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利用科学思想史与现象学科学哲学的资源,区分了两种不同的自然科学范式:对象科学与现象科学,并用现象科学来阐释中国古代科学的统一性。欧洲近代科学属于对象科学,它用"对象"模型来解释自然世界,用奠基于对象存在论的客观概念与客观逻辑来表达事物的客观知识;中国古代科学属于现象科学,它用"现象"模型来解释自然世界,用奠基于现象存在论的现象概念与现象逻辑来表达事物的现象知识。通过对元气论、天人合一观、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给出统一的科学阐释,本文揭示了中国古代科学是一种具有独特理论形态的现象科学。  相似文献   

2.
以现象学的视角来对社会科学的基础提出发问,必然需要回应现象学在何种方式上可以与社会科学发生关联,从自然态度向现象学态度的转变意味着现象学作为哲学本身可以就社会科学提出批判性反思,进而这一反思中的意向对象和意向行为的说明实则就是对自我建构的把握和对社会科学发问方式以及来自于生活世界的奠基的说明.这构成了现象学反思社会科学的意向性结构,不仅使我们可以就现象学立场提出对社会科学的新理解,而且实际也意味着社会科学哲学的现象学路径的可能及必要.  相似文献   

3.
伊德的身体理论是理解其科学哲学和技术哲学思想的重要视角。他在“身体一”(感知的身体,体验的身体)和“身体二”(文化建构的身体)的基础上,提出了身体的第三个维度,即“技术的身体”。“技术的身体”是对“身体一”和“身体二”的综合,主要特征是工具的涉身性,而这正是科学哲学与技术哲学的界面。伊德的身体理论对涉身、知觉和行动的内在联系进行了挖掘,对“情境化知识”、人与技术的关系进行了全新解读,对我们建立批判的知识论和技术现象学有诸多启发,其中有两个向度不可忽视,一是关注行动,二是重视现象学一解释学方法。  相似文献   

4.
李贤彪  夏志琴 《内江科技》2013,(11):109-109,117
<正>本文对身体自我的有关概念进行介绍,对研究方法和国内外已有理论进行回顾、归纳和梳理,介绍了身体自我的概念、测量工具及方法、相关模型和理论研究并对研究的不足提出了看法。身体自我(physical self)作为自我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对心理健康有重要影响的心理因素,近年来已成为心理学研究中十分令人注目的研究热点。国外研究表明,青少年身体自我的发展会促进自我概念的发展,国内对身体自我的研究还很缺乏。  相似文献   

5.
肖朗 《科学.经济.社会》2012,30(2):123-127,131
胡塞尔奠定了现象学的基础,他力图回到事情本身,但是他的思想仍然停留在意识范围,海德格尔认为存在比意识更为本源.海德格尔将现象学解释为显现学,力图摆脱主体性和对象化思维模式,强调事物自身的显现.胡塞尔的现象学理论立足于“人是理性的动物”这个传统定义,海德格尔早期则将人理解为此在.海德格尔的现象学思想也是走在思想的事情的道路上.  相似文献   

6.
研究最优运动员身体特征的寻优筛选挖掘方法。对最优运动员身体特征的寻优挖掘,可为运动员的选拔提供数据参考,而由于运动员的身体特征具有隐秘性,特征数据采集过程较为复杂,采用传统的方法进行筛选挖掘,得到的效果往往不够理想,且需要浪费大量的时间与人力。为此,提出基于人工免疫的组合优化子空间算法的最优运动员身体特征的寻优筛选挖掘方法。依据组合子空间的相关理论,获得子空间的最优鉴别向量,抽取不同运动员的个体特征形成特征集合,从而实现特征模型的构建,依据人工免疫算法,进行最优运动员身体特征的寻优搜索,直至输出最优值,完成最优运动员身体特征的寻优筛选挖掘。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改进算法进行最优运动员身体特征的挖掘,能够提高挖掘效率与准确性,具有显著的优势。  相似文献   

7.
论罗宾逊的“翻译身体学”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巾 《科教文汇》2012,(19):131-131,166
道格拉斯·罗宾逊是活跃在译界的一位重要翻译理论研究者,他在其著作《译者登场》中提出了"翻译身体学"这一理论,揭示在翻译过程中普遍存在的身体反应,并将其进一步划分为"个人身体学"和"意识形态身体学"两个方面。罗宾逊的"翻译身体学"理论使翻译成为了一个由身体主宰的动态过程,有力地说明了翻译是译者从事的一种创造性活动。  相似文献   

8.
透过身体现象学这个视角,可以发现认知科学中的计算主义、符号主义、表征主义、认知主义等等思想有一个共同的实质,即在考虑认知活动或智能活动时,以表征为核心,而忽视身体在其中的关键作用。所以这些思想可被统称为无身认知。另外,在无身认知背后有三个未经检验的哲学假设,而它们都是站不住脚的。因此,无身认知应该被具身认知取代。  相似文献   

9.
李琳婷 《科教文汇》2010,(14):72-73
21世纪的当代文坛可谓是"百家齐鸣,百花齐放",在多元化因素共存的时代,人们畅所欲言,尽显个性。尤其是女性"身体写作"理论为基点,结合中国本土特色深入剖析其发展成因及特征。  相似文献   

10.
当代西方人学方法论的奠基——论胡塞尔的“生活世界”概念张廷国在《欧洲科学危机和先验现象学》(以下简称《危机》)一书中,胡塞尔称伽利略“既是发现的天才,又是掩盖的天才”。①这里,胡塞尔的意思是指:当伽利略以精确的因果规律来建构自然或世界时,他实际上是以...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竞技健美操身体姿态的控制为研究对象,界定了身体姿态控制能力的相关概念,通过美学角度来审视竞技健美操身体姿态的完美控制所带来的表现效果,从而论证了身体姿态的控制能力对健美操运动员的重要性,认为竞技健美操运动员身体姿态控制是其运动水平和艺术造诣的直接体现。最后列出的两大类别的训练方法,以为教练员及运动员对身体姿态的控制训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张莉平 《今日科苑》2010,(18):213-214
身体上的印记对于处在一定社会政治,权力等意识形态下的身体来说是有其深刻意义的,紧箍咒作为孙悟空身上的印记,它是神佛统治者对孙悟空进行规训的工具,体现了权力对于肉体的惩罚和报复,孙悟空在紧箍咒的约束下完全变成了"驯服的身体"。  相似文献   

13.
皮克林从高能物理学史个案研究,提出科学发展中的"共生"与"机会主义"两个重要概念:宏观上看,实验传统与理论传统呈现相互加强、共同促进的"共生"现象;微观上看,个体科学家处于特定的历史情景中——特有的文化资源、熟悉的研究传统、偶然出现的新生长点等。他(她)若能抓住机遇,利用自身特有的资源投入到新的研究传统中,则能实现认识的转换。范式的转换并不像库恩的"格式塔"式的神秘性,也没有危机与混乱,而是自然平滑地实现。  相似文献   

14.
当前科学哲学正在走向"语境论",这种走向与Science Studies有关。文章首先分析了"社会建构"所理解的"语境",这种"语境"用"社会重构"取代了"理性重建",从而走向了社会本体论意义上的相对主义。其次考察了"科学实践"视野中的"语境",这种语境把科学置于自然-仪器-社会机遇性聚集的空间或场所,从生成论的视角,为科学哲学重新思考客观性、合理性等一系列概念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相似文献   

15.
杨彬 《今日科苑》2010,(6):245-245
直观性教学原则是根据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的规律来决定的。它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各种方式和手段,通过学生本身各种感觉器官和已经取得的直接或间接的经验以及生动形象的表象,使学生尽快地领会和掌握体育知识、技能和技术。在教学中要使学生尽快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技能和技术,就必须通过合理地运用身体的各种感觉和已获得的经验来感知动作,从而形成完整的概念。  相似文献   

16.
在现象学的世界是经验显现的世界之意义上,作为人的“基本建构”的“在世界之中存在”可理解向“在经验之中存在”,即人是经验性存在。基于身体与世界之“交流”的作为人的存在的经验生成的可能性,规约于“交流”之中的身体与世界的现实性。身体的技术延伸、技术介入、技术规训的普遍性,世界的技术改变、技术构成、技术表征的普遍性,使身体与世界现实地建构于技术。在这个意义上,作为人的存在的经验生成或人的经验性存在的现实,建构于技术的现实。  相似文献   

17.
海德格尔批判了传统形而上学“主客对立”、“对象化”的物的概念。通过对壶之壶性的追问,揭示了长期以来被遮蔽的物之物性。海德格尔宣称“物的本质乃是聚集”。这一思想突破了几千年根深蒂固、枝繁叶茂的传统的物观念,粉碎了以对象化为本质的循环之路的概念性思维对事情本身的拦截。  相似文献   

18.
解决当前传播学研究的学科认同问题与范式之惑的常见路径是,寻求传播学的“元理论”。把胡塞尔的现象学思考引入到当前的元理论讨论之中,首先去刻画胡塞尔对“交往”概念的界定。以此为基础,试图指出胡塞尔现象学可以被看作是“交往—传播”的元理论,可以为我们反思当前各种不同类型的传播研究提供基础的概念框架。虽然任何“元理论”从原则上都不能直接帮助我们建立起任何学科统一性,但是元理论可以通过建立具体研究的自身意识来明确本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界限。以传播学的“身体”研究为例,在现象学的视角下展示了“身体”必然属于传播学研究的一面,以此来说明现象学的“元理论”对学科性反思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体育运动随着人类自身和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着人们对它认识的不断深化,越来越表现为人的本质的对象化——即表现为美的多样化。健美操训练可提高女生身体素质、消除多余脂肪、增强肌力;同时有效地改善心肺功能,提高人体的有氧耐力,对预防心血管疾病及促进身体的发育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创造空间是园林设计的根本目的。园林空间设计是主要以自然为特征的环境空间设计。构图空间对象来自自然,但不是对自然的一般仿造,而是因借自然、效法自然、高于自然。既有自然的生动性,又有艺术意境,达到"虽由人作,宛如天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