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话说青霉素     
四、精益求精 虽然青霉素可以工业生产了,但是这种牛,托水平与现在的生产水平无法相比。现在青霉素工业生产使用的发酵罐最大的町达300立方米,生产过程全部由计算机控制,青霉素的发酵水平达到每毫升发酵液7~8万单位,实验性的发酵水平达剑每毫升发酵液10万单位,  相似文献   

2.
苯乙酸作为青霉菌代谢、合成青霉素的前体物质,在青霉素生物发酵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生产中使用的苯乙酸钾需用强碱KOH与苯乙酸中合成盐,而后应用于生产。苯乙酸钾在配制过程中,危险性高、劳动强度大,且成本偏高。用苯乙酸钠在青霉素发酵过程中替代苯乙酸钾,在不影响原有发酵单位的情况下,可以降低发酵成本,减轻劳动强度。  相似文献   

3.
对青霉素发酵过程中所要放出的处于稳定期的菌丝进行再培养,以提高青霉素的发酵水平,降低成本,提高青霉素产率。  相似文献   

4.
本文是在长期生产青霉素的过程中,累计了大量的生产数据的基础上,主要对青霉素发酵过程中的各种影响因素,进行了数据建模分析。通过对生产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并结合实际生产经验,建立了能够模拟青霉素发酵过程变化的数学模型。应用这些模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青霉素发酵过程进行优化;判定发酵产量提高的潜在的可能性,从而使发酵生产不断趋向最优状态,提高生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考察了青霉素发酵培养基中玉米浆含量变化对茵丝、氨氮代谢、糖代谢、发酵周期、发酵效价等工艺参数的影响,发现培养基中玉米浆含量为3.6%-4.0%(以玉米浆干物质计),硫酸钱第一次补加时间在30~50h时,对提高发酵效价和发酵液质量、降低发酵成本最为有利。  相似文献   

6.
由于青霉素发酵过程中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动态特性,所以将整个发酵过程分成不同的阶段并对其研究.本实验对青霉素发酵不同阶段进行研究并分别建立模型,以达到其准确性.本文采用分阶段多模型的方法对青霉素发酵过程实施监测,并采用不同的建模方法来描述各阶段数据间的动态特性,最后采用MPLS、MNNPLS方法进行监测的结果比较.  相似文献   

7.
针对青霉素发酵过程由于外界因素或者反应进程的改变往往具有多阶段性,不同操作阶段动态特性不同,线性化程度也不同,提出一种分阶段多模型法。该方法将整个青霉素发酵过程分为多个阶段,并根据各阶段不同的机理特性,分别建立能更好描述各阶段动态特性的模型,以达到更准确地反应整个青霉素发酵过程数据信息的目的。最后将此方法和多向部分最小二乘(MPLS)、多向神经网络部分最小二乘(MNNPLS)方法的监控性能在青霉素发酵仿真系统上进行应用并比较。结果表明:该方法在过程故障诊断中更具精确性和实时性。  相似文献   

8.
有机硅油消沫剂在青霉素发酵中部分代替豆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抗生素厂在控制泡沫方面累计了许多经验,一是减少泡沫形成的机会,二是消除已形成的泡沫。关于这一方面,国内使用较多的是天然油脂合成消沫剂。实践证明,采用合成消沫剂部分或完全的代替天然油脂是可取的。它可以大幅度降低油耗,节约大量油料。因此,抗生素发酵对消沫剂的要求比较严格,其种类、使用方法等对抗生素的房间提炼及成品质量和产量提高都有很大影响。对有机硅油消沫剂的使用进行研究,采用硅油与豆油按一定的比例混合作消沫剂做青霉素发酵的对比试验,看在基础料和液糖中采用少量连续滴加的方式,对青霉素代谢和发酵单位的影响情况,最后以适当的比例适量的使用此消沫剂,以提高发酵水平,降低提炼难度和改善成品质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6-氨基青霉烷酸(6-APA)俗称五侧链青霉素,是青霉素分子的母核.目前,生产氨苄青霉素及羟氨苄青霉素均使用6-氨基青霉烷酸作为母核,其母核生产过程是由青霉素发酵液→发酵液预处理→一部萃取→碱化反萃取成盐→共沸结晶干燥→溶解→固定酰化酶裂解→萃取6-APA结晶干燥→生产下游产品.其生产过程操作单元多,设备庞大,操作工艺复杂.探索了青霉素滤液利用Ultra-flo超滤→SUF卷式超滤→NF卷式纳滤浓缩滤液直通6-APA生产的可行性,直通工艺将减少溶媒消耗、降低对人体的危害、减轻环保压力,并将减少单元操作,废除庞大的生产设备,对今后的青霉素系列产品的生产起着指导性作用.  相似文献   

10.
6-氨基青霉烷酸(6-APA)俗称五侧链青霉素,是青霉素分子的母核。目前,生产氨苄青霉素及羟氨苄青霉素均使用6-氨基青霉烷酸作为母核,其母核生产过程是由青霉素发酵液→发酵液预处理→一部萃取一碱化反萃取成盐→共沸结晶干燥→溶解→固定酰化酶裂解→萃取6-APA结晶干燥→生产下游产品。其生产过程操作单元多,设备庞大,操作工艺复杂。探索了青霉素滤液利用Ultra—flo超滤→SUF卷式超滤→NF卷式纳滤浓缩滤液直通6-APA生产的可行性,直通工艺将减少溶媒消耗、降低对人体的危害、减轻环保压力,并将减少单元操作,废除庞大的生产设备,对今后的青霉素系列产品的生产起着指导性作用。  相似文献   

11.
青霉素经历了多年的工业发展,以其良好的疗效低廉的价格在抗生素生产领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青霉素G钾工业盐是青霉素的重要部分.供生产罐直接使用的菌种一般为生产种子,生产种子质量的优劣可影响发酵50%的成功率.为了提高青霉素G钾工业盐成品的质量降低成本,应筛选优良菌种.  相似文献   

12.
青霉素G钾工业盐是氨苄青霉素及头孢类抗生素的原料药,青霉素发酵属单一纯菌种发酵,在发酵过程中,培养液中的溶解氧浓度CL高于菌体的C长临时,菌体的呼吸不受影响,青霉菌的各种代谢活动不受干扰;如果培养液中的CL低于菌体的C长临时,菌体的多种生化代谢就要受到影响,严重时会产生不可逆的抑制菌体生长和产物合成异常现象,所以溶解氧对生长菌的代谢过程及最终产物的生物合成起着绝定性的作用,详细阐述了梅特勒O2-Sensor溶氧电极在青霉素G发酵过程中的应用对青霉素发酵过程起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青霉素提炼生产一直采用青霉素发酵滤液→乙酸丁酯萃取→碱化抽提成盐→减压共沸结晶工艺,在萃取工艺过程中是在青霉素发酵液完成预处理后,其滤液在输送至POD机前加酸使其与滤液充分混合后,加入破乳剂、乙酸丁酯共同进入POD机,在pH2.0±0.1奈件下完成青霉素酸萃取过程。此工艺因青霉素理化性质所限,损失了部分青霉素。本文所研究的是在提取操作过程中,青霉素滤液在输送至POD机前增加一部分乙酸丁酯,使其与滤液充分混合,混合后的滤液与稀酸、破乳剂、乙酸丁酯共同进入POD机,在pH2.0±0.1条件下完成青霉素游离酸萃取过程。该方法能够减少青霉素在提取过程中水解,增加收率,且既不影响萃取剂使用量的固定条件,同时也不影响溶质向萃取剂的转移,对现青霉素G工业盐生产起着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粘度做为发酵液的一个重要物理参数,长期以来未被给予足够的重视,我们经过长期考察和统计分析,总结出粘度的变化规律,并运用到生产中,特别是通过粘度的异常变化分析出部分低单位罐产生原因,有的放矢采取针对措施,取得了较好效果.特别是针对本单位一台长期低单位罐,我们通过采取措施控制粘度,实施前后,发酵单位提高了12%以上.  相似文献   

15.
邱广成 《今日科苑》2007,(16):198-198
验证从青霉素发酵液到6-APA"直通"生产的膜工艺可行性,减少单元操作,废除庞大的生产设备,并对今后的青霉素系列产品的生产起着指导性作用。  相似文献   

16.
青霉素酶     
不速之客还在青霉素工业生产的早期,在一个規模巨大的青霉素制药厂的車間里,人們正在进行着青霉素的发酵生产。在一个象二层楼那么高的巨大的鋼质发酵缶里,培养着大量  相似文献   

17.
青霉素是最早的一类抗菌药物,其研制成功并在临床医学上的应用堪称是里程碑式的发展。在多年的研究改进中,青霉素的生产工艺也在不断的完善。现本文就来重点谈谈青霉素的生产工艺过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前国内大型的制药企业均为综合性生产基地,厂区内同时包括一般活性药物和青霉素类高活性药物。通过对青霉素类生产线中设施、设备的确认及周边环境、产品的检测,证明周边环境中青霉素残留量为可控。结果表明,合理的硬件设计、制度规定、周期性的环境监测,可以确保青霉素类生产线周边环境中青霉素残留是符合标准要求的。  相似文献   

19.
目前青霉素提炼生产工艺国内一直采用青霉素滤液→乙酸丁酯萃取→碳酸钾碱化抽提→共沸结晶.在青霉素提炼操作过程中,絮凝剂的使用是青霉素发酵液预处理工艺操作的一个最重要环节,同时絮凝剂的选型也尤为重要,其直接关系到萃取过程中残留杂质蛋白对萃取液的影响及萃余相残留有效成分控制在工艺要求范围内.通过一系列的试验,总结出几种型号的絮凝剂对青霉素提炼工艺发酵液预处理过程的影响,以达到指导生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生物氮素作为微生物发酵的一种新型氮源,我们首次在头C发酵生产上应用,通过实验结果分析表明,利用生物氮素作为头C发酵生产上的补充氮源,其发酵水平优于其它氮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