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所谓语文教学语言艺术,就是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遵循语文教学规律和审美性原则,正确处理教学中的各种关系,把语文知识和信息正确有效地传递给学生的语言技能活动。那么,语文课堂教学在运用语言时,有哪些艺术技巧呢?一、言之有情,情理交融教师的情感对学生有直接的感染作用,讲课不能是一种  相似文献   

2.
思政课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其可亲可信可用的感召力是主渠道效能发挥的关键因子,而课堂语言的亲和力又是思政课教学吸引力的硬核。思政课的教学语言对学生的政治认同、价值观培育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教师必须从言之有情、言之有骨、言之有文、言之有象、言之有物五个维度训练其言语艺术,以提升思政课教师课堂语言的亲和力。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堂教学离不开语言,语言是语文教师传授知识、传递信息的主要载体之一。语文教学语言艺术与语文课堂教学效果有着密切的关系。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运用语言时,应掌握以下艺术技巧,即言之有情,言之有韵,言之有体,言之有辅,言之有物,言之有德。  相似文献   

4.
语言是人类交际的重要工具,包括书面语言、口头语言和肢体语言。自古至今,语言在中小学各科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语文教学,更需要教师凸显语言的艺术性、科学性、形象性、诱导性、审美性等,充分发挥语言的教育作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5.
韩志湘 《教学与管理》2006,(10):117-118
何谓“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认为:“语文即语言的意思,包括口头语言的书面语言两个方面,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故合言之,称为语文。”由此看来,语文教学就是一方面教学生口头的“语”,另一方面教学生书面的“文”。 但是,语文作为一种特殊的明显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科目,本身既是学习的对象,又是使用的工具,教师要利用“语”表达自己的思想,跟学生交流感情,向学生传授“语”和“文”的知识,那么,教师自身的语言,尤其是语音素养如何,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有效性,当然也就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学生在课堂上学习“语”的第一范本就是教师的口头教学语言。这就对语文教师教学语言的首要载体——语音提出了要求,本文将要讨论的也仅限于有声的语言。  相似文献   

6.
基于语文教学“语言是基础,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语言与文学是情感交流的媒介”这个特点,语文教学必须注意语言的应用和学习,通过教师课堂板书的严谨、规范和准确与学生语言文字书写能力的培养;教师课文诵读的音准、断句、流利与学生普通话语言朗读能力的培养;教师课文赏析的阅读、理解和分析与学生语言文字写作能力的培养;教师课堂口头语言的应用、示范与学生口头语言应用能力培养的师生教学双方的互动来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情趣盎然的体态语言,是人类除了口头语言、书面语言以外的第三种语言形态。体态语言,一旦被我们语文教师恰当地运用到教学中,必定能让课变得更加的有声有色、有情有趣,达到引人入胜、回味无穷效果。  相似文献   

8.
语文教学语言主要有两种:一是通过口头表达的教学语言,叫教学口语(语言、语音、语气等);一是通过动作表达的非口头因素的语言,叫教学态势语(表情姿势、堂上走动等)。  相似文献   

9.
语言是从事课堂教学的起码条件,是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重要手段.数学学科缺少语文、历史的情趣,但数学老师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不断丰富教学语言,以增强数学课堂教学效果,提高教育质量.一、精练口头语言口头语言相对其他语言来说最大的特点是它的时间和空间的灵活性强,通过口头语言,老师可以将知识和情感完整和准确地传递给学生,同时还可以利用语言引导和开发学生思维并培养学生的能力;缺点是时间的延续性差.所以,数  相似文献   

10.
语言是人与人之间进行交际活动的工具。对于教师而言,由于其职业特点,语言在其工作中占据了十分重要的位置。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语言的不同,就可能相差几十倍。本文意在探索让语文课堂真正"活"起来的方法,透过课堂教学的表象,分析语文教师不同的语言风格,分别以言之有情、言之有启、言之有德、言之有序为切入点,讨论课堂的教学效果与教师语言艺术的关系。教师在讲解的同时适当组织语言,提高授课效率,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引入兴趣教学法,将学生放在学习的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1.
语言是人类进行思维和交际的工具。教学语言是钥匙一一教师开肩学生心灵,引导他们开启知识之宫的千门万户的钥匙。而在各科教学语言中,语文教学语言是榜样——语文教师给学生作出的运用语言的最直观,最有效的榜样。语文教师必须经常磨练教学语言这把钥匙,通过榜样的力量,引导学生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表达上逐步达到纯洁、健康的境地,并培养学生技能,发展学生智力,并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相似文献   

12.
在讲练结合、精讲多练的教学过程中舞蹈教师会运用到独特的教学语言,这就要求舞蹈教师具有专业的口头语言、规范的肢体语言以及丰富而合理的表情语言。准确、精炼的专业口头语言能使学生明确教学的目的,知道舞蹈所要表达的情感;规范的肢体语言作为舞蹈教学的主要形式为学生提供了示范,达到启发学生对舞蹈的理解、让学生顿悟的目的;而舞蹈教师的表情语言启迪学生,使学生明白舞蹈是一门情感的艺术,在舞蹈表演时应该面带感情。口头语言、肢体语言和表情语言在舞蹈教学中都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舞蹈教师应该将这三种教学语言有机结合,最大程度地提高舞蹈教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通过教学语言这个载体输出教学信息的。欲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就要研究教学的口头语言、教学的板书语言、教学的态势语言和教学的媒体语言。  相似文献   

14.
吴平  周玉莲 《教书育人》2000,(15):30-31
苏霍姆斯基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效率。”也就是说,一个合格的教师,应该善于使用语言,运用语言去沟通师生间的感情。只有形成了感情上的共鸣,学生才可能接受你的见解或观点。作为教学用的语言要有独特的要求,这是一种带有书面语言色彩的口头语言,是一种带有态势语言要求的有声语言。教师进行教育教学实践的主要形式是口头表达,如果在这方面缺少起码的锻炼,如果不能用生动、形象、准确的语言作为传授专业知识的载体,那么教师工作的成效恐怕就要大打折扣了,教师语言的基本要求是: 一…  相似文献   

15.
说话能力是小学生应具备的基本能力。《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运用口头语言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口语交际训练具有实践性特点,在训练过程中,教师必须拓展训练的渠道,采用丰富多彩的形式,千方百计为学生提供口语交际的机会,让学生做到"言之有序、言之有物、言之有情、言之有文"。  相似文献   

16.
口头生活语言·书面传媒语言·语文教学语言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口头生活语言、书面传媒语言和中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的联系和区别中重新界定中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这个概念的特定含义。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语言"这个概念,并不完全等同于口头生活语言,也不等同于现实社会应时而生、应时而灭的社会传媒语言。它是按照学生精神发展和语言能力提高的过程相对有序地组织起来的一个民族语言的系统,当前中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是为了进一步提高它的经典性和有序性,而不是将其等同于口头生活语言和现实社会的传媒语言。  相似文献   

17.
滕丽 《现代语文》2007,(4):94-94
一、教学态势语的实质 教师在运用口头有声语言授课传递信息的同时,为了弥补单一口头讲授的不足,而伴之以与口头讲授相适应的并恰到好处的手势、眼神、面部表情、躯体动作等无声的语言形式来传递信息,使信息的传递产生有声与无声的"合声"效应,人们通常称这种与有声语言传递信息紧密配合的无声语言形式为教学态势语,或称教学体态语.  相似文献   

18.
课堂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教与学主要借助语言来实现。这种语言包括有声语言和形体语言两方面。有声语言的作用是主要的、显性的,长期以来它一直受到教师的重视。“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情、言之有效”成为广大教师追求的目标。而形体语言的作用则是微妙的、隐性的,因此往往被教师忽略。很多教师为成功地上好一堂课,从内容到形式做了精心的准备,但很可能因他呆板的表情、单调的动作而大煞风景。  相似文献   

19.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那么我们该如何理解语文与实施教学呢?叶圣陶先生将语文的含义理解为: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概念表述得十分明确: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语文包含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两方面。语文是学生学习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学科。语文的本质属性是工具性,工具性决定了语文教学要承担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任务,语文能力是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也就是听说读写的能力,可见语言的学习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语文教学要从语言切入,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而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是思维的外壳,所以学习语言还要落实到思维训练上,思维流畅了,思想就明朗  相似文献   

20.
态势语言是以人的姿态、表情和动作等来表示一定语义和进行信息传递的无声语言.态势语言又称体态语言、人体语言或动作语言.在教学过程中,它虽然是一种伴随性语言或辅助性语言,但它是教学语言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有时还会起到口头语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教师同学生之间的信息传递和情感交流大有帮助.所以,教师必须把握和运用好态势语言,以丰富多彩的表达方式促进学生对如识的渴望,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