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广告效用的对称与不对称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问题的提出 自广告学产生以来,从传播学、心理学的角度来研究广告,一直是主导性的理论视角。人们一般按照传播学的“传者——信息——渠道——受众——效果”的理论体系,把广告研究划分为控制研究、信息研究、媒体研究、受众研究和效果研究五大部分,其中前三部分属于可控变量的研究,比如,如何选择合适的形象代言人,如何创意广告信息的诉求方式和表现形式,如何进行媒体组合创新等,都属于  相似文献   

2.
王淑娟 《传媒》2010,(6):74-75
农村广告市场具有自己的特殊性,农民消费者的消费心理、消费行为是指导广告创意的关键.针对农村市场的广告创意,应该在诉求方式、广告内容、广告形象代言人选择、广告语言以及广告媒体等方面贴近受众,适应受众的需求. 全球经济形势的变化使很多企业开始转向国内市场,然而一、二线大中城市市场竞争激烈、市场容量已基本饱和,此时拥有近十亿人口的农村市场逐渐显示出重要的地位.并且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推进,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把推进农村改革作为各项工作的重点,"十一五"期间国家对农村建设发展投资的大力支持,将会使农村经济获得更快发展,农民的收入不断提高,农民消费能力迅速增强,农村市场从规模到质量都逐渐成为一块诱人的"大蛋糕".  相似文献   

3.
广告双关语的语效新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广告协会给广告下的定义是:“广告是付费的大众传播,其最终目的是为了传递情报,改变人们对广告商品的态度,诱发其行动而使广告主获得利益。”英国语言学家Torben将广告的功能概括为:传播信息、劝说、建树形象及刺激消费功能。在广告的众多功能中,劝说、刺激消费的功能居于第一位,一般也被认为是广告的最终目的。广告的劝说、诱导功能是在特殊的交际环境中得以实现的:交际双方(广告人和广告受众)彼此都明白广告的目的在于推销产品,刺激消费。在双方之间的信任度与合作度都很低的情况下,为了使广告受众产生注意、发生兴趣、形成记忆并最…  相似文献   

4.
董建义 《传媒》2021,(6):70-72
每一次媒介的变迁都是人类文明的客观反映,每一个阶段的演进都伴随着不同消费文化的形成.融媒体突破了传统媒介的束缚,构建了一种全新的广告传播形态:STORYTELLING广告.本文以符号视角探讨了STORYTELLING广告的逻辑和受众认知,认为其降低了受众的阻抗心理,干预并建构受众对广告的"主动"认知,能更好地实现广告信息的传递和品牌系统的打造.  相似文献   

5.
熊蕾 《新闻前哨》2008,(10):92-94
广告主需要以大众传播媒介为工具传递商品资讯,鼓动大众消费,实现广告沟通信息促进销售的本质功能,而受众对货币支出的敏感性高于时间支出的敏感性,因此,广告依附式的成本转嫁,也是传媒发展的内在动力之一。如果将广告信息本身视为商品,媒介是信息商品的分销平台,受众是信息商品的接收者,三者之间的这种结构,实际上已经隐含着传媒作为渠道位置而形成的权力关系。  相似文献   

6.
窄告作为一种网络广告模式,实现了广告主、广告运营商和广告受众多方的共赢。本文分析了窄告在广告主、广告运营商、广告受众等三方面的优势,阐述了窄告在信息传播中的突出价值。  相似文献   

7.
张琼  李秀琴 《新闻前哨》2013,(12):92-93,104
媒体广告价值,无论对广告主还是对广告媒体本身来说,都是一个非常重要及敏感的问题。本文拟就受众广告价值呈现的相关问题进行一些探讨,针对消费能力、消费结构、消费模式、消费心理等受众消费的问题,总结出受众广告价值评价的依据,对广告主和广告公司在广告活动中的媒体选择,以及媒体本身的建设和长久发展,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8.
得益于移动设备的普及,支付和交互技术的实现,受众跨情境消费的习惯养成,移动O2O广告通过线上和线下的信息联动,动态匹配用户需求,实现用户精准定位,完成了户外广告的O2O闭环。移动O2O广告的推广应充分利用移动设备优势,快速精准地对用户行为作出反应。  相似文献   

9.
叙事:电视广告的新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今的消费社会中,过去赤裸裸的“王婆卖瓜自卖自夸”式的说教式广告慢慢淡出受众的视野。取而代之的是故事性情节化的广告。本文首先从受众心理需求、竞争需要、电视传媒的特殊性三方面探究了叙事广告盛行的原因及设计的技巧,探讨广告人应如何巧妙地将商品或服务信息融入到情节之中,让受众被精彩的故事情节吸引的同时,牢牢记住商品或服务信息。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0.
彭扬 《东南传播》2014,(8):141-143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化的迅速发展,世界的发展不再是独立的,而是在相互影响下形成新的共存。那么对于广告来说也是同样,更多的广告运营商希望能将其跨地域甚至是跨国界来进行传播。但是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受众的消费习惯、消费方式、对商品和服务的理解是不一样的,并且由于语境差异、理解错位、知识结构、价值观等的不同,受众对每一个广告都会有不同于他人的理解。  相似文献   

11.
彭扬 《东南传播》2014,(6):136-138
视频网站不仅拓宽了受众消费视频的传播渠道,也为广告商提供了投放广告的新平台。视频网站与广告商通过多种合作形式实现双赢的目标。但是插播广告的传播方式在影响受众观看情绪的前提下,也影响着广告的实际投放效果。本文期望通过以受众对网络视频中插播广告的满意度为切入点,对插入式广告的传播效果进行量化研究,从而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和策略。  相似文献   

12.
相比较于新闻中的议程设置,广告中的议程设置显得更加蓄意和明显。出于广告的本性,广告议程通过引导受众的关注点、安排受众的消费主题等来实现对消费者议程的主宰。从议程设置的层次上来看,广告中的议程设置从微观到宏观,可以分为广告作品中的议程设置、广告活动中的议程设置、广告集群的议程设置和深层的广告议程设置四个层次。  相似文献   

13.
电视通过片段重组,建构虚拟的世界,使受众产生自我的想象参与,达到身份认同。广告文本和电视话语所营造的氛围,使受众将思想认同转化为实际物质消费。在收看广告、认同、消费这一过程中,电视向受众传播文化、价值和信仰。本文以iphone5系列广告为例,探讨电视语境下的广告与跨文化传播。  相似文献   

14.
梁立维 《新闻世界》2014,(3):141-142
电视通过片段重组,建构虚拟的世界,使受众产生自我的想象参与,达到身份认同。广告文本和电视话语所营造的氛围,使受众将思想认同转化为实际物质消费。在收看广告、认同、消费这一过程中,电视向受众传播文化、价值和信仰。本文以iphone5系列广告为例,探讨电视语境下的广告与跨文化传播。  相似文献   

15.
广告信息的真实感是赢得受众认可的关键因素,影视广告视听兼备,感染力强,视觉非言语符号眼见为实,听觉非言语符号声情并茂,两者协同表意,不仅塑造广告信息的真实感,还富含情感、趣味性特征,并通过非言语符号隐喻广告意图,以避免受众的抵触情绪,隐蔽影响受众对广告商品的认知、态度和购买行为,兼具感性诉求和理性诉求的优势,实现广告效果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6.
房鹏 《东南传播》2012,(7):122-124
在广告泛滥的消费时代,受众的注意力越来越分散。广告商为了抓住目标顾客的注意力,开始在广告形式上寻求突破,比如使用互文文本、肖似符号等多种方式,以此实现消费者的自我构建,通过造成广告的眩晕效应,达到营销目的。这些手段使得平面广告呈现出一种"冷媒介化"倾向,需要受众动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储备充分理解广告内涵。  相似文献   

17.
文章通过受众接收广告信息的模式,从AIDA、AIDMA到AISAS的理论梳理.结合信息时代的现实,揭示了受众对广告信息解读的复杂性与多样性.由于信息环境的复杂,受众接收广告信息的心理变化,受众在产生需求进行决策时,收集信息渠道也因此变得复杂与多样.受众接收信息渠道的多样性必然要求广告主在传递信息时传播渠道的多样化.根据这一变化,文章提出受众对广告信息接收的新理论范式AMSA,并根据受众接收广告信息的AMSA范式,提出以受众为中心的广告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18.
报刊广告史是传播史和社会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近代报刊广告业作为研究对象,认为媒介技术、发行成本影响广告形态的变化,报刊经营理念和受众的阅读偏好制约了广告传播的空间,而报刊广告作为受众消费的历史见证,在一定程度上形塑了消费文化。  相似文献   

19.
环境媒体广告是一种体验性广告,受众参与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按照受众参与意愿的不同可将受众参与形式分为被动参与和主动参与两大类,受众在广告信息传播过程中扮演着广告信息生产者、传播者和接受者的多重角色,并通过亲身体验对广告信息产生更深的认知和记忆。通过环境媒体的恰当选择及对其互动性的充分挖掘,并充分调动受众的好奇心等策略能有效增强环境媒体广告中的受众参与体验,达成广告目标。  相似文献   

20.
在消费社会中,"人"作为广告受众,存有主体建构与欲望支配两方面的主体性危机.主体建构危机表现在媒介受众在主体位置上的纯粹性失真和媒介受众进行以"消费仿象"为核心的排他性主体建构;欲望支配危机表现为媒介与广告控制了"公共欲望"的生产与再生产、"公共兴趣"被媒介与广告支配、公众对媒介与广告的"宣泄依赖"、广告与媒介藉消费社会的"符码关怀"控制公众的"爱与安全"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