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谷蒙爱 《金秋科苑》2008,(24):220-220
数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堂应该是贴近学生生活的,这就使得要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让数学课堂更富有生活气息。我们可以让学生观察身边的事物,再现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提炼现实生活情境,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到生活与数学之间的联系,体会到学习数学有趣、有用。  相似文献   

2.
数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堂应该是贴近学生生活的,这就使得要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让数学课堂更富有生活气息。我们可以让学生观察身边的事物,再现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提炼现实生活情境,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到生活与数学之间的联系,体会到学习数学有趣、有用。  相似文献   

3.
众所周知,数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基础学科,它几乎伴随着一个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很多学生因数学知识的抽象性等原因,感到数学枯燥乏味,厌学情绪严重,从而导致数学成绩普遍偏低。要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现状,必须改变学生对学习数学的认识,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相似文献   

4.
生活是一个大课堂,蕴涵着丰富鲜活的课程资源,远离生活就意味着让学生们失去课程的另一半世界。让生活问题走进数学课堂教学,让学生对数学不再感到烦恼,使每个学生重走一下数学家们的探索数学之路。  相似文献   

5.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每册教材中都安排了一些涉及“生活数学的内容”,这些具有生活味道的内容及一些“生活问题”能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离不开数学,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同时学习生活,磨砺人生。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不断地挖掘教材中所能呈现的生活情境,让数学贴近生活,培养学生“让数学服务于生活”的意思,通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来推动数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6.
张秀武 《科教文汇》2011,(27):105-105,109
数学课向来以严谨枯燥困难而让许多学生胆寒。如何把数学课上活.让每一个学生产生兴趣、积极参与、乐于接受.如何让每一个学生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是所有数学老师头疼的问题。本文结合作者多年的数学教学经验,介绍了考试模式、换位模式、实验模式、游戏模式、竞赛模式等一系列让数学课堂丰富多彩的上课模式。  相似文献   

7.
孙启飞 《科教文汇》2007,(8Z):89-89
新大纲指出:让学生在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猜测、归纳、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理解数学问题的提出、数学概念的形成和数学结论的获得,以及数学知识的应用,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形成初步的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儿童的思维离不开实践活动,实践是一切思维的起点。“实践出真知”这是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前苏联的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曾经提出:  相似文献   

8.
数学新课程改革的目的之一就是让学生感受、欣赏数学美,而学生普遍感到数学"抽象"、"枯燥"、"神秘"、"繁复"、"乏味",难以接受,然而数学作为自然科学的基础,其本身具有许多美的特征和丰富多彩的美的因素,数学美深深感染着人们的心灵,激起人们对她的欣赏,我们要在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感受数学美的意识,唤醒学生欣赏数学美的细胞。  相似文献   

9.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了数学,在我们的数学教学中,我们教师要把数学与生活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努力创造具有生活化的数学模式,扑捉生活现象,让课堂充满生活的气息。让学生走进生活学数学,从数学中感受生活,使学生在知识与能力获得的同时,在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一步发展,感受到学习数学的趣味,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  相似文献   

10.
李鑫 《科教文汇》2007,(9Z):68-68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但事实是,不少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产生了许多心理障碍,根本谈不上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因此,我们在日常教学中,要充分注意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各种心理障碍,只有彻底扫除了学生的心理障碍,才能让学生轻松愉快的学习数学,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11.
高职高专学生普遍数学基础较弱,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是教学过程中的重点。教学中应该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的美从而自主的学习;另外教师应该注意教学方法,课外多与学生交流,因材施教;数学学习的重点还要让学生掌握几种重要数学思想。  相似文献   

12.
孙敏 《科教文汇》2008,(34):127-127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应加强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从学生熟知、感兴趣的生活事例出发,以生活实践为依托,将生活经验数学化,促进学生主动参与,焕发出数学课堂的活力。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着数学。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现实世界中寻找数学题材,让教学贴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捉摸到数学,感受到数学充满在我们身边,从而激发学生的学生情趣,提高课堂效率。  相似文献   

13.
对我们学生而言,学习占据了生活的大部分内容,那么,我们就把学习、考试作为演练场,有意识的去提高自己数学的心理素养,培养自己的兴趣,从而成为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成为最终的胜利者。  相似文献   

14.
阅读是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一项活动,是人类汲取知识的主要手段和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在我们平时教学中,数学学习同样不能离开阅读,在数学阅读中才能让学生亲近数学,理解数学。  相似文献   

15.
周亚军 《科教文汇》2014,(3):133-134,136
学生资源包括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学习兴趣及个体差异。为开发和利用学生的数学资源,通过让学生写数学日记的方法.经过探索实践,得到的成果主要有六点:营造教师与学生民主平等的友好氛围: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良好场所;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收集反馈源自学生的数学学习信息;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转变教师的传统角色,实现教学相长。’  相似文献   

16.
刘建琴 《知识窗》2014,(6):27-27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见,学习兴趣是促进学生学习最有效的内驱力,对于智力的发展、能力的培养以及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有着巨大的作用。数学是比较枯燥的一门课程,要想让学生学好数学,首先要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怎样才能让学生快乐地学习数学,使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呢?笔者进行了以下尝试:  相似文献   

17.
朱崇富 《科教文汇》2009,(17):143-143,167
快乐是每个人都想拥有的。在实践教学中发现许多同学不想学习数学,对数学学习没有兴趣,甚至讨厌数学。面对如此情景,我们作为一名教师应该考虑些什么,又应该做些什么?如何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如何让学生喜欢数学,如何让学生在学数学中拥有快乐?就让我们用不息的激情去点燃学生。用美丽的情境去开启学生,用灵活的教法去孕育学生,用生动的游戏去感染学生。让学生在学数学中真正得到快乐。  相似文献   

18.
数学在对口考试中的分量显而易见,要使学生顺利地过数学关。教师就必须行之有效地引导新生学好数学。  相似文献   

19.
我们经常听到许多学生反映数学难,形式比较枯燥,难以理解,即使老师讲课都听懂了,但到自己解题时总感到困难重重、无从下手,久而久之就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念了。事实上,有不少数学  相似文献   

20.
宋章碗 《科教文汇》2009,(35):129-129
通过教育教学实践,积极开展数学第二课堂活动,让学生快乐地去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是培养初中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有效途径,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有数学、数学在我们身边,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