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这是一组校园里关于男女同学之间的故事。本来,制造是非是影视界的“专利”,它更多的是无聊记者们为满足观众的好奇心理而炮制的新闻,是明星进行个人炒作的“法宝”……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这股歪风吹进了纯净的校园,一些同学成了“谣言TV”的主播,一些同学则津津乐道于某某与某某的关系上,把“事件”传播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而受伤的始终是“故事”中的主角。我想,这一期话题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一些故事,而更多的应该是思考和自省。  相似文献   

2.
花花红线     
这是一组校园里关于男女同学之间的故事。本来,制造是非是影视界的“专利”,它更多的是无聊记者们为满足观众的好奇心理而炮制的新闻,是明星进行个人炒作的“法宝”……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这股歪风吹进了纯净的校园,一些同学成了“谣言TV”的主播,一些同学则津津乐道于某某与某某的关系上,把“事件”传播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而受伤的始终是“故事”中的主角。我想,这一期话题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一些故事,而更多的应该是思考和自省。  相似文献   

3.
这是一组校园里关于男女同学之间的故事。本来,制造是非是影视界的“专利”,它更多的是无聊记者们为满足观众的好奇心理而炮制的新闻,是明星进行个人炒作的“法宝”……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这股歪风吹进了纯净的校园,一些同学成了“谣言TV”的主播,一些同学则津津乐道于某某与某某的关系上,把“事件”传播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而受伤的始终是“故事”中的主角。我想,这一期话题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一些故事,而更多的应该是思考和自省。  相似文献   

4.
这是一组校园里关于男女同学之间的故事。本来,制造是非是影视界的“专利”,它更多的是无聊记者们为满足观众的好奇心理而炮制的新闻,是明星进行个人炒作的“法宝”……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这股歪风吹进了纯净的校园,一些同学成了“谣言TV”的主播,一些同学则津津乐道于某某与某某的关系上,把“事件”传播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而受伤的始终是“故事”中的主角。我想,这一期话题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一些故事,而更多的应该是思考和自省。  相似文献   

5.
这是一组校园里关于男女同学之间的故事。本来,制造是非是影视界的“专利”,它更多的是无聊记者们为满足观众的好奇心理而炮制的新闻,是明星进行个人炒作的“法宝”……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这股歪风吹进了纯净的校园,一些同学成了“谣言TV”的主播,一些同学则津津乐道于某某与某某的关系上,把“事件”传播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而受伤的始终是“故事”中的主角。我想,这一期话题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一些故事,而更多的应该是思考和自省。  相似文献   

6.
这是一组校园里关于男女同学之间的故事。本来,制造是非是影视界的“专利”,它更多的是无聊记者们为满足观众的好奇心理而炮制的新闻,是明星进行个人炒作的“法宝”……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这股歪风吹进了纯净的校园,一些同学成了“谣言TV”的主播,一些同学则津津乐道于某某与某某的关系上,把“事件”传播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而受伤的始终是“故事”中的主角。我想,这一期话题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一些故事,而更多的应该是思考和自省。  相似文献   

7.
期未考试,批阅一名七年级学生的语文试卷。该学生的语文知识得分几乎是全分。作文写得是《让世界充满爱》,很不错,是一个同学帮助一个腿脚不方便的同学上学的故事;叙事有条理,语句通顺,过程也生动感人。就在我要为其打满分的时候,作文的最后一段之外的“最后一段”却眼镜大跌:“该篇文章通过叙述某某同学帮助残疾同学上学的故事,表现了某某同学助人为乐的高尚品德……”云云。原来是抄袭!  相似文献   

8.
好好 《特区教育》2010,(9):42-43
有同学向小胖诉苦,说自己被“校园绯闻”缠上了:放学了,各顺路的异性同学回家,第二天就被传“有问题”;上课收到好友的小纸条,写着“某某好像对你有意思哦”,  相似文献   

9.
下课了,老师们陆续走进办公室,办公室里的气氛立刻活跃起来。“某老师,你们班的某某同学这节课又开始捣乱了……”“某某同学真是屡教不改,你看今天又错了这么多……”“某某今天又没有完成作业,我一定要和他的家长好好谈谈……”办公室的门又开了,一位  相似文献   

10.
老师,报告     
<正>一年级小朋友最喜欢做的事情之一就是“报告老师”。下课,你刚在办公室想喝口水,与同事聊个天,就有学生喊报告:“老师,某某同学踢了我一脚。”“老师,某某同学在玩黑板。”“老师,某某同学拉我的衣服。”……这些报告中,有一些的确需要班主任出面处理,如:学生摔了一跤,摔破了膝盖;俩学生打起来了……但大多数时候,都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当小朋友报告时,我无论在干什么,都会停下来,专心听。如果是大事,就及时处理;如果是小矛盾,我就主持一下公道,安慰一下受到伤害的小朋友。  相似文献   

11.
我们的校园总是那样充满活力,总是那样生机盎然,我们的校园每一天都是新的,都在发生神奇的变化。这一次的“哈哈校园”专栏又要告诉我们许多有趣、精彩的故事了。二年级小朋友章立远的《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写了一次难忘的主题中队会,小作者“过把瘾”做了一回“表演艺术家”,深感“看事容易做事难”,体会到艺术表演的甘苦。三年级小朋友吴梦婉的作文记叙了一堂饶有趣味的科学课。老师启发学生的科学想像,不拘一格,简单而有效,同学们的表现千姿百态,有的很成功,有的则出了洋相。这两篇作文叙事比较简单,但都写出了情趣。陆莹同学的《新同学来…  相似文献   

12.
当这组文章来到大家手中的时候,选文的作者们已经“脱二奔三”,成为高三学生。高中两年里,他们自称是上海市南洋模范中学的“校傲四班”,因为无论是学习成绩还是体育文艺,他们都足够出色。在这两年中,他们还留下了一部“伟大”的作品——全班同学一起“创作”完成的《班级日记》。虽然很多学校很多班级都有类似的日记,但“校傲四班”轻松活跃的气氛使他们的日记不再是流水账,而更像是一种集体创作。它记录了四班同学一生中最美好的青春岁月。我们精选了其中的片段,愿与你们一起分享其中和你们相同或相似的欢乐与哀愁。在摘编“校傲四班”的《班级日记》时,我们常常为其中的故事、心情甚至玩笑深深吸引。这是同学们最真切的生活、最生动的气息。在这里我们特别要感谢“校傲四班”的祝婕同学,就是缘着她的线索,我们看到了比书店里那些青春校园小说更“原汁原味”的两本日记。是的,原汁原味,正如祝婕同学所说。在众多的校园小说中,我们看到的故事总是有点造作而雷同,其实真正的校园故事更多的是一种朴实的精彩,正如“校傲四班”的《班级日记》,在琐碎中闪亮。也许你们班还没有《班级日记》,也许你们的《班级日记》还流于形式,但是看了“校傲四班”的精彩日记之后,你们也许可以同样精彩起来。等到某年某月的某一天,你会突然发觉:当初似乎无足轻重的一本《班级日记》,竟然一路见证了你和同学们一起走过的日子!  相似文献   

13.
这是一个特殊学生从刚进入校园到逐渐融入班集体的故事。在教师的关爱、家长的陪读与同学的陪伴下,他摘到了属于自己的那朵“玫瑰花”——良好的习惯与最好的自己。  相似文献   

14.
青春是一个多梦的季节,如花似锦的年华,朝气蓬勃,充满个性与张扬.青春也是一个萌动的季节,像一朵怒放的玫瑰,欲向异性展现自己的风采. 不知从何时起,“喜欢”一词在同学圈里流传,耳边总有一些“绯闻”响起,有关于他人的,也有关于自己的.比如:“他喜欢你”“你喜欢他”“他喜欢她”“某某向某某表白了”等等,诸如此类的言词天天都在演绎着.不过,不管怎么说,这个年纪的我们,“喜欢”是羞涩的,就像那水池中含羞的水莲花蕾;“喜欢”是纯洁的,如校园里素雅的栀子花;“喜欢”是甘甜的,若深山中洁净的清泉,缓缓流淌在我们萌动的心灵深处.  相似文献   

15.
小学生在课堂上打“小报告”现象比较普遍。“某某同学拿我橡皮啦”、“某某同学玩东西啦”、“某某同学看小人书啦”如此等等。从积极意义上分析:“小报告”现象反映出小学生天真无邪、单纯直率的个性品质,是一种有正义感和负责任的表现,体现了孩子们课堂主人意识。“小报告”对课堂上出现的个别不良学习行为也有着提醒警示作用。但也不可否认,“小报告”给整个课堂也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好好的教学思维链条,会被冷不防的“小报告”中断,分散师生注意力,打断教学流程的连续性等。若教师对“小报告”处理引导不当,对报告者和被举报者都会带来人格自尊的伤害。所以冷静、沉着、慎重、艺术地处理好课堂“小报告”,是建构和谐、积极的学习课堂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6.
郭钿钿 《班主任》2010,(7):38-39
一、个案介绍 一天,高三学生小石来到咨询室,向我诉说了他的苦衷: “我的家境很一般,我的同学多数家庭富足,很多家长是经理或老板。捐款的时候,我捐5元。而某某同学一捐便是200元。这让我自叹不如。”  相似文献   

17.
<正>所谓的"问题意识",并非通常所认为的遇到一些不明白的问题、现象时所产生的疑惑或探求的心理状态,而特指问题的类型意识。教师,更多是班主任,往往被这样一些问题困扰:"某某同学经常迟到或不交作业怎么办?""某某和某某谈恋爱怎么处理?"……于是,解决此类问题的书籍就成了抢手货,同时,网络上这些问题也就成了"热搜"。有人说问题就是"必须被解决的课题"或"需  相似文献   

18.
无产阶级专政是我们必须坚持的四项基本原则之一,也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当然是很重要的。正因为如此,这方面的一般道理同学们都知道一些,尤其是已经学过“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的同学就知道得更多一些。面对这部分同学,如何讲授“科学社会主义”这  相似文献   

19.
滑稽班长     
匹诺曹说:嘿,今天和大家唱几段“歪歌”怎么样?你在学校是不是唱过什么“某某同学一回头,吓死路边一头牛”什么的,这可太损人啦。我们也唱“某某同学”什么什么的,不过唱就要唱得好。匹诺曹在下面写了三段,你唱唱看怎么样?给《小伙伴写真》投稿,别忘了也写两段“歪歌”哦。  相似文献   

20.
在一个班中经常会发现有那么几个孩子,平时总爱和同学磕磕碰碰,今天跟这个同学闹意见,明天和那个同学不说话。他们在同学中也没有好朋友。孩子放学回到家里往往情绪不高,家长问起时,孩子也很委屈。孩子往往会说:“我真讨厌某某”、“我恨死某某了”、“某某真没劲”…… 不同的家长对此反应也就不同。有的不闻不问、无动于衷;有的会说“谁欺负你了,去告诉老师”,有的甚至“告诫”孩子“谁欺负你,你就打谁”;当然也有的家长非常重视孩子在学校与同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