了台阶。所以老师们戏称他为“定时炸弹”。  相似文献   

16.
特殊的表扬     
新来的丽丝芬老师在模拟考试后的班会上说:“同学们,今天每个人都要说一说自己在学习上的进步,我今天要表扬所有进步的同学,请大家踊跃发言。”班长福特首先发言:“老师,我这次又考了满分。”丽丝芬老师点了点头:“很好,福特同学的确值得表扬!”接着,莱克斯站起来说:“老师,我从第十名前进到了第九名。”丽丝芬老师又点了点头:“不错,只要有进步,就值得表扬。”又有同学站起来说:“老师,虽然我比上次后退了一名,但我的分数却比上次要高。”丽丝芬老师点了点头说:“这也不错。”很快,一班30多名学生,只剩下一名学生没有发言了。这时,所有人都…  相似文献   

17.
课堂发言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启发学生思维、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以及训练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许多老师也认识到课堂发言的重要性,但有时也为课堂“启而不发”而苦恼,特别是在上研究课、公开课时,更是因课堂发言不积极而陷入尴尬。学生为什么不愿意发言呢?这其中有很多复杂的心理因素。学生并不是不愿意发言。小学低年级学生在课堂上都抢着发言,只要老师提出问题,大家就齐刷刷地把手举起,有的为引起老师的注意,甚至站起来。到了小学高年级,由于学生的个性、情感发生变化,评价能力有显著的提高,课堂发言也考虑…  相似文献   

18.
一个多月前的一天,孩子放学归来,一进门就兴奋地说:“我们班主任今天实行一项‘新政’,改站着发言为坐着发言。老师说今后只要他上语文课,他点着谁发言,谁坐着发言就是了。”好。好。好。我一连说了几个“好”。心想这个“改良”,也许在全国都是值得推广的。以后一连几天里,我总是问孩子你们班主任坐着发言的“新政”怎么样了?孩子总说:“我们老师总是一点哪个同学发言,哪个同学就情不自禁地站了起来,老师也总是说,请坐下,请坐下发言。”后来,我也懒得问了。近日,我又想起那个“坐着发言”的“新政”来,于是问:“怎么样,…  相似文献   

19.
学校要举行评优课竞赛,我精心设计了《圆的面积》一课,准备露一手。三易其稿后,每个环节“精雕细刻”,尽显我的“独具匠心”,整课预设也烂熟于心。我自信在一个个精心设问下,学生一定会自主探究出圆面积计算方法。展示那天,听课老师很多,师生“济济一堂”。没料积极发言  相似文献   

20.
一个多月前的一天,孩子放学归来,一进门就兴奋地说:“我们班主任今天实行了一项‘新政’,改站着发言为坐着发言。老师说今后只要他上语文课,他点着谁发言,谁坐着发言就是了。”好。好。好。我一连说了几个“好”。心想这个“改良”,也许在全国都是值得推广的。以后一连几天里,我总是问孩子,你们班主任坐着发言的“新政”怎么样了?孩子总说:“我们老师总是一点哪个同学发言,哪个同学就情不自禁地站了起来,老师也总是说,请坐下发言。”后来,我也懒得问了。近日,我又想起那个“坐着发言”的“新政”来,于是问:“怎么样,你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