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孙丽丽 《家庭教育》2006,(4X):56-57
“妈妈,我爱你!对于宝宝这种情感表达;每个母亲都不陌生.但是.有一天宝宝突然对你说:“妈妈,你是穿裙子的,那就好,我可以爱你了”时。身为母亲的您,肯定会感到震惊.还穿开裆裤的小不点就谈“爱”了,是呵斥还是平静地接受?[编按]  相似文献   

2.
语言作为重要的交际工具之一,伴随着人们生活的每时每刻。而说话,即口语表达,更是所有语言形式中最常见的。日常生活中离不开“说话”;与人交往、交流思想、表达情感离不开“说话”;课堂上、竟聘时更需要你不但要“说”.而且要“说”的对、“说”得好,可见“说”的重要性。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锻炼学生“说”的能力呢?  相似文献   

3.
人物说话要写“说”。每篇习作“说”字多:你说我说和他说.很多“说”字秃着头:“说”字秃头不好看.请给“说”字戴上帽。  相似文献   

4.
《小学时代》2009,(4):18-18
你,你,你!说你呢!这么大的人了怎么还玩“便便”?而且还是在首都北京的地坛公园里。一个人在家悄悄玩也就算了,你竟然把这么大的便便举出来满大街乱逛,还拿到游人众多的庙会来.太不讲卫生了,太影响市容了,太过分了!  相似文献   

5.
在餐馆吃完饭“结账”,现在一般说成“买单”,有人说不对,应该是“埋单”,请你猜一猜:应该是“埋单”还是“买单”?  相似文献   

6.
在机关说话     
“说”在机关.永远不会是信口开河。总的原则是。你职责范围内的事情是你最应该说也必须说的。超越职责范围的家长里短、是是非非,除了消耗体力、引火烧身之外,对于我们的发展并无实质意义。而且凡是习惯议论长短的人,最终会被领导在潜意识里认为“能力有限”——这是一条真理。但你职责范围内的事情,你必须搞懂搞清楚,有思路、有观点、有办法,特别要有独到的见解.随时能够“自圆其说”。  相似文献   

7.
说到用扑克牌玩“24点”游戏,大家一定不陌生:用扑克A到K共52张牌,任抽4张,通过四则运算,将4个数凑成24.几乎所有的同学都玩过.没准你就是个“24点”迷,说不定你还是个“常胜  相似文献   

8.
李荣华 《教书育人》2007,(11):62-62
在学校,只要存在末位淘汰,就必然存在着教师之间的评比。比什么?按行业术语来说,就是比“德”、“能”、“勤”、“绩”。“德”和“勤”这两项在教师中不会有太大差别。所以重点在于比“能”和“绩”。但“能”和“绩”又是与学生的成绩分不开的。因为你有能力,所以学生的成绩就应该好;学生的成绩好,你的成绩也就好;你的成绩好,就不能说你没能力。  相似文献   

9.
汤国荣 《江苏教育》2005,(1B):46-46
时下的语课堂“感悟”“体验”渐成一种时尚。语课上,学生往往还没读几遍书,教师便迫不及待地让学生“说说你的体会”、“谈谈你的感受”,有时还一阵穷追猛问:“你还有什么与别人不一样的体会或感受?”笔并非否定“说体会”的重要性,也无意于排斥新课改,只是觉得语课上“说体会”不必强人所难,应适可而止。  相似文献   

10.
萧雪 《顽皮娃娃》2007,(9):12-12
1.哇,河马的嘴巴好大!小朋友,嘴巴又叫“口”。你看“口”字像不像你张开的嘴呢?请你张开嘴,到镜子前看一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数列不等式活题拾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人会说:数列与不等式一结合,难度增大了,灵活性更高了,解这类题总是有点怕,还“拾趣”呢,看你“拾”什么“趣”,我们倒真想好好看看.  相似文献   

12.
有一次.在巴黎举行的联合国会议上,我和苏联代表团团长维辛斯基激辩.我讥讽他提出的建议是“开玩笑”?突然之间,维辛斯基把他所有轻蔑别人的天贼都向我发挥出来。他说:“你不过是个小国家的小人罢了。”  相似文献   

13.
鹿荣 《语文学习》2010,(3):49-49
在《欢乐中国行》、《同一首歌》之类的文艺演出中.主持人或演员问候观众时.有的喜欢说“大家好”.有的则习惯说“你们好”。“大家”与“你们”都是人称代词.可以指称不止一人的对方.但给人的感觉却并不完全相同.“你们”是典型的第二人称代词.是“你们”当然就不是“我们”。“你”、“我”完全不同.一个“你”就把说话人跟听话人划分成了两个完全不同的阵营.  相似文献   

14.
前些日子.参加了一个名为“你心目中的理想课堂”的教研沙龙。活动结束肘.组织者用了诸如“真实”、“情趣”、“对话”、“常态”、“问题”等一些关键词进行了总结.笔者颇以为然。但我想.理想的课堂、理想的教育,教师还应体现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让学生沐浴在“人性的光辉”之中。  相似文献   

15.
马际娥 《山东教育》2005,(29):14-15
曾在某报刊中读到这样一则故事:玛丽打开门时,发现一个持刀的男人正恶狠狠地看着自己。玛丽灵机一动,微着着说:“你好,你是推销菜刀吧?我正需要一把。”说着把男人让进屋,接着说:“你的样子很像我过去的一位朋友,看到你真高兴,你要咖啡还是要茶?”歹徒腼腆起来,结巴着说:?“谢谢!”最后,玛丽真的“买”下了那把明晃晃的刀,  相似文献   

16.
论知识生长点与数学说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即,实体“有”之所以给人带来物质功利,是因为空虚处“无”起着重要作用.数学说课是相对于实体的“有”而言,处于缄默状态的数学知识生长点就相当于“说课”实体空虚处的“无”.只有通过知识生长点这一“无”的配合作用,数学说课这一“有”才能给人带来物质功利.正所谓“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相似文献   

17.
一、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在当今这个信息时代,我们怎样去读书.怎样去思考?有人说,重要的是“读”.只有“读”,你才能广泛的占有知识而处于自由的境界;有人说,重要的是“思”,只有“思”,你才能获取更为丰富的营养而成为智者。  相似文献   

18.
古人常说.“腹有诗书气自华”。古典诗文蕴涵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情感资源.妙用古诗文可以激活语言表达,彰显文章底蕴.使文章散发出浓浓的书卷气和文化气。这无疑是高考作文“出彩”、“创新”的一条有效便捷的途径。那么.怎样借用古诗文来为你的高考作文增辉添色呢?  相似文献   

19.
《中国高校招生》2009,(1):57-57
当天气转冷母亲让你带上御寒的衣物时.你是否嫌麻烦而断然对母亲说“不”呢?你知道吗:你不但伤了母亲的心.你还因为抵抗不了寒冷的袭击而生上一场病:当上级领导跟你说“你这样做不太好”时.你是否想都没想就顶撞回去说“不,我没错”呢?你这样做所收获的就是你的工作能力或处事方式总在原地踏步、永远也得不到提高。甚至有可能招来某些针对于你的报复行为:当很多人都在跟你说“你做不成这件事”的时候.你是不是也时自己正在从事着的这件事说“不”字了呢?  相似文献   

20.
佚名 《良师》2010,(6):39-39
在澳大利亚,你正工作着,说不定有人就会告诉你,你已经上了公司的“黑名单”了! 这种“黑名单”是说你没有按规定休假。这时,老板会找你去认真谈话,要求你去尽你应尽的“职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