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 毫秒
1.
作为美国文学不可或缺的部分,二十世纪黑人文学一直以美国梦为一个重要主题。在二十世纪早期,黑人文学充分表达了对于黑人民族的赞美和对于自由平等梦想的憧憬与努力;中期以抗议小说为代表的黑人文学则震撼地再现了当时美国社会的种族歧视和黑人贫困状况以及作家对于美国梦能否实现的焦虑与担忧;后期以沃克、莫里森为代表的黑人女性作家反思了黑人群体的狭隘排外,倡导黑人男性与女性、黑人与白人之间的博爱与融合。  相似文献   

2.
在关国殖民地时期,自由黑人仅占全部自由民的2%左右,不足以构成对白人统治的威胁,而在这为数极少的自由黑人中,黑白混血儿占80%左右。因此殖民地时期是美国自由黑人发展的最好时期,自由黑人得到了白人普遍的友好和宽容。  相似文献   

3.
黑人在美国社会一直受到不公正的待遇。美国内战前黑人没有任何自由,被迫悲惨地沦为奴隶,受到非人的待遇。美国内战期间,林肯发表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使黑人获得了人身自由,但是社会上始终存在着严重的种族歧视心理,无论是生活、工作还是受教育,黑人都没有与白人一样的机会和待遇,政治上更是毫无地位可言。在这一情况下,社会上出现了普遍的  相似文献   

4.
休斯的诗中经常出现理想、梦--自由这一主题.它体现了黑人要求自由、民主的强烈呼声,他的诗作对美国的黑人作品及美国五、六十年代的黑人民权运动起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正如不是所有的黑人都是奴隶一样,也不是所有的奴隶主都是白人.在美国南北战争之前,一部分富裕的自由黑人已经跃入了奴隶主阶层.而且在这部分黑人奴隶主中又有一些蓄奴行为不是为了获取经济利益,而是为了给予奴隶以自由.他们蓄养的这些奴隶和他们之间的关系实际上不是简单的奴隶和奴隶主之间被剥削与剥削的关系,而是父母与子女的亲情关系.在"1800年法令"和"1820年法令"之后.作为奴隶主的黑人父母被迫蓄养着自己的奴隶子女,竭力地维护奴隶子女表面上的自由,同时也为子女的合法自由东奔西走.  相似文献   

6.
宾夕法尼亚黑人奴隶生存状况是美国北方奴隶制演变的一个缩影。黑人奴隶在宾夕法尼亚经济生产中,尤其在城市地区,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黑人奴隶始终是一种可替代的非核心劳动力。当地黑人的生活在奴役与自由之间挣扎,一方面他们不得不忍受各种剥削和压迫,另一方面他们也在利用"残余权利",通过构建黑人的文化认同和社区纽带,抵制奴隶主的控制。美国革命期间,宾夕法尼亚黑人通过渐进废奴法案逐步获得解放。  相似文献   

7.
有关伍德罗·威尔逊政府的黑人政策,目前国内尚无具体研究。"新自由"是以伍德罗·威尔逊为代表的美国民主党人1912年大选时提出的应对美国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型期间涌现的社会经济问题的纲领。这一纲领虽然也涉及到社会正义和政治体制改革,但是它主要关注的是经济领域的改革,而黑人问题或黑人与白人的关系问题完全不在威尔逊及民主党考虑的范围之内。不仅如此,在威尔逊执政期间,黑人处境空前恶化。"新自由"只是美国受压迫的白人的福音,但却是黑人的苦难。由于经济改革是美国20世纪初的主要历史课题,作为社会正义问题之一的黑人利益问题被边缘化了。  相似文献   

8.
《紫色》的叙述模式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当代黑人女作家艾丽丝·沃克的《紫色》是一部长篇书信体小说,沃克运用了双重聚集、复调技巧和自由直接引语的独特叙述模式揭示了黑人的精神世界及白人与黑人的异同,充分体现了她强烈的黑人民族思想和对民族团结的坚定信念。  相似文献   

9.
美国革命对美国废奴运动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独立战争爆发前的母国与殖民地权利之争将自由平等话语引入废奴运动,使废奴运动具有了政治正确性。但独立战争时期为了加强白人革命者内部的团结,将黑人塑造为英国侵略者的代理人,则给各州推行废奴政策造成了巨大的困难。革命期间自由话语的采用一方面加强了黑人对新生美国的认同以及黑人内部的民族凝聚力,但独立战争期间对黑人的排斥也造成了黑人中间的离心倾向。这多方面的影响形成了内战前美国废奴运动的发展框架。  相似文献   

10.
美国传统成长小说的主人公大都是男性,艾丽斯·沃克在其代表作《紫色》中则成功塑造了一位黑人女性成长主人公——西丽。由于深受种族主义和父权主义的双重压迫,西丽被剥夺了受教育的权利和追求幸福的自由,但是在黑人女性同胞的指引下,西丽以其顽强的毅力克服了种种困难,成功地实现了从无知到成熟的转变。西丽艰辛的成长过程正是黑人女性寻求解放的过程,西丽用自己成功的成长经历,为黑人女性树立了榜样,为黑人妇女的解放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1.
《看不见的人》是美国著名黑人作家拉尔夫.埃里森的代表作。这部小说在探索黑人个性和自我本质失落问题的中心主题的同时,对自由和爱这两个次级主题也进行了细致的探究。  相似文献   

12.
美国著名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在其第二部小说《秀拉》中探讨了美国黑人女性所面临的因境:一方面作为个体,黑人女性渴望超越种族局限获得真正的个体自由;可另一方面作为黑人女性,她们在探求自由的旅途上却面临更多的阻力。《秀拉》通过对同名主人公秀拉命运的关注,为黑人女性摆脱因境提出了一条出路,那就是在黑人族群中找到发展自我的空间,从而储备力量,为争取更大的自由而努力。  相似文献   

13.
特定的族裔身份和性别赋予了美国黑人女性戏剧独特的写作主题、手法和风格。黑人女性戏剧作家们从女性视角出发,将本族裔的文化特征融入创作之中,表现身处族裔和性别双重压迫下的挣扎与反抗。黑人女性戏剧文学不仅极大地丰富了美国文学,也为从文化视角了解黑人文学创作提供了良好的文本参考。更重要的是,作品中所表达的争取自由、平等的观念和建构独立身份的观点,为黑人女性自我解放意识的觉醒做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文学作品中的逃离母题体现了人类的文化沉淀,已成为文学作品中最基本的母题之一。逃离母题是莫里森创作的最主要的母题之一,贯穿子小说情节设置、人物塑造等各个层面。逃离的主人公大多出自弱势国家和民族,莫里森借助逃离主题让处于弱势的黑人群体发出自己反抗的声音,生动再现了不同时代黑人的生存状态,有力地展现了黑人奴隶所经受的身心折磨以及现代自由黑人在白人主流文化排挤下的精神困境。通过分析莫里森作品中的逃离母题,深入挖掘作品的文化意蕴和现实意义,揭示美国社会的文化取向和价值观念,展现莫里森对黑人种族和美国社会所抱有的文化理想,进而补充和完善国内有关莫里森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文学作品中的逃离母题体现了人类的文化沉淀,已成为文学作品中最基本的母题之一。逃离母题是莫里森创作的最主要的母题之一,贯穿于小说情节设置、人物塑造等各个层面。逃离的主人公大多出自弱势国家和民族,莫里森借助逃离主题让处于弱势的黑人群体发出自己反抗的声音,生动再现了不同时代黑人的生存状态,有力地展现了黑人奴隶所经受的身心折磨以及现代自由黑人在白人主流文化排挤下的精神困境。通过分析莫里森作品中的逃离母题,深入挖掘作品的文化意蕴和现实意义,揭示美国社会的文化取向和价值观念,展现莫里森对黑人种族和美国社会所抱有的文化理想,进而补充和完善国内有关莫里森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美国现代黑人女作家艾丽丝·沃克在其书信体长篇小说《紫色》中以独特的创作风格—书信体,深刻地反映出以女主人公茜莉为代表的黑人女性从麻木到觉醒到抗争的主体意识的演变过程,表现了其女性意识的觉醒和追求平等自由的进步思想。  相似文献   

17.
一、教学语言应有启发性教学语言只有具有了启发性,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比如一位美国历史教师是这样来上一堂课的,他一进课堂就明确地说:"这节课白人可以自由活动,黑人不可以,必须……"黑人学生听了很生气,问其原因,教师说:"没有什么原因,白人本来就应该享受这样的优待。"黑人学生非常愤怒,  相似文献   

18.
这首诗是袁鹰同志写的。这是一首叙事诗。作者通过一个黑人孩子被无辜杀害的血淋淋的事实,深刻地揭露了生活在腐朽的资本主义制度下美国儿童的悲惨命运,强烈地控诉了美国反动统治阶级残酷的种族歧视和极端野蛮的暴力政策,有力地呼吁被压迫人民团结起来,推翻反动的资本主义制度,建立一个平等、自由、幸福的“工人世界”。  相似文献   

19.
以解构主义为理论依据,同妇女主义理念相结合,分析了美国黑人女作家艾莉丝·沃克的小说《紫颜色》中三种二元对立的解构,分别是黑人男女间、黑人女性间及黑白种族间二元对立的解体。在这当中,提炼出沃克对消除美国种族歧视现象所提供的有效途径,即通过黑人男女各自的成长和蜕变,以及黑人社区内部的团结和互助,使整个黑人种族得到进步和提升,进而赢得白人和其他民族的尊重,强调沃克为黑人民族实现自我解放、获得真正自由所做的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20.
美国内战解放了广大黑奴,但是,自由并没有带来黑人与白人的真正平等,南方种族关系反而进入紧张恶化的状态,从奴隶到自由人,在适应角色调整的过程中,南方黑人开始了黑人社区的自我建设。一个个独立的黑人社区在南方形成,并建立了黑人社区的经济自立系统。黑人在共享社区生活的同时,出现了中上层黑人与下层黑人的分层,他们的生活方式也由此区别开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