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赏析     
默知 《健身科学》2009,(10):F0002-F0002
“学者恒沙无一悟,过在寻他舌头路。”想晤透人生幸福真谛的求学者,多如恒河之沙,却少有成功者,为何?过错在于大家都在寻着别人说过的话、写过的文字前进,  相似文献   

2.
不知道别人怎么看,反正我认为到目前为止,我所看过的戏里最“闹”的一幕,是中国足球的“打黑”。而在“中国足球”这场大戏里,“打黑”只能算是一折。有了这么“闹”的一折,整场戏自然也就闹了起来,所以中国足球是我看到过的最“闹”的一场剧。  相似文献   

3.
中国式体育现代化既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也是体育强国建设的必由之路。为加快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以“国家—政府—社会—市场—人民”为分析框架,运用文献资料法与逻辑分析法,对中国式体育现代化的逻辑遵循、实践理性与推进路向进行分析。研究认为:中国式体育现代化应遵循“体育强国梦”的目标逻辑、“中国特色体育道路”的发展逻辑、“和谐与共生”的形成逻辑、“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逻辑、“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逻辑。中国式体育现代化的实践理性为国家顶层设计提供政策支撑、政府主导实施提供中观引领、社会基层落实提供实践保障、市场利益驱动提供内生动能、人民广泛参与提供深厚根基。提出:以国家顶层设计为指引,以政府中观引领为支撑,以社会微观支持为关键,以市场利益驱动为动力,以人民广泛参与为根基,为中国式体育现代化提供行动指南、政策保障、坚实基础、多元供给、良好条件的推进路向。  相似文献   

4.
周庄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第一水乡──周庄位于美丽的苏州。   在苏州,不仅有中国最现代化的“苏州工业园区”,吸引着世界先进的科学技术;也有最具中华民族文化传统韵味的周庄,吸引着世界各地的观光游客。   著名旅美画家陈逸飞的一幅周庄水乡的“双桥图”令无数中外游客趋之若鹜,竞相领略中国江南水乡的风韵。的确,到过周庄的人,无不为那种典型的富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底蕴的“小桥流水人家”,古朴典雅的民居、民风如醉如痴。憩于小肆,把盏“万三家酒”,品尝“沈家肘子”“太湖白鱼”,伴上江南小曲,便会陶醉在“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  相似文献   

5.
以钱承旦先生提出的“反现代化”理论假设为基础,提出举国体制“反现代化”的命题假设,通过分析举国体制与国家主义、国家主义与反现代化的逻辑关系,以及竞技体育的终极目标来论证举国体制的“反现代化”之嫌。与此同时,还对举国体制改革与反现代化关系进行辨析,目的在于通过对举国体制的反思,对中国竞技体育现代化进行监督和矫正。  相似文献   

6.
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中国男排亚运会卫冕失利探因杨玛琍很早就听说过这样一句充满哲理的名言:“生气,是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探其出处,原来出自德国大哲学家康德笔下,不知当初康德是受到什么事情的启示而悟出的。眼下,用这句话来评价中国男排亚运会卫冕失利...  相似文献   

7.
研究表明:“内在超越型”的民族性格特征对中国传统体育自身的发展有它消极的一面;“强者文化”赋予了现代奥林匹克运动新的内涵,同样也带来了自身强劲的发展势头。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现代化因奥林匹克的介入而充满活力;中国传统体育文化要现代化但不是全盘西化,“邯郸学步”做法不可取;现代化不能使民族精神迷失在“融入”中。  相似文献   

8.
中国现代化的意识源于鸦片战争之后,大致经历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制度、精神三个阶段。中共在成为执政党之前对现代化的认识仅仅是实行社会主义革命。新中国成立后,党对于现代化的认识大大深化了:从工业化到四个现代化,从“三步走”到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何文秀 《收藏》2006,(2):86-87
中国的藏书文化历史悠久,历史上曾有过许许多多的藏书大家和藏书楼。如清宫的“天禄琳琅”、民间的“天一阁”“铁琴铜剑楼”“过云楼”等等。过些藏书楼现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令人困惑的是,历史上儒文化正宗、藏书历史最为悠久的曲阜孔府的藏书,相对名气却不大,今人也几乎见不到孔府藏书的遗存。  相似文献   

10.
从中西方文化比较看定向运动的发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中西方化思想为切入点,探讨了定向运动的发展。定向运动既是西方“永远争第一,永远超过别人”体育化思想的体现,又顺应了中国“天人合一”的体育化观,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1.
全球化视野下我国体育教育现代化核心理念探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高力翔  王步 《体育与科学》2007,28(3):85-87,68
分析了近现代我国学校体育现代化发展的历史沿革,阐述了近、现代中国学校体育从未停止过追寻现代化发展步伐的客观实事。在剖析现代化的涵义以及教育现代化的内涵的基础上,论述了全球化对我国教育的影响,指出宣传和平、倡导平等与人权;培养独立,全面发展的人格;强调环境教育是全球化赋予我国教育的新使命。由此提出了体育教育现代化的核心理念在于:1)体育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2)体育教育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能力;3)体育教育要帮助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理念。  相似文献   

12.
方玖骅 《收藏》2006,(12):52-59
著名美术评论家程征说过:“艺术家在艺术史上取得地位,是由于他做出了别人无法重复和取代的贡献。至少这样两类画家的贡献是不可重复和代替的,一类是开山鼻祖,另一类是登峰造极者。前者的功绩在于从原先没有路的地方走出一条路来;后者的功绩在于把某些方面推达到极致。”(《从学徒到大师——画家赵望云》序)20世纪60年代初,轰动中国画坛的“长安画派”,就是以赵望云和石鲁为领袖人物,引领长安艺术家“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的一个创作群体。石鲁先生以旗帜鲜明的口号,比较系统的理论,所向披靡的独创精神,成为“长安画派”的开山鼻祖,因此确立了他作为20世纪中国伟大艺术家之一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3.
库兹涅佐娃或许一直都不是所谓的“夺冠热门”;她也并不在意别人如何评价她的职业生涯,或是下一个冠军什么时候到来。正是因为这种淡泊、平和的个性,当看到2009年中国网球公开赛女单决赛看台上的观众并不多时,她只是微微一笑,继续享受地跳着属于自己的“天鹅湖”……  相似文献   

14.
中国文化现代化转型的过程,是对“古今中西”的批判与吸收、综合与创新的过程。当代体育文化中所蕴涵的平等、竞争、法治、超越、合作、科学、人文及创新等精神,对中国文化现代化的理念、机制、视野、范式等转型的价值取向具有现实的促进意义。因此,作为中国文化现代化内容的组成部分之一,大力培育和弘扬体育文化精神,既是中国文化现代化转型的应有之义,也是为推动中国文化整体转型和进步开创有效载体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中国人体育认识的轨迹熊晓正,曹守■,林登辕编者按:20世纪的中国是一个在现代化道路上寻觅、求索、奋斗的中国。鸦片战争的溃败,割地赔款的耻辱,像鞭子一次次抽打着中国民众的心灵和精神,惊破了国人“天朝上国”的“桃园梦”。一个旨在救国救民、致强致富...  相似文献   

16.
好人佩尔森     
王可  叶楠  赵晖 《乒乓世界》2001,(9):12-13
中国人有个习惯,喜欢在别人姓氏的前面亲切地加一个“老”字,像瓦尔德内尔、佩尔森这样常青树级别的人物,我们都称作老瓦、老佩。早就听说老佩人好,在常州打国际乒乓球擂台赛期间我亲身领教了老佩的和善。  相似文献   

17.
说曲圣卿笨吧,他有时衔枚疾走外线,也 不走捷径从里线插入对方禁区。 说曲圣卿精吧,转会这么大的事知道“掏地沟”,本人急着打电话婉拒别人的“提亲”,还主动找人疏通“通道”。 从表面上看,他的相貌粗糙憨厚,不像个细致人,踢球的动作姿态有些生硬,缺少些柔韧性,不像是命中就注定的球星。 他还贪睡,整天像睡不醒似的眯着个双眼,走向训练场地的身子总是慢慢悠悠,依据这个,伙伴们打小就起个绰号“胖子”给他。 和左手腕上箍着的红色细线一样,曲圣卿本人另有说道,他称自己信命,亲近的人给他算过命,庙里老和尚也给他算过命,…  相似文献   

18.
“老年人是社会的宝贵财富。今天的老年人就是昨天的青年人……”这朴实无华、富于哲理的话,是聂荣臻同志去年十一月二十三日致《中国老年》杂志的信中说的。年过八旬的聂帅,这位“昨天的青年人”,今日仍精神矍铄,谈笑风生,每天都要坚持一定量的工作。现在,他虽然步履惟艰,但在别人的搀扶下,仍要进行散步锻炼,或扶着轮椅练习两臂的支撑能力。他经  相似文献   

19.
我一直认为中国足球是最伟大的运动项目之一,因为它对中国社会心理的调适所起的作用是任何其他运动项目难以匹敌的。一直沉溺于“形势大好”、“越来越好”的中国百姓,突然发现自己面前还有“地雷阵”,还有悬崖峭壁。一直企盼打碎“铁饭碗”、“大锅饭”的国营企业职工没想到自己下了岗,失了业。一天一天富裕起来的中国人也终于发现现代化也有“陷阱”,是充满风险的。握有大把股票梦想一夜暴富的股民们,从此过上了心惊肉跳的日子。在彩票市场上一掷千金、拼死一搏的铁杆彩民们竟落了个两手空空。搞房地产跳楼的不乏其人,炒期货落荒而逃的也大有人在。都市生活使人们住进了人口密度很大的高楼大  相似文献   

20.
北京再次向奥林匹克运动会伸出了它热情的双手,虽然对于1993年的申办失败,中国人久久难以释怀,但是,这次的重新出击却再次显示出了中国人的大度:虽然我们曾被别人以不光彩的手段击败过,但是我们所关注的却是奥运会本身。 漫步北京街头,你已经能强烈地感受到北京人的决心和比1993年更自然平和的心态,我的一个朋友跟我说,如果再申办不成,我们还会再来。毕竟,我们想获得的只是一次奥运主办权。“但如果再失败,是不是一种耻辱呢?”“怎么说呢?我们有那么悠久的历史,两次申奥没有成功从面子上说是有些过不去,但是,正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