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魏玲玲 《大观周刊》2011,(39):9-9,76
中俄文化长期以来有着众多动人的景观,因为他们自始自终存在着“剪不断、理还乱”的内在关联。这独特的因素成就了伟大的革命作家瞿秋白,尤其是瞿秋白对文学上“多余人”的深刻认识以及“五四”时期对我国文学的正确引导,虽然他也有历史的错误,但无论如何他的功绩是不可抹杀的。  相似文献   

2.
我对许焕隆同志提出的质疑,简单答复如次: 一、关于瞿秋白同志参加“五四”天安门集会的示威游行及被捕问题,我们应以瞿秋白自己及杨之华同志说的为主,不必寻章摘句加以否定。当时被捕及被正式保释的北京十三个大专学校的学生32人中没有俄文专修馆瞿秋白的名字,可能正是由于他是俄专学生,而不是十三个大学校长提名具保的人,或者因为他自己不愿暴露自己的身份和名  相似文献   

3.
知识与趣味     
瞿秋白在1920年10月受聘于北京《晨报》和上海《时事新报》,担任驻莫斯科特派记者。1921年7月,在采访共产国际第三次代表大会时,他第一次见到了列宁,“在走廊上相遇略谈几句”。同年11月7日,苏联十月革命四周年,瞿秋白在莫斯科第三电力劳工工厂又一次见到列宁。瞿秋白第三次见到列宁,是在1922年4月,他出席远东各国共产党和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会上,他不仅受到列宁的亲切接见,还同列  相似文献   

4.
“八一”并非原定起义时间 第一次九江会议提出南昌起义后,李立三和邓中夏立即上庐山向鲍罗庭、瞿秋白和张太雷汇报。瞿秋白和张太雷都是人们熟悉的中共早期革命领袖,而鲍罗庭作为共产国际派驻中国的代表,他的意见对中共中央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5.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说到瞿秋白,眼前浮现的首先便是一个高唱国际歌、从容就义的革命家形象;其次是他与鲁迅的知己之交,“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稍微了解多些的,还有他与当时共产国际、党内路线斗争的复杂关系.其实,瞿秋白不仅是一位革命家、文学家,还是一位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家、翻译家.在他的短暂一生中,中国革命、中国社会发生了很多事情,从生前的党内外政治斗争到身后围绕《多余的话》展开的争议,他的革命生涯、文学创作、情感世界、心路历程……呈现出太多的庞杂与繁复.今天,拂去历史的尘埃与迷雾,王铁仙主编的《瞿秋白传》给我们呈现了一个有着多重角色的瞿秋白形象:他是一个勇敢坚毅的革命家,同时也是一个真诚坦率的知识分子,他的伟岸形象与他的人格操守一样使人感佩.  相似文献   

6.
《热血日报》创办于1925年6月4日,为八开四版报纸,它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份日报。当时,五卅反帝爱国斗争正处于高潮,中国共产党为了更好地领导这场斗争,在上海创办了这份日报,并由瞿秋白负责。瞿秋白为该报题写了报头,并撰写《发刊辞》。该报到6月27日停刊,共出版24期。瞿秋白在该报上发表的社论、评论有22篇。从6月6日起,《热血日报》在第四版开辟了“小言”专栏,先后发表了37篇微型评论,其中瞿秋白以“热”、“血”、“沸”、“腾”、“了”、“顾”、“默”署名发表的评论23篇。 瞿秋白撰写的这些微型评论,短小精悍,短的只  相似文献   

7.
五十年前,6月18日这一天,瞿秋白从容走向刑场,高唱《国际歌》,高呼“共产主义万岁”,在福建长汀英勇就义。他是被当地国民党军阀按照蒋介石的指令,“劝降不成,就地枪决”的。当时,他年仅三十六岁。瞿秋白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重要领导人之一,是党的卓越的政治活动家和宣传家。从新闻工作的角度来看,他又是一名杰出的无产阶级的新闻战士。早在1919年,他就和郑振铎等人创办了《新社会》旬刊。1920年冬,他以北京《晨报》和上海《时事新报》特派员的身份,前往苏维埃俄国采访。他是我国第一批派往苏俄采访的记者之一。在苏俄期间,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3年初回国后,他参加编辑  相似文献   

8.
鲁迅先生曾说:“一个人如果还有友情,那么。收存亡友的遗文真如捏着一团火,常要觉得寝食不安,给它企图流布的。”(《白莽作(孩儿塔)序》)被鲁迅称为“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的瞿秋白遇难后,鲁迅悲痛不已,1936年他抱病汇编了瞿秋白的遗著《海上述林》,以“诸友怀霜社”名义出版,并亲自写了序言和广告。  相似文献   

9.
2009年1月29日,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瞿秋白诞辰110周年。现有两则有关瞿秋白诗画的新资料,一是意外找到瞿秋白早年“背临”清代书面家汤贻汾山水画,二是著名音乐家冼星海手书瞿秋自早年《赤潮曲》。  相似文献   

10.
早在未相见之前,瞿秋白与鲁迅就互相敬慕,当秋白看到鲁迅写的《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和前驱的血》一文时。称赞说:“写得好,究竞是鲁迅!”鲁迅看到秋自的译作后,也高兴地表示:“我们抓住他!要他从原文多翻译这类作品!”此后,应鲁迅之邀,  相似文献   

11.
《枣下论丛》中《鲁迅思想发展的道路》一文。引用了瞿秋白评论鲁迅思想发展的话。这次重印,著者胡绳同志在引文下加注说:“见瞿秋白1933年所作《鲁迅杂感集序言》。瞿秋白在中国革命中犯过严重的路线错误,而且晚节不终。他对于鲁迅的思想所作的估计和分析则基本上是正确的,鲁迅  相似文献   

12.
《饿乡纪程》和《赤都心史》是瞿秋白同志早期的散文作品,写于一九二○年至一九二三年。这两本著作虽然到现在已有六十年左右了,但读来依然动人心弦,从中可以得到许多教益。伟大的十月革命胜利震撼着世界。在我国首先热情歌颂“这新纪元的创造”的是李大钊同志,他在一九一八年新青年上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而最早真实而具体地介绍俄国十月革命后的实况的是瞿秋白同志。一九二○年十月十六日,他作为晨报的特约记者离开北京,去俄国实地考察,“自中国  相似文献   

13.
1984年3月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新闻学简明词典》(余家宏等编写)是部中型工具书,最近因写文章查阅该书某些词条,发现有两处失误。一、词典第216页“瞿秋白”条,写道:“瞿秋白同年(1920年)10月,以北京《晨报》记者身份访问苏俄,最早向中国人民报道十月革命后苏俄真实情况”。其中“最早”一词欠妥。瞿秋白当时是与俞颂华、李仲武一道去苏联的。三个人都为《晨报》写稿,并相约各自侧重写  相似文献   

14.
1984年3月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新闻学简明词典》(余家宏等编写)是部中型工具书,最近因写文章查阅该书某些词条,发现有两处失误。一、词典第216页“瞿秋白”条,写道:“瞿秋白同年(1920年)10月,以北京《晨报》记者身份访问苏俄,最早向中国人民报道十月革命后苏俄真实情况”。其中“最早”一词欠妥。瞿秋白当时是与俞颂华、李仲武一道去苏联的。三个人都为《晨报》写稿,并相约各自侧重写  相似文献   

15.
瞿秋白(1899-1935)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理论家、宣传家,我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事业的奠基者,中国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苏联学者舍维廖夫在撰写瞿秋白的传记时用了“中国人民的优秀儿子”这个题目。作为一个深爱着祖国和人民的青年,瞿秋白无愧于这个光荣的称号。  相似文献   

16.
鲁迅所译法捷耶夫的名著《毁灭》,从出版到现在已整整半个世纪了。五十年前,鲁迅在给亲密的战友瞿秋白信中曾无限深情地说,自己对于《毁灭》中译本“就象亲生的儿子一般爱他,并且由他想到儿子的儿子。”爱“书”竟然如同爱“子”,这或许会使今天的一般读者感到些微诧异。可是,假如我们回顾在那腥风血雨  相似文献   

17.
电视剧《秋白之死》有段情节:国民党士兵听说狱中关着大名鼎鼎的文化人瞿秋白,竟不顾禁令,私下向他要文墨,瞿秋白的一批珍贵书稿因此得以摆脱厄运,保存至今。是什么促使国民党士兵超越阶级与政权的鸿沟,作出如此冒险之举呢?是瞿秋白书法文  相似文献   

18.
汪禄应 《档案与建设》2017,(11):40-43,61
为了探索汉语现代化,瞿秋白对二三十年代的汉语现状进行过专业考察,提出了各形态共同发展的现代中国语文体系建设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倡导过“文腔革命”“文艺大众化”等群众运动 瞿秋白语言规划建设具有明显的社会改造性质,其思想成就主要包括口语本位观、方言基础观、阶段推进观等七大方面 对瞿秋白汉语规划建设思想进行梳理和研究,可以进一步强化“口语本位”的各种形态全面发展的汉语规划战略,丰富中国汉语规划建设发展为重要内容的汉语学科知识,认识瞿秋白作为中国汉语现代化首倡者的汉语规划建设贡献.  相似文献   

19.
瞿秋白先后主持和参加了《向导》、《新青年》、《先锋》、《布尔塞维克》、《热血日报》、《红色中华》等刊物的创办与编撰,是中国共产党参加理论宣传工作最多的早期领导人之一。他在这方面有着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是值得我们研究,探讨和学习的。一瞿秋白办刊的理论与思想主要集中在《“新青年”之新宣传》(1923年5月发表)、《“热血日报”发刊词》(1925年6月4日)、《谈谈工厂小报和群众报纸》(1932年3月1日)《关于“红色中华”报的意见》(1933年8月)等文章中。其内容大致有以下十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家父珍藏着一幅照片:著名画家徐悲鸿坐在藤椅上,穿着深色厚衣,上身前倾,眼睛盯着面前的画布,左手拿着画笔,手臂搁在椅背上;右臂伸直,手里握着一支长长的画笔尾端,正在聚精会神地作画。油布上已出现瞿秋白和鲁迅的形象轮廓——瞿秋白穿着长褂坐着,右手臂弯曲搁在椅背上,手里夹着一支香烟。鲁迅也坐着,手指间也夹着香烟,在徐悲鸿身旁的墙上还贴着一幅如今大家所熟悉的“奔马”画。这张照片是徐悲鸿于1951年春在创作油画《鲁迅与瞿秋白》素描草稿时的留影。徐悲鸿(1895—1953),江苏宜兴人,他是近代中国美术史上有过重大影响的著名画家。新中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