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2 毫秒
1.
"为政以德"是中国传统治政理念的主流。王艮继承了这一思想,他认为,要搞好德治,首先要学好儒家经典,继承古代文化的传统;要坚持"以德化民"的原则,充分发挥道德教育的功能;要处理好"刑"与"教"的关系,做到先教而后刑,并正确处理好德治与法治的关系,此外,王艮认为修身是德治的核心,所以强化德治必须把修身看成第一位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泰州学派创始人王艮提出了"百姓日用是道"。这一重要思想解决了"道"的来源问题,要求人们到百姓日用中去学道、求道;同时,王艮还把"日用"与"平常事"结合起来,指出在日用中学道关键是在即事中学道,这就进一步指明了学道的方向。此外,王艮分析了"百姓日用是道"的简易特性,并从学与教两个方面强调了顺应"简易"规律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明末清初大思想家王夫之的"为师之道"至今都为国内外众多学者所推崇,他的教育思想主要包括不言之教、自明之识、新故相资、格物穷理、利导安习、教不俯从等内容。  相似文献   

4.
中国道教根基深厚,到了明代最为典盛。王艮生活在明代中晚期,作为一个关心天下的平民思想家,受到道教盛行环境的深刻影响。同时王艮也受到了王阳明、朱熹等心学和理学的影响。加之王艮是"东西南北之人",其杂学特征使他吸收了道教的"无为"思想。他从自然人性论出发,以自然为宗,不死抱道教教义,着重吸取和强化道教思辨方式。他把"中"看成是一种辨证的"道"。所以,在王艮看来,修道关键是修"中道"。通过修"中道"而致中和。这也是王艮道学思想的特色所在。  相似文献   

5.
萧承慎是20世纪中国的一位出色的教育学家,他在战乱时期对师资文化进行的研究中,揭示了中国传统师资文化的历史特点,对"师道"做了关于教师的"为师之道"、国家和社会的"尊师之道"以及学生的"求师之道"的区分。中国的"师道"赋予教师的教-学活动以价值追求,其本身是一种信仰力量,具有道德约束力。中国和西方的师资文化差异,植根于双方的教育文化之中,建构中国特色的教育学,当从中国传统的教育文化中汲取滋养。  相似文献   

6.
孔子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第一个伟大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至今对现代教育还有着重要的启示。本文拟对孔子以"仁"为核心的教育理念、有教无类的教育原则及其诲人不倦的为师之道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7.
王守仁与王艮都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两人的教育思想既有相通之处,也有很大差异,由于教育目的的差异,在教育对象上,王守仁把的对象主要集中于为官之人和官宦子弟,而王艮则主要集中于平民百姓。王守仁与王艮都提倡“乐学”,但怎样做到乐学,王守仁只注意到了教育的环境和方法,而王艮则认为“乐学”的关键在于消除“私欲”。在“知”、“行”结合的问题上,两人也有差异,王守仁的“知”、“行”结合是从主观唯心主义出发的,重在强调“心”的作用,而王艮则重在强调百姓日用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中去获取真知。  相似文献   

8.
"百姓日用是道"是王艮整个思想体系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关于其思想内容及其价值,学界论述较多,说法不一。文章认为,对王艮的"百姓日用是道"应该深刻分析、客观把握。事实上,"百姓日用是道"指明了"求道"的方向,但并不是说学道就是学习百姓的日常活动;"百姓日用是道"体现了圣愚平等的思想,但并非百姓为上的主体观;"百姓日用是道"阐述了人性天生良知的完美性,却不否认"知"及"知"的差别。王艮的"百姓日用是道"与传统的"日用"理论不同,是一种理论创新,很有思想价值与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9.
"百姓日用是道"是王艮整个思想体系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关于其思想内容及其价值,学界论述较多,说法不一。对王艮的"百姓日用是道"应该深刻分析、客观把握。事实上,"百姓日用是道"指明了"求道"的方向,但并不是说学道就是学习百姓的日常活动;"百姓日用是道"体现了圣愚平等的思想,但并非百姓为上的主体观;"百姓日用是道"阐述了人性天生良知的完美性,却不否认"知"及"知"的差别。王艮的"百姓日用是道"与传统的"日用"理论不同,是一种理论创新,很有思想价值与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0.
高职专业群课程体系中链路课程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高等职业教育以就业导向、能力本位为特征的专业群课程体系建设中,采用横向层次、纵向链式的纵横结合模式架构.纵向链式结构课程设计是指面向职业岗位,以能力目标为依据,确定链路课程的知识目标和教学目标.其中,职业专门技术能力的链路课程主要体现在职业特定技术的链路课程上,在设计中把每个职业特定技术的培养看成一项职业工作任务,按工作过程组织教学.链路课程一般分为理论教学独立设置、实践教学递进式链路和理论实践相结合"教、学、做"一体化链路两种模式.  相似文献   

11.
修身思想是王艮学说中最为重要的内容之一.王艮站在心学的立场上,以天地万物依于己,提出了关于修身的理论学说.他以“身本”作为其修身思想的理论基础、以“正己”与“安身”作为其修身实践的根本途径,以“成圣”作为其修身理想的终极追求.在这三个层面的统一中,彰显出其修身思想中既张扬道德理想,又依托于感性生命的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12.
王艮、王栋、王襞所写诗歌在宣传泰州学派思想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由于“三王”的生活环境、家教渊源、文学素养以及对诗歌作用的认识不同,其诗歌内容与诗歌风格也有差异。总体上看.王艮、王栋、王襞就诗歌创作水平来说,一个高于一个,而就诗歌创作理论而言,则各有千秋。王艮从轻重角度提出了先德行而后文艺的原则,王栋则从缓急角度强调了王艮的观点,两人都把诗歌的道德性与教育性视为诗歌创作的首要要求。王襞的不少诗虽然也进行了理论的揭示,但他的诗以抒发自己的理想信念和豪情壮志为主.因而在诗歌的内容与写作方法方面与王艮、王栋有着明显的区别。  相似文献   

13.
在对王阳明教育思想的哲学基础阐述的基础上,对其教育思想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论述。认为“致良知”是王阳明教育思想的核心和目标;“明伦”、“德教”是王阳明教育思想的根本内容;“立志”、“勤学”、“改过”、“责善”是王阳明实践教育教学的基本原则;“知行合一”是王阳明实践教育教学的根本方法;“趋向鼓舞,中心喜悦”是王阳明儿童教育思想的具体体现;“礼乐教化”、“敦厚风俗”是王阳明社会教育思想途径与目的。继而文章在肯定王阳明教育思想的实践绩效和历史影响的同时,认为其教育思想对于当今的人与自然和谐、社会建设、教育文化发展等都有积极的借鉴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4.
海德格尔早期弗莱堡时期的“形式指引”方法,更适合于用来达及让教学回归生活世界的目的。概而言之,它对教学具有实际启示意义:教学方法应从实际生活经验而出,并最终返回到实际生活经验;真正的好教师能够凭借自身更深刻的经验和体悟把学生“引入”一个当下的情境之中,“让”学生在这个情境中回到自身的实际生活经验,自我对话,自我决断。  相似文献   

15.
每位教师实质上都有其教学观念,犹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观念一样,正是教师的教学观念影响着其教学实践活动的方方面面,但关注的重心往往是“教师应该树立什么样的教学观念”,而对“教学观念”本体缺乏深入研究。有鉴于此,文章对教学观念的概念、结构、特点与功能等问题进行梳理和剖析,以使能够全面理解和正确使用“教学观念”一词,促进学界对教学观念问题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6.
泰州学派创始人、明代平民哲学家王艮,在继承传统出处思想的同时,又从他的身本思想出发,提出了独特的出处观点。他的出处思想的基调是出而见龙,努力为社会作出贡献,同时他又认为,"出处"乃是"大节"问题,"出"与"处"都有要考虑尊身、保身的问题。此外,王艮还要求人们在注意尊身、保身的同时,发扬"大人造命"的主体精神,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相似文献   

17.
论王襞的格物正己与修身立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襞继承和发展了王艮的“淮南格物”思想,认为格物的本质在于正己,正己的核心在于修身,修身的关键在于诚意正心,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榕物学说体系。  相似文献   

18.
王栋以其独特的诚意观来纠正心学的流弊,价值很大。他综合了王阳明的"致良知之学"与王艮的"格物之学",提出"诚意修身"说。王栋强调"诚意修身"必须立定主意,把诚意看成是彻首彻尾的修身工夫,特别要求在"诚心"上下功夫。他解诚意功夫为慎独,认为诚意本身就是一种功夫,而慎独也是一种功夫,而且这两种功夫是相通的。王栋认为这种慎独的诚意功夫,不是已发之功,而是未发之功。王栋不仅把"独"字解释为"意",且赋予以不睹不闻,未发之中的本体地位。王栋还针对当时的痼疾,提出"诚意祛病"说,试图用"诚意工夫"来防止现成派的"乱发"之弊的"狂"者意志。王栋认为诚意是为了正心,做到自心自性,自诚自明。  相似文献   

19.
泰州学派是充满创新精神的学派,也是一个极具启蒙意义的平民哲学学派,但他们仍属儒学一脉。泰州学派的创始人王艮认为,为学当读圣贤书。儒家的经世哲学是他的指导思想,但他不搞儒学独尊,而是主张兼收并蓄,主张杂学。其最为典型的表现就是他尊儒而并不排斥佛道,并肯定了佛道各自具有的效用。这就把尊儒与杂学有机统一起来,为"三教合一"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