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应播撒在这土壤上。知识只有传递伴随着浓烈的情感.才能达于学生的心胸;也只有饱含“感情的知识”,学生才乐于接受、理解、记忆和运用。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注重情感教育,归还人类最美好的东西——感情,让教学充满爱,让教育对象在爱中学习,在爱中茁壮成长。同时.“用情感来激发人,好像磁力吸铁一般,有多大分量的磁,便引多大分量的铁,丝毫容不得躲闪。”  相似文献   

2.
梁启超说 :“用情感来激发人 ,好象磁力吸引铁一般 ,有多大分量的磁 ,便引多大分量的铁 ,丝毫容不得躲闪。所以情感这样东西可以说是一种催眠术 ,是人类一切动作的原动力。”语文课有别于其他科目的科学性、思想性、情感性等特点 ,注定了语文教师的情感魅力必能在教学中大放异彩。  下面就语文教师的情感因素如何在教学中发挥作用略谈一二。  一、赏识评价 ,激发学习兴趣  要让学生学好语文 ,必须要使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学习兴趣的培养 ,除了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 ,培养他们广泛的好奇心外 ,还有一点很重要 ,那就是老师对学生的评…  相似文献   

3.
梁启超认为.“天下最神圣的莫过于情感。用情感激发人,好像磁力吸铁一样,有多大分量的磁,便吸引多大分量的铁.丝毫不得躲闪。所以情感_这东西.可以说是人类一切的原动力,是‘生命之奥’的东西,是一种人的本能、实际存在。又能超越本能、超越实际存在的东西”。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主观需要的内心体验,是对事物好恶的一种倾向。  相似文献   

4.
语文是应用最广泛、内容最丰富多彩、最有情趣的课程,但现在有不少学生却对语文产生了“兴趣危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就是缺少使学生随着课文内容的波澜而产生的如泣如慕、如怨如诉的感情流动。梁启超先生曾说过:“用情感激发人,好象磁力吸铁一样,有多大分量的磁,便吸引多大分量的铁。所以情感这东西,可以说是一切动作的原动力。”由此可见,语文教师必须营造课堂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实践表明,一旦学生真正有了学习的热情,他们就能自觉地去钻研、去探索,在学习中始终处于主动状态,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如何营造情境,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5.
著名的音乐专家许卓娅说:“音乐是一种情感表达方式,离开了可以使你激昂、感动的东西,音乐教育就失去了最有效的感染力。”音乐教学是以感知美、体验美、表现美为目的的,这就要求音乐教师在讲课时,首先自己要投入,要有激情,要以情感人,教师的情感投入是影响学生情感共鸣的关键。教学实践证明,师生间有了融洽的关系,才能在教学上产生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音乐教师努力创设一种民主、轻松、活泼的教学氛围,教学中做到静中有动,动静交融,使学生们置身于音乐的天地之中,切身体验音乐所表达的各种情感,音乐教学才会达到审美教育的目的,才能…  相似文献   

6.
让学生自由、快乐、健康、温文尔雅、知书答礼、有所作为,是每一位家长所希望的,也是我们为人师者的共同教育理想。达到教育理想的途径怎样?通道何在?我想,作为一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充满情感,这样才能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用情感来激发人,如同磁力吸铁一样,有多大份量的磁力,便引多大份量的铁,丝毫容不得躲闪,所以感情这样的东西,可以说是一种催眠术,是人类一切动作的原动力。”  相似文献   

7.
周晓 《考试周刊》2012,(8):31-32
新的课程改革提出了新的教育理念.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思考。此次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就是情感、态度、价值观,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传道”“解惑”,而且要“授业”。对学生也要由原来的政治性教育转变为以人为本的教育。要想达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教师必须跳出原来的传统教学框架。  相似文献   

8.
讲好一堂课,不但是充分的说理课,也是充沛的情感表达课。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思想政治课教学,作为一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不仅要解决“知”与“不知”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解决“信”与“不信”的问题。这就要求政治教师应在教学中注入情感,把知识教学和情感教育结合起来,做到情理交融。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良好的情感在教育教学中所起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一)教师的积极情感在激发学生学习中具有动力作用。这种动力作用又表现在学习兴趣上。教师的情感好…  相似文献   

9.
胡炜 《陕西教育》2003,(3):44-44
成功的教学艺术总是与美的教学情感相伴,教学过程从根本上说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情感交流水平有多高,教学效果就会有多大。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曾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精神需要,就能产生极好的教学效果。”要“触及”学生,就是要“以人为本”,就必须动之以“情”。首先,要以目“传情”,用眼神和学生交流。这种交流必须是充分的“感情”。要“一往情深”,要给学生以艺术享受。一个会意的眼神,一个鼓励的眼神,会使学生情绪高涨,才思敏捷;而一个讥讽的斜眼,一个轻蔑的吊眼,将使学生无地自容,一…  相似文献   

10.
戚壮 《辽宁教育》2004,(9):35-35
著名的音乐专家许卓娅说:“音乐是一种情感表达方式,离开了可以使你激昂、感动的东西,音乐教育就失去了最有效的感染力。”音乐教学是以感知美、体验美、表现美为目的的,这就要求音乐教师在讲课时,首先自己要投入,要有激情,要以情感人,教师的情感投入是影响学生情感共鸣的关键。教学实践证明,师生间有了融洽的关系,才能在教学上产生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相似文献   

11.
乌申斯基说得好:“如果你厌恶学生,那么,教育工作刚刚开始时就已经结束了。”这说明在体育教学中,教帅的教育只有溶解在爱的情感里,才能转化为学生自身需要,引起学生积极反应,体育教学才能够取得成功。体育教学的专业特点决定教师经常要手把手教授学生动作,与学生情感交流更为直接、具体。教师的每一个表情、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都传递着教师不同的情感,都可能引起学生情感产生巨大的变化。师生情感和谐融洽,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学其道”。因此,体育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稳定的、最有利于教学的情感品质。  相似文献   

12.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教学则是以“情”感人达到教学目的过程。在以前的教学中。我们总是做一些浅显的工作,在表面上激发一下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感受能力。这些年来。我认为教师既要挖掘学生与生俱来的东西,又要重视在细节上对学生的培养和训练,这就要求教师掌握曼深层次上的理论知识,所以我从心理角度和欣赏者审美经验两方面来谈情感教学。  相似文献   

13.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习作是一个“为什么要写、写什么、怎样写”的思维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为什么要写”除了具有“文以载道”的内涵以外,还包含着对“写什么、怎样写”的情感体验。学生对习作的情感体验,正如梁启超先生所说:“用情感来激发人,好像磁力吸铁一般,有多大份量的磁,便引多大份量的铁,丝毫容不得躲闪。所以,情感这东西,可以说是一种催眠术,是人类一切创作的原动力。”“写什么、怎样写”就是学生凭借情感的体验,把脑海里的物象、景象、人物形象、事情真相(象)、险象、怪象、幻想……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用笔…  相似文献   

14.
著名的音乐专家许卓娅说“音乐是一种情感表达方式,离开了可以使你激昂、感动的东西,音乐教育就失去了最有效的感染力”音乐教学是以感知美、体验美、表现美为目的的,这就要求音乐教师在讲课时,首先自己要投入,要有激情,要以情感人,教师的情感投入是影响学生情感共鸣的关健。教学实践证明,师生间有了融洽的关系,才能在教学上产生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音乐教师努力创设一种民主、轻松、活泼的教学氛围,教学中做到静中有动,动静交融,使学生们置身于音乐的天地之中,切身体验音乐所表达的各种情感,音乐教学才会达到审美教育的目的,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才能促进全面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新课标认为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的教学不仅仅给学生以语言文字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给学生以文化的熏陶,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教学中,我们不妨从几个方面尝试。一、激情导入课堂伊始,老师满怀激情,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扣住学生的心弦,把握学生的感情脉博,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强烈的参与欲。梁启超曾说:“用情感来激发人,好像磁力吸铁一般,有多大分量的磁,便引多大分量的铁,丝毫容不得躲闪。所以情感这东西,可以说是一种催眠术,是人类一切动作的原动力。”如在教学《故乡的榕树》时,我先深情地…  相似文献   

16.
周雪梅 《考试周刊》2010,(16):62-62
语文教学要发挥学生主体动力,需师生双方均处于情知交融状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用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情”支持“知”,只有情知交融,教学才可能有效。因此,语文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通过积极健康的情感教育,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霍金侠  齐国忠 《职业技术》2006,(14):147-147
在教学过程中,情感因素是师生之间情感交流的纽带和桥梁,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投入一定的情感,以乐观向上的态度向学生传授知识,那么学生在教师的感染下也会以积极的心态去接受新东西。反之.如果教师对学生缺乏情感投入,教学过程就会变得枯燥无味,学生就会漫不经心,敷衍了事。因此,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开展情感教学,兼顾学生的智力因素和情感囚素,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是所有中学英语教师面临的一项迫切任务.  相似文献   

18.
彭建随 《学周刊C版》2014,(6):122-122
新时代的高中语文教学,不仅仅是简单的知识传授,更要注重加强与学生的情感沟通,让学生能够“亲其师而信其道”。传统教学中。教师的任务就是教学。但是在新课程标准下,我们教师不仅要教学,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情感教育。本文是笔者在教学工作中运用情感教育的一些经验,希望能够得到同仁的认可。  相似文献   

19.
一、教师在课堂上要积极投入感情 感知美、体验美、表现美是新课标语文教学的目的之一。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讲课时,首先自己要投入,要有激情,用真挚的情感去影响学生,激发学生的情感。教师的情感投入是影响学生情感共鸣的关键,没有情感的参与,就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师生在情感上的互相沟通,会使学生的情感与认知产生“和谐共振”。如果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赏析文学作品时,自身缺乏激情,那是无法触动学生心灵的。  相似文献   

20.
姚瑾 《广西教育》2007,(7B):42-42
情感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用积极的情感去感染学生,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尽量在多个层面上满足学生的需要,让学生在“快乐——兴趣”的情绪状况下,积极主动地学习,使学生从“要我学”升级为“我要学”,变“苦学”为“乐学”,从而达到以情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