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模糊性是自然语言的属性。模糊语言存在于各种文体之中,公文写作也不例外。模糊语言在公文中存在的原因主要由写作人员、公文和语言本身三方面造成。模糊语言的运用并没有违背公文写作的准确性和实事求是的原则。正确使用模糊语言有利于实事求是地反映客观事物,提高公文写作质量。  相似文献   

2.
第Ⅰ卷(共21分)一、(6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一篇短文,完成1-2题。公文模糊语言的实质在公文写作的过程中,人们往往从公文语言的逻辑性、严密性、准确性上考虑,一般注意其与口头语言和书面文学语言的区别。但常常却容易疏忽模糊语言的运用,或者即便使用了,也是在一种潜意识中使用,而没有真正理解什么是模糊语言。让我们试从语言概念内涵和外延的模糊性与所反映客观事物的模糊性,从语言概念内涵和外延的模糊性与表述需要的模糊性两个相对应上来看模糊语言的实质。  相似文献   

3.
模糊性是自然语言的属性.模糊语言存在于各种文体之中,公文写作也不例外.模糊语言在公文中存在的原因主要由写作人员、公文和语言本身三方面造成.模糊语言的运用并没有违背公文写作的准确性和实事求是的原则.正确使用模糊语言有利于实事求是地反映客观事物,提高公文写作质量.  相似文献   

4.
语言是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语言具有模糊性的特征,模糊语言具有独特的语义特征、丰富的语义内涵和灵活的语用功能。模糊语言不会影响语言交际,相反会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英汉翻译中,译者经常会遇到文化差异所引起的模糊语义,因此翻译时须考虑语言的模糊性与准确性。通过分析英语模糊语言的语用功能和语用价值,提出模糊性语言的翻译策略,帮助教师和学生了解和认识英语语言的模糊性,恰当使用模糊语言,指导翻译实践,实现语言交际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模糊性是人类思维和语言的根本属性。新闻语言因其表述事实、传播信息的作用,其“准确性”成为首要的特点。然而,这个特点不仅仅是通过运用精确的语言来实现的,在很多情况下是通过运用大量的模糊语言来达到的。基于分析新闻语言中语言的模糊性表现方式及其如何达到“准确性”,研究如何在翻译过程中正确理解和处理这些具有模糊性的表达,并能找出一些翻译新闻语言中模糊性的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6.
唐华 《文教资料》2006,(1):183-184
模糊语言“指表达模糊概念的语言”《(辞海》)。长期以来,人们在运用语言时都尽量追求精确而避免模糊表达,并认为精确是语言表达鲜明性、生动性和艺术性的基础。古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也说过:“语言的准确性,是优良风格的基础。”事实上,这反映了人们对语言模糊性的认识还不够。波兰语义学家沙夫在《语义学引论》中指出:“交际需要语词的模糊性……假如我们通过约定的办法,完全消除了语词的模糊性,那么,就会使我们的语言变得如此贫乏,就会使它的交际和表达作用受到如此大的限制,而其结果就摧毁了语言的目的,人的交际就很难进行,因为我们用…  相似文献   

7.
语言的基本要求是准确,但有的时候需要模糊。语言的准确性,有的表现为精确性,有的则表现为模糊性。这是由人的模糊思维形成模糊概念所决定的。语言艺术中模糊性特点是一种普遍现象。它具有模糊性、选择性、象征性、联想性等几个方面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林震 《海外英语》2011,(1):260+263
模糊语言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新闻报道并不排斥模糊现象的存在。该文结合实例分析了模糊语在新闻报道中存在的合理性,旨在说明新闻报道中的模糊语言现象不可避免,恰当的使用模糊性表达方式可以提高新闻报道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黄朝恒  杨娟 《文教资料》2009,(17):44-46
模糊性是语言的固有属性,是对客观世界和人类思维过程模糊性的真实反映。诗人思维的模糊性与其特定的政治环境决定了诗人赋诗抒情时对模糊语言的大量使用.于是形成了诗歌语言的模糊性.从而大大增加了汉诗英译的难度。本文主要从修辞学角度分析了汉语诗歌语言的模糊性,探讨了汉诗英译的模糊对等对传译汉诗模糊意境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法律英语翻译的准确性与模糊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分析法律英语的特点,结合部分法律文书及法条的翻译实例,对法律英语翻译的准确性和模糊性进行了探讨,并得出结论:法律英语翻译应首先充分保证其准确性,适当使用模糊性语言;在辩证使用模糊语言的同时充分保证法律英语翻译的准确性,从而充分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利,维护法律的尊严。  相似文献   

11.
谢燕鸿 《双语学习》2007,(9M):159-159,161
本文通过分析法律英语的特点,结合部分法律文书及法条的翻译实例,对法律英语翻译的准确性和模糊性进行了探讨,并得出结论:法律英语翻译应首先充分保证其准确性,适当使用模糊性语言;在辩证使用模糊语言的同时充分保证法律英语翻译的准确性,从而充分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利,维护法律的尊严。  相似文献   

12.
谈模糊语言在应用文写作中的使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准确恰当 ,是应用文语言最基本的特征和要求。但是 ,在强调语言运用的准确性的同时 ,却又不可避免地会涉及到语言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模糊性。以往 ,人们对应用写作往往只强调语言的准确性 ,却忽视模糊性。其实准确的表述既有赖于精确的词语 ,同时也离不开模糊词语。  相似文献   

13.
精确性和模糊性是人类自然语言的两个重要特征。法律语言是精确性语言和模糊性语言的集合,法律语言正是在准确性和模糊性之间求得平衡的。法律语言适当的模糊具有正当性,但不加区分的、不加克制的模糊则有损法律的尊严和权威,从而也有损于法治建设。目前,中国法律中充斥着大量模糊的法律概念,其中不乏个别官员在立法时故意将法律模糊化而设租,而且还导致了对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不加监控的间接授权立法。这与中国的法治建设是背道而驰的,因此,应该对法律语言的模糊性予以克制。  相似文献   

14.
语言的模糊性是客观事物的模糊性和人的主观认识的有限性及不确定性在语言表达中的反映。本文试图从语言学的角度,对模糊语言在新闻写作中的特殊运用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模糊语言,是指那些词语概念不明确,词语内涵 不稳定、外延不清晰的语言。在公文写作中对语言 的要求是精确,一般认为只有精确的语言才能准确 地反映各类公务活动,满足公文行文的特殊需要,语 言的精确度越高,对公文内容表达的准确性也就越 强,而模糊语言由于它对客观事物表达的模糊性,不 能准确地表达公文的内容,所以在公文写作中应该 尽量避免使用模糊语言。其实这种观点有些偏颇, 客观事物是纷繁复杂的,活动亦具明显的动态性,因 此,公文写作借助模糊语言来准确反映事物及公务 活动本身发展变化的过程,不仅没有妨碍公文内容 …  相似文献   

16.
张勇 《文教资料》2011,(26):26-27
模糊是人类认知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反映了人类思维的某些局限性。语言模糊性主要指语义范畴的边界不确定性,是思维模糊的语言体现。了解语言模糊性的本质具有完善思维、深化认知、提升审美等重大哲学意义。  相似文献   

17.
模糊性是语言的基本特性之一。模糊性不是指词义的所指不明确,而是反映的概念的外延与内涵的不确定性。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语言的模糊性给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带来一些负面因素。在模糊词的教学中,应当结合模糊词的特点和多种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8.
英汉模糊语言的表现层面及其翻译方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模糊性是自然语言的本质属性,语言的模糊性源于客观现实的模糊性和思维的模糊性。文中对英语和汉语在语言的三个层面(即语音、词汇和语法)所体现出来的模糊性进行研究。而语言的模糊性也是翻译研究中不容忽视的问题,对于模糊语言,一般采取模糊译法进行处理,即将其翻译成模糊语言或者精确语言。  相似文献   

19.
任何一个民族,其语言都存在着模糊现象,因为语言是客观事物在人们语言中的反映,模糊性是人类语言的一大特点,在语言研究中不可回避。人们在广告中选用模糊语言并不是缺乏语言能力,而是刻意使用,以使广告语言具有凝练性和灵活性,从而产生特殊的促销效果。本文讨论英语广告,分析归纳了模糊词汇、模糊修辞、模糊句法等在广告活动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分析模糊语言所起作用的基础上,模糊语言在酒店英语中应用模型,以提高沟通技能。模糊性是语言的一种本质特征,语言的模糊性主要体现在语言中频繁使用大量的模糊语。在酒店英语中使用模糊语主要具有委婉礼貌、维系面子、自我保护、增进合作等语用功能。酒店人员可以恰当地利用语言的模糊性,合理地使用模糊语言,能够起着积极的沟通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