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撤点并校、以城市为中心的产业结构调整,让许多农村地区,特别是边远山区及贫困地区的教育工作走向萧条。农村乡土文化的逐渐瓦解,导致失学、辍学的孩子日益增多。如果没有完善的农村教育,就没有农村的进步与文明,就没有农村的和谐与富裕,我们应把农村教育放在奠基农村的高度,拯救失衡的农村教育生态,让农村教育为农村未来的发展和国家进步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源泉。  相似文献   

2.
撤点并校、以城市为中心的产业结构调整,让许多农村地区,特别是边远山区及贫困地区的教育工作走向萧条。农村乡土文化的逐渐瓦解,导致失学、辍学的孩子日益增多。如果没有完善的农村教育,就没有农村的进步与文明,就没有农村的和谐与富裕,我们应把农村教育放在奠基农村的高度,拯救失衡的农村教育生态,让农村教育为农村未来的发展和国家进步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源泉。  相似文献   

3.
农村教育目的决定了农村教育的走向和发展趋势,农村教育发展的历程正是农村教育目的改革的见证。农村教育目的从服务政治、服务经济到以农村人口的发展为目的。体现了时代进步、社会发展对“人”的认识的提升,农村教育就应该成为农村人口能体验生命价值与生活幸福的教育,成为促使其去改变困境、创造美好生活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黄桂强 《教师》2008,(23):40-41
众所周知,我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80%,农村的发展对整个现代化事业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可以说。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而农村的发展靠人才。人才的培养靠教育,农村的教育决定了中国的未来。因此,正视当前农村教育综合改革面临的问题。大力改革与发展农村教育,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变为巨大的人力资源优势.是新世纪我国农村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5.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学生的总体素质为目标的教育,它与提高整个民族的素质密切相关。目前学校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是当今教育上的一个重大课题。没有研究就没有改革,没有改革就没有进步。综观一些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的教育改革,他们成功的经验告诉我们,如不实施素质教育,一味地沿着应试教育的轨道运行,教育将走向歧途。那么,素质教育如何在学校教育中得以实施呢?这就需要把着力点放在教研教改上。  相似文献   

6.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原来的农村教育政策已不再适应,急需改革.河北省的农村教育改革就经历了若干阶段,根据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改革,取得了很大成效,并逐步走向完善和成熟.本文通过对河北省十多年来的农村教育改革的内容分析,来归纳共同点,总结经验,以便进一步促进河北省的农村教育改革,来指导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7.
丁校长从事语文教学50多年。她倡导与推动语文乐学教学,锐意探索小学乐学教育实践与管理,凝聚成“没有乐学就没有幸福的童年,没有乐学就没有真正的教育”的思想,取得了突出的成效。她广泛传播乐学教育思想,从无锡走向全国,从国内走向国外。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力度加大,农村留守儿童数量和比例逐年增加和提高。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难问题,已经成为农村教育中的突出问题。如何让他们在学校这个大家庭里得到更多的关爱,受到更好的教育呢?这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教师要有爱心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相似文献   

9.
对于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全局而言,三农问题始终关系重大,关系人民群众生活的最关键性问题。如果没有稳定的农村环境,我国社会就不可能得到真正的稳定;农民没有过上小康生活,我国的小康社会就不是全面的;农业没有实现现代化,国民经济就不能得到持续科学的发展。中等农业教育与三农问题的联系十分密切,关系到农业生产水平、农民素质和农村文明建设,需要对其予以重点关注,使其能够更好地服务于新农村建设,推进我国农村的现代化步伐以及学校科学的进步。  相似文献   

10.
李森 《今日教育》2009,(7):69-69
当农村教育在“硬件”上逐步缩小与城市教育的距离时,“软件”的建设就显得尤为迫切。而在“软件”建设方面。教师发展可谓是推进农村教育可持续发展的不竭源泉。在沙区农村教师教育资源互动探索中,让我们感触最多的,还是其创新教师发展方式,逐渐从个体自主走向同伴互助,依托“实践共同体”促进教师发展。  相似文献   

11.
“赏识教育”以充分认识每个孩子的巨大潜能为前提,以发挥“从成功走向成功”的心理效应为出发点,帮助孩子自己解放自己,从而走向成功。“赏识教育”提出的前提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潜力,教育者发现孩子的优点,肯定他们,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闪光点,使他们有继续前进的动力,获得更大的进步。这是一种积极的教育方式,它和我国几千年来形成的教育方式是不同的。“赏识教育”认为,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应当像尊重上帝一样尊重孩子、相信孩子。因为人的精神生命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赏识。为此,我们应该积极推行“赏识教育”。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赏识教育,应该注意热切的激励性、真挚的情感性、精当的指导性、强烈的启迪性。  相似文献   

12.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是为了贯彻国务院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由国家投入巨资,研发优质教育资源,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和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为农村社会和经济发展服务的一项重大项目。农村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让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走向了农村。  相似文献   

13.
农耕文明孕育下的农村教育文化,在与城市现代化接轨的过程中日趋边缘化,其生态与秩序甚至出现裂痕,致使农村教育文化出现诸多失范现象:与时令、节气相适应的农村教育价值秩序衰落,农村口耳相传的教育叙事断裂以致农村教育口述史断层,传统乡贤衰微和农村的知识人权威中心被消解,农村教育的培养目标异化为"离农"而非"为农"。农村教育文化的意蕴与旨归应是实现"天人合一"的价值,从共时性维度达到人与周遭谐和,从具身性维度走向人与自我同一,从历时性维度实现人与历史共生。农村教育文化的复归要面向现代教育并扬弃传统乡土文化,创造性传承农村教育文脉;倡导由天及人与以人合天并举,让农村教育文化复归自然;整合乡土文化与农村学校课程,促进农村教育文化活态传承;引领新乡贤参与农村教育治理,重构农村文化的精神内核。  相似文献   

14.
教育科研要关注农村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教育科学研究适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在中央关于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指引下,为促进教育法制建设,教育普及与提高以及教育教学模式、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的深化改革发挥了重要的理论支撑作用。这在政治、经济、文化较为发达的城市表现尤为显著。然而,我国的大多数人口在农村,农村教育的状况如何,农村人口的素质怎样,对整个国家人口的教育程度、人口素质状况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因此,教育科研还应格外关注农村教育,以尽量缩小其与经济发达的城市教育改革与进步的差距。  一、农村教育改革与进步的重要性  众所周知,…  相似文献   

15.
朱历新 《考试周刊》2011,(32):207-208
没有理想会让人失去前进的动力和方向。本文就农村初中学生理想缺失的外部和内部成因,对正确有效地对农村学生进行理想前途教育的方式和方法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谈乐学     
在现阶段.农村教育似乎出现一种困境——学生有厌学情绪,逃学、旷课趋多。我国大教育中,农村教育占的比例大.农村教育办不好,素质教育就会成泡影。全民素质也难提高。作为一个忧国忧民忧教育的普通农村教师.我睡在床上还不停地苦苦思索.对多年的教育工作进行深刻反思,觉得要摆脱农村教育的这种困境。就须想方设法引导学生走向“乐学”。让教育的内因起作用。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乐学”乃是学习的最高境界。如果教师能引导学生做到乐学,困境就自然摆脱了,农村教育就能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农村社会阶层结构变迁与农村教育发展重新定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农村社会阶层结构现状、流动特点和未来流动趋势,研究了农村社会阶层结构与农村教育关系取向问题,指出农村社会阶层结构与农村教育发展关系取向应该由单向决定论走向互动论,并且在农村社会阶层结构分析以及农村社会阶层结构与农村教育发展关系取向研究的基础上重新思考了农村教育发展的定位问题。  相似文献   

18.
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全国的现代化。因此,农村教育上不去,劳动力素质整体不提高,就谈不上中国教育的发展和建设,也无法建设农村的小康。中国教育的问题,是穷国办大教育,说到底中国教育的难点在农村,重点也在农村。  相似文献   

19.
随着“科教兴农”战略的逐步实施 ,农村成人教育在全国广大乡村蓬勃开展 ,为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 ,当前农村成人教育也存在着不足之处 ,主要表现在 :重视农村劳动者科技文化知识教育 ,忽视劳动者思想道德教育。这极大影响了农村劳动者整体素质的提高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因此 ,加强农村成人思想道德教育 ,促进农村两个文明建设 ,就成为当前农村成人教育亟需重视和解决的问题。一、加强农村成人思想道德教育的紧迫性和必要性1.加强思想道德教育 ,是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  相似文献   

20.
西部大开发与农村教育发展的走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村教育是困扰中国农村三大难题之一。西部大开发给了农村教育从低层次单一性走向各级、各类、各层次教育全面发展的必要与可能,建议采取“在教育事业发展基础上以提高教育质量为目标的战略取向”。农村教育告别“工具论”,走向“主体论”,其重要标志是看能否以“把教育公正与公平放在首位”作为教育发展价值的最大化;其科学方式是通过信息技术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其前提是建立贫困地区农村义务教育投入的保证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