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实验步骤: 取一长约50~100cm细铜丝用砂纸打光弯成直径约为0.5cm螺旋状,然后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使铜丝表面生成一层黑色氧化铜,用铁丝把螺旋状铜丝挂在烧杯中,接着,把乙醇倒进烧杯里,使液面距离铜丝约1cm。点燃杯  相似文献   

2.
例题剪长约6 cm、宽约2 cm的铜片、铝片各1片,分别用接线柱平行地固定在一块塑料板上(间隔2 cm).将铜片与铝片分别与电流表的“ ”、“-”端相连接,电流表指针调到中间位置.取2个50 mL的小烧杯,在一个烧杯中注入约40 mL的浓硝酸,另一只烧杯中注入40 mL 0.5 mol·L-1的硫酸溶  相似文献   

3.
1 实验装置 实验装置见附图。 2 操作步骤 1.取二只烧杯(100 mL)各加入约50 mL的蒸馏水,然后往一烧杯(烧杯Ⅰ)中滴加3~5滴KCNS溶液,向另一烧杯(烧杯Ⅱ)中滴入3~5  相似文献   

4.
一、实验用品: 250ml锥形瓶,单孔塞,短玻璃管约10cm,短胶皮管约8cm,螺旋夹,800或1000ml烧杯  相似文献   

5.
题目剪长约6cm、宽约2cm的铜片、铝片各一片,分别用接线柱平行地固定在一块塑料板上(间隔2cm).将铜片与铝片分别与电流表“+”、“-”端相连接,电流表指针调到中间位置.取两个50 mL的小烧杯,在一个烧杯中注入约40 mL的浓硝酸,另一只烧杯中注入40mL0.5mol/L的硫酸溶液.试回答下列问题:(1)两电极同时插入稀硫酸中,电流表指针  相似文献   

6.
在做二氧化碳灭火实验时,要向烧杯内倾倒二氧化碳。倾倒二氧化碳的实验方法有多种,笔者经过反复尝试,对该实验进行了如下改进。第一,如图1所示,用半截矿泉水瓶的1/4(截面图)做成一个可挂的挡板,挡在烧杯尖嘴一侧,使其下端距离烧杯底部约1.5cm的高度,上端挂在烧杯上沿,这样倾倒时就不需用手扶着它,比较方便,且二氧化碳能沿着烧杯尖嘴一侧流入烧杯底部,使下部的蜡烛先熄灭,上部的蜡烛后熄灭,实验效果非常  相似文献   

7.
1 材料 1000ml烧杯1个,100ml烧杯1个,生鸡蛋1个,生石灰水. 2 操作步骤 将生石灰锤成小块,放入大烧杯中约2cm高度,放入小烧杯,小烧杯内放一个小生鸡蛋加水没过鸡蛋即可.在大烧杯与小烧杯之间继续加块状生石灰约3cm高度,向生石灰中加水,至浸过生石灰时停止.注意观察.可看到生石灰慢慢上涨,发热烫手,热气腾腾,烧杯壁上出现水珠,听见咝咝之声.  相似文献   

8.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实验2-2吸热反应是化学教学中的重要演示实验之一。该实验是将大约20 g Ba(OH)2·8H2O晶体研细后与约10 g NH4Cl晶体一起放入烧杯中,并将烧杯放在滴有几滴水的玻璃片上,用玻璃棒快速搅拌,闻气味,用手触摸烧杯下部,并观察温度计上的读数,然后试着用手拿起烧杯,观察实验现象。教材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9.
在高中化学中有以下内容可以进行理化综合: 一、卤素及氮族主要是在“喷泉”实验的教学中进行理化综合. 例1 图中,烧瓶已充满气体,气体体积为1000 mL(101325Pa,273K),烧杯中盛满水,直导管长L=60cm,导管进入烧杯中水面下12cm,气体的溶解度在273K时为1:40(1体积水能溶解101325Pa下气体40体积).实验开  相似文献   

10.
1 改进目的  了解实验室制取氨气的简易方法 ;验证氨气的溶解 ;节省时间节约药品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2 实验仪器和药品  废矿泉水瓶 (容积约 35 0ml)一个 ,玻璃导管 ( 90°)二根 ,橡皮管一段 ( 5cm) ,单孔塞一个 ,烧杯 ( 5 0 0ml)一个 ;固体氢氧化钠 ( 2 g) ,浓氨水 ( 3ml) ,酚酞试液一瓶。3 实验装置如下图4 实验步骤4 1 将上述实验用品中的矿泉水瓶、导管、橡皮管、烧杯按图中所示连接好 ,并用手轻捏矿泉水瓶 ,烧杯中有气泡冒出 ,松开手导管中液面上升 ,证明气密性良好。4 2 向矿泉水瓶中加入约 2g氢氧化钠 ,再加…  相似文献   

11.
一、实验仪器与药品铁架台(带铁夹)、酒精灯、具支试管、硬质玻璃管、烧杯、导管、单孔橡胶塞。粗铜丝(长约20cm)、细铜丝(5cm)、氢氧化钠溶液、品红试纸、蓝色石蕊试纸、火柴。二、实验装置图(图1)三、实验操作步骤:1.按图1所示安装仪器,先用一端较尖的粗铜丝穿透胶塞(粗铜丝在胶塞中能够上下活动即可),然后把伸入试管内的铜丝一端绑一束细铜丝,再在硬质玻璃管的两端各放入一片湿润的品红试纸和蓝色石蕊试纸。图1实验装置湿润蓝色石蕊试纸湿润品红试纸浓硫酸氢氧化钠溶液2.向试管中加入约5mL浓硫酸,加热(在加热浓硫酸时,细铜丝先不要伸入…  相似文献   

12.
在中学植物学教材中,新旧教材根的一节教学中都没有根的观察实验。实验所观察的根都是在培养皿中培养的。这是多年来一直沿用的方法,其效果甚差。现介绍植物根的两种方法如下: 1 烧杯法 取一个烧杯,用3~5层滤纸卷成一个筒,放到烧杯中,使滤纸紧贴烧杯的内壁,再把已经浸泡并萌动的种子,根向下插到烧杯上部烧杯与滤纸之间夹缝间。再在烧杯中加入约五  相似文献   

13.
实验装置如左图所示,在支架上固定一个U形玻璃管,管中加入一些有色液体。U形管的一端连接着一根一米多长的橡皮管,另一端与大气相通。然后将橡皮管另一头折迭(1~2cm)用线拴紧密封,盘成螺旋状,放入烧杯中。烧杯里加水,使橡皮管的螺旋状完全被浸没。橡皮管被浸没部分越多,实验现象越明显。最后往烧杯中加入硝酸铵,用玻棒搅拌,使硝酸铵溶解。由于硝酸铵溶于水时,温度下降,橡皮管的空气遇冷收  相似文献   

14.
1、用天平及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实验背景题:小明用天平称得一空烧杯的质量为25g,用量筒量出40cm3的盐水倒入空烧杯中测量其总质量为73g,求此盐水的密度。(p盐水=m/V旦=1.2×103Kg/m3)  相似文献   

15.
1 实验装置如下图全封闭铁硫反应装置图2 实验仪器及药品  大培养皿、带盖的小坩埚、 5 0 0ml钻孔烧杯、带导线的橡皮塞、5 0ml注射器 ,4支 5号干电池及导线、NaOH溶液、铁硫混合粉末。3 实验步骤3 1 取铁硫混合粉末 (硫比理论量稍多一点 )一药匙于坩埚盖上 ,并压实。3 2 将坩埚置于培养皿中 ,再加入约2 0 0ml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3 3 将二片滤纸放入烧杯底部 ,加少量NaOH溶液润湿 ,再将烧杯罩在坩埚上。3 4 用带针头的 5 0ml注射器抽取烧杯内的空气 ,使液面稍低于坩埚盖 (该操作目的是防止反应过程中烧杯内气…  相似文献   

16.
传统的种子萌发条件演示实验装置是用玻璃棒和绳子固定种子 ,但种子固定操作困难、材料容易损坏、种子萌发率低。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我尝试用其他材料制作种子萌发条件演示实验装置 ,通过各种装置使用的比较后 ,我认为可用泡沫塑料块制成泡沫塑料支架来代替玻璃棒和绳子固定种子。1 制作方法泡沫塑料支架的制作方法是 :(下列数据是以10 0mL的烧杯为标准制作的支架 ,实际操作时可根据材料和容器进行缩放 )。(1)取一块厚约 3cm以上的废弃的泡沫塑料块 ,切成长和宽约 3cm的正方体 (图 1)。(2 )在泡沫塑料块上表面和下表面各打 3个深约5mm和φ…  相似文献   

17.
1实验目的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吸热反应是人教版必修2第2章第1节的实验。在小烧杯中加入20g已研磨成粉末的氢氧化钡晶体Ba(OH)2·8H2O,将小烧杯放在事先已滴有5~8滴水的泡沫塑料(或玻璃片)上,然后再加入约10g氯化铵晶体粉末,立即用玻璃棒迅速搅拌,使Ba(OH)2·8H2O与NH4Cl充分反应。观察到小烧杯底部的水已经结冰,并将泡沫塑料(或玻璃片)粘在一起,证明该  相似文献   

18.
实验目的 激发同学们学习化学的兴趣. 实验内容 趣味实验一 烧不坏的手帕 实验用品 酒精灯、镊子、大烧杯、火柴、棉手帕、70%的酒精. 实验步骤 (1)取约 20mL70%的酒精,倒入烧杯中.把一块棉手帕放入烧杯中用酒精浸透取出. (2)将浸透的手帕展开,用镊子夹住两角,用火柴点燃,观察到_被引燃,火焰呈_色,而且燃烧持续时间约_.火熄灭后,观察到_. 想一想 为什么浸有酒精的棉手帕被点燃后,火焰熊熊,而手帕却未被烧坏? 趣味实验二 晴雨花 实验用品 烧杯、玻璃棒、酒精灯、氯化钴晶体与滤纸、细铁丝、剪刀.…  相似文献   

19.
静电的演示实验是高中物理课上必做的实验,而往往由于天气潮湿实验很难做好。笔者根据这一情况,经过反复试验设计做了一个演示静电的电铃,现介绍如下。1器材准备①静电起电机一部;②铃铛两个,可用演示电铃上的铃铛;③直径约2-3cm的小钢球一个,做单摆实验的小钢球就很好;④适量长度的细棉线;⑤铁架台一个。2安装与调整①把起电机上两根放电干前端的金属小球旋下,拿掉大球,分别套上铃铛。再旋上小球并拧紧;②把细棉线一端系在铁架台的横杆上,下端系在小钢球上,细线长约80cm;③调整两铃铛和小钢球的位置,使两铃铛间的空隙距离约6-8cm,把小钢球…  相似文献   

20.
题目 小明想测量一枚合金戒指(约10 g左右)的密度,来到实验室,物理老师给他以下器材:250 cm3、100 cm3、50 cm3的量筒各一个,量程为0~5 N、最小刻度值为0.2 N的弹簧秤一个,最小砝码为1 g、标尺的最小刻度为20 mg的托盘天平一台(已调平衡),如图1所示.还有小烧杯一个,足量的细线和水,让他从这些器材中选用一部分进行测量.请你帮助小明设计一个最佳的实验方案,使测量的结果尽量精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