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理论有自然科学理论和社会科学理论。自然科学理论有规律性、预测性和普适性等特征;社会科学理论有规律性、预测性和实践性等特征。马克思主义作为社会科学理论具有规律性和预测性以及实践性的理论涵义;邓小平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的组成部分,其主要是实践性的实践涵义,也就是在马克思主义总结了社会历史发展规律,预测了社会主义的存在,并从理论上进行了实践性的阐述基础上,进行了社会主义具体实践的操作性概括。所以,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的实践性的具体实践补充。  相似文献   

2.
能否坚持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是共产党员是否保持先进性的首要标准。坚定的理想信念必须建立在对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认识上;必须建立在对生产力发展内在规律的认识上;必须建立在对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的认识上。建立在规律性认识上的理想信念才是自觉的、坚定的。  相似文献   

3.
政治明的提出,使我们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规律性认识达到一个新的高度,有利于我们从整体上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有利于我们大胆学习借鉴人类社会政治明的有益成果,赋予民主政治建设以不断发展演进的内涵;有利于我们把握民主政治建设的重点,促进我国民主政治建设走向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  相似文献   

4.
在不同的社会形式和不同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上,劳动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劳动理论认为,虽然劳动是一个历史范畴,但也有一些共同的规定和一般的规律性。认真学习和领会马克思的劳动理论有助于更好的遵循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规律,指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  相似文献   

5.
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是认识主体的最高追求。因为只有把握规律性,才能在实践中掌握主动性,避免盲目性。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同其他任何事物一样有其自身发展和运行的规律,但我们对它的认识和研究非常不够。本文试对有关问题略陈管见,以期引起学术界的关注。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的关系在社会主义社会,精神文明是社会文明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是互为目的,互相促进,相互作用,相辅相成,不可偏废的。第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相互作用。首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要以物质文明为基础,离开…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对于构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具有重要意义,其内容中各个层次价值结合的逻辑层次性,是现代中国社会生活中的道德水平不断提高的真实反映,对于揭示社会发展规律和高校人才培养如何辩证地理解高尚的道德价值追求和基本的做人底线提供了切实的内容,也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引领和保证。  相似文献   

7.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认识和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它是人们认识人类社会发展历程正确世界观和方法论。而马克思主义“两个必然”内涵指明了资本主义制度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制度必然胜利。从唯物史观的视角来解析这“两个必然”真理性及其规律性,进一步坚定在我国既要坚持走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念,又要做好为实现此目标长期艰苦奋斗的准备。  相似文献   

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命题的提出,是中国共产党人又一重大的理论创新。这既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又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  相似文献   

9.
社会调查是运用科学方法实证考察社会现象、分析收集材料,从而得出规律性认识的活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中的社会调查是服务于为社会主义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一目的,教师通过对大学生社会调查的选题、途径、方法、过程、成果等进行引导和指导,从而提高大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努力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活动。  相似文献   

10.
恩格斯晚年基于对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对社会主义的社会治理进行了科学构想。恩格斯认为社会主义的社会治理是一个不断变动发展的过程,因此人们对于社会主义社会治理方案的确定也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必然随着社会的每一个发展进步而不断发生改变;社会主义社会治理的根本任务是使生产资料回归社会所有,其价值目标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些从一般原则上对社会主义社会治理的规定,对于我们今天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构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治理体系具有明确的理论指向和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11.
社会思维学     
曾杰 《成才之路》2013,(20):F0002-F0002
第20讲:社会思维的规律(上) “思维过程本身是在一定条件中生长起来的,它本身是一个自然过程。”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客观规律性。人的思维运动作为社会运动的一部分,也必然是具有客观规律性的。社会思维学的基本任务,就是要研究人作为集体来思维的规律,即社会思维的规律。  相似文献   

12.
坚持科学发展观就是要遵循客观规律.社会发展的效率、公平、增长运动有客观规律性,这一规律是现代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诸多方面发展的基本规律,也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诸多方面发展的基本规律.又好又快地、持续稳定地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应按基本规律的要求来运作.  相似文献   

13.
<正>《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指出:“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不长,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更短,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规律有些已经比较清楚,更多的还有待于继续探索。”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规律认识不清,是我们这些年来在工作中发生严重失误的一个重要的社会历史原因。因此,结合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经验教训,继续探索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规律,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任务。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反映着劳动人民对美好社会的追求,这种追求从古代社会就产生了。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使它有了社会基础,大同思想是中国社会主义的萌芽形式,它随着中西文明撞击和西方社会主义思想传入而发展起来,用中国文化理解社会主义,它既是一种美好的社会境界、社会发展规律、人文环境,又表现为社会体制,必须在对不适应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体制的批判和反思中,才能认识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形成追求好境界的人文环境,只有从这个视角认识邓小平理论,才能把握它的深刻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5.
技能训练是职业教育中规律性很强的课题,针对学生群体的生理、心理特点和教育规律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技能训练教学手段,对于职业教育的发展是很有益处的。  相似文献   

16.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推进国家政治体制改革,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是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政治基础,也是高等教育治理改革的政治基础。扩大高等教育治理的社会参与,对于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际竞争力提升具有重要基础作用,对于国家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扩大基层民主具有重要示范作用。随着高等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地位的提升,社会参与高等教育治理的广度和深度都随之发生正向变化,呈现出规律性的特征。促进高等教育治理的社会广泛参与,实现高等教育良治,需要政府、社会和高等教育机构共同做出努力。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反映着劳动人民对美好社会的追求,这种追求从古代社会就产生了。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使它有了社会基础。大同思想是中国社会主义的萌芽形式,它随着中西文明撞击和西方社会主义思想传入而发展起来。用中国文化理解社会主义,它既是一种美好的社会境界、社会发展规律、人文环境,又表现为社会体制。必须在对不适应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体制的批判和反思中,才能认识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形成追求美好境界的人文环境。只有从这个视角认识邓小平理论,才能把握它的深刻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8.
社会新阶层是改革开放的产物,这一阶层对于发展中国的经济化作出了重大贡献。江泽民在七一讲话中,肯定他们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对他们作出了新的定位。这一理论大大深化了党对三个规律的认识,必将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中华民族的复兴。  相似文献   

19.
中国从1956年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到2021年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可以大致分为三个22年。正确认识这三个不同历史阶段,对于我们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认识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社会发展规律,认识共产党执政规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肖玉明在《党政干部论坛》2002年第11期上撰文指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高度发展的结果,是一个不断实践、逐步实现的过程,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个通俗表述,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它实质上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第一,从社会发展规律角度看,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这一规律发展的另一种表述。从根本上说,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和本质特征之一,当然作为一种必然趋势而内含于其中。第二,从国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